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屹立云霄--志愿军第50军蔡正国副军长牺牲经过 -- gaogeli

共:💬95 🌺5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给老乡送花

      高先生好, 我是成都计算所的那个小老乡。

      很高兴又读到老乡的大作,暑假有机会去成都的话再去拜会您阿。

    • 家园 看了双石中校的贴才知道高先生也来了。
    • 家园 真是高先生?

      献花献花

    • 家园 使劲花,不信高兄今天不出新兵营。
    • 家园 欢迎,上花
    • 家园 花送出营
    • 家园 请加上/选择 原创 在标题前面。好文。
    • 家园 不信老高今天出不了营
    • 家园 【原创】志愿军第50军蔡正国副军长牺牲经过(下)

      航弹袭来一瞬间

      战争的成败有其必然规律,但军人在战争中存亡,有一部分却循着难以确定的概率。

      在2年9个月零几天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司令部6次变更指挥位置,9次遭敌机轰炸,彭德怀司令员虽然两次险遭不测,但都毫发无损。

      面对美军飞机的肆虐,在概率的另一端--

      1950年10月22日,志愿军第39军参谋处长(兼中国驻朝大使馆武官)何凌登殉国朝鲜第一人;

      1950年11月25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异国青山埋忠骨;

      1951年10月6日,志愿军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为国捐躯心未了;

      1953年3月21日,志愿军第23军参谋长饶惠潭饮弹疆场不还乡;

      1952年8月2日,志愿军第39军115师指挥所被美机重磅炸弹炸塌,经师工兵连冒险奋力挖掘38小时,代师长王扶之等3人奇迹生还,新华社记者刘鸣等5人壮烈牺牲。

      ......

      战场生死两茫茫。面对死神的威胁,同是无所畏惧,如果简单地把生者看成是英雄,把死者看是"麻痹大意",定然失之于偏颇,欠之于公允。

      蔡正国等军领导确有"麻痹大意"之处,但审视历史还有更深远的视野。"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实际上,一支军队的勇气,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国家的意志,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缔造的,在更多的时候,死者捐躯体现的军人魂魄,对心灵,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对思想,有更深远的穿透力,对历史,有更巨大的推进力。

      1953年4月12日晚18时,蔡正国副军长按预先计划在坑道外的会议室准时主持召开了志愿军第50军团、营干部轮训班的组长汇报会。

      22时,9名组长汇报完工作,接下,由蔡副军长讲话。

      见副军长面前的烛光不是很亮,郑竹书又拿了一支蜡烛凑了过去,想举着蜡烛为蔡副军长照明。

      然而,蔡副军长刚说几句话,屋外突然响起航弹迅猛而至的尖厉啸叫声。

      第50军指战员熟悉的空袭,是在汉江阻击战前线遇到的战术轰炸机的轰炸。这一次,空袭青龙里的是美军重型轰炸机群,肯定有多架最大载弹量达9000公斤的B-29轰炸机。事后人们勘验现场发现,面积不过2平方公里的青龙里,经过四五个批次的轰炸,所有地面建筑全部被毁,200多间房屋被炸平烧光,最大弹坑宽12米,深5米,小弹坑遍地皆是。

      美军B-29轰炸机群从东北方向进入青龙里空域,采取水平轰炸方法实施夜间突袭。这种投弹方法,轰炸机在水平飞行状态下对地面目标投弹,虽说准确性较差,但适合于对大面积目标的"地毯式"轰炸,突然性强,地面人员刚听到飞机临空声,炸弹便随声而至,令地面人员猝不及防。

      所以,当听到敌机临空或航弹呼啸的声音,别说向坑道转移,就是离开会议室都来不及了。

      那一刻,郑竹书大喊一声:"快卧倒。"

      美机第一批炸弹投掷在军部办公区附近,其中一枚重磅炸弹落在会议室东侧50米处,将会议室炸塌。美军轰炸机投掷的炸弹多为杀伤弹,四射的弹片极具杀伤力。

      会议室内12名干部,有两人牺牲。第442团参谋长王长息坐在墙角附近,胸脯顶着桌子,椅子背靠于墙,没能来得及卧倒。

      半个多世纪后,那一瞬间的情景,已然定格于郑竹书脑海深处--卧倒在地的郑竹书猛然瞥见:他毕生崇敬的首长毅然像一座伟岸的大山,凛然屹立,傲对苍穹,岿然不动!

      谁说烈士不恋家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蔡正国是怎么想的,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和常人一样,无限眷恋着有着美好家园的世界。

      英雄并非"高大全"。牺牲前不久,蔡正国在上交组织并存入档案的《自传》中写到:"最近一年以来有一种想法,可能是错误的想法,想转业到地方去做点工作。年龄大了,身体也不是那样很好,经常有病......"

      那个年代的革命队伍,人们对党组织都这样坦白、忠诚。

      蔡正国有位温柔、美丽、相亲相爱的妻子,叫张博,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4月与蔡正国结婚后,有过3 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生在战争年代,是个女儿,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漂亮得像个洋娃娃。分娩时,部队已经转移,只留下一名医生和一个警卫排。女儿一落地,用旧军装一裹,警卫排把产妇抬上担架,迅速冲出村子,消失在茫茫夜暗中。随即,身后响起了敌人的枪声。整整跑了一天一夜,甩掉追兵,产妇才吃上产后第一顿饭--警卫排长好不容易找来的一瓢煮玉米水。

      没有奶水,女儿不哭叫,只是瞪着大眼睛静静地望着母亲,望得母亲心酸落泪。只好抱去找老乡,吃人家孩子吃剩下的奶。战争年代,老乡也穷,女儿先后共吃过24人的奶,不到一个月,还是饿死了。

      丧子之痛的阴影,直到1948年第二个孩子蔡四东出生,才散去。

      在妻子的眼里,丈夫虽然是沙场猛将,却特别爱孩子。每次回家,总要先去抱抱儿子。一次,他刚把儿子抱起来,一泡尿便哧了过来,妻子急忙要把儿子抱开,却被丈夫制止了,"别吓着孩子。"让儿子尿完了,他笑一笑,说了句:"这小子!"

      蔡正国在朝鲜一共给妻子写了16封家书,殷殷之情跃然纸上:

      ......四东最近身体怎样?你们母子身体健壮对我是最大的安慰。因此前次给你们寄去的津贴费希望作改善营养条件吃到肚子里去,不要准备买这买那,身体坏了一切好看幸福都完了。[xii]

      1953年2月16日,蔡正国在信中告诉妻子:"很久未通信,原因近来准备战斗,......每日忙得头昏眼花。"

      2月24日,蔡正国第三个孩子在黑龙江双城留守处出生。

      3月5日,蔡正国"闻讯欣喜",在信中叮咛爱妻:"过去产期得下的毛病要特别注意......"

      3月27日,蔡正国给小儿子起了"小东"的名字,并将2月份的津贴费给妹妹和舅舅寄去,将预支3月份的津贴费给妻子和儿子寄去。

      蔡正国有着仪表整洁的好习惯,4月11日,在最后一封信中告诉妻子,他要的镜子收到了,并再次嘱咐妻子:"经常买点维他命丸吃,补助营养......"

      一天后,蔡正国永远离开了他无限思恋的亲人。

      更爱军旅

      蔡正国爱自己的家人,更爱他为之捐躯的人民军队。

      长征途中,蔡正国于土城战斗中弹负伤,没有医药,他让战友把自己绑在门板上,用刺刀生生抠出肩窝深处的子弹。鉴于伤势较重,军团卫生部伤兵收容站动员蔡正国就地寄养到群众家中,蔡正国拒绝了。第二天清晨,蔡正国从昏迷中醒来时,发现部队已经出发,铺板上留下了几枚大洋。明白这一切后,他忍着剧痛爬了起来,不顾感染发烧,咬紧牙关,追赶部队。部队日行军60里,他走40里,遇到部队休息一两日,他就追赶了上来。每天晚上宿营,靠上哪个部队,就找哪个部队换药。终于,在一个多月后,追上了自己的部队。

      蔡正国留下了一个裹着硝烟漆皮剥落锈迹斑斑的铁皮箱,里面装着伴随二万五千里长征保存下来的中国工农红军公略步兵学校第一期学员《毕业证书》,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笔记和日记,还有抗美援朝期间的16封家书等,其中的《胶东日记》记载了1943年2月1日到5月22日的一段历史。此时,时任八路军115师教导第2旅参谋长的蔡正国与张博刚刚结婚。然而,蔡正国在日记中对新婚妻子却未着一笔。

      只有一处记载,需仔细考证,才能推测出蔡正国内心的牵挂。

      4月26日,蔡正国奉命带队赴胶东军区途中,遇到日本鬼子大扫荡,"黄昏时又将三个女同志、二个马夫及牲口、一个勤务员、鲁中军区随来之两人共八人,经军区及区党委的关系继续安插隐蔽,熬过敌扫荡清河后之时期"。落笔之处,细心的蔡正国挂虑着,"去隐蔽之人员情绪不甚高。"

      这"三个女同志"中,就有蔡正国当月新婚的妻子张博。

      对于《胶东日记》中的这一记述,张博晚年坦然告诉儿媳马晓丽:"他那是担心大家的安全,他是首长,他得带部队。"

      蔡正国珍爱家庭,却不不溺爱家人。他不止一次嘱咐妻子:"现在自己改善生活是有条件,既不要求组织特殊照顾,也不要哀求别人帮助,以自己的条件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尽管,在朝鲜战争上,蔡正国曾有过脱下军装的一丝念头,但他始终如一全身心地投入部队的建设之中。

      郑竹书回忆说:"蔡副军长来之前,50军在朝鲜战场上缺乏系统的指挥,军部各级人员的作用发挥得也不是很好。自从蔡副军长来以后,全军上下形成系统有效的作战指挥体系,我们这些作战参谋才开始真正进入角色,司守电话,保持与各基层部队的联系,随时了解各部队的战况,编写作战日志。有了蔡正国副军长,曾泽生军长才真正地感觉到50军能打仗了。"[xiii]郑竹书的这一评价,第50军最后一任参谋长、抗美援朝时任军司令部正连职作战参谋的李文彬,完全认同。

      蔡正国对第50军建设的贡献是巨大的。汉江50昼夜阻击战后,蔡正国撰写了2.4万字的《入朝作战以来几个问题的初步总结》。西海岸抗登陆作战准备期间,他又撰写了《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这两篇学术水平很高的论文,均编印正本,下发部队,系统指导基层的作战训练工作。

      李文彬记得,第50军于1951年底在朝鲜北部西海岸实施渡海登岛作战,并收复大和岛等岛屿的作战总结小册子,也是蔡副军长亲自组织编写的。

      化为星辰

      为新中国的安危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蔡正国,还是离世而去了。由于头部及胸部要害部位被弹片击中,急救无效,蔡正国不幸于当日22时30分牺牲。

      鲜血,浸透了蔡副军长胸前背后的衣衫,也浸染了他上衣口袋里的党证。

      在这次轰炸中,军长曾泽生的脸部被划伤,军政委徐文烈臀部和背部被碎弹片击中,耳朵被震聋,牺牲的领导干部还有军司令部4科(管理科)科长刘润西、第442团参谋长王长息,以及志司工兵指挥部一科副科长林晶、副团长李俊德等,据《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军军史1949-1985》记载,军部伤亡总数达60余人。

      对于蔡正国的牺牲,赵国璋的儿子赵伟达、赵俊达另有一说。

      赵家哥俩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告诉过他们:本来,我在桌子的一头点着马灯做记录,蔡副军长在桌子的另一头。蔡副军长不喜欢燃煤油的马灯,点的是缴获美军的蜡烛,很粗,就像你们的胳膊那么粗。开会不久,蔡副军长见自己这边风大,点蜡烛容易被吹灭,而马灯防风,便与我调换了位置。

      也正是在这调换了的位置上,也许,是专注于会议事项,在航弹爆炸一瞬间,蔡副军长中弹牺牲,赵国璋右脸被弹片划伤,炸昏在桌子底下。

      时任第150师侦察科长的叶树尧,当时也在会议室内。他的长子叶卫东说,航弹爆炸一瞬间,父亲左肩被3个弹片击中,猛烈的航弹爆炸气浪将会议室轰塌,并把会议室内的人员全部埋了进去。父亲是第一个被蔡副军长的警卫员等同志从废墟里扒出来的,他刚醒,大家便急忙追问:"蔡副军长在什么位置?"父亲指了指。果然,蔡副军长在那个位置被扒了出来。

      蔡副军长的警卫员是冒着敌机的轰炸,哭喊着冲向废墟的。事后,警卫员虽然荣立三等功,但他毕生对此功讳莫如深。

      郑竹书是在地动山摇的航弹爆炸声中昏过去的,醒来时,会议室的屋顶全无踪影,蔡正国副军长那傲岸的身躯,此刻,已经苌弘化碧,成为无垠夜空中的星辰,永远屹立于云霄之上。

      关键词(Tags): #蔡正国#副军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轻敌和盲目的英雄主义作怪,一点不讲科学,代价是惨痛的。

        B29这类飞机由于是低速的活塞发动机轰炸机,速度很慢,不存在飞机到头顶还听不见飞机声音的问题,应该是在很远就能听见和发现,可能这里面还有许多未知的原因,轻敌和盲目个人英雄主义应该是这次重大伤亡的直接原因。

        另外,白天的美军侦察机在侦察飞行时肯定发现了这里不是一般的部队驻地,而是重要的指挥机关,所以才组织了大规模的轰炸行动,还有可能是无线电管制和隐蔽的问题,暴露了军指挥所驻地,可见50军部的反敌侦察和伪装做的并不好,从这个军机关人员和蔡副军长的言谈就知道大概根本不重视如何伪装和保存自己,还一种可能是有敌特分子地面侦察和引导。

        • 家园 要辨证地看问题

          当年蔡正国副军长对待飞机的态度,与当初的彭德怀几乎一模一样。由此,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彭总也是“轻敌和盲目的英雄主义”吗?或者说,活着的是“革命英雄主义”,死了的是“个人英雄主义”?还有,像这样视死如归的指挥员在我军比比皆是,是否都是“轻敌和盲目的英雄主义”?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美军飞机几乎天天临空,下级也常劝首长进坑道躲飞机,谁能精确预测哪次有危险,哪次无危险?

          更为重要的是,我军武器装备长期处于劣势,没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就不能战胜强敌,而要带出一支视死如归气贯山河的部队,指挥员率先垂范尤为必要,如果指挥员过于看重自身的安全,能带出这样的部队吗?

          基于这样的考虑,革命英雄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与“轻敌”的界限,谁能精确把握?

          我在上面另有一个帖子里,从哲学角度回复了这个问题,以上是补充。

          还有,B-29是在数千米甚至近万米高空投弹的,我采访多名当事人,都说,听到飞机临空声时,航弹已经落下来了,根本来不及躲。

          另外,你猜测的“敌特”,可能有。事发前,附近曾有数次打信号弹的,部队和当地政府组织了多次搜山,均无收获。

          • 家园 老毛早就教导过我们: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战略上要藐视敌人。

            打仗是要死人的,不是摆摆英雄主义的谱就不会死人,无数的经验教训证明,老毛的话是真理,违反这一原则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俺见过投掷练习用50KG炸弹,不过距离1KM以外,那是听不见炸弹的声音,起码飞机较大的声音能盖过炸弹的声音。

            另外,美国的炸弹投下后是否有呼啸声俺还真不知道,按说炸弹不是纯流线型的,有的有尾翼、弹道环和引信旋翼,会产生声音的,如果有较大的声音,地面可以听到,炸弹速度应该比声音速度慢,如果声音小听不到也是正常的。

            • 家园 哪位河友能帮着计算一下?谢谢了!

              B-29不同于一般的战术轰炸机,B-29是在近万米高空上水平飞行投掷航弹的,在航弹下落速度的构成因素中,有航弹离开载机后沿投弹瞬间的载机速度方向运动之“初速度”,还有“重力加速度”。

              哪位河友能帮着计算一下,以下亲历者的经历会不会有假?

              我所了解到的现场亲历者,包括赵国璋、郑竹书、叶树尧、李文彬等,都说听到飞机声,已经来不及了。李文彬跑出住房时,炸弹已经落地,他是连着跳进几个弹坑后,才跑进坑道里的。

              • 家园 很简单的物理问题

                轰炸机释放炸弹的地方是飞离目标前面几公里的地方。 而你听到飞机声音的时候,轰炸机飞机已经飞过你的头顶了。这时炸弹差不多就要着地了。没有空气阻力条件下,飞机飞过你的头顶的同时炸弹落地。有空气阻力炸弹会慢几秒。

                点看全图

                B29在一万米高空飞行时,你是听不到的。离机场两三公里的地方,飞机起降就基本上听不到了。你只能听到炸弹落地前四五秒的呼啸。不过这样的高度,基本上没有准头。 一般的轰炸高度在3000到5000之间。

                外链出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