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八一八中国的人口情况 -- 金玉满堂

共:💬75 🌺1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八一八中国的人口情况

    插话:前些时日,河里N多人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广泛的,持久性的批判。嘿嘿,我可以严肃的说,这类批判不是暂时的,而是过一段时间就会继续汹涌一阵。

    首先说明,我不是干这行的,但是为了求证探究中国的人口状况到底是什么情况,我翻阅了一堆资料,当然都是公开的,由于正在出差,一些付费的资料要回公司查阅,如有必要,以后再慢慢补充。

    另外:由于不是专业人事,我也就不写啥人口数理模型之类的了,顶多也就写些大的趋势之类的分析。本文具体想写4个部分:1、中国的人口基本介绍;2、中国的各省计划生育政策对比及当前面临的人口困境;3、人口问题对经济的影响;4、人口问题总结及展望

    第一章:中国人口状况简介

    从小,我就被教导,中国是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有占世界1/4的人口,后来又被教导,我们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很荣幸,去除经济因素,我们大家还都能吃饱饭,而老和我们比的印度,才吃上2顿饭就引起欧洲诸国紧张了。思路拉回来,但是中国的人口究竟是怎么个趋势?怎么发展变化的?下面就是一些基本的数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国1970年-20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0》、《中国统计年鉴2007》)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国1970年-2006年人口增长人数(来源同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国1970年-2006年人口年出生人数(来源同上)

    由以上3图,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人口自1970年开始,人口增长水平开始逐步下降,当到达了76-80年时到达了谷底,而后开始逐渐大幅增加。为什么?请看下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国1949年-2003年全国主要人口数据表(来源同上)

    点评:

    1、80年以后带来的人口增长是与62年后,人口突然暴增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改革开放后,从76-77年各个地区没有强行实施计划生育恐怕80年后的生育高峰将带来的不是蓬勃的一点半点。

    2、参看上述图标,为何90年后人口出生率急速下降?我查到一个数据:1991年我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2.23岁。2001年我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4.15岁。正是71年或72年后的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降所带来的直接结果。但是十年文革基本社会环境并没有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什么人口出生率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a、55年后,全国人口出生率有小幅下降;

    b、三年自然灾害,造成婴幼儿占人口比例显著降低;

    c、与国家政策有极大关系,具体的大环境我就不说了,我就拣出来一个县志就可以看出来端倪:

    1963年10月,始设紫金县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由县委书记曹连枝兼主任,下设办公室(属股级建置,在县人委办公),有专职副主任和专干各1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计划生育机构陷入瘫痪。

      1972年6月,成立紫金县革命委员会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县革委副主任谭佩群兼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办公),有专职干部3人。1973年5 月,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改称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由县委副书记戴火有兼主任,下设办公室,有工作人员6人。1975年11月,取消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复设紫金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梁在明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隶属县卫生局领导。1979年5月,撤销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设立紫金县革委会计划生育办公室(1981年改称县人民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为局级常设机构。

    1972年6月,县计划生育机构恢复后,各公社相应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有一名党政领导干部任组长,办事人员由公社卫生院长、外科和妇产科医生兼任。 1974年冬,各公社从大队干部中共聘用23人为计划生育专职人员。1979年4月,省下达给本县计划生育专干指标29人,将原聘用的各公社专职人员转为国家干部,其中蓝塘、古竹、义容、龙窝、附城、紫城镇等6个公社各配备2名,其余17个公社各配备1名专职干部。1982年5月,县委、县政府行文各公社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增设计划生育技术员。

    1950年至1962年,本县人口生育属自由增殖时期。除1960年人口负增长外,其余11年年均净增长率为26‰,其中1957年、1962年人口出生率分别为41.5‰和51.1‰,为建国后本县人口生育第一次高峰期。

      1963年10月,县计划生育指导委员会首次宣传晚婚、节育,推广使用节育环、避孕套、避孕痊、避孕胶等工具及药物避孕;对自愿节育者,施行节育手术。是年冬,县组织150多人的宣传队在乌石公社开展试点工作。1964年,全县接受服药避孕的有4500多人,工具避孕500多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晚婚、节育宣传停顿。至1971年,平均出生率在36‰以上,为建国后本县人口生育第二次高峰期。

      1972年6月,恢复县计划生育领导机构后,对晚婚晚育提出新的要求,坚持政府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和宣传教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避孕为主的方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提高群众实行晚婚和节育的自觉性,实行晚婚和节育的逐步增多。1976年、1977年女性晚婚率分别为20.1%和 21.3%。1975至1976年,全县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共33553例,人口出生率有所控制。1977年人口出生率降至20.73‰。1978年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有所放松,人口出生率比上年上升2.69‰。1979年,县革委会颁发《计划生育补充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超生者作出处罚规定,对实行晚婚晚育夫妇作出实行优待的规定,但人口出生率仍继续回升。1980年人口出生率31.1‰,为本县人口生育的第三次高峰期。当年出生16661人,相当于瓦溪公社总人口。

    d、从80年人口开始快速增长看,80年代初,中国的平均初婚年纪大概应该在18岁,而后到了90年才达到22岁,而后2001年达到24岁。

    e、毛看来不可能反对计划生育,否则不可能在62年就在县一级设立计划生育机构。

    f、偏下思路: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到底非正常死亡多少人,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粗略统计出来,58、59、60、61年,按照如57年以前的基本人口死亡率,大致应该是10‰,而58年、59年、60年、61年分别达到了11.98‰,14.59‰,25.43‰,14.24‰,相对正常年份应该是多死了大致26‰多,按照当时的基本的全国人口基数,大致为6.6亿,则大致相比往年非正常多死了大致1716万,也就是17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原因,我想就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

    g、本来小结论应该写在最后一章,但是想了想还是写在这章比较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49-2005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单位:‰)(来源同上)

    这张图是对趋势比较明显的给出了曲线,可以看到,如果按照2001年,初婚年龄24岁以上的话,可以看到目前到2016年我国的人口生育水平将维持在现有水平,并在特定年份有一定幅度的上涨。而2016年后,20岁-30岁之间的年轻人的绝对数量将逐步降低。

    h、未来几年生育率的揣测:我自己揣摩,1977年城市正式开始实行一个孩子的政策,而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开始对1977年后生育的独生子女开始实行可以生2个孩子的政策。虽然大多数的育龄妇女不大愿意生2个孩子,但是据统计烟台,大致有1半育龄妇女愿意生育2个孩子,而上海则仅有2成。总之,由于此因素,将不可避免的提升生育率,按照第二个孩子生育意愿3成多来计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15%来计算,那么此政策将会对人口生育率提升5%。(这部分具体将在以后详细阐述)

    部分图表摘录自:

    1、翟振武:《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对中国发展影响深远》

    2、相关年份统计年鉴

    关键词(Tags): #计划生育#人口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金玉兄能否谈一下现在生育率是否有1.8!

      金玉兄能否谈一下现在生育率是否有1.8!

      因为国家人口战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http://news3.xinhuanet.com/weekend/2007-01/11/content_5592899.htm

        新华网消息: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发布,全国总和生育率未来30年应保持在约1.8,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而计生委说现在人口生育率刚好是1.8,而且将来还有第四次生育高峰,所以要坚决保持现行人口政策长久不变!

      可笑的是从90年代中期他就说人口生育率是1.8,到现在还是1.8。而从教育部的统计上看,这10多年小学生入学

      数量是大幅下降的!

        

      • 家园 1.8肯定是他报高了

        这个是毋庸置疑的,有好多论据可以证实,但关键是不管是计生委说,还是按各省市口径来统计,还是某些学者来自己推算,只能证明这个数据不确切,给不出真实的东西,因为本身的统计就是2001年那次搞得,以后的若干次抽样统计,由于人口流动性太大,其可靠性比以往有了相当大的不确切性。我想最权威的统计资料只能等待明年或者后面的新一次大规模人口普查了

        说实话,写了这个帖子,搞得比写我自己这个项目报告费的时间还多,各种各样的数据,到处都是矛盾的,都要抱着这个有水分的态度来审视,有点心力憔悴了。

        我看你、还有科大、还有一些人都在谈人口,本来开这个ID是为了自己新发的大的一些东西都放在这个ID下来做的,现在看来,这篇文章再接续下去,我想恐怕不是很近的事情了。我的经常用的ID是DRAGAN。你可以看看那里,有我一些吵架帖。有一些我的观点。

        通过这些天,看了好多数据,我只能再表明一次观点了。

        1、现在开放生育,说实话,不是火烧眉毛的事情。而且有个手段松严的问题。比如手段一:完全放开,我允许夫妻最多生2个孩子,无论那里;手段二:允许夫妻双方为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2个孩子;手段三:严格户籍管理,允许大城市的居民可以生2个孩子。这些手段造成的后果,说实话,是不可预料的,咱们这里贴来贴去的,一句话,实践出真知,没有部分地区的试点,是不可能有个结论的。所以我预料,计生政策不可能很快放松,至少也要有个实验时间。

        2、现在非常紧迫的事情是什么:

        首先就是性别比的问题,性别比差异巨大的这个问题已经延续了差不多十几年了,现在还没有爆发,是因为这批人还没有长大成人,一旦成人,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反正我是不敢想象的,而且,根据统计报告(这些报告一般我是当成水分极少来看的,因为都是医院的统计),大部分人口性比比差异极大的省份,除了广东,均是比较贫穷的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不明显,因为那里连B超的钱也付不起。当年龄段内男人比女人多了几千万的时候,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真是说不好,从人口的角度来看,至少将会对未来10年的生育率每年都有那么几个百分点的影响。其他的社会问题,就不是我所能说出来的了。

        其次就是农村生育率高的问题,中国农民是最苦的,这个我从来都知道,往上数三代,有几个不是农民呢,呵呵。但是,我还是要说,农民还是太多了。(农民指的是还没有彻底融入城市生活得人),中国的土地太少了,这个不像美国,欧洲,非洲,中国土地相对少是因为,那里有着众多的人口,除了农业没有其他办法过活。当然,我们现在通过城市化,大量招收农民工使得相当一大部分农民进入到了现代工业体系中,但是仍然非常不够。现在农民工的社保,医疗保险仍没有大范围普及,真希望这些保障能够普及,让他们成为城市人,这样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可以有了社会保障。还有一部分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可以发家致富的手段,他们是不需要养老保险照顾的。还有一大部分农民,他们只能从事一些零敲碎打的工作,比如到处当瓦工,建筑工之类的,同时家里也有地,这些人的养老保险可能会很少,医疗保险可能也不多,但是应该说比他们的上辈人要幸福了,但他们还是要比其他人要“惨”一些。这些都是从养老来看的。言归正传,土地从真正成为养老的保险的手段来看,现在的人均耕地远远不够,在扣除了大幅度的人员城市化的影响后,可能在未来10年到20年,通过流转,土地可能能够达到一定的集中度,让打零工的农民能够从土地获得红利,解决一部分养老的问题。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问题了。目前来说,主要是2条,一条是农民工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保中来,第二条是减少农民的生育率,【插个争议话题,毕竟他们已然不再依靠土地过活了,原有计生法规中,考虑农业重体力劳动才网开一面的2个小孩政策依然不适合了,否则对于已经城市化的43%的城镇居民也是不平等的。】只有减少农民的生育率才能有效地降低社会大变革的成本,使得在30年之后,农民真正的变得有社保,有医保。否则,真的是空话,一个个现在山东或者河南农村的惨象恐怕还会再发生(部分农村地区,失去劳动能力的70岁或8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就是等死,自然死亡,儿女都在打工,孙辈也在打工,没人照顾,而基层财政几近瘫痪,无法负担),那么这实现之前的老人怎么办,让我说实话,没办法,靠善心吧,可能过几年,就不是希望小学了,就是阳光敬老院了。

        3、人口越来越少怎么办,没办法,就是生。刚才说了半天控制的问题,说了半天有些人口不能多生的问题。下面我来说说生的问题。

        信马由缰,说到哪里算那里:

        大城市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让不让生?当然是必须生。符合国家政策,为什么不生。至于客观的条件,不想生,说实话,如果统计数据真的下来了,全国的计生政策真的都明确了,生多生少就是中宣部一忽悠的事情了。多子多福作为传统道德还是很有基础的。

        对于中小城市内,大批的不是独生子女婚配的夫妻来说,让不让他们生,这个要实验,而且要统计,到底有多少比例?这些都不知道,发开这个口子,不得了。

        最后说,我们还需要不需要低素质人群,也就是还需要不需要农民工,说实话,需要,现在城市化还在进行的如火如荼,当然需要。但是,这个要辩证的看,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城市圈,城市化已经到了一定程度,未来的需求不会大幅度扩大,对于人力资源集中型的工业还要不要进一步的扩大生产,我想可能要打一个问号,如果中国商品的倾销地区能够确立,我想他们的生存空间还是很大的,如果确立不了,各个地方政府恐怕在这场危机之后也不会任由他们发展的,恐怕都心有余悸了。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农民工需求量,以后恐怕不会再增长了,当然长期可能保持一个平衡的水平。在这个前提下,我才说,生,绝对要生,但是在国家对教育资源不可能投入巨大的时候,只能尽量保证城里人或者贫困以上的人口多生(这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很残酷,但是很无奈,总不能让民工兄弟们直接进呼叫中心当双语客服吧。

        最后之最后,我想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包括文化、经济、政治很多东西。单纯的说必须多生,必须少生,都不好,政策是一个个具体的现象糅合在一起而成的。中国的人口管理远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控制不了那么精确,所以计生委充其量也就是个优生委,和罚款办。人口管理的重任,至少在现在以我的所知,其实还是很疏漏的。(比如,我老强调的男女性比比例问题,一个2万的B超,就能检测男女;再比如生多生少问题,在农村,生几个能有问题呀,我眼见的就有5个的;至于城市,说实话管束比较严格,但是现在也就是意愿低,否则十几万、二十几万搞个指标也是眼见得。)

        我想最后说的是,养老,教育的人伦丧失,有的时候不能积怨于国家,底子太薄。而生多生少,很简单的就说少生不好,多生不好,一样不太靠谱。我看了非常多篇论文以及数据统计,最后给我的印象就是:a、我非常期盼能够马上进行人口普查;b:我非常期望国家严厉打击女婴堕胎及遗弃;c、我非常期望,国家可以对中国的人口信息化管理再上一个台阶;d、我非常期望,农民工养老问题能够得到更有效的解决,更好的平衡国家、企业、个人的负担。

        附:我对河里几个突出的观点,做以下自己的看法总结,很可能对,呵呵。

        1、说中国劳动力不足,这个问题要分开来看,从增长规律看,中国的人口发展是一波接一波的,这个跟其他国都不一样,西方是持续的几十年的低生育率造成平均人口年龄过大,而我的看法是,下面十年恐怕是人口增长的又一个高峰,应该跑不了;从劳动力供应来看,中国仅仅将退休年龄从55岁提高到65岁就能增加多少劳动力?这恐怕大家都没想过,现在中国的劳动力,真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而20年后,那时候,中国的劳动力问题,恐怕必然要用提高退休年龄这个手段,要不社保真的支撑不住。

        2、说中国的民族人口政策,我想大家可能主要想的还是,内蒙和新疆。这方面,我想首先国家对大数量的民族确实要控制,这个毋庸置疑,其次对于中亚国家及蒙古的未来,我想这个多生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同文同种这个概念大家应该还是有认知的。另外,中国从近代才有了国境线这个概念,我没记错的话,真正明晰的划界应该是新中国才开始真正实施的。

        3、中国的人口最终还要不要控制,我想还是要的,总量多少合适,这个很多说法,很多依据,我没有想法。但是社会发展程度与人均资源消耗的量这个永远是刚性挂钩的。中国是否能够供给自己足够的能源才是未来我们的社会能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一个永恒的锚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除非能源来源有了巨大的科技进步,否则,人口还是控制得好,要不总体上影响社会发展水平。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我个人想说的是,不要拿国外老龄化的套套来看中国的国情,中国离老龄化社会还有一段距离。

        文章一蹴而就,没有数据,仅有观感。大家轻拍。

        • 家园 国家的教育资源已经开始闲置,

          根据新出生人口的数字,即使维持现有的教育资源,一样可以完全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而高中教育完全普及也是几年内的事。

          而事实上,相对发达的几个省,近五年来,高等教育的入学的人口数在适龄人口中的比例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不发达地区,这个比例在十年内也会达到。

          • 家园 高校教育资源闲置?

            你是最近毕业的么?你不看看中国的研究生都是怎么出来的,现在中国有哪几个高校可以到世界层面上说,我就是大学发展史上纯粹意义的高校?

            中国的高校靠像银行无信用的贷款,蓬勃发展,最后要国家财政背债,而其内部教师、科研力量的建设都远远不是个头,银行再也不会受骗了,中央财政投入也会非常有限,事实上,从现在起,10年内,很多高校将减少招生规模,或是提高招生收费水平,应对生源降低,财务吃紧的趋势。

            而再看高中、中专的建设,除了大城市和富裕地区,这些教育的开展相当的不普及,现在只能寄希望大企业开办一些专业化学校,同时也解决一些就业问题。

            至于9年义务教育下的学校,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差距极其巨大,我们可以说,我国保障了入学率,但是我只能告诉你的是,在西部和中部,相当比例小学内的微机只有1部,当然肯定是586以上级别的。

            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即使从硬件角度来看,也远没有达到闲置的阶段(未来唯一出现闲置的,可能是高校内部的办公楼及教学楼),从软件上来说,教师工资的低水平化导致民办教师比例一直降不下来,而教师水平就更不用说了,这个恐怕要几代人来解决了。

            你这些说法里我最赞同的是高中阶段的普及工作,这个确实是很对的,

            http://www.china-b.com/zixun/jyzx/20090312/818057_1.html

            但这里面有个经济因素,就是如果因为入学人口的减少,高校或高中或职高收费提高,那么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 家园 我没说高校教育资源闲置,我说的是只是教育资源闲置

              我就是最近毕业的。大学层次上的教育,并不是说要出什么学术明星,现行的大学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了,为的只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就业结构。现实是,中国大学的精英只是局限在少数高校的少数专业之中的,中国大学已经是大众教育了,美国的校区大学不是也不少吗?能跟 Ivy League 比吗?

              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不在资源上面,现在的资源投入,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上,看上去与国民经济不成比例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人口结构的关系。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中国高校问题是由过于庞大的大学生人数与过于贫乏的高校师资(质量上的)导致的,这不是可以用钱推出的,要的是时间。

              关于基础教育差异的问题,确是如此,但有和没有,好与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另外关于教师的工资水平,从东部最富有的到西部最贫困的地区,就我所见,教师的工资水平从来都是仅次于当地公务员的。

              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是必然的,几个发达省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省份,高中教育普及已经不是预言而是事实。教育费用的增加并没有阻碍这些省分高中入学率的上升,放眼中西部未来的发展我不认为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

              计算机教育问题也是一样,随着微机硬件费用的减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与网吧的增加,计算机教育已经开始不值一提。

              • 家园 恩,我举这些例子

                就在于说明教育投入远远还未结束,教育资源的闲置还不太可能,可能闲置的可能是些教学楼,办公楼。不过可以押给银行抵债。

                • 家园 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缺得就是人,

                  当然不是说民工,是能做科研、能教书的人。不光是高校,各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都缺。但一个人,不是短时间能培养起来的,耐心有点是必需的。

                  • 家园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说明计划生育还是要坚持。有人担心老龄化和经济衰退的问题,其实生活质量更重要。

            • 家园 政府和银行不投入,高校自己想办法

              搞学历认证,技能培训,联合办学等,这几年规模越来越大了。

              • 家园 这些都是银行贷款逼的没办法了

                搞创收呢。这些创收,果腹没问题,还贷款太难了。高校4000多亿银行贷款,每年的利息按6%计算就有240个亿,以2100万在校生为数,每个人1年1000块的学费就要给银行利息。这还不算科研投入,教师工资,损耗。呵呵。大学,能还利息,我估计银行都不会宰了他们。可他们我估计某些大学连利息都还不起了

    • 家园 河友曾经谈过的见闻

      最近让秘书统计了下我们下属公司农民工的生育问题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3822

      形式真的很不乐观。

      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真的要反思了,不然农村空心化10-20年以后会成为现实的。

      除少数民族以外,85%是一个,10%两个,5%3个或以上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3848

      这个比例真的吓了我一跳,颠覆了我对整个农村生育的看法。

      统计人群包括:

      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甘肃、安徽、江西、贵州、山西、湖南、湖北、陕西、内蒙、吉林、黑龙江、北京,16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人数1736人。

      这个结果我已经转送我家老人,老人看后也大为吃惊。在这个调查结果中显示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3-5个孩子的生育习惯已经基本消失。

      不能不说,这个结果让我震惊!很震动!

      在此感谢一直坚持这个观点的老孔和其他朋友,是你们的不断坚持让我搞了这次小范围的调查。希望这个调查结果可以让一些老人看过以后,能有所触动。

      当然,这个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农村生育现状,但是我认为进行一次认真的生育调查而不是泛泛的人口调查是必需的!

      -------------------------

      我在苏北农村的见闻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4361

      关于计划生育:现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我小的时候,我们这里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学,我上大学的时候,生源减少,几个小学合并成一个,到现在已经是一个乡一个了!那些前几年刚建的校舍还是新的,但是杂草丛生,都已经荒废了。出于私心,我曾经跟我弟弟弟媳讨论生育二胎的事情,他们都不愿意!我是70年代出生的,我的堂弟堂妹们都是80年代出生的,他们都没有亲兄弟姊妹。现在我的那些叔叔们都非常的后悔,也非常的宿命,自己辛苦体验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社会经验,没有人可以传承,特别是生了女孩的那些叔叔们。

      ----------------------

      尹中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http://www.chinanews.com.cn/estate/news/2006/08-21/776842.shtml

        我每次回安徽老家时,都要去看望一下初中的老师,这所中学离我的老家只有1公里的路程,是本乡所属的初级中学,所有的学生都来自本乡。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共约500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室小而简陋,每个班七八十名学生挤在一起,每当课间休息,教室里总是尘土飞扬。可见当时学校的人气之旺。

        但这次返回母校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感震惊。往日的喧嚣被一片凄凉所替代,当年有500名学生的学校如今只剩下100多名学生。据老师介绍,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两年前,乡政府已经决定把临近的几所初中合在一起,剩下的这100多名学生是最后一届毕业班了,等这届学生毕业之后,该学校就停止招生,我的母校将彻底关门了。往日的铃声将永远成为回忆。

        母校的兴衰促使我思考中国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和20年前相比,中国中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在迅速下降,这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直接相关的。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生育高峰在1965年前后,1962年的出生率是3.71%,1965年的出生率是3.78%,1970年的出生率是3.34%,一直到1978年之前出生率都在3%以上,但1978年的出生率下降到了2%以下。上世纪60、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在80年代正好处于上中学的年龄,因此,才有我上中学时拥挤的场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人口的下一代比他们的父辈少了一半多。这就是我的母校出现“门前冷落”的最根本原因。

        很显然,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学校生源的变化。同样如此,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

      出生人口就在快速下滑中,人民爱超生实在是欺骗国家。

      这是教育部关于学校学生状况的报告,每年一个。

      http://www.edu.cn/shu_zi_494/

      1995年小学招生数到最高,2531万人,

      2007年小学招生数只有1736万人。1736万是2000年出生的人口,

      2007年的新出生人数更少, 1594万。

      2006年教育部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教育部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我国的小学生在校生人数3年锐减了将近1300万,小学减少了9万所。昨天,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864.0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81.04万人。

      各地希望小学大面积荒废 央视调查尴尬现状

      http://news.163.com/08/1211/20/4STJI72A0001124J.html

      重点摘要:

      "应该讲是一个锐减的趋势,我们看到相关的一些数据,1985年的时候全国农村的小学是83万所,到2007年还有34万所,就是59%的学校已经没有了,基本上已经被撤并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九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范教授认为如果当初政府有关部门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规划,有些问题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 家园 事实上是双独家庭不愿生两个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jj/20071107/zj/200711060018.asp

       越来越多的独生之女将面临艰难选择:是生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

        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独生子女政策,迄今这些人逐步进入生子阶段。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人口总数会快速增长。按照政策,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双独家庭)可以生2个孩子。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11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学术前沿论坛上,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公布的一份06年调查报告显示,独生子女家庭二孩生育意愿不显著。比如有46%的被访者表示不要2个孩子。而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单独家庭),有55.87%的表示不会生2个孩子。

        “而那些即使说愿意生2个孩子的,真正实际要生2个的会很少。”完成该调查的马小红副教授说。

        在上海、南京等地的调查结论也类似。参与该论坛的一些学者对中国未来的老龄化表示了忧虑。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黄荣清指出,北京的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这将导致老龄化问题较严重。而全国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势必将导致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负担加重。

        但此前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由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所以2005-2020年,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小高峰。

        不过现实调查结论是,这部分人独生子女比例很多,其生育意愿不大。有专家指出,在人口总数压力和老龄化问题加重方面,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仍需要继续研究。

        

        双独家庭不愿生两个孩子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人口研究所的调查分析,目前北京的独生子女数目庞大,05年常住人口中0-30岁独生子女累计达300余万,占同龄人口比重在 1/2以上。逐步进入生育阶段的独生子女更多,比如15-30岁年龄段独生子女占到0-30岁独生子女的60%,规模已接近200万(186.4万)。

        2006年调查发现,全部样本中,独生子女选择理想子女平均数为1.18,比2002年1.0有所上升。但仍然只是以1个孩子为主。

        双独家庭明确表示不愿意要二胎的比例达42.9%;在已生育一胎调查对象中44.6%表示不愿意生育二胎。北京市人口研究所马小红副教授指出,这些人只愿意生一个孩子,主要原因与收入关系密切。

        此外,根据04、05年分别在南京、上海的调查,其独生子女的理想子女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21和1.10。这个数字比北京还要低。

        双独子女不愿生2个孩子,不仅在大城市,在农村、边远地区也有所体现。

        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黄荣清认为,包括北京等大城市,以及一些省份的乡村(广东除外),所以城市农村居民越来越多的人不愿生2个孩子,除了与国家政策有关,就是与养育能力有关。

        北京市人口学会陈卫的预测,未来北京大部分夫妇只会有一个孩子,很多夫妇没有孩子,这会导致北京老年人的护理和照料问题会非常突出。而北京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由05年的166万,上升到2015年的200万。

        而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比重从2000年的9.9%增长到16.0%。

        

        人口政策面临挑战

        根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结论,我国人口在未来30年还将净增2亿人左右。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2016年将达到高峰10.1亿人,比发达国家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不会缺少劳动力。同时,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未来人口战略核心仍是要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提高人口素质,解决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人口结构性问题。

        但是多项调查并不完全支持这个结论。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对全国2749个行政村的调查发现,近3/4的村已经没有青壮劳动力可以转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都阳11月4日在前沿论坛上给出的结论是,目前老年抚养比在不断上升,而少儿抚养比在不断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全国总人口数也会不断下降。

        一位人口学家表示,生育率一旦降下去,想提起来会非常困难,因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先例。因此像北京调查出来的问题,应该及早着手解决,“否则那时谁来给我们养老,谁来从事这么多的服务业,连保姆都找不到的。”他说。

      山东烟台的(这个就是楼主说的有一半愿意生两孩的)

      http://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06/12/22/000902976.shtml

      讲求生活质量 生育观念有变

        独生子女夫妻冷对“二胎优待”

        胶东在线消息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妇逐渐增多。根据现行的《山东省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经过一定年限后允许生育第二胎。昨日,记者从市计划生育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尚未接到独生子女夫妇生育二胎的申请,使这项优待政策遭到冷遇。

        上世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目前已陆续进入生育期。按政策规定,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生育第一胎后,只要女方年龄达到30周岁是允许生育第二胎的。但在港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夫妻,愿意生育二胎的并不多。市计生委相关人士认为,这和很多独生子女婚育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我享受,大多都选择晚婚晚育,使得一胎生育的年龄推迟,这样在某种意义上也推迟了很多符合生育二胎者的申请,

        另外,担心高昂的子女养育成本,以及养育子女对个人事业发展的影响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等,也使得很多符合生育二胎者放弃二胎指标。一位已生育一胎孩子,且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刘小姐告诉记者:“虽然我们符合生育二胎的规定,可以申请生育二胎,可除去养育一个孩子所投入的精力外,养两个孩子物质压力就比较大,一个孩子我有把握让他享受好的教育,包括进好学校和各种兴趣教育,而两个孩子就只能给他们打折,所以不想生了。”(京兰)

      浙江杭州的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renkou/696913.htm

      “宁愿多养一些宠物” 独生子女夫妻未现二胎潮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生育期,独生子女夫妇日趋增多。按政策规定,双方均为独生子女是允许生育第二胎的,记者在杭城采访调查发现,二胎生育高潮并未出现。

      民间观点:

      “拉扯一个孩子就够受了”

      “生两个孩子?从来没想过。”28岁的姚林在写字楼里忙得天昏地暗,“我已经有一个女儿了,从出生就开始为她操心,在家雇保姆要钱,上好幼儿园要钱,读书的费用更省不了。我还要给她买保险啊存基金啊,城市的生活成本这么高,拉扯一个孩子就够受了。”

      “家庭月收入两万元以上,才会考虑生育二胎”

      “现在的生活成本太高,尤其是城市,虽然我觉得独生子女都很孤独,但我不会考虑要两个孩子。”媒体从业人员杨小姐说,“为了在杭州安家,我的父母将半生的积蓄都付出了,如果我有弟弟妹妹,我父母的经济负担要何其大?将来我和我的孩子必定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杨小姐认为,经济基础很重要,除非夫妻俩的月收入在两万元以上,才会考虑生育二胎。

      “宁愿多养一些宠物”

      “我宁愿多养一些宠物,我想我可能不会要孩子。”李小姐说,“带孩子应该是件麻烦事,会改变我的生活方式,我不想放弃我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

      北京广州鼓励生二胎 夫妇反应冷淡只因养不起

      http://www.net668.cn/html/word/2006-11/14/07_22_79.html

      广州市人口计生局副局长谢安国日前表示,实际情况就是很多独生子女夫妇不愿多生一个,关键就在抚养成本越来越高。

      http://www.gov.cn/zwhd/ft/rkwt/wz.htm

      [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如果普遍可以生两个,那可能生育率就反弹为2.3、2.4,导致人口

      的反弹和回升,那对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大的人口压力,对于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尖锐,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将受到极大

      地限制。所以要长期稳定现行生育政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