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衰落和复兴背后的文化因素 -- 思想的行者

共:💬113 🌺1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秦的东西,后来的评论不一定准确

                    其中就是坑儒,不一定准确。还有关于长城,我们知道大部分是在明朝做的,秦朝的工程并不是后来流传的那样大。

                    不过当秦始皇那样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估计比毛泽东的东西,还要大,当然十来年下来,大家会筋疲力尽了。

                    • 家园 我个人认为其中很多评价倒是错误的。

                      长城其一

                      焚书其二

                      坑儒其三

                      这些钱钟书曾经矫正过,可惜,被选择性无视了。

                      另:比如秦工造又何去何从了?秦尽收六国之书,又何去何从了?

                      火烧阿房宫,阿房宫的主要功能到底是什么。

                      凡此种种很多都应该仔细挖掘的。

                      其实,秦大修驰道,本没错。

                      个人倒认为,秦亡在于,其一统之后的法,不如原秦法公开公正公平。 既不得原秦人支持,又因高压得原六国之民反弹有关吧。

                    • 家园 规模最大的应该是汉长城,

                      一共四道,最北到大戈壁靠北的地方,基本上是随着汉军远征匈奴然后屯粮而进退的,不过留存至今的基本上都是明长城。。。

                • 家园 【讨论】很是赞同。

                  不过个人认为,法不是来自于儒。而是生之于道,却综合了儒的部分。

                  法分法术势三派。

                  韩非综合了法术势及儒家达到了所谓的法值集大成。

                  然则,正是丧失了法之前人人平等地位,导致一统天下之后的秦法,成了秦始皇及其心腹打压别人的合法工具。

                  从而有了六国之民的反弹。

                  而自汉武,不单单儒家自此走向衰退。

                  百家更是因此接近灭亡。

                  这是中华文明的大倒退。

                • 家园 儒家分为向前看和向后看的两派

                  这是何新先生的观点

                  前些时候在兴华论坛上看到的何新的这个观点感到很震撼

                  一直以来,汉代学术中最重要的一大问题,就是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斗争问题,从来没被学者们真正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过去钱穆论过(《两汉今古学评议》),金德建也研究过(《两汉今古学考》),都以为只是由于文字分歧而导致的学派门户之争。殊不知,这场纷纭两汉数百年的思想斗争,其实质仍然是政治的斗争。

                  秦汉之际子夏荀学一脉的传人有一家公羊氏父子,他们父子就是后来董仲舒、公孙弘的师公。其实汉武帝所推崇的儒学,并不是曾子、子思、孟子一派的人格主义学说,而是子夏、荀子、公羊高、贾谊、晁错、董仲舒一派为政治服务的国家主义儒学,外儒内法的儒学。其著作,都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文字书写、传述,因此又称 "今文儒学"。

                    但是汉武帝一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政策辩论激烈,意识形态斗争也异常激烈。当时不仅有汉初曾居主流的黄老学派,反对汉武帝董仲舒所提倡的这种新儒学;而且还有刘姓贵族亲王们积极扶持的另一种弘扬周礼和周公之道的古文儒学兴起。

                    古文学派宣称,他们找到了秦始皇时代由于焚书坑儒,而被学者暗藏在墙壁里的古经书。这些经文都用上古蝌蚪文(甲骨文、金文、篆文等)书写。他们说,这些古经不仅比朝廷所奉行的今文经典更正确,而且其中涵有更多的微言大义和致太平的道理。因此,应当以这些古文经典作为治理天下的大法,而废弃那些旁门左道的今文经书。

                    如果简括言之,除了书写文字的不同,今文经与古文经义最主要的区别,第一是古文派用周公以及周礼的儒道之祖,来贬低孔子子夏荀子的后儒。第二是用《周礼》中的分封制来反对孔子的大同和大一统学说。这就是今古文经学在当时政治上分歧的实质。

                    然而汉武帝要独尊儒术,他所尊的并不是愈古愈好的古法,而是子夏荀子一派鼓吹大一统、尊王和攘夷,为他削弱诸侯、加强帝权,攻击匈奴提供理论根据,从而能够古为今用的儒学。

                  外链出处

                  我前一段时间看了《汉武大帝》这部电视连续剧,基本上是根据信史进行拍摄的,汉武帝当时面临外忧内患,需要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来对付那些诸侯王,豪强,游侠,特别是对付匈奴,而儒家思想则提供了这个意识形态武器---这是我的理解。

                  在制度建设方面,确实,主要是法家发挥了更大的历史作用,他们在战国时期就逐步确立的中央对王公大将们的绝对权威(因为春秋过渡到战国的时候,中国连续发生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等事件,使得各个诸侯王都发现自己的统治权有被臣下剥夺的危险,这个时候主张中央集权的法家就受到了各个诸侯国的欢迎,法家所确立的一整套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制度在战国初期就开始逐渐形成了

                  我认为,法家和儒家对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都是有功劳的

                  • 家园 何新老兄这方面的底子是差些

                    今文和古文派别之争,在清中叶也是一大吵架。呵呵。

                    虽然说公羊在董仲舒的理论体系里,有很大影响,而且派别之争,某些方面可以归纳为孟子和荀子之争,但是董仲舒的主要建树,还是把阴阳家的宇宙观结合进儒家。

                    今文派的东西,与其说是向前看,不如说是胡扯出一个孔子的英明神武形象,制春秋,创太平世。在加上后来的经纬书,黑神大帝,都是面临着佛教的盛行,搞出来的孔教运动。

                    在古文派的理性主义的争论下,这一派彻底失败。中国思想基本上是佛家大盛,而道教的出现,算是对佛教的本土应对。

                    这也是4百年乱局的一个原因。隋文帝曾试图以佛教统一中国,效果一般。而唐太宗时代的复兴儒家活动,说真的,里面的黄老东西,似乎比儒家还多。

                    后来才是韩愈的新儒学开始,后来经周敦颐,程二兄弟,朱熹,陆象山等人,玩到理学和心学。这套玩法,基本上就是儒家道家化和儒家佛家化的东东。当时中华文明,处于先金后蒙的威胁,大思想家们考虑的不是如何救亡图存,而是如何心意通,其实那时的儒学已经入穷途末路。

                    西学在元明,其实开始东渐,后来就出现了康熙时代的故事。然后公羊学从新兴起,其实从文化上来说,朱熹之后,儒学就已经差不多势微了。

                    儒家的东西,其实对中国的统一,贡献不是那么大。各种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建设,如秦汉的郡县制度,隋唐的科举制度,加上大运河等工程的建设,作用要更大。

                    • 家园 文化研究是何新的专业,经济学他倒并不是他的专业
                    • 家园 意识形态还是重要的

                      比如目前社会的形态,我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宣部的失职,造成意识形态上西化的全面占优。

                      去年的地震和奥运确实让很多年轻人惊醒,开始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但是今年各种媒体事件层出不穷,很多人开始迷茫了。

                    • 家园 对头,单说文化纯粹是空对空

                      背后掩藏的经济技术运转,才是文化的基础。

                      • 家园 意识形态,经济技术等等都重要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看法一个是上层建筑,一个是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个论断是正确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目前没有具体的论述上层建筑是怎么样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的,反作用的力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等等,所以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结论还处于一种非常空泛的状态中

                        苏联的解体与意识形态的崩溃就高度相关,因为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济更加糟糕得多,但是为什么不返回去呢?就是因为意识形态的崩溃

                        • 家园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是说经济基础发展成上层建筑

                          所以上层建筑有个适应不适应的问题,其实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于物质有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经济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的过程,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都是很普通的道理。比如:一个人的权利和他付出的能力相对称。

                          苏联现在外部大部分是雾里看花,我感觉从1958年开始,苏联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改变,可惜他们未找到适应的上层建筑。

            • 家园 这个。。。。

              您要去问儒家诸生,哈哈。不过我猜八成人家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 家园 奇技淫巧

          早就定性了。。。

      • 家园 “复兴传统文化“不是因为她更传统,而是因为她更科学。

        中华文明比其他文明领先,是因为她曾经拥有优秀的文化基因——非神的现世主义(儒家道家),重视历史传承的人生观文明观(孝道,以史为教),自上而下的整体式的社会组织哲学。以归纳为核心的整体式思辨方式。

        西方文明在数百年间领先,是因为她拥有优秀的文化基因——重商主义,科学实证精神,开拓性思维,自下而上的自由民主式社会组织哲学,以演绎为核心的思维方式。

        承认并学习西方的优点是中国一百五十年来取得进步的原因,穆斯林世界未能做到这一点是他们现在未能走出困境的原因。

        在学习西方优点的基础上找回自己的优点,同时找回自己的自信,是中华文明超越西方文明的关键。

        复兴传统文化不能搞“全盘中化”,结果把五四以来好不容易学来的西方的科学实证精神以及民主的理念给弄丢了。复兴传统文化是为了反对全盘西化,抵御基督教,享乐主义,绝对个人主义等西方糟粕的侵袭。

        • 家园 说得很好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言必称“天下”如何如何,这是多么宽广的胸怀。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他们的视野,也是全球化的,贸易、生产、科学研究,全都是以整个世界为背景和对象。中国人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没出息了,一定要守着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敝帚自珍。佛教本也是外来文化,那又如何,还不是被古人成功的消化吸收了?我们吃得穿得住得用的,不用说今天,就是古代,有哪些又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唐代的宫廷十部乐,九部是来自印度或其他边疆少数民族。那又如何?拿过来就是你的。我们何必这么狭隘,对各种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一定先要贴上一个民族的标签?民族这东西诞生才几百年,还是西方输入的思想。我们何必受到这种输入性的狭隘观念的束缚?中国人本就不强调民族划分,不强调血缘。如果我们不欢迎基督教思想,我们也应该同样不欢迎狭隘的民族观念。中国文化本就是开放性的,积极吸收融合其他文化中的优秀资源。我们要展现出海纳百川的气魄,古今中外,一切文化遗产,都可以拿来。好的坏的,加以甄别遴选,一视同仁。这才是最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

          我觉得现在大陆上的所谓“国学热”,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人一种的心理状态。那就是,在现代化稍微有点成就,可以让中国社会喘口气的时候,中国人突然觉得自己的传统断裂的太厉害了。这主要还是由于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太快了,外部竞争压力太大,生死存亡的事情,容不得一刻轻松。所以,当今天可以稍微喘口气的时候,中国人突然担心会失去自己民族的记忆,会失去自己的符号与标志,会变得不认识自己,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我们以为自己的传统文化中还是有许多智慧的,这是本民族的独有的思想资源。但是,也有点饥不择食,连于丹之流也大受追捧。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其实这还不叫断裂,废科举才104年。从历史的长河来看,这只是一瞬间。关键是,为了应付西方强势文明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暂时放弃自己那有些不合时宜的、有些迂腐的老调子。我们原来那一套世界观,那一套人际间的行为规则,那一个社会组织的方式,不适应近现代社会的挑战。看中国文化的伟大,不在于他过去创造的辉煌,而在于她的韧性,她的灵活程度,她应对各种挑战调整自我的能力。

          就这一百年来看,中国文化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其实我们不用着急,中国的土地还在,中华民族并没有灭亡,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我们的传统文化,珍藏在那些古籍之中,珍藏在各地的古迹之中,我们也有一些学者一直在做古籍的研究整理工作。不用担心会丢失,一切还在那个地方。

          另一方面,我们不能因为重视传统,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看到传统的好,也要看到他的局限。就科学来说,我们中国是真的没有。何必为了虚妄的文化自豪感,而硬要把什么易经中医跟科学拉上关系。这才是自卑的表现。看到500年来西方科学的巨大成功,反观中国之无科学,而意气难平,不觉就矮了三分。所以一定要从古书中扒拉出一些能贴上“科学标签”的东西。我们需要惋惜的不是没能产生科学,而是时至今日,仍无法产生世界级的科学家。我们应该着眼于今天和未来,如何让科学之花开遍中华大地;而不是钻到故纸堆里,去找科学的影子。

          通宝推:谷品三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