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战略角度看抗战中国战场的一点浅见 -- 萨苏

共:💬199 🌺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关于论持久战

            仿佛中国抗战就是靠的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关键仿佛就是挺到盟国参战。

            ---论持久战里可不是这么说的。

            关于中国的失误,应该说有不少,

            比如华北的溃败,山西守备的不坚决,国军精锐在宁沪杭的损失

            四一至四二年敌后的困难估计不足和缺乏支持

            后期的国军的麻痹和大意,

            第一次远征军的失败

            • 家园 那你说论之久战是怎么说的

              至于你说的那些失误,不过是一些失败,为什么失败仅仅简单地解释为什么不坚决之类,很明显没有更理性的反思, 这样的败仗以后还会打

          • 家园 哈哈,你如果非要“如果”的话,还有一个惊人的结论呢。

            也就是日本人不会选择战争!

            一位甲级战犯(铃木贞一还是佃俊六记不清楚了,资料不在手头)在回答“如果日本赢了战争,又会怎样”的问题时考虑了半天以后的回答是“那还是输”。

            日本人对从皇姑屯事件开始到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各有说法,但对于卢沟桥事变以后则很一致:大错误。最右翼的西村(刚被逮起来的那位)也只能说:“那是中共的阴谋”。

            东条英机在巢鸭监狱里的日记中说日本人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是统帅权的独立,第二是不了解汉民族。

            为了我的那个系列,最近看的几乎全是日本右翼的书。其实日本右翼对那场战争反省的比左翼深刻。

            再加一句,中国叫做“八年抗战”,日本人可是叫“十五年战争”。这个名词上的差别是经常被日本右翼拿来说话的。

          • 家园 日本偷袭珍珠港不是什么错误,而是无奈

            http://view.cchere.com/article/154272

            http://view.cchere.com/article/156807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73796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74173

            1941年美国对日石油禁运时日本有600万吨石油储备,而42,43,44年度共从南洋掠夺5500万吨。它不南进“邀请”盟军参战,中国确实打不到日本本土,而日本人恐怕也拖不到1945年。

    • 家园 第一第二点还是和典型事佬式思维,下次加些数字再和事罢
    • 家园 一点困惑,请萨兄指点

      先表明一下我自己很多东西都不太懂(资料也不一定准确),只是凭感觉来判断,所以难免偏颇。 诚恳的请萨兄和各位河友指点和批评,怎么说我都能听得进去。

      蒋百里先生的三点战略,毛也有类似的论述名著。再早一点《孙子兵法》里也有相关道理说明:“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应用再当时,就是通过空间换取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迫使日本入不利的国际形势,形成与整个盟军的决战。

      第二棱线的位置,其实很多也是被迫形成的;棱线向东推,美军B-29轰炸机(甚至早期的B24,25)就有可能从西面直接威胁日本本土,陆基战略打击作用远远大于塞班或者台湾,这一点日本人不会不知道。 44年日本陷于洛克伍德将军的无限制潜水艇战,海上航线被封锁,于是发动“豫湘桂”战役,短短三个月就打通了第二棱线的南北接近全线。 这例子也可以说明,第二棱线的形成,未必是我们的主动。

      看三大战役的时候,几次对票太感慨:这样的战斗力这样的作战热情这样的装备...如果能用在3年前就好了。 3年,是很久以前么?

      不是说不承认国或者共抗日,只是觉得:在民族矛盾和民族内部矛盾二者上面,大家都似乎重心有点偏移。 不想说是谁的错误,因为都是中国人。

      也许周梅森先生的《国殇》系列,更能说清楚我的想法。一个大矿井里的苦力,一起发动起义死里逃生,出来就要问个归属,否则就刀枪相见。

      实力可以不如人,战略可以采取防守态势,作战可以灵活选择战略撤退...有的人坚守牺牲,有的人忍辱负重...我们武器很差,我们士兵素质不高,我们指挥艺术不佳,我们远谈不上经济基础和技术发达,我们国家贫困人民饿殍满地...但是我们决不屈服!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戴安澜将军还是左权将军,无论是大刀队还是武工队,都能得到同等足够的尊重。

      只要大家心里都是一门心思抗击外敌侵略,我就都认为他们是英雄,因为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

      那个时代,对这一点问心无愧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多数。我认为答案不乐观,其实我们可以做的更好,至少在民族精神方面。 因此,我们其实更应该承认差距,努力改善自身,在下一次国家危难时表现的更好,而不是追究谁的功劳更大。

      这,就是我的困惑吧。

      以前很少谈政治,倾向也没有左右之分,以后也不会多谈。 我只是觉得,国家危难之际,每个人做好自己本分的,成败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 家园 您对于抗战期间的中共武装持这样的看法是不大公平的

        似乎您认为中共武装在抗战期间就已经具备了或者接近具备了后来三大战役期间的战斗力了,然而这并不是事实。

        中共在抗战期间由于奉行在敌后战场展开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在取得了总体兵力上的大规模长足发展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是正规战能力的急剧下降。到抗战末期,除了18A,N4C的主力兵团仍旧具备一定水平的正规战能力外,占中共武装力量大头的基层游击武装的战术水平是相当低劣的。原因就是在游击战过程中不能以团以上规模作战作为和日军战斗的主要形式。这样一来大量中共游击武装的指挥员也就极度缺乏正规战条件下的战术素养。于是在解放战争的前期和中期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地阻遏了中共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当时大量中共基层军官的战术水平还不如国民党军队普通士兵。陈毅在华野的一次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时曾经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当时中共军队基层军官战术水平亟待提高的状况:一次是询问某个连排级军官在警卫司令部时的战术原则,他老兄东拉西扯半天防谍保密政治动员,无奈只好当场让一个解放战士(即原国民党军队士兵)讲,人家几句话就讲明白了。另一次是在战斗中,一个营进攻国民党军阵地,几次被打下来,营长急得团团转,旁边一解放战士大着胆子说你这么打不行,好在那营长当时也不摆架子,赶紧问该怎么打,然后那战士告诉他要讲配合以及如何配合,最后那营长是按照这个战士教的打下来的。如果说这是中共军队在总体条件优于抗战时期的普遍战术水平,那么可以想见在抗战时期中共武装的大部分基层指挥员是根本没能力组织您所希望的那类正规战斗的,特别是在连中共主力兵团基本上都只能保证一个战士5发子弹的物质条件下。实际上,抗战时期的中共武装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去和日军作战了。如果还要对中共武装的抗战表现犹嫌不足的话,那么重庆政府对于中共武装的封锁和打击则是罪魁祸首。我个人认为,抗战期间中共武装的正规战能力是根本无法和三大战役时期相比的。三大战役期间的正规战能力来自于之前各战略区开展的大规模正规化练兵以及转化过来的大量国民党军士兵加上根据地兵工生产能力的提高。这些条件在抗战期间是不具备的。

      • 家园 三大战役和抗日没法比

        比如新四军因为缺乏弹药,严禁任何人在一次战斗中消耗20发以上的子弹,尽管这些“子弹”不少还是以烟花爆竹的火药为原料。这一点,日本人都知道。后来三大战役中火炮数量,根本不是抗日时的任何一支中国军队能够指望的。

        毛泽东为什么极力争夺东北,因为东北有当时全国重工业的90%,还有最大的产粮区。这些当时都在日本人手里。解放战争共军真的大打出手其实也就是三大战役以后。背景呢?东北几乎全境在握,辽沈后东北军火南运支援淮海,林彪入关时一个营的火力超过聂荣臻一个团,这些都是抗战时期根本无法指望的。辽沈前,关内各战场对国军都没有优势,而东北已经有绝对优势,完全归结于东北领导人的个人才能恐怕说不通。比较合适的解释,应该是发达的重工业使得东野大大减轻了对缴获的依赖。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抗战时共军没有。

        而且共产党对敌军的分化瓦解俘虏政策等,显然是内战时更容易见成效。比如辽沈尾声,林罗刘来到东野一个主力师了解情况,该师长说南下(南下北宁线,辽沈开始)时该师1万7千人,伤亡1万1千多,现有1万8千人。刘亚楼一听:“那不全是俘虏了?!”

        • 家园 谢赵兄和楼上ASIA兄指点!

          我对武力装备不了解,您两位指点的很是;东北工业的重要(从四野后期的威风八面也可以想象出来),当时小米加步枪和低级军事指挥也确实是现状。

          只是觉得,本来就实力弱,还在内耗上浪费大量资源,真是可惜。比如东北军被迫围攻延安时,背后督战的中央军那几个精锐师,枪口是向西而不是向东。

          就此一点,也觉得即使是条件差,我们也本来应该打的更好。 不是经济弱装备差,是民族精神问题。

    • 家园 两点浅见

      1.中国实际于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才正式对日宣战,这点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因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整整十年处于交战状态竟然没有正式宣战。这点细细想来恐怕也是应了这样的理论,站对队,有了可靠强大的盟友就有战胜日本的希望。这点,国共双方都看的很清楚。而国民政府明智举动也就在这个时机选择,这样做也确立中国在亚洲战场上位置。说有功,这个功恐怕最大。

      2.抗战中问题的根源,胜利确实胜利,但是赢得很惨,牺牲太大,大半个中国都让日本占领。分析起来,除去国家整体实力对比悬殊的原因,还是和政治有关,和蒋介石这个政府有关。尤其后期抗战战场出现的问题,一溃千里的局面,就不能全怪实力不济。而糟糕政治表现也降低了中国在战后的地位。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