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日据时代的台湾情形(四)-- 皇民化教育 -- 北宸

共:💬75 🌺28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台湾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经历

      一厢情愿的想独立,只会成为棋子.

      • 家园 後殖主義引起的"本土化"是普遍的現象

        殖民地脫離原宗主國後,很容易產生身份認同的問題: 我們是誰?

        殖民地的人民與國家主體的另一群人有截然不同的集體經歷、截然不同的集體回憶。如果本身的過往又被邊緣化,本土化意識難免會漸漸抬頭。

        但是我不認為"本土化"等於"獨立"。

        這個我記得胡錦濤先生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三十週年座談會,也提到了這樣的話:

        台灣同胞愛鄉愛土的"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

        你若是到台灣,會發現許多人把"愛台灣"掛在嘴上,但沒有什麼人談要獨立。

        • 家园 对本土化我并不排斥

          本土化可看作是乡土意识吧,中国人的乡土意识是很强的,很多人爱自己的家乡不代表他不爱自己的国家.不过对台湾的那种"本土化"意识我还是存有疑虑,其含义并不纯粹是乡土意识,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按照媒体的说法,支持民进党的有40%的人,而民进党党纲是台独党纲,这意味着什么?我以前在别的地方曾说过,如果台湾是太平洋中部的一个岛屿,独立的阻力会很小,因为对大陆的军事战略没什么大的伤害.但她离大陆太近了,一旦独立给大陆的伤害是伤筋动骨的.

    • 家园 真的没区别么?

      黑板上的汉字是"尽忠",最近看到有人讨论著爱祖国前要先看看自己的国籍,我不免想,如果是这样,那麽对於这些一夕之间莫名其妙丧失了原本国籍的人,

      对於这些父母说汉语,自己则出生在大正,昭和年代,吃的是"日之丸"便当,唱的是日本国歌"君之代"的孩子,

      当他们在空中写下"尽忠"时,心中效忠的对象又该是什麽呢? 他们还能爱中国吗?

      差别恰恰就在这里。被迫的失去国籍,还是自愿的失去,甚至是不惜代价的自愿,难道真的没有区别么?

      难道非得是中国国籍才能爱中国,反过来说,难道非得是美国国籍才能爱中国?我的偏颇在于前者,难道后者就没有偏颇?这本不是个适宜的话题,在这里徒增不快而已。

      • 家园 就跟长在美国的中国小孩一样

        虽然父母仍然爱中国,但是教育,环境,

        小孩子多数都认为自己是美国人了,在

        中美之间更爱美国了。

    • 家园 这就开始发布了吗,好啊
    • 家园 李登辉的日语的确够糟糕的,比金泳三差远了。

      尽管金泳三语法错太多。

    • 家园 当时台湾人能吃上大米么?

      日本占据满洲期间,中国人种的大米全部上交,中国人是不许吃大米的,是特供日本人吃的.似乎伪满的政府人员可以分到一些大米.

      当时台湾人和朝鲜人在大日本帝国内的地位比较奇怪,有时被当作日本人处理,有时则被视为低一等.不知道能分到大米么?

      • 家园 “配给”,鬼子在东北实行细粮专卖制度。

        大米白面,就是细粮。高粱米玉米面,就是粗粮。一般中国的工农小市民,只有逢年过节,配给一点细粮。一般的中国人,若是吃了细粮,被鬼子知道,有受的了。而贩卖细粮的,则是“经济犯”。若是不服气,呵呵,“思想犯”。

      • 家园 品質好的蓬萊米吃不到,一般的大米還是可以。

        但是戰事後期,所有糧食都要上繳,許多人家會把米磨成粉藏起來。

        在殖民的社會裡也是有不同的經濟情況,比方說城裡做批發生意的台灣本島人,就比鄉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生活寬裕一些。

        那時在台的日人也有經濟條件很糟的。

        到了戰事最吃緊的時候,什麼都是配給了,在台灣的日本人也一樣,很多在台日人會把省下的米給孩子吃,自己一天只吃一小點。

      • 家园 当时虽然有那样的政策,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的东北人能吃到

        大米.

    • 家园 世界的殖民史说明殖民化统治是比武力更可怕的手段

      但是要想避免殖民统治,首先要避免战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