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饥荒岁月里的记忆《系列》 -- 老光

共:💬70 🌺20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谈下我父亲的经历,

        我家是在闽东北与浙江的交界处,耕地较少,产量较高,且基本能达到两年五熟乃至一年三熟。大跃进时可能山高皇帝远,不是闹得很欢,所以那三年也没断过粮,不过饿肚子是难免的。爷爷家共四男二女,除大叔叔在清华念书外,就爷爷和父亲有工作,弟弟妹妹还在长身体阶段,压力还是很大的。父亲当时在闽北的松溪茶厂当机修工,尽量省下自己的口粮跟当地农民换成黄豆、绿豆等豆类寄回家。奶奶一直以为闽北的情况比老家好,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朋友的闲谈传到耳里才知道真相,父亲是那样说的“能吃顿饱饭该多好啊!”

        62年初,父亲实在撑不下去了,当了革命的逃兵,辞职回老家,在老家海边的沙埕镇当了个渔船机修工。由于技术出众,据说月薪最多时竟然有300大洋。不过当时情况已开始好转,沙埕镇当时有“敲鼓”捕捞大黄鱼的作业法,每年大黄鱼汛时的捕捞量极大。由于“敲鼓捕捞法”对大黄鱼资源属掠夺性开发,没几年就被禁止了,父亲的风光也到头了,只好乖乖地回电厂干他的电工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月薪300大洋,可真是高收入
        • 家园 看来那个时候通货膨胀是很厉害

          据说月薪最多时竟然有300大洋。

          印证了前面(还是后面)帖子提到的万元户的事情。记忆中毛的工资也就400多块。

          • 家园 应该是很厉害的,

            听母亲讲,困难时期外婆家被迫卖掉一榴在乡镇的木板房,仅得300多元,而当时5元钱的地瓜买不满一篮球兜。我三舅在省日报社印刷厂干捡字,3元钱的一碗面没几根。

            我生于七十年代初,没有经历那个时期。从老人的话语中得知那两年(62年下半年情况就开始好转了),家乡的灾情相比全国算是比较轻,城关没怎么听说有人饿死,但是否有人死于饥饿引起的其他疾病就很难统计;农村则比较惨,患水肿的很多,有没有死人我没了解,不敢乱说。

        • 家园 跟着老乡谈谈父亲的经历

          父亲当年还未结婚,刚毕业的小伙。由于在邮电系统工作,属“公家人”,情况好点。

          61年时单位经常去体检,也就是看看是否有水肿,如有的话凭证明一个月可以多3两油,十斤米糠。父亲为此经常和医务所小姑娘套近乎,为了每月能有几个糠饼子解馋。

          有一回到煤矿朋友家,他们的粮食还是有保证的,一年来第一次吃撑了,回单位时在操场上拿起篮球投了几个(父亲好文体,煤矿的朋友本身是球友),正好县委书记路过(当时很多“公家单位”是在政府大院的),非常严厉地问了他叫什么,哪个单位的,怎么还 能打球,父亲反应快,赶紧报了煤矿朋友的名字,听说是煤矿的,老头还是训斥了几句才作罢,大意就是要多休息,不要乱动。

          • 家园 本想悄悄地溜过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以前教我政治课的老师说困难时期糠饼子可以用来治疗水肿。

            请问公子何方人士?

        • 家园 那时候大黄鱼便宜

          我们老家距离你们那里不远,我的长辈也跟我提这灭绝性的捕鱼方法,谁让黄鱼脑袋里长几颗石头呢.

          我七十年代中期生人,我妈妈经常说怀着我的时候对大黄鱼,海蜇这些一点不感兴趣,成天就惦记着六毛四一斤的猪肉,不过那可是很稀罕的东西.

      • 家园 红薯我也是吃怕了
    • 家园 需要说说

      奶糖人六号,我今年61岁了,说的都是自己亲身龙历过的事情,根本不需要煽情!也从来没人给我什么美分。我们这一代过的日子,你根本想象不到,年青人,你这样的愤青,我见得多了!少在人前装模作样!

      关键词(Tags): #说说
      • 家园 我从

        爷爷和父辈口中了解了很多那时候的事情,十分理解您的心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