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窝刁民(序) -- 老崔家的小关

共:💬73 🌺30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具体还是有措施的

                大概是,搬迁后还是在原来的区(不会搬到郊区),政府出多少多少装修费之类的,总之,那人要是不满意也就不会跟父亲说了。

                那句话的提法,当时是觉得很新鲜,因为全国没有那个地方这么提过。我们这个地方,拆迁,那是早就上访群体的大头啊。

    • 家园 写的很好,真正的百姓生活!

      建议,把标题中的“一窝”改成“一楼”。

      唐突了!

    • 家园 二楼(3)——多灾多难的毛豆家

      这一篇会把背景拉得很长但谈判过程很短,或者说,所谓的谈判,还没开始就结束了,罪魁祸首就是这家的孩子毛豆。

      毛豆家是20年前搬进来的,原来住的是毛豆的一个亲戚家,那是88年那场运动之前,此人号称去澳洲大使馆排了几天几夜的队,捞到一个移民的名额,于是全家移民澳洲,据说在那里盘了一家便利店,但不幸遭了好几次小偷,反正混得也不是很好。反正,这房子就给了他的姐姐,也就是毛豆的阿娘(宁波人奶奶的意思)。毛豆刚搬来时是全楼的开心果,4岁的孩子,会数数,会唱歌(记得当年教他唱“鲁冰花”来者)。关自己有个表弟,也在这老楼长大,比毛豆大一岁,但就是脑子不灵光,教什么也学不会。相比之下毛豆的聪明伶俐就深得大家喜爱。

      毛豆有个毛病,就是癫痫,据说很多男孩子小时候都会有,关的表弟发育之前也有这个毛病,发育后就好了。但毛豆的发作就比较厉害,频率高时一天一次,5分钟都不止。父母自然带他到处求医,到某著名医院问诊时据说是开给了大人的剂量,小毛豆从此智商日渐衰退,现在瘦弱异常(因为一直呆在家里不出去的缘故),话也不会讲,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好像是去得医院太多了,吃的药也各种各样都有,最后反正据说无法追究责任就是了)。毛豆爹妈好像是申请过再生一胎的,批是批了,但年纪大了也没生出来,现在也就不想这些事情了。

      毛豆爸当年在某商厦当楼长,后来因为有顾客无理取闹他却站在了自己的营业员这边,后来闹大了被辞退,之后也是到处打零工的那种。毛豆妈下岗多年后来在某外企办事处做了“阿姨”,相信有外企经历的筒子们应该很熟悉这样的人物,后来人家见她聪明,索性正式留下做了前台。到也不错,不过今年年初查出患了癌,幸好是早期,开了刀切除。但是工作是不可能继续了。

      传说约定那天政府居委承建单位共来人5位,2位是女性,毛豆家则是阿爷阿娘毛豆爹妈加毛豆5人,好容易在这10来平米的小屋里坐下。

      毛豆走到中间当众撒了泡尿。。。。。。。。

      现在尚无下文。。。。。。。。

    • 家园 二楼(2)——沉默寡言的李老头一家

      二楼最阴沉的就是李老头一家,家中计有李老头、李老太、儿子李叔三人,蜗居在10来平米的小屋。李叔还有个姐姐,嫁人后搬出去了。李叔号称是当年买认购证一族,90年代中期曾有次听说资产上了百万,但此人自小阴郁,不和人说话,唯一能说上话的就是他娘李老太和前面说到的娘娘阿婆。后来也可能是有了点钱,担心女人是看上他钱,一直没有结婚,和父母住在一起,现在也快50了吧。李老太80多了,出现了痴呆症状生活已无法自理,住院已有月余。

      政府先找的是户主李老头。李老头说自己和儿子早就不说话了,儿子那方请政府亲自去说明,他年纪也大了,耳朵也不好,请自己的女儿代替其做决定。于是政府问来了女儿花姨的电话号码,开始谈判。

      花姨:“你看这,我们家两个老人,都80多了,我妈还在住院。。。。。。。”

      被政府方打断:“那让你妈一直住在医院里不就成了。”

      花姨无奈:“这是医保规定的,同一次病状住院不得超过3个月,难道你们同为政府部门连这个都不知道?”

      政府方无语,花姨继续:“你让我们出去借房子,你看2个老人要一间吧,我弟弟要一间吧,我呢,看来现在的工作也没法做了,得回来照顾我娘,我也得一间吧,你们说,这3k/月,借个房子够么?”

      • 家园 叹,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有多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

        花姨:“你看这,我们家两个老人,都80多了,我妈还在住院。。。。。。。”

        被政府方打断:“那让你妈一直住在医院里不就成了。”

        花姨无奈:“这是医保规定的,同一次病状住院不得超过3个月,难道你们同为政府部门连这个都不知道?”

        政府方无语,花姨继续:“你让我们出去借房子,你看2个老人要一间吧,我弟弟要一间吧,我呢,看来现在的工作也没法做了,得回来照顾我娘,我也得一间吧,你们说,这3k/月,借个房子够么?”

    • 家园 目前来看,“刁民”的要求都很合理呀!
    • 家园 二楼——残疾孤老娘娘阿婆

      二楼有三家,我想先从这一位孤老开始谈起。因为她看着我长大,我和我表弟都和她感情非常深。

      房子是娘娘阿婆的父母留下的,阿婆的父亲据说当年是汪精卫的秘书,写一手好字,但在那段历史中自然被整得很惨,娘娘阿婆原有3个哥哥1个弟弟,现在2个哥哥已经去世,其三哥也已80多,双目基本失明,三嫂自出身即失明。还有一个70挂零的弟弟,也是久病缠身。娘娘阿婆的残废是驼背,很厉害,几乎呈90度。从小她就教育我被一定要挺直,不要像她一样。为什么有个这么奇怪的名字呢?因为娘娘阿婆自小家里就叫她“妹子”,就一个女孩子么。邻居们(比如关的外公外婆)也跟着叫她“妹子”,关的父母那辈就叫她“娘娘”(一般用于称呼父亲的姐妹),到了关这辈,就在后面加个“阿婆”。

      阿婆也已近80,原先在某国有大厂做会计师,现已退休多年,退休工资很少,不到1K吧。阿婆没结过婚(所以才能称为孤老么,真废话,唉),近年来腿脚也不灵便,近两年已很少出门,最多楼上楼下串串门。一日三餐是请钟点工的。拿药钟点工代劳,看病关妈陪去。钟点工一天做几家,闲时就到阿婆家看看电视聊聊天,做了很多年了,原来是婆婆,后来婆婆不做了换了这家的媳妇做。

      政府对阿婆建议说,您老用2K/月出去租个房子,1k/月请个钟点工,不是挺好么?阿婆对此并无异议,只是说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也不灵便无法自己去找房子,要求政府代劳,只有一个要求,别离的太远,一直用惯了一个钟点工,不想换(换也没办法立时三刻去找一个呀)。政府还真的帮她去找房子,但转了好几天,别说2K/月了,连3K/月以上也没找到。。。。。。

      • 家园 看到你在另外一个帖子的回帖

        是某位公职人员的帖子里,怎么现在的社会就真的是分成对立阶层了吗,体制内的说的是自己如何辛苦,所得是如何微波,但又孜孜不倦的在体制里奋斗着,体制外的看到的都是ZF的冷酷与自肥,感受着自己的无助

      • 家园 俺就直接说您写得好,不提老铁了,免得

        他老人家又要打喷嚏了。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小人物的挣扎生存史,啥时开始“政府”一词变得陌生、隔阂、警惕、防备呢,不再像以前那样贴心贴肺呢?

        或者:那本来就是个幻像?

    • 家园 一楼——青梅竹马的小明和小亮(2)

      接下来讲小亮。小亮比我小3个月,真的是从小一起长大。小亮人高英俊,加之自小乖巧伶俐,一直是中队长大队长团支书级别的。因家里条件困难(亮爸亮妈在同一国营大厂的工人,亮妈下岗多年,亮爸本来也是下岗的,但夫妇两人不能同时下岗,故留在了原厂,但收入也非常微薄,现已退休)。没有考高中而是去了中专,在中专也是团支书,毕业分配到区里某基层单位工作,之后主动参军报国,因身体条件好还被分配到以艰苦闻名的某海军陆战队,驻军福建。在军中因表现优异入党,退役后回原单位。现已婚,其妻是中专同学,高大漂亮,分配在另一区的基层单位工作,但因学历低,工资收入2人各2K余/月。无钱买房就窝居在父母家,本来家中有一小阁楼小亮住(关小时候也经常上去写作业),现在装修了下,楼下小夫妻住,楼上亮爸亮妈住。小亮的儿子今年应该有2岁了,真的是吸取的爸妈的优点,虎头虎脑极其好玩。

      谈判之日,小亮还未开口,便被政府来人一口噎住

      “你是共产党员么,还是我们区里的人,当然应该起带头表率作用了,今天也别谈什么啦,过两天我们上你单位去,好好聊聊”

      据说小亮回来后极为郁闷,除以上之外一概没有提及。。。。。。。。

    • 家园 一楼——青梅竹马的小明和小亮(1)

      很小学语文书的名字,不错,不过和他们的本名也相去不远,就这么叫着吧。一楼原来是一家,也就是小明小亮爷爷奶奶留下的2间房子,一间爷爷奶奶住,一间小亮的父母结婚后给了他们住,后来小明的爸爸知青回沪带回了儿子,和爷爷奶奶住在了一起,后来明亮的爷爷奶奶过世,小明和明爸则一直住到现在。也就是说小明和小亮是堂兄弟,所以基本可以分成两家,小明和小亮家,先从小明家讲起吧。

      小明其实只能算我半个青梅竹马,他来沪时关已经上了预备班(上海小学5年,初中4年,第一年称为预备班,第二年才称为初一,之后类推),小明则是小学4年级。明爸回沪后也没找到正经的工作,以给人拷边为生(就是那个给衣服裤子缝边),明爸的确没怎么关心过小明的学校生活,小明身强力壮却不小心交了些不好的朋友。小明刚满18岁时有次出去庆祝一个朋友的生日,那还是个14岁的小孩,却要求他的朋友们给他抢一个手机来做生日礼物,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真的上街抢了一个,没几天就被抓住,主犯未满16岁释放,小明却因满了18岁加上正处在某“严打”阶段,被判了3年。

      小明释放出来后我已经住校,交流也相当少,只知道他至今一直没找到工作。因某项政策上海要消灭“零就业”家庭,明爸当上了城管,城管兄弟们没事上他家打打麻将,见他家生活困难也就主动提出给点茶钱,一天约有40元收入。

      接下来是谈判。条件如序2所述,3K/月。小明表示没多大意见,只是陈述了家里的困难,以及目前家里除明爸的城管收入外的麻将收入40元/天,拷边10元/天,希望政府理解是否能够酌情增加些。另外就是本想着等工程结束想利用这街面房做点小生意养活自己,所以切实希望政府的“一旦坍塌原地起建回迁”的承诺能够实现,口头保证不够,必须立据保证。立据这一点第一次交涉政府未能同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