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老板和员工,谁比谁更牛 -- 铁手

共:💬181 🌺254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职场特技之一;“‘说话’是这样炼成的”

      职场特技之一;“‘说话’是这样炼成的”

      每个人干工作,都得开口,不管是当领导还是做群众。说什么和怎么说,都是个大学问。

      关于说话这个题目,我分两方面说:一曰“练胆子”,二曰“讲技巧”。

      先谈谈“练说话的胆子”的体会:

      不少人生来就有会说话的天份,(若你属此列,可跳过这一段)

      可是我自己非常不幸,先天不足。我原来是不会说话的。(特指“本地话”)

      因为我是在一个大都市的近郊(俗名“五角场”)的大学里长大的,周围都是一口带川味的普通话(是因为随学校抗战时到重庆北琣避难时带来的),我也从小就不会说那沪语。本来也无关紧要。可是当全家随父母被贬,迁居到工厂区后,我就变成了哑巴。(因为一开口,别人就觉得你“打官腔”,一直被挖苦嘲笑到你闭上嘴为止)我痛下决心学沪语,是从分配进工厂开始的。那时我们几个下决心要改天换地,可是不开口的话,就没法扩大队伍。正好当时每天班组上班前要学习,“读报纸”,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反正大家都不挑剔我的口音。就这样,经过千锤百炼,我练就了一口以假乱真的“鸟语”。后来有机会在全局(那可是五十万职工的大局啊)干部大会上做报告时(只是经验交流而已,不是领导指示),我口若悬河,大家都以为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呢。

      历史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的,我活了近半辈子,发现自己又不会说“人”话了。(因为出国了,换成讲洋话了)。讲一个亲历的小笑话。有一次,我去面试,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翻到了小阴沟里。那位总工考我,从数理化,机械到电工,让我写了不少公式,还是看不出问题,最后出了个损招儿,逼我去写下在他办公桌上所有的文具的名称,彻底地让我出了个大洋相。从此以后,我又开始卧薪尝胆地苦练英语了。过去,我一般都每天强迫自己看四个小时的电视,特别挑对话多和精彩的剧集。那个West Wing 我就看了七个季度近百集,整整三遍。第一遍不带字幕,硬是边看边猜。第二遍看带英文字幕的,第三遍才是带中文字幕的。不但学会了听和说,对老美的“办公室政治”也摸了个透。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每天在锻炼时,戴着耳机听“经济学人”的习惯。

      我的说话的胆量就是这样炼成的。

      下面该交流说话的技巧了,全是干巴巴的条条,请看官们耐心往下看。

      1. 怎样学习和练习“说话”:

      1.1会听的才会说:

      我的体会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一定是个聪明的好听众。

      我一般是先听完别人说话,再对他说话的。因为一来可以知道对方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免得我再讲废话。二来可以对他的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以后谈话的态度内容和方式都能到位,便于达到我讲话的目的和效果。更重要的是,我可以预知到他能教我些什么,我再说时,就会自觉地引起相互讨论,这样的谈话对双方都有益,话题也有兴趣。这个说话的对像是包括“个体”和“群体”的。

      1.2 利用各种场合学习和练习:

      如果你细心观察,有人群的地方,总有人滔滔不绝,也有人惜言如金。但最厉害的,是那个说话总选对时机,说在点子上,能自如地操控大家话题的流向和流量的角色,往往也很自然的就成为了这个聚会的领袖。你想试试吗?就时时处处去实践吧。

      1.2 不怕没话题,就怕没用心:

      不要总是希望讨论国家大事,油盐酱醋里也有大学问的。我发现,就是咱们现在谈的这个东西,许多也是可以推理和借鉴到那些正在发生的大事件去的。我个人喜欢从小见大,化繁为简,是个地地道道的埋头实干派,常言道,会咬的狗是不多叫唤的。

      1.4 一定要真心地平等地对待你说话的对像,三人者,必有我师。市井之中,常有高人。我的谋生本领不是在学校得到的,是向那些被忽视的老百姓学来的。这不是客气,是我的切肤之感受。

      2. 简谈在各种不同场合下的说话:

      2.1 交谈:

      一般应选择让对方最舒服的方式,始终保持双向交流,要有礼貌地迎着对方的视线(合适地选择目视的方向),话题该停就停,事后做个简记备忘录。

      2.2 会议:

      会前一定要准备好主题,程序一般是回顾,讨论,决议加上检查。要防止跑题,乱题,无效争论。不是与会者全都有关的话题,不能提到会议上讨论。无法做出决定的,一般也不应放在选题里。这种场合下,主持者的引导和归纳能力,是在众目睽睽下受检验的,功夫高低全靠平时培养。

      2.3 报告:

      选择与听众适合的内容和方式,努力学会光靠“腹稿”讲话,快慢轻重,都要恰到好处。要有大局感,该带过的不要啰嗦,该说透的不要含糊。也要紧松有度,诙谐地举些例子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要与听众有互动,这是基本常识了。

      3. 享受说话的快乐:

      说了半天,说话应该是个让自己和别人都快乐的事情。为了学会说话而绞尽脑汁,或费尽心机。那就不是我写此文的本意了。

      通宝推:南风,匿名:1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文依然散发着魅力.
      • 家园 很实用,花谢!
      • 家园 经典的经验,花.........
      • 家园 受益颇多,赞

        我自己也比较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说话有些结巴,但是有比较喜欢控制话题,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狭窄,不注意的话就聊到我一点都不喜欢的地方去了,但是又不能走,就比较郁闷。

        结合你这个帖子以及以前和朋友聊天的经历(我至今还呆在学校里头,没有面试的经验),我总结出来下面几点:

        1.在每一次比较大的碰头会之前做点准备。所谓的碰头会无非是几个好朋友一起喝酒聊天几个小时,本来做不做准备也无所谓,反正大家海扯。但是我后来发现即使是海扯也能够得到海量的信息,就看用不用心了,这点对我尤其适用,因为我这几个朋友分别有不同的背景,每个人都能说出来点什么。这样的话做点准备就很有用了,比方说针对每个人的背景做点功课,搜集一点最近的新闻时事,等到大家废话说完了就扔出来一两个引出话题,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也真的能学到点东西。

        2.言多必失。我发现了,如果非要在说话少和说话多之间选择一个,最好是选择少说话,因为说多了夸张的成分自然就增加了。另外一个副作用是说错话了可能要罚酒,呵呵。

        3.了解每个人的酒量。确切说是知道每个人谁喝了多少酒就会开始敞开话匣子,我一向认为信息交流是最有用的,我提供信息自然也希望得到信息,知道了酒量,就可以按照这个碰杯了,嘿嘿。

      • 家园 交流的歪招

        GWA兄这一套太祖长拳端的是法度严谨,起承转合皆有定数。

        小弟不才在下是野路子出身,唠10块钱的凑个趣。

        1,没事别说话。尤其是领导问问题的时候,不该你回答的别抢答,该你的先听别人怎么答,揣摩揣摩领导意思再答。抢答的都是小角色,说了半天净替人趟地雷了。

        2,没事写邮件。老中比较喜欢干活,强调这摊活90%都是我干的。废话,那你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干活的命了?想办法把活分给别人干。任何工作,别人帮你做80%,你作20%,然后拿出100%的精力准备怎么向上汇报,包括email,电话请示和presentation。总之,谁干活,干什么活不重要,重要的是上级知道你在干他让你干的活。

        3,尿出自己的地盘。开会的时候有这么三类人,比你大,同级,下属。跟比你大的说话的时候要简练,放松。后背靠椅子背上,别点头哈腰跟个狗似的。你同级的问题甭回答,撑死点头摇头。如果冷场你又知道答案,直接跟上级交流。你不是给人提鞋的。对下级,适时打断他们的长篇废话。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对画定地盘很有效。

        反过来说,就算您打断了上司的命令,回答了同事的问题,把下属的陈述做了详尽的笔记。只要您还在会场里坐着就必定有坐着的理由。

        通宝推:icedshining,
        • 家园 非常非常好!收藏先!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牛人啊,一点不明,为什么不能回答同级的问题?

          回答了就成了同级的下属了?

          有点不太明白。

          这里学问太深了,俺得搬个小板凳逐条学习,深入领会~~

          • 家园 同级之间提问题就不对

            正常情况下,大家分工明确,各自向上级汇报,其余人等在别人和上级交流过程中只是列席。自己留心捡有用的听就是,不应该发表任何意见。如果汇报过程中,同级问了我问题,这就怪了,他是请教还是询问?如果是请教,等于向上级说他不胜任工作,需要我的协助甚至是指导;如果是询问,他的事情怎么会问到我头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