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刘邦、韩信的复杂心结(一) -- 江南水

共:💬40 🌺26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刘邦、韩信的复杂心结(一)

    一、相识

    公元前206年,反秦的各路诸侯在项羽的主持下完成了分赃——分封,一共十八诸侯,还有霸王项羽及义帝。四月,各路诸侯启程前往自己的封地。

    这次分封很多人不满意,刘邦就是最不满意者之一,按照最早的怀王之约,刘邦的封地应该是战国时代秦国的故土,而此时他的封地只是偏远的汉中一带。带着无限的愤懑,刘邦来到了汉中。

    刘邦的手下大多是从老家带出来的,在那个安土重迁的农耕时代,这些从黄土地走出来的造反者对家乡有一种难舍的情怀。如果刘邦的封地是秦国故土,大家在大都市咸阳安家落户,或许能够抵消这种情怀。如今,大家来到了并不比故乡好多少的汉中,思乡的情绪迅速在刘邦的部下中蔓延。逃亡,成了这一时期刘邦集团的关键词,将领就逃走了数十人,普通士兵逃走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面对这种状况,刘邦的反应如何,已经不可考证了。

    但是,听到一个人也逃走后,刘邦立刻慌了,史载“如失左右手”,这个人就是萧何。

    萧何是刘邦的老乡,两人的关系很不一般。当年刘邦到咸阳出差,其他人都赞助三个钱,独独萧何赞助五个钱;沛县起兵时,萧何冒着生命危险配合刘邦;刘邦进驻咸阳后,其他人争抢金银财帛,萧何却收集律令图书。

    如果萧何这样的人也逃走了,估计刘邦就该收摊了。

    过了一两天,萧何又回来了,还带着另一个人回来了。

    萧何带回来的这个人,地球人都知道,韩信。

    韩信淮阴人,最早是追随项氏集团,在项梁手下无所作为,后来在项羽手下成为了执戟郎中(警卫人员),算是身边人。在这期间,韩信利用独特的身份和地位屡次向项羽提出建议,但是才气过人的项羽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当年韩信到处吃蹭饭的时候就心高气傲,明明是求人的事,竟然也敢主动跟主人绝交,史载:食时信往,(南昌亭长)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吃别人的嘴软”的时候,韩信就敢这么强硬,不再为衣食犯愁的韩信肯定不会甘心这么被冷落。

    韩信选择的新老板就是刘邦,在整个反秦过程中,表现最好的两位就是项羽和刘邦,离开了项羽,刘邦就成了唯一的选择。刘邦前往封地汉中的时候,除了自己的三万士兵,(刘邦的军队由十万变为三万,说明项羽在分封的同时似乎还进行了裁军)还有数万慕名者追随刘邦一同前往,韩信也是这数万人当中的一个。

    来到汉中的韩信先做了连敖,连敖是个什么官位,说不清楚。

    按照裴駰《史记集解》引徐广的说法:“典客也”,是个负责接待工作的职位。

    按照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说法:“司马也”,是个负责军中执法的职位。

    从后来韩信坐法被判斩刑来看,韩信似乎不是负责接待工作,因为负责这种工作被判砍头是很不容易的,并且一次要砍十多个。相反,那个时候负责军中执法却很容易被判重刑,因为当时刘邦集团逃亡成风,这些负责军中执法的人很容易就会中大奖。

    不管什么工作,反正跟韩信的预期相差很远,并且还差一点掉了脑袋。

    此时韩信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个贵人——刘邦的太仆夏侯婴,死里逃生后韩信还升了官,做了治粟都尉。

    查考秦汉之际的将领等级,前三等似乎是这样的:大将军、将军、都尉。

    陈平在项羽手下就是都尉,投靠刘邦后,刘邦继续让他做都尉。相对陈平来说,刘邦还真对得起韩信:陈平是无功登高位,韩信则是从死刑犯到都尉。

    这么看来,刘邦对韩信还是蛮大方的,一个死刑犯一下就变成了高级将领,并且还负责重要的后勤工作。可以肯定的是,刘邦并不是对韩信有特殊好感,而是对铁哥们夏侯婴的信任。

    虽然跻身中高级领导行列,但是离韩信的心理预期还很有距离。

    在这期间韩信遇到了成就他一生的人,同样这个人也毁灭了他的一生。

    在刘邦集团负责后勤工作的最高领导就是丞相萧何,也是韩信的直接上司。

    萧何与韩信就这样在工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结识了这么重要的人物,等于为自己的进步安装了加速器,至少韩信是这么想的。

    但是,事实让他失望了,他依旧是个小小(韩信认为的)的都尉。

    失望之后的韩信也加入了逃亡的大潮,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哪里并不重要,就在韩信找到下家之前,萧何追了上来,后世认为这一追,追回了汉家四百年江山。

    萧何去而复返,刘邦又喜又怒:你为什么也逃跑?

    萧何胸中自有主张:我不是逃跑,是去追韩信了。

    将军都跑了几十个了,一个都尉犯得着丞相去追吗?刘邦是存疑的。

    萧何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韩信是:国士无双。

    怎么安排这个无双国士呢,萧何认为应该做大将军。

    刘邦同意,并且还满足了萧何的要求: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

    刘邦对身边人的信任不是一般的信任,听夏侯婴的,把一个死刑犯提拔成都尉;听萧何的,把一个逃兵提拔成三军总司令。刘邦身边有人才不假,但是能够这么大胆的使用身边人,足见刘季这个乡巴佬的胆略。

    一番繁琐礼仪完毕,韩信成了大将军,于是就有了流传千古的汉中对。

    韩信认为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这个评价有失偏颇。这是因为韩信曾经是项羽的身边人,身边人因为跟领导朝夕相处,过多的注意领导的小节,评价起来就难免偏颇。这就是所谓的:仆人眼里无伟人。同时,项羽曾经冷落过韩信,韩信在评价时难免会夹带自己的私货。

    但是韩信对天下形势的分析还是很到位的,尤其是对三秦的分析更是一针见血,后来刘邦还定三秦几乎所向披靡。

    关键词(Tags): #刘邦#韩信元宝推荐: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郁闷

      逐篇献花 没有一宝 郁闷

    • 家园 所有历史都是现代史

      不要带墨镜

      有时间看看吕思勉的书,开卷有益。

    • 家园 【原创】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刘邦、韩信的复杂心结(八)

      “当他们(德国法西斯)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 人。当他们杀工会分子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人。当他们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杀我的时候,没有人说话,因为已 经没有人了。”

      ——德国基督教牧师马丁内莫勒

      当刘邦剪除功劳小的异姓王的时候,我没有动作,因为我功劳很大。当刘邦剪除自己人的时候,我没有动作,因为我跟他从来没有隶属关系。当刘邦要剪除我的时候,我想反抗,可是没有了援助。

      我想,彭越、英布九泉之下大概也会这么感叹。

      在刘邦剪除的异姓王中,唯一不怎么冤枉的就是韩王韩信,因为他毕竟投靠了匈奴。

      韩王韩信最早的封地就是原来韩国的土地,但是因为地理位置过分突出,刘邦又把他掉到了北方的代地,处于抵抗匈奴的前线。

      韩王韩信投靠匈奴后在跟汉军作战的时候被柴武斩杀,但是他的后世子孙却能够封侯拜将。

      公元前197年九月,北方军事负责人陈豨造反,刘邦亲自带兵前往征讨,并且向梁王彭越征兵,彭越对外宣称病了,让部下带兵前往协助刘邦。

      彭越出身不高,不懂历史也很正常,但是不知道前不久的事情就是他的不对了。

      大约在八年前,项羽征讨田荣,向英布征兵,英布也是称病,派人前去应付。事后,项羽对英布有了看法。当时英布还有刘邦这个新的选择,虽然妻子儿女被项羽杀掉,但是还能够留得青山在。

      此时的彭越没有新的选择,但犯了跟英布一样的错误,注定后果比英布要严重。

      谋反,依旧是简单方便的借口。

      处理彭越比处理韩信更简单,刘邦派了几个人把彭越绑架到洛阳。

      彭越跟刘邦有很深的渊源,当年刘邦西征的时候就得到过彭越的帮助,后来刘邦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彭越一直锲而不舍的在后方骚扰项羽。可以说,彭越一直是站在刘邦这边的。

      也许是这点故人之情起了作用,刘邦只是把彭越废为庶人,迁到蜀地。

      刘邦的老婆吕后很好的诠释了一个真理:老板娘往往比老板更苛刻。

      就在彭越前往蜀地的路上遇到了吕后,彭越希望吕后能够给自己求情,不要发配到遥远的蜀地,而是留在故乡。

      吕后答应了他的请求,又把彭越带回了洛阳,也带入了地狱。

      彭越的下场很惨,被剁成了肉酱,并把这些肉酱分成多份送到各个诸侯王那里展览。

      看到彭越的肉酱,英布再迟钝也知道,下一个将是谁了。

      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刀,反了吧。

      公元前196年七月,英布造反。在英布看来,此时造反他还是有一定胜算的,理由是,刘邦手下的将领都不够看。

      英布成功的前提是,刘邦不会亲征,因为他老了。

      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怎么样的想法,在军事上是愚蠢地。

      为了自己子孙的未来,刘邦还是强行出征了。

      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开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征。

      刘邦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在战场还是靠前指挥,被流矢所中,最后一次负伤。

      征讨英布回师的途中,刘邦回到了最早发迹的沛县,一曲高歌起大风: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刘邦结束了多彩多姿的一生。

      哦,对了,韩信在哪儿呢?

      韩信早在一年前就死了。

      那时刘邦正在前方征讨陈豨,据说韩信想在长安突袭皇宫,消息走漏,引起吕后的警觉。

      当年刘邦不敢跟韩信正面接触,吕后同样也不敢跟韩信正面接触,韩信百战百胜的威名使他成了只能用阴谋对付的对象。

      吕后找到了相国萧何,在整个汉集团,如果说韩信还有一个看得起的人,那就是萧何,毕竟他所有的成功是站在萧何的肩膀上获得的。

      也许,萧何也是他唯一可以相信的人。

      就是这个成就他的伯乐,也亲手把他送上了地狱之路,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哀叹。

      生死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

      韩信的一生,起于窝囊(胯下之辱),终于窝囊(死在知己手中)。

      刘邦回到长安听说韩信死了,反应很复杂:且喜且怜。

      因何而喜,又因何而怜,也许刘邦自己也说不清。

      五、九泉之下

      韩信:陛下,你也来了。

      刘邦:来了,让你久等了。

      韩信:是够久的,七年多了。

      刘邦:……

      韩信:这七年,你很忙。

      刘邦:……

      韩信:我却很闲,闲的发疯。

      刘邦:我不敢让你忙,你一忙,我会忙不过来。

      韩信:不会的,我会帮你的忙。

      刘邦:真的?

      韩信:真的,你知道我是怎末想的吗?

      刘邦:……

      韩信:当年项羽派人找过我。

      刘邦:我知道。

      韩信:蒯彻也劝过我。

      刘邦:我刚刚知道。

      韩信:我都没有理睬他们,我只想做你忠实的盟友。

      刘邦:当你们没有按时到达固陵的那一刻起,我就不再相信会有忠实的盟友了。

      韩信:……

      刘邦:你知道我是怎末想的吗?

      韩信:……

      刘邦:汉中的一番晤谈,让我意识到,我没有相信错萧何。

      韩信:……

      刘邦:你北上伐魏成功的那一刻,我就认定你是我最重要的帮手。

      韩信:既然这么看重我,为什么还偷偷流进我的大帐,拿走兵符印信。

      刘邦:我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交在任何人手中。

      韩信:……

      刘邦:当我听到你要做假王的时候,有一种养虎遗患的感觉。

      韩信:我只是想做一个王,这是我的梦想。

      刘邦:如果你不做这个王,你会荣华一生,你的子孙也会受惠,跟着你的曹参就是很好的例子。

      韩信:那为什么你还把萧何排在第一位?

      刘邦:我是故意的,如果把曹参排在第一,那么武将们将把持这个朝廷,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韩信:萧何死后呢?

      刘邦:我只能做我能做到的,我做不到的就让后人来做吧。

      韩信:萧何的确很重要,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政治斗争中。那为什么还把他投进监狱呢?你不会真的那么糊涂吧?

      刘邦:我只是告诉所有的人,天下说了算的只能是姓刘的,哪怕是功劳第一的,生死只在姓刘的一念之间。

      韩信:这就是帝王心术吧。

      刘邦:我终究还是放了萧何,对功臣我对得起他们。

      韩信:恐怕那些异姓王不会这样想。

      刘邦:他们?他们算是我的功臣吗?他们想的只是自己,能够帮我一把只是他们捎带脚的事,就连你韩信也不例外。

      韩信:你不会相信任何一个异姓王?

      刘邦:不会。

      韩信:不管卢绾是不是造反,他注定不会再是燕王?

      刘邦:嗯,即便是女婿也一样。

      韩信:那为什么还留着姓吴的长沙王?

      刘邦:我还没来得及下手就来到了这里。

      韩信:那樊哙呢?

      刘邦:如果他不是吕家的女婿,我是不会决定杀他的。吕家的势力太庞大了,我已经没有能力去摧毁他们了,只好削弱一点算一点,樊哙也许无辜,但我不得不这么做。

      韩信:你太忙了,来这儿之前还没有忙完……

      • 家园 楚汉相争时,

        刘、项都只是一方的共主罢了,大伙基本还停留在春秋战国群雄争霸的思维上,只要有人有枪有地盘,称个王很正常,算不上什么大罪过。

        不过如江南水所言,韩信从一个低微的打工者(貌似还差点砍头),一飞而起,号令三军,进而称齐王,光芒刺的人发晕;加上小韩平时骄傲的紧,大王面前都敢“多多益善”,汉营里看他不爽的估计也快十万众了:)韩信政治上幼稚,为人也不圆熟,估计没搞过团拜统战工作,也没拿公款带大伙去洗三温暖,结果一出事,连个喊冤的旧部都没有;更别提去贿赂吕后走宫廷路线了。一人之力,纵是战神,也不可能得天下,项羽如此,韩信亦然。他们俩都是骄傲的大孩子,象已逝的舞王麦克,永远都是个了不起的陌生人-----

        刘邦这人很实际的,无产者出身,没什么狗屁传统包袱,觉的哪样好就干哪样,情况不妙就认栽。大丈夫能屈能伸吗。(你觉得无赖也成,反正爷不在乎虚名,呵呵。)所以刘邦先分封后郡县,先抵抗后和亲,先欲易太子而后服软(当然留了个白马盟,大事不糊涂),为人如水,功大焉。

      • 家园 倒是有点像德川家康

        出征英布后一年, 刘邦就病死了. 德川家康也是拿下大阪之后不久病死.

        英布和丰臣家的威胁都谈不上致命, 但确实也不可轻视. 在那时英布大概是楚汉相争时代活下来的最后一名悍将, 丰臣家在绝望中竟然也一度招揽了十万浪人. 汉惠帝和秀忠都太懦弱, 虽然是坐江山的合适人选, 却镇不住不轨臣子的勃勃野心.

        这一篇文章应该早两天发, 然后就可以说"谨以此纪念两位伟大的父亲" ...

      • 家园 有点疑问

        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开始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征。

        ……

        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刘邦结束了多彩多姿的一生。

        应该有一个是不准确的吧,GOOGLE了一下,不得其解。

        • 家园 看看这个链接

          链接出处

        • 家园 汉用夏正,以十月为岁首

          太祖十一年七月,英布反;

          太祖十二年冬十月,即这一年的岁首,刘邦征英布。

          太祖十二年夏四月,帝崩

          按公历太祖十二年为公元前195年。

          • 家园 花谢~
          • 家园 也是没办法

            楼主是把公历和汉代历法混在一起了

            我也没办法,如果用《史记》的原文:汉十二年,估计不少人不知道是哪一年。

            中国有比较好的纪年方式是在汉武帝后,出现了年号,采用了太初历,跟今天的纪年和农历相似度比较高,也比较好明白。

            秦汉之际的这种历法当年也害得我不轻。

            • 家园 呵呵,理解理解

              这个历法问题是挺烦人的,楼主写的浅显易懂,俺其实很佩服的。

              那句话其实没有批评的意思,要是让您误会了,修改之。

              若是有空,楼主写写张耳、陈馀如何?这俩人之间也是蛮有意思滴

              • 家园 张耳、陈馀之交的悲喜剧对朋友之间的交往很有教育意义

                若是有空,楼主写写张耳、陈馀如何?这俩人之间也是蛮有意思滴

                我试着写一下,不过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很可能写不到位。

                说实话,这两个人的故事可以拍一部反映人性的电影。在困难时期相濡以沫,得意后相互猜忌,最终相互残杀,整个过程太有戏剧性了。

                再配上最后那一场背水一战,活脱脱大片的胚子。

                不过不怎么符合主旋律,可能通不过广电总局的审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