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与阿壳--每天一乐(四月) -- 南方有嘉木

共:💬771 🌺157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会是老鼠大搬家吧

        都收拾了一天两宿啦..

        (还是嘉木MM突然觉得好像好久没吵架了,这两天正在通过实践再温习一下,这样文章才言之有物啊?想到这,读者心头一热)

        风紧扯呼。。

      • 家园 都怪俺多嘴...给搞成地域帖了...

        俺以前确实不知道一个北京上海的户口能干嘛,有什么样的好处.(自己不是北京上海的,也没有经历过高考)

        综几位MM所述,最大的便利还是社保以及教育方面了.

        我自己觉得嘛,户口所在地可能有不同环境条件,但是户口本身以及人们本身却是平等的.

        我自己也在上海有过屡屡遭人歧视的经历,当时不解,也觉得没什么,现在明白了,还是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遇上有同胞怀着这种虚幻优越感的,随人家去好了.继续做地域之间的争论只会使矛盾更加激化.这种心理的改变会随着社会进步而缩小及消弭的.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 家园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人说几句

        先说什么是北京人。

        画三条线儿。

        第一条,北京和平解放以前就住在北京的算老北京人。

        第二条,从小长在北京胡同里的算是北京人

        第三条,有北京户口的可以自称为北京人

        对于老北京人来说,北京没有外地人。老北京说的是出门的人。在家千日好,出门儿一日难。老北京人在遇上有人问个路什么的,不单会指路,有时候说不清楚的时候,还会带你走一段。要是自己不认识,多数会找帮你找个认识的人问一问。老人讲古的时候,常常会说在天子脚下能人多。甭管那儿的人能到京城来的都是能人。咱得敬着点儿。想想北京城里的外地人,还是老辈子人看的明白。这部分人有多少?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北京解放时的人口不过二三百万而已。

        对于北京人来说,当时在宣武,崇文两区的人多为老北京人。北京人的传统延续的长一些。可东西两城加上朝阳,海淀有大量各种不同的大院散布在胡同里。事实上老北京的人文已经没有广泛的基础了。周围老人多一些的地方就能多有一点老北京的传统。大院儿集中的地方,则更象王朔书中写的那种北京人了。

        至于那些有北京户口的人,实在不能说这些人是北京人。说句老实话,很多人在北京呆了几十年都不一定和北京人有过来往。在北京碰上不愉快就骂北京人实在是很不公平的事儿。要是有心人问一问,碰上老北京的可能性基本上是零。十分之一的可能性是在这儿定义的北京人。最大的可能是有北京户口的人。

        说到全国人民支援北京,也要看话怎么说。外地把官儿送到了北京,把娃儿送到了北京,北京怎么办?就说不算这些来北京长住的,北京的流动人口常年保持在四百到六百万,是北京长住人口的三分之一。只要在北京住过的人就能体会到这批人口的压力。是谁更该抱怨呢?

        没有任何为北京人辩护的意思,甭管是那儿的人都不应该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只不过从北京人的角度,觉得有些冤枉就是了。

        • 家园 呵呵,我都没想到楼会歪成地域贴,

          给渔樵兄说声对不起,呵呵。

        • 家园 有时候说不清楚的时候,还会带你走一段

          那年冬天,在北大边儿的畅春园,一位老大爷就是这样给我指路的。

          直到我走出老远去,一回头,他还抻着脖子望着我,生怕我拐错弯儿。

          感念至今。

        • 家园 唉,说句老实话

          我北京生,北京长,但从籍贯上还是江苏扬州,我觉着自己算是个北京人,爱北京爱到骨子里头去。

          哪个大城市都有人口压力,对外地人的盲目排斥时有发生,北京也有。

          不能不说的是,我平日里接触的北京人,乐天厚道豪爽大度的还是居多。

          • 家园 跟着五妹侃会儿北京人。。。

            俺以自己的角度看北京人,北京人大气,不得色。原因很简单,来北京的外地人都不白给啊。

            咱把漂在北京的外省人简单归于两大类---一类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在北京随便一个火点的饭馆吃饭,身后作个明星大腕实属平常。大街上随便问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是本省高考前十不奇怪。所以北京人不敢得色啊。真正的老北京人大都是满族。前天一个朝族朋友问俺;怎么在北京见不到什么满族文化呢?俺想想只能说;大概是我们汉族人同化能力强吧。。。

            再说另一类---出卖劳动力的。到北京的朋友会发现,北京的建筑工地,门帘小摊。包括做北京小吃一概是外地人。道理很简单---北京人吃苦吃不过人家。

            当然外来人口给北京环境也带来一定影响这是必然地。。。

            您要问北京人靠什么生活捏?俺告诉您;北京人吃低保都活的很惬意,这些话题扯开长了去了。。。

            小五MM离家远啊,扯多了她老人家该想家了。。。哈。。。

          • 家园 【小5你是大院里长大的】算不得北京人

            明显歧视外地人的当地人(无论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和喜欢在网上拍砖头、抬杠、为某些事物过度辩护的ID有共同之处:往往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很边缘或很落魄的人

            当然爱北京的也不仅仅是北京人。

            • 家园 我婚后可是一直住在胡同里

              四合院儿里种了枣树和香椿,夏天遮得好荫凉。

              租房给我们的大妈可厚道了,每年打枣掐香椿都捡好的给送家了来,下大雨的时候先过来关照我们家漏不漏。

              唉,现在胡同拆了,街坊邻居搬迁,枣树也砍了,当初过日子过得糊涂,没拍照留念,想想就遗憾。

              • 家园 【传统的邻里关系的确令人怀念】但是胡同里的北京人

                也有很势利的一面,特别是传统的京东人(香河、三河一带),看看老北平文人笔下的滚刀肉、上炕老妈子的形象,就能了解一点这种与纯朴共存的刁蛮。大院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包容性自然要强很多。

                上海人(特指一部份)更加排外,贵扬州不少人到上海后都称自己为镇江人,无他,仅仅因为镇江在江南。49年大军南下后,掌握政权,但上海人仍然不接受和大军一起进入上海的山东生活方式,背地里称人家“大蒜头”,小孩子之间吵架也往往以这种口气羞辱人家:小山东。

                其实上海反倒应该是包容性最强的地方,否则就无法200年里从一个小水岔发展成国际大都会了

                地域歧视是很令人讨厌的现象,但却是个很有趣或搞笑的话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