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香港 1962 难胞潮 -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教 -- pxpxpx

共:💬8 🌺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香港 1962 难胞潮 - 历史原来可以这样教

    近来经常翻看LIFE的资料,无意中发现了很多关于1962年香港难民潮的照片。当时大陆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随着灾情的不断发展,到62年5月份的时候,终于酿成了涌向香港的难民潮。

    这件事情当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港英政府,台湾,大陆,联合国等机构和国家都先后卷入。最后的结果就是港英政府拒绝接受难民,将他们先后驱逐出境。LIFE的照片反映的就是驱逐的过程。

    在网上初步的搜索相关资料之后,发现香港的一些网站这方面的资料比较丰富,其中一份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案很有特色,贴出来供大家评论。

    这是一份陳礎月在十年前做的教案,用于中三的历史教学,题目就叫:

    1962年難胞潮

    教案分成六个部分:

    一:誰在記述歷史

    二:風涼話

    三:救人如救火?

    四:音樂畫廊

    五:抉擇

    六:羅生門

    一:誰在記述歷史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反思怎樣才算是歷史的記載

    2.不單教科書,其他文獻和報章也在記載著歷史。

    3.同一段歷史可以以不同角度描述。

    程序:

    1.由教科書中對大躍進及人民公社造成的嚴重經濟困難帶出1962年難胞逃亡潮事件。

    2.派發資料及工作紙,讓學比較有關的描述。

    3.學生先自行回答有關問題。

    4.分小組討論和分析有關答案。

    5.作簡略報告,老師把答案歸納,寫在黑板上,最後加以總結。

    资料:

    在1962年發生了難胞逃亡到本港的事件,《香港大事記》一書作了如下記述:

    ( 1962 )4月下旬, 中國邊境居民偷渡香港逐漸增多, 港英當局當即增派軍警,布防邊境, 日夜巡邏, 予以拘捕, 然後集中押送回內地。港報引據港英官方數字, 4月下旬到5月1日止, 從文錦渡押送回國的約5000人; 5月1日後押回內地的約1萬人。5月17日, 港英當局在東起沙頭角到中段落馬洲間的中港分界線上, 建立一道高10呎, 厚20呎的鐵絲網, 以防越境。與此同時, 中國邊防部隊增強力量, 防止偷渡, 偷渡事件即告平息。

    在《中國學生週報》中也有文章談及此事,文中首段是這樣形容的:

    淚眼看悲劇讓歷史為你們作證

    千古慘劇的難胞逃亡事件已成過去, 呻吟哀號的聲音在黑夜長空慢慢低沉, 邊境的蒼山野嶺又復歸於平靜。千萬中華同胞流灑過的血和淚, 將隨著太陽的蒸曬而湮滅, 餓斃山頭的屍骨將在風雨交侵中腐毀, 一切辛酸和慘痛將隨風而逝。

    慘痛遣回的千萬難胞, 因求生存、求食物而死的逃難者冤魂, 身受妻離子散、骨肉分離之苦的同胞, 你們的悲苦淒絕的命運, 現在還有誰憐? 悲劇已經落幕, 群眾已經散走, 眼淚已經流過。看來, 只有「歷史」能為你們作證, 只有歷史能為你們說話了

    工作紙:

    若依資料中引文所說,只有「歷史」能為他們作證,為他們說話,那麼你們學習到的歷史又如何為他們說話和作證呢?教科書中對此段歷史和其前因後果有怎樣的記載呢?(同學亦可參閱本身的教科書)

    * 國民經濟之嚴重困難                                  

    由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對生產造成巨大破壞,加上自然災害以及中、蘇關係破裂,導致蘇聯停止一切對中國的援助,並迫使中國還債,使中國在1959年至1961年間,經濟出現嚴重困難。主要農牧業產品大幅度減產,出現全國性的食品危機;工業比例嚴重失衡,虧損增加;國家財政困難,造成通貨膨脹,物價上升。

    內地難民逃亡潮

    1959年至1961年的經濟困難時期,出現嚴重的飢荒,大批難民由內地湧入香港。

    回答以下問題:

    1.你較為喜歡哪一段的描述?為甚麼?

    2.你以為哪一段較可以稱為「歷史的記載」?

    3.要包含哪些因素才可以稱為「歷史的記載」?請抒己見?

    二:風涼話

    教學重點:

    1.了解國際間對此次難胞潮的態度。

    2.反思政治、經濟、人道等因素之間的利害關係。

    程序:

    1.派發資料及工作紙。

    2.學生閱讀有關文章,回答問題。

    3.進行小組討論,交換意見。

    4.作簡短報告。

    工作紙:

    1.為甚麼明報社評說台灣是說「風涼話」?

    2.英國方面以為「台灣的建議可能屬宣傳行動」,你同意嗎?

    3.《中國學生週報》中的選段對各國的指斥是否恰當?又各國的態度和立場是否合理?試抒己見?

    三:救人如救火?

    教學重點:

    1.加深對當時救援工作所遇到的困難的了解。

    2.反思救援團體應有的宗旨和立場。

    程序:

    1.派發工作紙。

    2.學生閱讀有關文章,回答問題。

    3.進行小組討論,交換意見。

    4.作簡短報告。

    工作紙:

    1.政府對救濟機構的回應是甚麼?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回覆嗎?何以見得?

    2.救濟饑民真的會「妨礙本港政府制止大量人士入境之行動」嗎?何以見得?

    3.你會怎樣評價紅十字會在這件事上的決定?

    4.報業因「限於各種環境關係」停止接受捐款,你以為所指的「各種環境關係」包括了甚麼因素?

    四:音樂畫廊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體味數據等硬性資料和圖片等軟性資料的分別。

    2.讓學生感受一下難胞的苦況,藉此真切了解當年中國經濟崩潰的情況和影響。

    程序:

    1.派發工作紙。

    2.透過數據,先回答首兩題的「數字」部份。

    3.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老師把有關圖片陳列出來。(圖片宜先編號)

    4.播放歌曲《煙》,派發有關歌詞,對歌詞略加講解。

    5.在歌曲聲中,讓學生有秩序地安靜出來觀賞圖片。

    6.觀賞完畢,讓學生完成餘下的問題。

    7.如時間許可,可以以舉手形式,選出最佳圖片,再讓生分享一下對圖片的感受。(此次活動以用心感受為主,討論分析為次。)

    備註:

    《煙》乃是80年代歌曲,內容本是描述越南難民的心聲,唯其離鄉別井及前路茫茫之心情與難胞亦有相通之處,故播放此曲配合圖片,若有其他更能配合六十年代難胞潮的歌曲可作代替。

    《煙》

    懷念那天海邊傾聽水聲,海鷗天上處處白雲蕩,

    遙看那天邊紅日正艷,願世間溫逸和平。

    懷著那信心春耕不會更改天,土膏滋潤散發芳香,

    田野遍青蔥,野花飄香,願世間溫逸和平。

    可知道有一天長炮轟炸海邊,昔日盡變遷,

    試問何時復見,苦幹盡化煙,誰憐辛苦血汗,

    寧靜土那天再復還。

    遺下滿腔鄉思拋棄故鄉,傾出金幣遠去他方,

    乘上了小舟,前路渺漫,問那方應是航路。

    今天我別故鄉,從此天各一方,

    只有在夢中再度重回舊里,曦光裏望故鄉,

    忍著洶湧眼淚,你可知我心有盼望。

    工作紙

    60年代初中國經濟狀況(數據資料):

    農業 糧食總產量 59年4000億斤(降至)62年2870億斤

    棉花總產量 58年3937萬(降至)62年1500萬

    工業 棉布生產 62年較59年下降66%

    糖生產 62年較59年下降69%

    國民生活 職工平均工資 57年637元(降至)61年537元

       農民平均口糧 57年409斤(降至)61年312斤

                   (西北地區連續四年只得200多斤)

                      (數據來自教師手冊)

    問題:(請分別通過數據及圖片的理解,回答以下問題。)

    1.國內國民經濟如何?

    2.試形容一下國內人民的生活狀況?

    3.你較喜歡哪一種介紹方式?(在○入加 )為甚麼?

    答案:

    數據 圖片

    1.

    2.

    3. ○ ○

    五:抉擇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考慮應如何對待難胞潮。

    2.明白不同立場的人有不同的取決。

    3.明白要真正救助難胞,必須各方合作才可。

    程序:

    1.老師對難胞潮的情況略加介紹。

    2.學生分成四組,分別代表:港英政府(黃咭)、警察(綠咭)、港民(橙咭)、中方(紅咭)。

    3.每組同學可得一份與自己身份相關的資料及一疊「取決咭」(分別寫有各種不同的立場)。

    4.同學閱讀有關資料,然後研究和討論應有立場,從「取決咭」中選取合用的態度/行動(不可翻看咭背資料)。

    5.老師收集各組選取的咭,揭開背後貼子,公佈在各方態度下,難民的「下場」。

    6.向學生講解咭背所示只具象徵意義,旨在要大家明白任何的決定都會對難胞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7.老師提出要點,加以總結。

    六:羅生門

    教學重點:

    1.不同的立場對事件有不同的詮釋。

    2.從多角度探討誰更應為難胞的遭遇負上責任。

    程序:

    1.將同學分成六組,分別代表:

    a.港英政府(決策層面)

    b.英軍、警察(執行)

    c.港民

    d.中方

    e.台灣

    f.外國(如英、美、法)

    2.老師扮演死去的難胞鬼魂,回來進行控訴,指責各方應為他的死亡負上責任。

    3.派發有關資料及自辯書給各組。

    4.各組同學根據有關資料,進行討論,撰寫一份自辯書,訴說自己的處境、困難,以圖脫罪。

    5.各組進行自辯(每組約兩分鐘)。

    6.鬼魂(老師)在聽過各組自辯後,仍然無法決定誰是罪魁禍首,決定來一次全民投票,看看大家認為誰人應負上更大的責任。

    7.各同學每人可以舉手一次,老師進行統計。

    8.老師公佈結果,並加以總結。

    鬼魂的控訴

    (老師在各組討論前,以口述形式對各方作出指責,並輔以一些剪報,說明難胞的慘痛遭遇)

    指責:

    港英政府 (決策層面)

    搜捕遣返,不予收容

    沒有給予難胞救濟品

    不與中方磋商

    英軍、警察 (執行)

    追捕難胞,毫無同情心

    阻止有心港人的接濟

    港民

    已知會親戚,卻無前來相迎

    沒有向政府施加壓力,表達不滿

    中方

    改革失當,引致經濟出現困境

    不予以積極救濟,仍然外銷糧食

    台灣

    沒有實質救援行動

    道義上應容許各同胞入境

    外國 (如英、美、法)

    沒有實質救援行動

    沒有加緊收容難民

    自辯書

    身份:

    立場:

    面對的困難:

    對其他方面的投訴、指責:

    總結/備註:

    ------------------------------------------------------

    前段时间里,河里流行了一阵子三年自然灾害的讨论,看过之后,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倒是上面这篇港味十足的教案,让我印象深刻,对香港的教育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更让我深思: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自己受的是什么样的历史教育?以及自己目前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到底有没有缺陷。

    当然,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

    是什么成就了现在的中国?是制度的优越?还是人民的勤劳?亦或是其他的因素?

    感谢您的耐心看到这里,下面就是LIFE记者拍到的当时的一些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ong Kong policemen escorting Chinese refugees back to China.

    Location: Hong Kong, China

    Date taken: May 1962

    Photographer: Larry Burrow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n injured Chinese refugee begging to be let into Hong Kong.

    Location: Hong Kong, China

    Date taken: May 1962

    Photographer: Larry Burrow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ong Kong policeman giving food before returning the Chinese refugees to China.

    Location: Hong Kong, China

    Date taken: May 1962

    Photographer: Larry Burrow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香港#1962#难胞潮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