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平壤逛街 (序) -- 胡丹青

共:💬373 🌺165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同江啤酒被太阳给撤了

      大同江啤酒

    • 家园 【原创】平壤逛街(7)第二天之下

      我胡xx终于又回来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都快忘了走到哪里了,先贴张全程的路线,今天接着讲左拐后的那一段,就是图上和大同江平行的那条大街。

      话说上了平壤长安街之后,时间已经是八九点,天是漆漆黑了,好在至少长安街上还是有路灯的。还真给我找到第一百货商店了,当然,早已经打烊了。百货店是在一个大路口的拐角处,我贴着沿街的大玻璃橱窗就着路灯往里张望,陈设样式还真和八十年代的上海第一百货很像(也是转弯路口的大橱窗),颜色鲜艳的绸布衣服,分层陈列的食品罐头(看不清具体是啥吃的,反正没找着农辛),电器印象里没瞄到。因为路灯的边角料实在昏暗,需要双手罩在两侧才能看得细致。而我也不敢多逗留,虽然路上几乎没有过往行人,但这个动作实在太招人注意,这么趴在窗前打量打烊商店的,谁的常识都会说此人坏脑筋大大滴。

      第一百货街拐角处有一往地下去的通道口,我心一动,地铁口?下去才发觉,咳,就是一过街的地道。虽然路上车辆稀疏,但过街还是有地道。不过我发觉,平壤市民晚上过街也经常贪近不走地道走大道的。后来,只要身边有人我就入乡随俗不下地道,和老百姓走在一起,感觉很好。过了路口,看到一投币电话,不是电话亭而是半露天的那种。挺新鲜的,就拿起来拨弄了一番,可听筒里什么声也没有,再看看电话机用得很旧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坏了,可惜我一直没经手过朝鲜硬币,无法一试。

      路上还见着一事。右手边的小路里传来喧闹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慢慢踱过去远远地看,是一个二十几岁的男青年在路边闹,两三个人在那里拉他劝他,七八个周围的居民驻足围观,我则远眺。慢慢看出来,这男青年应该是醉了酒,脱去了上衣还拿头撞墙撞电线杆子,额头都见了红,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好似在抱怨。我当然无从知道他缘何酗酒浇愁,但给我的感觉是他十分郁闷。后来他赖在地上,旁边的朋友把他背了去,旁边就是居民小区。

      长安街再往前走,眼前一开阔,哦,头一天白天就经过过的,这是到了金日成广场啦。周围人出奇地少,严格地说开阔的广场上一个人影也没有。穿过广场时,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广场边建筑屋顶上的一排白晃晃亮得一排灯。记忆里,屋顶上是硕大的朝鲜国旗,周围还有脚手架,好似在维护中,但上面也没有工人,却从那里射下一片刺眼的光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朝鲜60周年国庆时的金日成广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排大灯和这张照片上建筑屋顶角上的差不多

      说刺眼,是因为广场上是一大片的漆黑,从建筑下的阴影走进那片光亮,的确感觉特别强烈,因为对比度的关系在那片光亮里周围什么都看不清,却有自己被照到透明的感觉。周围是不是真的有人看着我不知道,但那种灯光真是可以把心里什么事也没有的人照到心虚,快步走赶紧离开这束光的笼罩。从亮晃晃里走进黑暗,又是一种对比。往右手边看,大同江对岸的主体思想纪念碑上的火炬是格外明亮。我是诺大的广场上唯一的行人,感觉真的挺奇怪的,夸张的说法是,有点不真实(surreal)的感觉。

      ------------------- 请出分割线 -------------------

      也许是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又没有留下照片的记录;也许是那一晚的信息输入多了点儿,脑子也会不消化,我已经无法确定看到醉汉、经过广场、访问民居孰先孰后的次序了,那就容我一溜说下来吧,现在还记得些。

      ------------------- 分割线淡出 -------------------

      长安街右手边经过的几个街区都是四栋民居大楼围成的小区,看有些个居民在散步,我一心血来潮就跟着进了平壤的市民小区。围在当中有小块的绿地,一些锻炼的器材,离开大学就再也没看见过晚上有人练单杠了。当中的房子好像是幼儿园或者是居委会,天黑看不出。就在这当口,什么东西这么熟悉触动了我的神经?乐声,钢琴声!是从一栋十来层高的居民楼的五六楼传下来的。在平壤有很多见闻让我感觉亲切,好似再现过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但却不像这楼上的钢琴声让我如此感触。

      我小时候住在大学校园里的家属楼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上海有十万琴童一说,考级报名时的盛况不亚于现在的奥数。虽然据说某级以上好像可以考试加分(我从来也没享受到,所以此一说存疑),但很多家长是觉得学琴为了陶冶孩子的艺术修养,也有说弹琴能开发智力(左右手互攻锻炼小脑?),大家深信学琴的小孩在学校的表现也比一般的小孩好一点。如果说这一现象的确可观察,那也是因为这个实验设计偏差很大:学琴的小孩表现好不一定归功于钢琴,让孩子学琴的家庭环境和条件都是好过一般家庭的,样本选取带进来的正偏差那是相当大。说回到我们家,条件其实不宽裕还是咬咬牙花两千(两百张大团结啊)搬了台"聂耳"回来。我的童年就此结束苦难随之开始,院子里玩伴们开始忘记到我家来叫我,只能从琴板的倒影里看电视(钢琴漆很亮的),还要被爸爸踢(做父亲的能不能不要看“傅雷家书”和"约翰~克里斯多夫"啊!),于是好几次在琴面上划花在琴谱上撕口子。要说这样还有啥好感触的?那时的家属楼,我们那个门洞上去就有三台钢琴,其他两家都是女孩。每天吃完晚饭不久,楼上的琴声就响了起来,于是不可避免地提醒了我爸:“你怎么还没开始练啊?”我苦啊。后来,后来进了中学,练琴的时间少了,却越来越喜欢音乐起来。再后来读高中搬出了大学校园。回到那栋家属楼下时,听楼上小一辈琴童前赴后继还是在华灯初上的时间开始叮叮咚咚,感觉却是十分温馨(楼上绝对有几个苦主)。没想到在十多年后的平壤,楼上的熟悉练琴声又传进了我的耳朵。不夸张地说,起了一小片goose bumps.

      我于是撑大了胆子,决定上楼探探。循着琴声走到门前,我只稍定了片刻,抬手把门敲,笃笃笃(平均的三连音。。。)

      I'll be back......

      通宝推:daharry,小白1,
      • 家园 先打欠条

        3 小时内给同一个人送花的上限为 6 !

      • 家园 ft 你不提起我都忘了

        偶也是在学琴那时候看的“傅雷家书”和"约翰~克里斯多夫",不过是纯粹当小说看……当时好像还有一个很火的讲学琴少女的日剧,女主角叫“小雪”,名字忘了……

        • 家园 你不提我也想不起来

          那部日剧,音乐学院的女主角参加钢琴比赛,人家在琴键里下埋伏放了把剃须刀片,那么恐怖的情节,当时看得我有心理障碍,每次练琴前数一遍琴键

          那部片子放的时候,正好是我从被逼练琴向喜欢练琴转变的时分,看了觉得弹琴还是蛮有意思的。记得小雪弹得比较多的是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贝多芬的悲怆。

          多谢你帮我从小时候的记忆里把这些拎了出来。看来我们是同好,加你好友了

          • 家园 最早看到关于钢琴的片子

            记得是叫《钢琴少女》吧,貌似小雪的身世很复杂的样子跟院长沾亲带故。

            偶最早对悲怆的记忆就是从那里来的。。。

          • 家园 反了哈

            是我应该多谢你~

            另外很佩服你学琴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我们开始的情况应该很类似,但我没有坚持到“从被逼练琴向喜欢练琴转变的时分”。后来倒是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唱歌,而且是音乐剧一类比较夸张的形式,目前最多也只能在留学生新年晚会上现现眼……anyway,自己enjoy就好

            • 家园 师妹就别谦虚啦

              这么多年练下来,怎么着积累起来也是很深厚的基础啦。

              俺家小帅刚刚考过六级。

              • 家园 祝贺祝贺!

                加油加油!如果真的对音乐有兴趣的话

                PS,赶紧溜走,以免被拍死在沙滩上……

                PPS,我怎么觉得你们家在北美?可能是跟牛铃混淆了……

                • 家园 从来没有在北美呀

                  倒是曾在澳新,出国前在北京。现在在深圳,几年前在香港。

      • 家园 下面呢?

        又坑啦

      • 家园 主体思想万岁。得宝啦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小时候很轻易就放弃了学琴,没多久就一直后悔到现在

        每次听见琴声的感受跟你类似。

      • 家园 你什么才能回来呢

        迷路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