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职业经理人工作笔记:说明 -- wqnsihs

共:💬252 🌺138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职业经理人工作笔记9:对一个行业理解的标准

      一、根本理解

      1、找到行业成功的关键点

      必须真正懂行,真正理解这个行业 ,对行业理解是不是深刻,如果不是,这个企业就不能够抵御任何危机。贸然进入就是找死,只是苟延残喘的时间长短而已。

      例如PC的关键是降低库存(减少牛鞭效应)、掌握使用技术能力主导权(而不是掌握核心技术)和控制渠道。(这点柳传志回答特别到位,可以参考其在沃顿商学院演讲)

      例如连锁零售业的关键是:

      地点:例如商圈半径5公里内大于30万人,人均年收入大于1万,消费习惯可以适应大卖场,60岁以上人口小于10%。

      品项:重点商品定义:品项小于20%,销售收入大于80%。品牌商品大于20%。品项小于6万,大于3万。

      物流效率:库存周转率小于45天,换货率小于10%,退货率小于10%(重点商品小于1%),缺货率小于10%(重点商品小于1%)。

      质量:质量投诉小于万分之一。

      成本:人事费用占销售收入小于3.5%,税费小于3%,房租小于3%,水电气设备维护小于2.5%,损耗小于0.5%,办公、行政、公关、宣传、广告等小于1%,总计小于14%。

      运营效率:客流量大于平米每天1人,客单价大于70元,经营毛利大于10%,赞返毛利大于10%,税前利润在6%--7%。

      2、理解行业成功关键点最大的问题是:

      (1)、充分认识和强化自己的依托外在资源或条件的相对竞争优势。

      (2)、充分理解或树立自己依赖企业特有知识或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3)、找到并建立一个盈利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相对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盈利模式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时间流的增值模型。

      (4)、核心业务(现金业务)、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的平衡管理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产品和服务组合(商品规划、商品配置或配方)。

      (5)、企业短期长期利益均衡,内部运营效率与外部满意程度的均衡机制。

      对企业的成长和持续生存而言,以下问题比建立品牌、扩大规模、获取利润更重要。

      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特有的新知识。按熊彼特理论利润实际就是创新,一旦别人学会,就没有利润。核心竞争力不依靠外在的资源、硬件、关系等等载体,完全是内在的能力。

      对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情:服务或产品有竞争力,也即:把握和引导客户需求;(这往往需要高度的专注于某一领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客户需求和把握市场演化趋势,这样才能不分散资源和精力,节约资源,减少因不断进入、退出引起的浪费,例如沉没成本。)储备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和控制成本(往往包括创新产品储备、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储备、创新盈利模式储备、创新管理模式储备和创新组织模式储备;这往往要求极高的学习能力,善于追踪前沿,善于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善于模仿和复制别人的成功。)塑造和保持品牌(这往往要求有极高的平衡能力和协同能力。品牌塑造主要来至于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控制和协同。业务流程包括信息流程;物流流程;资金流程和人力资源流程。控制是自对工作流的引导,包括方向、效率和能力。协同是对链上或网上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工作节奏的指挥和控制。而均衡则是对长短利益;内外利益;生存和发展等等地平衡取舍。)

      二、具体标准

      1、客户

      (1)、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储蓄率

      (2)、消费结构:衣、食、住、行、娱乐、保健等等比例

      (3)、消费偏好:价廉、质量、满足、方便、虚荣等等排序

      (4)、接受促销手段排序:平面媒体、影视、网络、户外等等

      2、供应商

      (1)、备选供应商在何处及主要供应商清单

      (2)、资格认证程序

      (3)、签订合同要点(价格;质量;供货条件、形式、保证及时间约定;双方违约责任;退换货条件;损耗分摊比例;风险控制要点)

      (4)、合同执行要点(时间;数量;质量监控;配送;结算;索赔;退换;损耗分摊)

      (5)、收费(进场、广告、促销、赞助等等)

      3、物流配送

      (1)、配送网络

      (2)、物流配送方案及其运营计划

      (3)、配送资源

      (4)、配送优化调度

      (5)、配送流程控制

      (6)、配送质量控制(时间、数量、误差率、成本)

      (7)、物流配送业务分析(效率和能力)

      4、核心技术和核心资源

      (1)、主要商品配置清单

      (2)、主要工艺或运营流程

      (3)、核心机密技术:例如配方、参数

      (4)、主要设备制造、采购、安装、维护流程

      (5)、主要核心资源:例如客户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

      (6)、SCM;ERP;CRM;MIS

      5、财务系统

      (1)、成本控制流程

      (2)、结算流程

      (3)、现金流量控制流程

      (4)、销售收入及应收帐款控制流程

      (5)、预算流程及其主要预算指标

      (6)、主要财务指标:库存周转率及安全库存;定价策略及价格清单;成本结构;销售收入;综合毛利率;客单价;来客数;商品周转率;供应商结算帐期及其条件

      (7)、行业其他企业上述指标基本数据

      6、计划组织系统

      (1)、定位(不干什么;靠什么赚钱(增值点);赚谁的钱;有多少钱可赚;最终目的或愿景)

      (2)、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3)、发展或扩展计划:6W2H

      (4)、主要步骤;行动次序;重点;可能的困难;突破口

      (5)、组织机构及其各部分分工、职责、权力

      (6)、执行流程:PDCA

      (7)、监控流程:稽核督办

      (8)、绩效考评:目标管理--全面预算+KPI+奖惩

      (9)、战略平衡工具:平衡记分表+战略地图

      (10)、质量控制流程

      7、行业趋势

      (1)、市场规模扩张潜力及竞争趋势

      (2)、技术发展趋势

      (3)、替代产品或替代技术趋势

      (4)、创新态势:产品;技术(重点是与IT结合的升级及其利用新材料、新能源);管理(例如TOC;LP;柔性制造;JIT;目标管理);组织(例如扁平化;网络化;SCM;CRM:ERP);市场营销模式(例如直销;虚拟销售;网络销售);运营模式(例如外包;虚拟企业;定制;协同商务)

      8、行业潜规则

      (1)、相关部门分润规则

      (2)、采购和销售回扣规则

      (3)、招投标规则

      (4)、结算规则

      (5)、打点部门清单就、程序及其数量

      9、行业杰出人才

      (1)、名单

      (2)、专业及特长

      (3)、处境

      (4)、期望及动向

      (5)、可能开出的条件

      (6)、行业内基本条件

      10、主要竞争对手

      (1)、现状,原因、动向

      (2)、趋势及其对策

      (3)、核心能力及其优势

      (4)、威胁

      (5)、合作或并购可能

      元宝推荐:老马丁,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对金融行业的理解

        银行、证券、保险大致可归入一类。

        参考忙总的工作笔记,对行业的理解首先是对行业的了解。例如各公司发展状况与定位、各项关键指标KPI考核标准、行业高管人员职业异动等,宏观一点的有国际经济大环境国内经济基本面、法律、监管趋势与要求。

        至于对行业的理解,以及理解的标准与零售业大有不同,个人也想总结一下,但不知如何把握,忙总也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还请指教。

        • 家园 金融业是一个在最近10年内发生本质性变化的行业,理论上

          我们的银行是从钱庄一步跨入现代金融业。目前这种变化还在每天不停进行,到底如何理解金融业,我觉得对一条流动的河流没法看清楚下面的鱼。

          例如零售银行业务,这是未来一个大的发展方向,是招商银行模式(消费服务为主)还是中信银行模式(理财服务为主),不清楚;远程网络银行也将是主要发展方向,是参考日本模式还是美国模式?目前也看不清楚。

          所以我认为我不理解现代中国的金融业,我只理解10前的原始状态的金融业,但那已经没有价值了。

          • 家园 您对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持什么态度

            银行业目前普遍推崇西方的综合化经营,拼命向信托、租赁、保险行业扩展,不过监管机构目前对此好像并不看好,一方面强调风险隔离,要求中信、光大强化公司治理,一方面仅向部分大佬(工行、平安等)开了小口子。反倒是社区银行等基层细胞,并没有得到认可。据我所知村镇银行数量虽多但开设的目的,除了得到金融牌照、增设网点(属于较发达地区、此前四大行撤退过猛,有些后悔),并无实质区别。

            • 家园 从大趋势来讲,混业经营是必然的,不然无法跟跨国巨头

              竞争,人家是武装到牙齿,我们不能自缚手脚。但是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救援机制,就是一场灾难。这个去年我在西西河发过一系列有关内金融企业管理的帖子,你可以看看(这是为政策制定做的调研工作)。(现在没有西西河检索功能,我一时找不到连接,你只能去家园慢慢翻了)。

              • 家园 google 关键词 类金融企业 WXMANG
              • 家园 歪个楼,请教先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您说到混业经营,可是您比我们都更明白,任何一个计划,执行都在于人的事实。可是现在,我们听到看到的,都是像新华保险的前总裁,用企业的和客户的钱给自己发每个月9万的退休年金。这企业算是走的快的,其高管尚且如此,走的慢的那些也许就更加恶劣。很多在银行的同学,都是最基础的柜员,终日四五六千,一个月拿着几千块钱。那么以后呢?不能数一辈子钱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任何一个他们的高层打算真正为这些基层的士兵做点事情,例如说给他们更好更价值或者更有意义的职业教育。那么,所谓的混业经营,谁去执行?应该不是摩根高盛的资深副总裁吧?

                所以现在才特别疑惑,甚至是好奇,那些现在50多岁的,当初和您一个时代,受过相似教育的金融业高管,他们图什么?仅仅只是图一点到手的钞票?您自己曾说,以往您们所受的教育,都希望要做成一个财团,或者做成点什么,但是事实是什么都没有做,甚至是慢慢朽掉。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什么造成的这种事实意义上的精英淘汰?科就算是体制问题,从现实角度来说,在企业里,越是加强基层,反而越不会引起和高层内部的勾心斗角。但是为什么没人去干?

                和朋友讨论的时候,很是疑惑,很想知道先生这代人,他们的思维模式,因为有您这样的,也有您数十年目睹的千奇百怪的现状们,但是更多的,中间的,绝大多数的人们,是什么样的?饱食终日浑浑噩噩?还是什么?亦或是,曾经努力过,磕的头破血流,没了早年的锐气?

                还请先生不吝指教,呵呵

                • 家园 我接触的人不多,没有规律,既有醉生梦死的,也有雄心勃勃

                  的,也有同时醉生梦死和雄心勃勃的;既有脚踏实地的,也有野心勃勃的,也有同时脚踏实地和野心勃勃的;既有贪财如命的,也有奋勇工作的,也有同时贪污腐化和奋勇工作的。。。。。社会是复杂的,什么人都有,也许一个贪官是个民族主义者,一个清官是个汉奸;一个贪官很能干,一个清官很废材;一个贪官很有理想,一个清官鼠目寸光。。。。。。什么人都有。不过从统计学角度来看,绝大部分人都很有上进心,很爱国。

                  • 家园 那些金融类的高管呢?

                    您接触最多的,想做或者正在想财团或者是更有意义的方向工作的,似乎也没有任何人(在我的小范围内获取的数据,主要集中在银行和证券保险的基层人员,都是我的同学)去做对于基层素质的提升或者拉动的事情,如果这样的话,最后执行还是会被卡在最后半步内的,难道他们不知道,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 家园 金融类高管说实在的对当官兴趣不浓,对搞钱兴趣

                      对包二奶兴趣、对炒股票买房子兴趣较浓。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展现一下爱国情怀,例如汶川地震,也是慷慨解囊的。不过一般都是醉生梦死的。他们不感兴趣什么财团,与他们无关,今日有酒今日醉而已。更不关心基层,那只是劳动工具而已。

                      • 家园 一点个人看法

                        我觉着并不能单纯说是人品问题,更多的还是力不从心导致的沉沦。我相信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有种种理想的。不过金融这种行业,搞得太大就要动公权力的蛋糕,搞得太精致就会跟美国一样创新过头。而且由于时代背景和所受教育限制,他们也没法找到第三条路。或者即使有,也被层层管着,没法干。人活得高尚还是庸俗,其实就是一股心气。心气灭了,又轻轻松松拿着几百万的年薪,不包二奶、炒股票炒房子,还能干什么呢?毁掉一个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他很多钱,呵呵。不过总体上看,高管还是比中层要自律得多。中层这种现象就太多了,根本没什么顾忌。

                        我觉着国家还是应该多注意对金融人才的培养,用人也应该尽量不拘一格一些。前几天刚参加巴克莱的宣讲会,他们在中国区的几个头头都是从摩根或者雷曼过去的,而且其中不少中国人。老外可以把中国人用得很好,中国自己用起来反而有种种问题,我觉着这个才是我们该反思的地方。

                        • 家园 巴克莱在误导你,我认识不少跳槽到外资银行去的,成活率

                          不高,业务压力是一方面,没有展示空间,业务限制多,决策复杂等等,大多最后又都回到内资银行。你最好多接触一下这些人,才能有完整客观看法。

                          国内金融高管是个高危职业,很多人被抓并非经济原因。所以大家只好自暴自弃。

                          • 家园 多谢忙总提醒

                            我接触的的确主要都是在内资行的,不少人都想往外资行跳,觉着钱多点吧。前阵子闹危机的时候的确有些摩根美林之类的回流国内了,现在感觉又开始热了。

                            可能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都是想出去学习学习再回流吧。比如巴克莱的培训计划,我有几个熟人进去了,都说他们的“培训相当好、经营相当稳健”等等。是不是有一种虚荣心导致的有苦难言就不清楚了。不过听起来的确是比较诱人,毕竟现在肯花功夫培养新人的公司越来越少,上升渠道也越来越少了。

                            • 家园 不过这个流动是单向的,从外资进内资不容易。除非以前

                              在内资干过。

                              • 家园 这是为什么?政审麻烦吗?

                                这个只是针对银行,还是只要是国企都有这个限制?我倒是听说一个女生在高盛干几年干累了又去当公务员去了。如果当公务员都没问题,干银行也不应该有什么问题啊。要不然就是内资的部门领导怕镇不住这些从外资行回流的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