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南街村的可推广和不可推广 -- 达雅

共:💬262 🌺35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还当什么集体经济的样板

          集体企业,凭什么传给儿子。

          • 家园 你在乎南街村是不是集体企业?你是南街村的?

            我反正不在乎,我又不是南街村的。他集体企业也好,他家族企业也罢,他挂羊头卖狗肉好了,关我什么事啊。

            其实呢,他要不挂着个羊头,裸卖狗肉,你什么话都没有。比南街村剥削厉害的私有企业多了去了,也没见你有什么看不惯么。而他就因为挂了这羊头,你就直接说他卖狗肉,全然不顾人家卖的其实是羊肉,不过为了照顾市场偏好按狗肉烹调了。

            • 家园 南街村产品销路还行

              今天和党校的一位河南同学聊了一会。他说,南街村牌的啤酒、火腿肠和其他肉类加工品在河南中部很有市场。

              另外,南街村牌方便面在北京的超市里就不少,我们家楼下的超市就有,比康师傅之类当然便宜一些。我尝了一包,味道还不错,对得起那个价格,品种也多。

              我们准备调研参观北京的韩村河,近一些。韩村河也是坚持搞集体的,现在在建筑和建材业上搞大了,北京城里就有不少挂着“韩建”牌子的工地,经济状况是北京郊区的乡镇中最好的。

              • 家园 韩村河好像早就是典型了

                我估计去参观的人相当的多。

                • 家园 对,十多年来一直是北京农村的典型

                  韩村河确实不错的。最好的一点是,他们的领导班子没出事,比较清廉。看他们的镇政府就知道了,毛泽东写的“为人民服务”就悬在大门口。

                  我的想法,农村要发展,首要的任务是发展非农、高附加值的产业。

                  农业特别是种粮食,可以保底,但不能借以发展,不能增加农民收入。

                  小岗村发展不起来,也是因为找不到对路的非农产业。

                  发展非农产业,很重要的条件是要筹集资本、获得技术。

                  那么,个体经营和集体经营,哪个更容易筹集资本、获得技术呢?我想答案也是比较明白的。

                  考察南街村、韩村河、以及华西村的发展历史,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80年代时没分家,或者像南街村那样暂时分了之后很快就合起来;90年代中期它们获得显著发展,而这个时期正是农村问题开始普遍恶化的时候,因此对比格外鲜明。

                  没分家的一个好处,就是公社时代积累下来的些许资本,在宽松有利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能够快地积累、更充分地运用,使他们有可能发展起高附加值的非农产业,而非农产业的利润除了推动进一步发展之外,在积累一段时间后也用于提高生活水平。

            • 家园 不是你拿它当什么榜样吗

              南又做又立的,当然让人看不惯了。

        • 家园 光明的小尾巴

          其实想来,讨论一个个集体经济体的未来会不会灭亡,没有什么意义。所有的企业个体都会灭亡,中国企业平价寿命据说只有八年,一点不妨碍中国创造经济奇迹。这场经济危机不也倒掉了不少百年老店。华西村南街村也算不错的了,远远超过平均寿命了,本村百姓身家所系,又没有退路,对集体经济更关心也是个积极因素。可惜的只是有实力的集体经济就那么多,只有减少没有增加。达雅兄说的也是,华西村蜕变成私有经济又怎样,百姓们还是富裕了,应该也不算吴家私有,最起码村里百姓有土地入股,本村百姓不纯粹是打工的,吴家也不能连根从华西村拔走,越是私有越要注意乡里口碑,给村里还会修桥修路提供免费优质的公共产品,也不是什么坏事。

          譬如燃烧,要提高局部温度(减少农民税费负担),有燃料(资金),有点火源(外来的大学生做村官),星星之火也可以燎原。如果给农村提供更多比较有利的条件,产生一大批的个体经济体,有条件的农民自愿联合成大大小小的集体经济体,在竞争中有失败有胜利,让千百年来的农村变个模样,也是可能的。

      • 家园 哈,又见"饿死X千万"。
        • 家园 你说饿死多少人?看薄一波怎样说。欢迎围观。

          当年主管经济的副总理、国家计委副主任薄一波总结说:

          “1959年产量仅为3400亿斤,比1958年的实际产量4000亿斤减少600亿斤。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到2870亿斤,比1951年的2874亿斤还低。在这两年中,棉花、糖料、油料、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也都大幅度减产。1958年的‘大跃进’和1959年的‘反右倾’后的继续‘跃进’,给我们国家和民族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我国人民所经历的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主要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造成的。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广大人民因食物缺乏、营养不良,相当普遍地发生浮肿病,不少农村因饥馑死亡增加,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在和平建设时期发生这种事情,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实在是愧对百姓,应该永志不忘这沉痛的教训!”(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下卷,第613页)

          我翻了一下书,与网上流传版本一样,但页码不对,是第613页。这本书上下卷共912页,书里一口一个毛主席,对毛公基本态度是颂扬为主,也有些小小批评,与邓公一样,反对把责任全推到毛公一个人头上:

          在一片“胜利冲昏头脑”的气氛下,毛主席虽然赞赏“六亿神州尽舜尧”那热气腾腾的局面,却最先冷静下来。(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下卷,第566页)

          在毛主席的耐心启发和教导下,经过郑州会议、武昌会议和紧接着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的紧张工作,终于迈出的纠“左”的一步,取得了最初的成果。(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下卷,第573页。)

          但愿望与可能毕竟不是一回事,毛主席首先察觉到这一点,提出“压缩空气”,说明他头脑清醒比我们早,发现和判断问题比我们高,转变不合乎实际的看法比我们快。(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历史事件的回顾》下卷,第574页。)

          这本书出自中共当年管经济的元老之手,那段时间是陈云副手,陈云不在,就是薄一波主持工作,并非李锐、李志绥等等那些距离核心100公里远的小人物,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他的子孙还占据要津。他本人心里就有数,引用的材料更是慎之又慎,尤其是这种关系中共历史评价的重大问题,顾忌子孙也不会故意夸大数字,更何况有层层审核。我认为是很可信的。我说“饿死上千万”有何不妥?您嘻嘻哈哈,似有新材料,新观点,也亮亮给咱开开眼?

          关键词(Tags): #薄一波#三年困难时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