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 复利的观点】知识改变命运!向下的命运 -- 樱木花道

共:💬101 🌺1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满街乱爬的博士是中国教育制度的悲哀

        本来博士、硕士就应该是少数人,现在一扩招,导致了贬值与粗制滥造。这只能说是教育市场化的悲哀。

        • 家园 我是这样想的

          我觉得多培养些人才,总比少培养好。如果博士数量变为原来的5倍,即使这些博士中80%的人能力都只有以前博士的一半,也还是好的。只要不把前20%也影响了就好。就像以前战争年代造武器一样,只要勉强合格使用,数量也很重要。

          至于贬值吗,对于每个博士来说都是坏消息。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创新的人力成本降低了。

      • 家园 初中毕业混最好这个结论,值得怀疑

        可能有两三个初中毕业混得好的,就来聚会。其它初中毕业混得不好没面子的,都不知去哪了,可能有10个以上,你都不记得了。

        所以,不能用聚会这种场合来统计。把一个班级所有人的学历与出路都统计完全,才是正确的观察方法。

        统计说明,收入与学历高低明显正相关,这个结论并不容易击倒。

        • 家园 看贴要仔细

          \\

          所以说 知识改变命运也是个正态分布。http://www.ccthere.com/thread/2184285#C2185930

          本科毕业就是山坡的左边, 研究生毕业就是山坡的右边。(牛b人物这里不讨论。牛B人物是藐视规律的,人家是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事件是必然发生的。研究生的供求关系这里也不讨论)

          花道说了半天

          大家都理解歪了。

          花道的意思:

          就是要读硕士 ,博士的哈

          最好是在职。

          这样 每月现金流不受影响。

          而且,在职出来,往往是领导送出来作培养的。

          经常出来学习的人

          升值快,挣钱也多的。

          比单纯读书好,社会关系也多。

          复利啊复利。

        • 家园 你说的对,收入与学历高低明显正相关

          其实我在聚会上,最多的时候能见到大约40%的初中同学(25个左右),但是每年都来的确都是混得好的。不过这40%的同学即使是混得最好的40%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了。这其中或许有不少收入不如学历高的,但是他们生活的更轻松些。有些歪题了,其实我想表达是,如果这辈子的目标是好好生活,那么真没必要高学历。收入吗,除了少数例外,还是高学历的收入高。

        • 家园 那个统计本来就非常不严密

          很多早一步走上工作岗位的,很可能是恰当的时机做了恰当的事而已,这类统计一定要联系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不能说在一定的社会时期内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意味着读书无用。如果以世界几千年的历史做参照,几千年前掌握文字的都是祭司级人物,能说读书无用么?

      • 家园 看来这是个规律

        高中同班同学中开的车最好的是没考上大学的--保时捷,然后本科毕业的基本都混上车了,硕士博士的有的连婚还没结---没房子

    • 家园 【原创】你的分析问题很大。其实人数才是问题的关键。

      给你看个数据:

      全国历年(1977-2008)高考招生录取人数

        

        1977年,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为29∶1。约4.8%。

        1978年,610万人报考,原计划招生29.3万人,后增加近11万人,共录取40.2万人。新生当年秋入学。

        

        1979年,全国高考首次统一在7月7—9日三天进行,共有468.5万人参加高考,录取了28.4万人,录取率为6.1%。

        

        1980年,预选制后,大约只有40%的学生有资格参加高考报考本科院校的考生外语成绩按30%计入总分。考试成绩只通知考生本人,不张贴公布。取消考生查阅试卷的规定。当年高考共有333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一些省、市、自治区扩大招收自费走读生7000多人。

        

        1981年,理工农医类加考生物,按30%计入总分。当年高考共有259万人报考,共录取28万人。

        

        1982年,高考共有187万人报考,共录取32万人。

        

        1983年,全国统考时间调整为7月15—17日。当年高考共有167万人报考,共录取39万人。

        

        1984年,全国统一考试时间恢复为7月7—9日。当年高考共有164万人报考,共录取48万人。

        

        1985年,共有176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6年,共有191万人报考,共录取57万人。

        

        1987年全国高考共有228万人报考,共录取62万人

        

        1988年,高考共有272万人报考,共录取67万人。

        

        1990年:60万

        

        1991年:录取62万人

        

        1992年:75万

        

        1993年:92万

        

        1994年:90万

        

        1995年:93万

        

        1996年:97万

        

        1997年:100万

        1998年:录取108万人

        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

        2000年:录取180万

        2001年:录取260万人 录取率首次突破50%

        2002年:录取320万人

        2003年:录取382万人

        2004年:录取420万人

        2005年:录取504万人 考生867万

        2006年: 录取530万 考生880万

        2007年,高校计划招生567万人,与30年前报考人数极其接近,但是录取比例约为2:1。

        2008年,高考招生人数创新高,计划录取599万人,考生1050万。录取比例57%。

      大学生人数30倍的增长大大改变了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同时,总录取人数30倍的增长以及相应每年当期人口的比例改变大约20多倍,大学生从人群的前2%的精英区下降到1/3的普及区,大学生的“平均质量”也大大下滑了(当然,前2%的精英质量肯定没有下滑,还会有提高)。

      而硕士数量的膨胀倍数更远远超过本科,硕士的“平均质量”下滑远比本科生的“平均质量”下滑更严重。

      这样才是正确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Tags): #普及#精英#供求#人数#平均质量
    • 家园 用4%的利率再算一遍试试?复利忽悠人的地方就是

      假设很高的利率,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太容易实现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