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建安年 -- 李靖岩

共:💬143 🌺107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知道这二十多年里,汉献帝每天都干点啥?
      • 家园 也没啥好干的

        献帝本人有吃有喝,跟他关系好一点的臣僚却基本都被清洗。像衣带诏那一拨,起码还杀之有名。后来建安二十三年,耿纪、韦晃举事,攻杀王必。曹操大怒之下,也不管参与没参与,整个原属汉朝的臣僚几乎都被清洗。杀了个干干净净。献帝还能干什么。他连个能推心置腹说话的人都没有。

        • 家园 引用亲王的一个笑话

          曹操大宴于许都,天子在席。宴酣之时,操持酒樽趣帝前,醉声曰:“陛下可知,设若无孤,天下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天子亦大醉,对曰:“袁本初、孙仲谋、刘玄德,与朕而将四矣!” 二人大笑,畅饮竟夜。次日醒觉,皆醺醺然,尽忘前事。左右无敢告之者,君臣亲善如初。

      • 家园 吃喝拉撒睡。。。。。

        都一样的,皇帝也没差别

    • 家园 挑一个小bug

      任景丰拍的<定军山>是无声的

      当时有记载这部5分钟的折子戏播放时,台下有观众高唱配音

      后来的几次播映好像是一边放电影,一边放录制的唱片

    • 家园 建安四年:江东兄弟

      ———死去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

      王朝末叶的群雄之中,袁术以格外倒霉而引人注目。从血脉上说,四世三公的袁家嫡系后代是他而非袁绍,但那位有英雄之表的老兄却毫不惭愧的将袁家四世积累余荫一扫而光,没给他剩下什么。以至于我们屈指计算,袁术手下知名的人物竟然寥寥可数。武将中还勉强可以找出纪灵和张勋,文臣则实在乏善可陈。倘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那么冲动的把自己推上皇帝的神坛。要知道公孙瓒仅仅是杀害了一个皇帝候选人已经在幽州混不下去,袁术大模大样的自居为皇帝,当然在天下都混不下去。于是只好四面楚歌,黯然死去。他的知名部属张勋打算投奔一个当时正冉冉升起于东南的年轻英雄,结果在途中被庐江太守刘勋袭击,几乎全军覆没。其中包括袁术的妻子儿女。

      这个张勋打算投奔的年轻英雄就是孙策。

      孙策少年时与袁术曾有一段合作关系。说起来袁术还是孙策的父辈兼上司。虽然再望深论还能论出世仇。当年讨董卓同盟建立后,孙策之父江东猛虎孙坚统兵前往。袁术负责支给粮草。结果孙坚兵势甚锐,一度在与董卓交锋中占据上风。袁术以为孙坚得势将来必会成为自己的妨碍,于是留了个心眼,军粮上稍做手脚,以至孙坚败北。但是毕竟袁术曾经长时间为孙家臂助。所以当初平三年孙坚在攻打荆州刘表时不幸身亡后,孙家诸子仍然保持依附袁术。孙策就在此时渐成为令袁术瞩目的大将。袁术手下本乏将才,何况孙策的才能日后令天下都为之侧目。这段时间是袁、孙双方重归于好的黄金时期,然而不久以后袁术老毛病又犯了,多次剥夺本应授予孙策的封赏。以至于孙策料定其不能成事,托词而去。终于成就自己的江东霸业。

      所以当张勋的投奔之旅被刘勋中断时,孙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刘勋这个人,即使在王朝末叶的乱世之中也堪称祸害活千年。虽然孙策并没有轻视他,先用计而后强攻,但刘勋还是悠然逃得一命投奔曹操去也。三下两下,居然又被他折腾成强宗豪族。并且和曹洪一起被视为豪族骄奢不依法度的反面典型。在这一战中袁术的子女们又作为战利品被孙策接收。史载“术女入孙权宫,子耀拜郎中,耀女又配于权子奋。”昔日的伪太子公主们在江东的阴影下怏怏度过自己的余年。

      时值建安四年,于公元纪年则为199年。孙策年仅二十五岁,已经基本平定江东。立马吴会,心中顿生踌躇之志。之前数年,孙策以从袁术那里借得的数千兵马草草起兵,而战不旋踵间竟已成为江东的主人。一则固然因孙策是王朝末世屈指可数的军事干才。虽然孙家名义上的祖先乃是孙武子,然而数百年来若说有何兵法秘籍传世,未免荒唐过甚。而其父孙坚也称得上英年早逝,所以孙策的擅长军事固然有家传和实战锤炼的关系,其个人的天才也未可小看。

      在孙家的诸子当中,孙策年龄最长。其下孙权,又次孙翊、幼弟孙匡。此外尚有孙朗则是庶出之子。孙策性格骁勇,而孙权则相对厚重。因此当一年之后孙策猝然遇刺时,众人都以为其将传位于性格与自己相近的孙翊。而孙策所选的接班人却是孙权。并且留下“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的著名评语。后人大多认为后一句颇有自谦之意,但前一句则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孙策以数千之众横扫吴右平定江东,人莫能与争锋。而日后孙权独立统兵作战的战绩是零胜。甚至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被张辽的精骑往来驰突束手无策,张辽因此成就“八百破十万”的英名。威名所震,江东的孩童听到张辽的名字甚至不敢哭出声音。

      然而孙策所以能横行江表,一个原因固然是其军事才能出众,另一个原因也是对手太弱。当时东南诸郡的郡守如华歆、王朗之流,在中原士人群中均享有甚高地位声望。但说起披坚执锐所向无前,则表现并不比在敌军压境时尚酣饮不能起身的孔融高明多少。倘若各持以礼从容辩论,就是再多几个孙策也绝非这些名家的对手,但王朝的末世暴力击败道德已属常事,大家均已见惯不怪。

      稍微有能力抵抗的则是刘繇笮融部与吴地的严白虎严舆兄弟。刘繇是汉室宗亲身份,向有贤德之名。他和他的兄弟刘岱曾被合称为宗室双骐骥。然而一般汉室宗亲而兼有贤德之名就意味着没什么作战能力。如刘虞刘焉刘表等等无不如是,刘繇的强大乃在于有王朝任命的正统身份且在扬州经营多年,颇得士众之心。相反孙坚孙策父子虽本是江东人氏,但其亲随本部早在数年征伐中折损泰半。而今仗以起身的兵力还是从袁术那里借来的。袁术本人此时已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孙策既是这帮鼠兵之魁,则即使勇猛凶悍在当地土人的眼中也不过就是“食猫鼠舅舅”之流。对其提防戒备之甚如防贼寇。

      引江表传曰: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

      可见是怕的很的。

      因此也就必然存在抵抗。孙策年少,威名未立,属兵又少。初期这几仗的艰苦也就可想而知。战况激烈之时,孙策本身也被箭伤,然而还是拿下了扬州。此役一胜,日后竟势如破竹。

      可是正因为威名未立,即使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占领州郡。而士不归心,民不为之所用,对孙策来说当然还是不利。倘若此时其父孙坚在世,则以其在本地的影响和江东猛虎的威名来推行怀柔政策就顺理成章了。正如日后刘备攻取益州之后亦然少行诛戮。虽然刘备素有仁德之名,然而孙策哪里又好滥杀?圣人云兵者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孙策因此在江表大肆诛杀英豪,许多本地士人大族皆遭兵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应属庐江太守陆康。陆家是江东屈指可数的大家族之一,陆康对孙权表示抗拒,所以遭到镇压。虽然并未存心斩尽诛绝,陆家因此也颇有损失,族长陆康竟至于死。此时陆康之子陆绩尚幼,为之纲纪门户的是他的从孙陆逊。陆逊辈分虽低,算起来年纪比陆绩还大一些,是时也不过翩翩少年。若干年后,他和陆绩都成为了当年大仇孙氏麾下的臣子,陆逊并且荷国之重。

      更多的士人与大族却已没有等候数十年后卷土重来的机会。屠戮主要集中于两种人。一是在本地根基深厚潜力庞大者,二是位高望重名声远大者。江东狮儿以宝刀和热血换取态度。归顺是被容许的。倘若能从容加入孙策的集团,还将待以优礼。孙策并非没有展示过这种姿态。。

      《吴录》曰:时有高岱者,隐於余姚,策命出使会稽丞陆昭逆之,策虚己候焉。闻其善左传,乃自玩读,欲与论讲。或谓之曰:“高岱以将军但英武而已,无文学之才,若与论传而或云不知者,则某言符矣。”又谓岱曰:“孙将军为人,恶胜己者,若每问,当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义,此必危殆。”岱以为然,及与论传,或答不知。策果怒,以为轻己,乃囚之。知交及时人皆露坐为请。策登楼,望见数里中填满。策恶其收众心,遂杀之。

      从此一段即可看出,孙策最初所以屈身想与高岱建立良好关系,而后又反目杀之的根本原因只在于“恶其收众心”,而其既然敢“轻己”,则自然也不会与自己和睦相处。与其如此,不如杀却。这就是孙策的处事哲学。虽然据《吴录》所载,孙策杀高岱一事其中另有款曲。但即使没有这种误会的干扰,因此而被孙策诛杀的所谓江左英杰仍然颇有其人。这些人的血并不会白流。

      建安四年,一股围绕着孙策的潜势力已逐渐形成。前者杀高岱时,虽然慑于孙策军威而未有人直接发难。但矛盾既已出现,即使并不立即爆发也必暗暗潜藏。续引《吴录》,岱字孔文,吴郡人也。受性聪达,轻财贵义。其友士拔奇,取於未显,所友八人,皆世之英伟也。太守盛宪以为上计,举孝廉。许贡来领郡,岱将宪避难於许昭家,求救於陶谦。谦未即救,岱憔悴泣血,水浆不入口。谦感其忠壮,有申包胥之义,许为出军……“则高岱其人不但是有名的儒人士子,而且是锐身救友的义士。其既有”所友八人“,这八个人当然就此成为孙策的深仇。

      然而情况还更加复杂下去。干吉是王朝末世与张角、张陵同源而不同宗的著名道士。据说此老年纪已过百岁。早在数十年前,他的弟子就曾将名为太平清领道的道书奉献于本朝的皇帝。张角和张陵在经典创制上也颇受其启发。以其命名的干君道在江东已传承数十年,影响之深远以至于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也成为信徒。这样的庞大声势不能不令青年将军孙策心生惕忌。数百年后,另一位以武勇著名的开国帝王——他的事业也由其弟承继——有言,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终于干吉势力也被诛灭。没有典籍记载江东二张在这一系列诛杀中的作用。张昭和张纮既是本地名流,又善于经略学问,孙策对此二人倾身敬重。需要人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借重二人的声望减小其嗜杀的恶名。孙策亲若兄弟的部下周瑜虽然享大名于后世,但是时与其同样年轻因而缺乏说服力。张昭则被孙策待以师友之礼。《三国志张昭传》: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进退不安。策闻之,欢笑曰:“昔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张昭此时或许还不明了孙策推崇他的用意所在。但是倘若孙策真待张昭以师友之礼,张昭必然虚心答之。张昭沉和稳重,忠直敢谏。以其见识,难免向孙策进谏擅杀江左英豪的不利。但史籍却奇怪的对此一无所提。张昭在与孙策相处的数年中仅有虚礼之优容而无任何功绩可指实。或许是张昭已经清醒认识到孙策在这个问题上的果决态度,因而放弃无谓努力。但张昭日后与孙权却经常发生争吵,有时起源只是一件小事,最后却能闹到孙权拔刀斫案,两人相对大哭。

      有一个颇具想像力的堪与刘备假曹操之手杀关羽并列的提法是,一年以后孙策的被刺杀实属阴谋。阴谋的制造者此时当然是江东集团的高层人物。而且本着受益原则,嫌疑最大的是孙权。孙权此时还是十余岁的少年,很难想像他会独力拟出如此重要的计划并实施,江东众将尽是从属于孙坚孙策征战杀伐的名宿,即使若干年后孙权尚不敢说在这群人心目中地位比齐兄长。周瑜则不可能通过谋杀孙策获得任何好处。

      但张昭却并非不可能。九年之后,建安十三年,曹操的大军旌麾南下,先取荆州。长江天险与江东共之。尔时张昭是江东投降派的首领,倡议甚为积极。直到鲁肃周瑜和诸葛亮的先后联合劝谏才令孙权决议主战。鲁肃的一段话特别具有针对性。他陈述了投降之后江东君臣迥然不同的处境后指出,对于臣子投降则可,对于君主则没有投降必要。而张昭此时正是臣子之中最显赫者。

      如果说是时鲁肃政治上倾向于孙权,则张昭的情况略有不然。此时尚是建安年中。王朝虽然已经濒临末叶大厦将倾,但对如张昭这样以王朝正统观念培养起的儒宗,其思考问题的思路难免还是全局式的。投降曹操对孙家固然多害少利,但至少也可以保住全家平安,同时实现天下的统一和平,因此也不尽然是消极。倘若战事一开,则以当时双方实力对比,江东则需要做好玉石俱焚的准备。一旦战局不利,孙权再想求和也不可得。

      九年之后如果尚且是这种思路。九年之前,对于有擅杀江左英豪之名的孙策,张昭的观感又将如何?或许他的默然正是在窥透孙策利用其为挡箭牌给自己减少政治压力之后做出的消极反应。而这也只能是默然,倘若更加激烈一些,他的命运也不见得会比被孙策诛戮的那些人好。虽然孙策待之以师友之礼。但孙策也曾下令将与孙家有通家之好的王晟全家灭族,仅仅是因为其母吴太夫人的劝说才留下风烛残年的王晟一人。就亲厚交谊而言,张昭没有任何把握可以胜过王晟。

      此时被诛戮的江左英豪名士,如刘繇、严白虎、高岱、干吉等人的亲友隐落在民间徐图报复。这个名单上将会再加入一人,即吴郡太守许贡。许贡在给朝廷的密表上陈说孙策的危险,将其与楚汉时的霸王项羽相提并论。这样的枭雄必须及时除去才能保证王朝的顺利延续。然而密表偶然落到孙策的手里。孙策看后依言行事,将许贡“及时除去”。

      许贡的家客们图谋报复——其实倘若他们不动手。江东隐藏着那么多的潜在威胁,也总有人会动手。所以郭嘉就曾逆料孙策终将遇刺,而劝曹操不用为之伤神。——刺杀的过程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说三人趁打猎时偷袭落单的孙策。按这个版本的记载,孙策几乎认识他每一个兵丁,这的确有些骇然听闻,然而戏剧化的是,并非绝无可能。日后江东的大将朱桓就认识他属下上万士卒以及士族们分别的家属。总之,刺杀成功。不久之后孙策无奈的死去。

      谋杀者们彼此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记载,三名刺客的身份虽然是许贡家客,但其却是来自许昭的地盘,而许昭又是死于孙策之手的高岱的旧友,并且以收容孙家仇人为乐。之前,当严白虎势力被孙策击溃时,严白虎所投奔的也正是这个许昭。孙策部下大将程普曾请令攻击许昭,但被孙策以儒家经义婉拒。孙策本人对经典并不陌生,但绝非寻章摘句之辈,其着眼点往往在于利用经典经义来解释或掩饰自己的行为。许昭并非兵强马壮。倘若构成军事上的重大威胁,孙策反而会不得不出兵除其后患。孙策所以决定放过许昭,有可能是张昭在其中起到了一些作用。虽然没人会预料到这次放过许昭的代价是孙策的性命。

      日后,当孙权取代孙策接掌江东,杀戮屠刀渐止,对见存的已被打下气焰的江东土居世家大族改以崇礼优容和拉拢。大棒孙策的一个女儿作为胡萝卜被许给陆逊。江东陆家与孙家的仇恨虽未消融,矛盾却已平缓。虽然陆康之子陆绩对孙家仍然耿耿于怀,但以陆逊为首陆家的两相十三将开始成为主掌江东政权的重要政治力量。从另一方面来说,此时江东对孙家势力不满的名士们已几乎诛戮殆尽,实在也杀无可杀。毕竟即使孙策也不是血液中天生有嗜杀的暴戾性格而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雷霆手段写菩萨文章。主要矛盾既已铲平,次要矛盾虽仍存在和潜伏,却已不能从根本上动摇孙家基业的根基。也许刺杀孙家首领孙策这种事已是其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反击。而孙权在这样一个起点上起步,也就自然没有必要重复其兄长用性命给他从荆棘中开路的过程,可以从容应对。

      虽然孙权的个性与其兄长并不相似,但是从孙策早有传位孙权的念头上看,孙权对江东政务一直以来也当有相当发言权,而在数年之间孙权也始终保持静默,听凭孙策放手大杀。倘若张昭的默然是明哲保身,那么孙权更可能是与兄长各司其职的默契。孙策扮演黑脸,孙权则扮演红脸。因为即使孙策不死,将来也必然要考虑与江东士人和世家大族缓和关系。这些势力树大根深,经营良久,要在本地发展,不得到他们的默许和支持简直是不可能的。杀戮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推行这种怀柔政策孙权显然比孙策更合适。孙策子嗣幼小,诸弟在事业上的匡助几乎是既定方针。因之孙权性格虽不类孙策,孙策却依然早早将其作为江东的接班人培养。

      本国现今所存最古老的围棋棋局之一就是著名的孙策对吕范局。据说,孙策在围棋上造诣颇高。在他的带动下围棋一度成为东吴的国棋,凡有些地位的人无不喜欢手谈一二,以至于后来的吴太子孙登担忧这样会分散诸公卿臣僚对国事的注意,而命人专门撰写文章劝诫。与孙策善棋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好友兼连襟周瑜雅擅音乐,即使带酒也能准确分辨乐音中的勘误。这两位能攻善战闻名天下的青年,心地竟是高洁不俗。

      时为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孙策和孙权的时间都已不多。一年之后,孙策被刺身死。九年之后,孙权将面对曹操。而在这九年之中孙权在收纳众心广布恩义之余也没有忘记杀掉盛宪。然而此举又引发了盛宪部从对孙权之弟孙翊的谋杀。孙坚诸子之中,孙策、孙匡均未活过三十岁,孙朗则才能上欠缺。仅孙翊猛烈有父兄之风。他的死令孙权格外震怒。孙家在江东根基浅薄,虽凭武力而骤然称尊,却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宗族势力共相辅弼。即便如此,日后孙家的子弟们凡稍有才能者无不是军头重将,这与曹操重任诸曹诸夏侯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倘若孙翊不死,可能会是孙权的得力的军事上的辅助。但这毕竟已是孙策兄弟之间最后一次流血。从此以后,江东将逐渐安宁下去。基业开始稳固,威德渐渐广布,而孙权也将从此开始其将近六十年的漫长统治生涯!

      元宝推荐:擎箭天使, 通宝推:空格,
    • 家园 建安三年:惟有此中可避世

      ———历史总是无情的汰除弱者,即使过程令人叹惋。

      北平太守公孙瓒的长史关靖在史籍的记述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孔。《英雄志》记载,“关靖字士起,太原人。本酷吏也。谄而无大谋,特为瓒所信幸。”倘如此,则其人不过弄臣一流。但《汉末春秋》又说“(城破)关靖曰: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独生乎?乃策马赴绍军而死。”则即果然谄佞也还有可取的地方,而且至少自许为君子。建安三年,关靖和他的主公公孙瓒一起站在易京高大的城楼上放眼望去,重重叠叠的无数城楼掩在堑墙之后,日暮余晖里阴影连绵如山。那时他们的心中应当是自得多于担忧的。

      这种以严密守御为主的战法我在《帝国时代》里经常用。倘若是大片沼泽地区,修起一堆箭塔城墙将各个路口封死,然后在其中安心搞建设升级。孙子兵法说,攻城乃是不得已的举措。因为城池当初修建时即已考虑到日后战事的可能。一千八百年前的汉朝末年还没有发明火药类武器。虽然已有一些初具规模的攻城器械,然而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做成,且在战斗中极易损耗。因此倘若城中事先准备,防具粮草充分,硬攻坚城往往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若干年后,孔明西出岐山,在陈仓城下遭遇郝昭的坚强阻击。孔明兵卒数万,郝昭仅有千数。孔明又是天下闻名的军事家和发明家。然而战斗持续二十余天,陈仓仍被郝昭牢牢的抓在手里。其间孔明连续动用火箭、冲车、井阑、地道等种种方法。然而一一失败。郝昭因此一战成名。明帝曹睿欣喜不已。倘若不是郝昭事后不久即病死,必然得到提拔。

      公孙瓒在守城艺术上显然不如郝昭。因为他的城池坚固度和准备充分程度都远在郝昭之上。建安三年,一座名唤易京的新城拔地而起,初具规模。瓒军数败,乃走还易京固守。史籍记述,“为围堑十重,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为楼其上;中堑为京,特高十丈,自居焉,积谷三百万斛。瓒曰:‘昔谓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视之,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田畜谷。兵法,百楼不攻。今吾楼橹千重,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矣。’欲以此弊绍。绍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而他最终失败,对手也并不是诸葛亮。

      其实在此之前,公孙瓒并非闭门守成的庸碌之辈。他也曾“谓天下事可指麾而定”并且以幽州土人和北狄胡夷为主组建起一支数千人的精锐骑兵。这些人大多乘白马,因此赢得“白马义从”的英名。白马将军公孙瓒和他的白马义从们手持枪矛呼啸着在平原上驰骋的威势一度令天下诸强心生忌惮。据说,在这些白马义从中有一位年轻的将军后来归附了刘备,并且从此扬名天下,那就是常山真定赵云赵子龙。六十年代,毛泽东路过河北正定县,接见了本县的县委书记,并且从容挥毫题词,“正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在此前民间传诵数百年的三国武将排名中,赵云的名次本来排在吕布、马超和典韦之下,从此一跃升到仅次于吕布的位置。借助这支军队,公孙瓒从边缘位置逐渐上升到幽州的实际领导者。并且跻身天下群雄之列。

      公孙瓒所应反思的是在他崛起过程中曾经杀掉了宗室刘虞。刘虞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幽州牧,名义上的幽州地区最高领导。公孙瓒势力坐大的过程中势必要将他搬掉,这原本不足为奇。王朝末年政局动荡,朝廷名义上是天下的共主,实则不但已经失去约束力,甚至连每年应从各下属地区获得的贡品都十失七八。偶然一个臣僚兴之所至的贡品可以让朝廷莫名感动。在此局势下,为了抢夺实际利益而动兵相杀已属常事。王朝初平元年正月,即建安三年之前九年,在讨伐董卓的义旗之下群雄同盟组织起来,然而就在当年,同盟中的刘岱就杀死了同属同盟成员的桥瑁并且没有受到任何军事或经济制裁。

      但公孙瓒杀死的刘虞则不同于桥瑁,不但有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并且是朝野公认为宗亲中德望最高素有恩信的人。当讨董同盟建立时,同盟中一些成员曾经计划推举刘虞就天子位以对抗被董卓抓在手里的少帝。仅仅是因为刘虞的坚辞拒绝才没能实现。只此就可以看出刘虞异乎寻常的人望和地位。虽然群雄推举刘虞的本意也未必是心甘情愿的服从而只是利用他的贤名来各行其事。但刘虞的坚拒和他“于是奉职修贡,愈益恭肃;诸外国羌、胡有所贡献,道路不通,皆为传送,致之京师。”的谨慎姿态毕竟使他声名越加高扬。杀死这样有贤名的宗亲在道义上已属不该,况且公孙瓒杀刘虞的手段相当恶劣。他在炎阳高照的日中将刘虞绑在市中,不怀好意的说,倘若你真有天子之命,天会下雨救你的。而后将其活活晒死。这种行径虽然仍不足以使天下群雄公愤而共讨之。但对某些与公孙瓒毗邻且有战争愿望的人,则已是一个完美借口。

      袁绍因此动兵扫荡公孙瓒。是时袁绍兵势之雄天下第一。要逐一歼灭群雄,必须从后方清起。公孙瓒首当其冲。之前公孙瓒与袁绍几次交手,互有胜负。公孙瓒兵数虽处下风,但精锐程度则甚有过之。然而杀死刘虞之后,幽州本地开始不安。刘虞德行素著,在本州的治理又无大错。士民中至今还传诵着他的两件逸事。一是当县令的时候蝗虫绕过其管辖土地,二是朝廷在对诸地大员的财产征收中因为怜悯刘虞的清贫而破例免征之。对士民而言,这样的有德而不贪的统治者实在已属难得。公孙瓒草率而不敬的将他杀掉当然会引起幽州士民潜在的抵触。这些抵触当公孙瓒势力极其强大时只能暂时潜伏,但当公孙瓒主力与袁绍交手时便起而为义师,打着为刘虞复仇的旗号活跃于本州各地。即使是王朝的末世,秉志忠义者也向来不乏其人。

      内外两路夹攻终于使素有能战之名的公孙瓒也招架不住。他也许终于开始后悔自己对刘虞的虐杀。刘虞与他的分歧的本质只在于汉臣和枭雄。刘虞是王朝所培养出的模范宗室与臣僚。他的举动言行无不符合本朝对于礼仪道德的标准。而公孙瓒则不尽符合。因此刘虞认为象这样有异志的人应当除去以为朝廷免除后患。这并非个人巩固势力的需要。虽然身为大州之主,刘虞并没有刻意培养自己的势力,以至于日后公孙瓒轻描淡写就完成了对他的诛戮。之前,本州有智谋的人魏攸就曾经对刘虞建言道:“虽然您的德望堪为天下之首,但没有谋臣爪牙是不成的。公孙瓒则有这些能力,所以虽然他也有不足之处,一定要忍耐。”这与其说是对刘虞的劝谏,不如说是对他的警告。一年以后,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终于爆发。两部在城中交手。据《魏氏春秋》记载,则刘虞部一度还占上风。失败的原因令人哑然。——“虞又与官属议,密令众袭瓒。瓒部曲放散在外,自惧败,掘东城门欲走。虞兵无部伍,不习战,又爱民屋,敕令勿烧。故瓒得放火,因以精锐冲突。虞众大溃。”

      这是我在《三国志》记载的无数扫屠荡平字样中找到的唯一一条“兵爱民屋”。读至此处,不由合卷仰天长叹。道德与暴力一旦直接冲突,结果就是如此冷酷。果然是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啊!

      公孙瓒处境不妙,两面烧焦,几乎已成人肉吐司。这位曾以白马驰骋天下的著名勇将终于选择了防守。建安三年,他在新筑成的易京城上踯躅良久。当年的预料既已落空。他的心里即使还未放弃,却也不免消沉。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易京城围堑十重,百楼千阁,又何止九地?公孙瓒一心打算在这里坐守。等待时机转折。当年乐毅率燕师连下齐七十余城,田单据孤城死守,终于等到转折,一举收复齐土。幽州正是当年燕国的所在。易京城中的公孙瓒是否也曾偶尔想到当年田单的事迹?“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这是流传在幽州的一首童谣。王朝后半叶谶纬之说盛行,童谣里往往都隐含着令人惊异的准确的机密。这首童谣仿佛揭示了坐守易京的美好前景。惟有此中可避世。建安三年。易京城厚重的大门缓缓合上。一年之后,这座屹立在大地上的雄伟的立体防御体系将随一把大火燃成灰烬。连同其中的公孙瓒。

      然而在建安三年这一年黯然消沉的还不止公孙瓒一人,正如所向无前的勇将不止公孙瓒一人一样。本年之内另一个主人公的勇猛和消沉都在公孙瓒之上,此人就是吕布。

      吕布,字奉先。王朝末年天下屈指可数的猛将。号为飞将。时人有谚: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建安三年,吕布常常诧异自己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田地。他反复检查自己的一生,仿佛每一次大起之后必将跟随一次大落。当其在京城手刃刺杀董卓平乱成功时,一度成为与王允共秉朝政的重要人物。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那时他意气风发,王朝的祸乱既已消灭,王允虽然刚直,却是王朝不可否认的忠臣。一个崭新的属于他们的时代即将到来,或许还将作为首义功臣而名垂史册。然而不久后董卓旧部就大举反扑,一下子把他从京城拍了出去。然后投奔袁绍,与之共同攻打黑山贼张燕。吕布和他的部从们勇猛骁健的冲突往往成为战阵的转折,这一点即使袁绍和张燕也不得不承认。然而不久后袁绍就因吕布表现出的战力过强而不甚恭顺而动念想要杀他。之后张邈张超兄弟反叛曹操迎合吕布,结果又被曹操荡平。与袁术的联姻也一波三折,甚至不得不托庇本来一无所有的刘备治下。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是他的武艺不精吗?当吕布作为平乱功臣而受命镇守京城时,曾与董卓麾下的大将郭汜亲自交手。记载于《英雄记》的这段记述是正史中屈指可数的单挑之一。“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那么是他的兵容不盛?三国时代最精锐部队之一的陷阵营就出自他的麾下。王朝末年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物价飞涨,除了钱什么都值钱。在这种情况下这支七百余人的铠甲斗具精良齐整的部队就显得格外难得和引人注目。吕布经常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使用它撕开胶着的战局,象热刀切开牛油一般轻松。这支部队的指挥官高顺是吕布手下忠诚的将领。那么是他的智力不足?但从吕布被俘后片言即令曹操也犹豫不定来看,此人的机智和应变还是有的。并非大猩猩那样的纯体力狂人。那么他的弱点在哪里?

      《英雄记》载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这一段实在是命中了问题的要害。高顺的建言虽已揭示吕布的弱点,但只是表面,尚未及内里。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才是问题真正所在。吕布的弱点在于犹豫。他几乎总是轻易的从谋臣、属将、妻妾、亲朋甚至不相干的人那里得到意见而后轻易改变自己的行事。他的举动总是体现出一种盲目和任性。表面上看,是高顺所说吕布“不肯详思”,而实际上,则吕布并非不肯详思,只是这种已脱离军事而涉及到政治的问题,吕布即使详思也不得其解。因为这已脱离了他熟悉的范畴。倘若只是钩心斗角等等出于各自利害的计算,以吕布的机智也能应付裕如。但他的机智也便到此为止。他的属于自己的政治道德观和处事策略则到死也没有有效的建立起来。这才使他在接受各种建议的时候显得不知所措朝秦暮楚。相反则无论曹操、孙权抑或刘备的人生目标都在出世后不久便已确立,此后便只是努力追求的问题。而吕布始终不知自己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作为天下名将,武勇一时之冠。按照乱世的法则吕布自然而然的会从单纯军事人物跃升到政治人物,就象他在诛杀董卓之后一跃成为朝廷最高指挥者一样。但无论其经验才具均不足以应付如此级别的政治博弈。虽然吕布本是低级文官出身。但他的初期地位的取得却并非由于寻常文官的逐步历练而来,而是一朝平步青云。这使得吕布的发展历程中缺乏极重要的一环即底层工作经验。这势必影响其日后的判断趋于不切实际的理想化和易冲动。王朝中后叶的许多志士均有束发为儒或从儒学习的经历,比如刘备少年时就曾师事以名将兼为名儒的卢植。这种学习往往并不重于对某种典籍的字句的理解或钩沉,而是通过学习使受业者逐渐养成一种固定的政治道德观和处事策略。虽然具体结果往往因人而异,但最重要的是这个基础既已固定,以后便可身体力行中逐步改良并完善之,进而建立一以贯之的综合体系,所谓内儒外法王霸之道。

      吕布既然在这一节上颇有缺失,而后又猝然被拔到很高的位置,则之后很难再有机会从容补救之。根基未建,吕布对向他提出的各种建议的反映就显得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道这些建议应当摆放在根基之上哪些部位才能使体系完整并趋于和谐。而凭借一时之机智仓促处理,日后便会形成吕布貌似不肯详思的假象。

      至于公孙瓒,他的基础打的比吕布要牢。因为毕竟有底层工作以及和刘备一起师事卢植的经历。但是最终他也选择了背离自己当初打下的基础。当年的公孙瓒曾经有志向成为扶助王朝的忠义之士。按“(瓒)后复为郡吏。刘太守坐事征诣廷尉,瓒为御车,身执徒养。及刘徙日南,瓒具米肉,于北芒上祭先人,举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瘴气,或恐不还,与先人辞于此。”再拜慷慨而起,时见者莫不歔欷。”当年的公孙瓒的慷慨忠义曾令观者动容,而且因此得举孝廉,开始正式进入仕途。然而这种慷慨意气在其终于攻杀刘虞后突然荡然无存。一切似乎全变成了虚无。刘虞名满天下,贤德远在他之上,而却被他杀死。那么多年以来苦苦遵守并奉行着的这些东西算什么呢?杀死刘虞的公孙瓒终于成为天下群雄之一。而此时他经由儒家经典所养成的良好规范已被实用主义和暴力手段完全取代。所以他一时志得意满的说“昔谓天下事可指麾而定”。然而数年以后,他终于尝到了自己暴力之花开出的苦果。他随后的感慨十分沉重,“今日视之,非我所决”。

      原来我当年抛弃的那些以为迂腐不堪的东西,竟还是对的!

      如果将汉末群雄的政治观比作一个人的不同阶段。那么吕布还是顽童。他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公孙瓒比他成熟一些,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的少年往往容易引发一种不服天地的逆反心理,觉得之前所做全是错的,孩童幼稚,成人迂腐,只有自己掌握真理。而曹操刘备则已是真正成熟的成年。他们的这种差距终于导致他们下场的迥异。

      公孙瓒的最后两年已经又认识到了自己昔日杀死刘虞的错误。但他既已坐困穷城,而且大错已铸,再没有机会从头再来。公孙瓒想出的解决办法足以令古代的历史学家们纳闷。“瓒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谓三人者为仲叔季……”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干吗,或者直接斥为倒行逆施。其实公孙瓒是在以他自己的方式补过。他终于又从崇信暴力的幻梦中落回市井之间,只是一切已经太迟。而且他的思想仍然不免逆反。当他的士兵在出城防御时被进攻的袁军切断退路时,他下令城中守军关门不救。理由是轻易的援救会使被围士兵产生依赖心理。不如不救,使其为生存而力战。这个理由在理论上倒也能自圆其说,但其不切实际的程度就是盲人也可轻易看出。倘若主将漠视救援士兵的义务,士兵同样也可以漠视为主将作战的义务。

      关靖的建言则使局势更加糟糕。建安三年之后,公孙瓒曾有机会联结黑山贼张燕部前后夹击与袁绍一决生死。但这个计划被关靖阻止,理由是公孙瓒倘若轻易出城,可能引起军心的震荡。不利易京防守。心烦意乱的公孙瓒再一次接受了并不明智的建议。他和关靖都不明白的是,易京城所以和当年田单据守的即墨或和日后郝昭坚守的陈仓不同。乃在于易京虽然具有绝佳的防御功能,但防守者却没有即墨或陈仓那样上下一体戮力同仇的士气。为刘虞复仇的阎柔的骑兵队不时仍在城外往来。这支复仇军队中大部分都是幽州本郡部属官兵。仅此一节即可推知易京的破灭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局势下仍然死守孤城抱着敌人万一退却的希望未免不智。等候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在天下的彼端,作为吕布的谋主,陈宫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既然吕布政治上全无主见,则陈宫当然也可能心存异志。在建安元年的一场叛乱中,叛乱者郝萌的部下直言陈宫是参与策划的同谋。这无疑是政治上的一个敏感信号,但吕布置之不问。陈宫起初辅佐吕布,是希望以他的谋略和吕布的武勇强强联手成就事业。但吕布的幼稚使他常有明珠暗投之感。倘若在建安元年的叛乱中陈宫真涉其中,那么他的目的很可能是将吕布的军队送与袁术而后谋得政治地位。此后数年之中,吕布安于在徐州平静的生活,故步自封。建安三年,吕布和袁术再次联合。此时中原曹操的劲敌袁绍正在易京城外等公孙瓒露头,所以曹操得以有余暇来扫荡吕布和袁术。在成熟的已臻老谋深算地步的曹操面前,吕布虽然骁勇却难掩幼稚。数月以后,吕布被曹操生擒于白门楼上。一同就擒的还有高顺和陈宫。吕布的乞降遭到拒绝。曹操问陈宫,“公台,你平常不是自称智计有余吗,今日怎么落到这种地步了?”陈宫默然望向吕布:“只很他不听我的话,才至于此。不然也不见得被你所擒。”

      同日,陈宫与吕布俱死。

      建安三年也即公元198年。这一年里,公孙瓒避居易京城。吕布殒命白门楼。拥有天下最坚固防御和最犀利进攻的两员名将同时谢幕。他们本非诸侯之才,而在时代的大波澜中因缘际会成为群雄,然后以令人凄婉的结局终场。一千四百年后的江户,有杀生关白之称的丰臣秀次被他舅父丰臣秀吉赐死。消息传到的时候他正与人弈棋,而且难得的赢了。之后他平静的甚至有些兴奋的接受了死亡。在剖腹的时候,他故意不按寻常的方式面朝西方,而是朝东方倒去。旁观的人惊异的说,看,殿下搞错了方向。殿下的一生不也是这样吗?公孙瓒和吕布的情况其实也大致相仿。他们所以成为天下群雄,极少经过周密的谋划和有条不紊的准备,而是凭借身份、武力或机缘骤然成就,这使他们的性格和经历的重要缺失始终不能得到弥补,并且在地位越高的时候越暴露其弱。终于成为他们失败的根源。

      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通宝推:baresi,陆合,二至,晴空一鹤,strain2,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