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四川卢比 -- 王树

共:💬36 🌺10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老爸也买过

             他花120买两个挺大的(假玉)雕塑,认为就算是石头的也不亏。但经我鉴定,是塑料注塑再塞上沙子的。
            100元买了个“玉”笔筒,经过我火烧检验,是塑料注塑而且没塞沙子的。

          • 家园 银子贵吧

            镍 作为硬币主要是因为不宜生锈,而且硬币用的都是合金不可能是纯镍的.

            就现在的钱来说,一块硬币里面含的应该是镍,五毛也也有 一毛的好像就没有.

            因为镍跟铁一样,是能被磁石吸到的.

          • 家园 花谢,我还真不了解这类金属价格.

            也就是凭感觉说镍和锡比银便宜.说起锡器,只用过烫酒的锡壶.

            如果是夹心的,人耳还能勉强区分出不同介质声波传递速率不同而造成的回音混浊.如果是合金造的假货,人耳就很难辨别真伪了,也许你说的回音长短还有效,下次回国我也去买几个练手.

            用"黄铜一类的东西再镀上银",真肯下本钱哪.南京哪里有古玩市场?是在夫子庙吗?下次回国我去逛逛,不淘真货,看看最新造假工艺.

            • 家园 我也不了解这类金属价格。

                只是觉得镍不会太便宜,好象镍加工也不大方便,加上制造成本不会划算。要造假多半是铁、铜、铅这类较便宜的金属。

                象假玉器,如果价格很高砍不下来,有可能是用某种石料假冒的,如果能砍得很便宜,石头的也就不划算了,只能是塑料一类的东西。

            • 家园 镍的价格跌了不少

              目前镍的交易价格在每吨12400美元,去年价格最高的时候,好像在一吨四万多美元。

              锡的价格目前在每吨11600美元。去年最贵的时候将近两万五千美元。

              银价今天刚跌了5%左右,现在这个时候每盎司12.2美元,折合每吨39.2万美元。去年最贵的时候到过每盎司20美元,将近80万美元一吨。最近35年最便宜的时候是每盎司4美元的样子,也超过一吨10万美元了。

              怎么也是银子比镍贵的。贵金属似乎还没有比其他金属便宜的时候。银子虽然是贵金属里面最便宜的,但是毕竟是用盎司标价的。有色金属一般用磅或者公斤标价,每公斤一美元上下到几十美元,和银子的价格还是有差距的。

          • 家园 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各种版本的炉关藏元和四川卢比

      外链出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炉关藏元正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炉关藏元反面

    • 家园 【原创】四川卢比的前世今生

      四川卢比的前身叫“炉关契”,也叫“炉关”藏元,倡议者为打箭炉同知刘廷恕,他在边地为官多年,深知印度卢比流通带来的危害,曾有“印币亡边”之议。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刘廷恕得到川督奎俊的默许后,开始在成都银元局[1]用土法仿印度卢比铸造炉关契银元,炉关契得名于银元正面的两个字“炉关”,炉关即打箭炉(今康定)。看刘廷恕自述经过:

      二十八年,条陈请省铸三钱二分银元,以敌印度卢比。银元局发商运炉售卖,每元作三钱五分。由余开导创造,汉夷通用称便,推行甚广,永为地方利源。

      注[1]:川省最先提出自铸银元的是川督鹿传霖,他以“银价过低,制钱缺乏”为由,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奏请在成都设立银元局,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铸造大清龙洋,但很快清廷就将铸银元之事交给了湖北和广东两省,其他各省需用银元的都由这两省代铸,成都银元局还没有铸多少钱就停办了。岑春煊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奏请使用成都银元局来自铸银元以对抗印度卢比,成都银元局才又得以开工。

      事实上,炉关藏元的产量很少,流通范围也局限在打箭炉附近。后来川督岑春煊也造了少量的藏元,是第一批藏元,但真正开始大规模铸造藏元的还是锡良。

      刘廷恕称炉头契每元作三钱五分用,铸币利润已然不少,这个习惯延续给了四川卢比(铸币者都想多捞钱,自然不肯主动让利),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才被尔丰、尔巽兄弟商量后改了过来:

      藏中不欲用我银元,故抑其价。如欲流通币值,便我官民,作三二为宜,与报销无碍。且元质本重三二,报部亦系如是,乃行之关外,勒作三五,此币不知何人作俑。讬言工炭耗费,殊不知所搀铅铜已足抵补。总之由司铸则利归司,由局铸则利归局,原非平允之道。去今两年藏元滞销,商人要求三二,弟商许藩司,今年统改三二,以杜烦言而归公道。嗣该司调陕,弟亦交卸,匆匆未及议此。此刻巴、理两塘三五尚可勉行,终非持久之道。……

      ——赵尔丰《请酌改银元为三二电》宣统元年

      锡良铸四川卢比时,要求“制造务精,成色务足”,银元的质量很好,后来赵尔丰铸的七百多万银元也是如此。鼎革后,藏元继续在成都铸造,但此时政局混乱,藏元的含银量也下降了不少:清末造的藏币,含银量在九成以上;民初的藏币,含银量约为七成。市场上二者的兑换比例为:31枚清时铸造的藏元可换40枚民初铸造的藏元。到了民国五年(1916年),由于缺乏白银来源等因,藏元停铸。

      藏元一停铸,市场就周转不灵,一些大的商号就采取自行发放期票的方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民国十九年(1930年)康定造币厂成立。康定造币厂重新开始铸造藏元,式样和清末没有什么区别,正面还是光绪皇帝的头像(这点真让人啼笑皆非),只不过头大了点,呈方形;反面还是老样子,连“四川省造”四个字都没变。只有一样变了,就是含银量,降至六成左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康定造币厂失火,修复后继续生产,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才停止铸造藏元,这七年间,藏元的含银量每况愈下,从五成降到一成,被百姓呼为“红藏元”,藏元声誉由此一落千丈。

      从岑春煊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开始铸藏元,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藏元停铸,藏元在康区一共使用了四十年。

      关键词(Tags): #藏元#四川卢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