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胡乱邦的出处及其他 -- 子罕

共:💬468 🌺2778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要吃米,找万里

          和要吃粮,找紫阳

          估计都是国家机关的秘书之类的人编出来的

          至今都不知道是从哪里起源的

          按照八卦的定律,到现在还找不到起源地和故事,实在是令人怀疑

          而且,四川和安徽中间还隔了那么远

          要吃米,找万里和要吃粮,找紫阳连在一起说

          极有可能是中央的人编的,还不是四川或安徽的文书编的

          • 家园 “要吃米,找万里”==包产到户,所以引用

            包产到户在全国引起争论,农民暗里悄悄地搞,干部装不知道,怕说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在这种情况下,万里是第一个站出来为包产到户正名的。1980年1月,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万里说:“包产到户原则上不同于分田单干,虽然形式上与分田单干相似,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变,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公有的,生产队有权根据情况加以调整。”不久,四川、内蒙、河南、贵州都普遍推行包产到户。因此,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说:“包产到户,万里第一、紫阳第二、周惠第三。”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同万里谈话时,充分肯定了安徽的做法。

            See:

            田纪云回忆:《要吃米找万里 要吃粮找紫阳》

            http://news.rednet.cn/c/2008/02/20/1442570_1.htm

            另外,根据有些回忆,胡也亲口说过:要吃米,找万里。

            “1979年,安徽搞“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当时主政安徽的万里压力颇大,胡耀邦在一次会议上说,‘要吃米,找万里’,以此作为支持。”

            http://www.chinapressusa.com/misc/2009-05/20/content_216219_3.htm

            我对这个当年的流行语来自何处并不感兴趣,我在文中引用它的意思是:

            “要吃米,找万里”==包产到户。

        • 家园 吴思专门分析过这个问题

          结论是单干后兴修水利对个人而言极其不合算,所以就不修了。如果要修成,必须有人出来牵头组织承担很大一部分(如果不是大部分)交易成本(经济学上讲叫智猪博弈~嘻嘻)

      • 家园 所有基础设施都可以安上劳民伤财的帽子。

        最好是大家都回到最organic的状态。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不过这也不能都扣在胡的头上。大环境造成的,他也就是站船头摇摇大旗,舵操在别人手里呢。要说,TG也是在学习中成长。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和实际意义上的改朝换代,新上来的总是要将前朝批倒批臭。自然好的坏的,糟粕精华一并批了。代价嘛,就怕要我们的下一带偿还。

        胡是一个悲剧人物,本身缺乏治理这么一个大国的能力也没有锻炼的机会(也就是在团中央过家家)。被推到风头浪尖上,还能怎么样?要我说,胡去政法口肯定有更好的结果。如果能多熬几年去中纪委掌门将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唉,可惜。

      • 家园 具体的事情上的出来的外号

        是不要外推打其他事情上的。就事论事比较好。

      • 家园 如果胡耀邦真的不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话

        胡耀邦文革期间挨整下,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对学大寨搞农田基本建设中的形式主义和花架子等毛病看得很真切。所以他对陈永贵极端重视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以为然。

        那真的说明胡耀邦连当总理的资格都没有

        整体看来,胡耀邦的确是坐错了位置

        名不副实,所以给国家,给民族,给自己都带来了灾难

        自知之明,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得啊

        • 家园 他是看到了运动的阴暗面,然后觉得整个国家都是阴暗的

          拨乱反正就是把以前的政策全部翻过来。

        • 家园 或言之,80年代不重视农村水利建设是成立的。

          胡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几十年后的人们会比我们今日清楚的。

          这就是历史,永还有后人。后人的眼睛就要比捆缚在当下时代的我们清楚多了。

          • 家园 两害相权取其轻,胡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

            现在保密的档案太多,有些结论是不宜草率得出的

            • 家园 试读不同省份若干县志,尽在不言中。基层数据可信度高。

              1.官方机构编撰。

              2.这是来自实践的反馈,相对靠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当然,两害相较取其轻是合理的。

              至于不重视农村水利建设是否适用于这个判断,还是留给后人商榷吧。

              我们这代人,能把事实基本上列清楚,就合格了。

              ps:我并未说胡是责任人。这恐怕得等待将来解密了。

              80年代各地放松了农村水利建设,则是事实。就事实说事实而已。至于责任,或许我们活得够久,也有望知道。

              • 家园 小岗村一推广,水利...

                就不可能搞了。这个就有的机制就不存在了。原来都是公社集中各村劳动力去修路修水利的。分田了就各干各的,没人组织也无法组织。那要等公司来修了。

                • 家园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小时候经常看到

                  洪水来时,很多圩堤都倒掉了,农闲时大家自带工具,自备粮食去挑圩堤,没有任何报酬,完成的土方量按照人口田亩比例分摊。取土的地方形成了新的鱼塘。

                  后来就没有人过问这些事了,还是靠当年的圩堤抵抗洪水,要么就是主动放水到圩堤内部,保证大堤不倒。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