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鸵鸟式的不折腾——最近听说的影帝一件小事 -- 冷逸

共:💬266 🌺572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是的

            北京的公立的中小学教师....

            那个,勉强应该算中产阶级吧。

            我的意思就是,1- 生活困苦的教师占绝大多数,但偏偏总理参观的这些属于金字塔塔尖的;倒是没有直接去景山中学,省了些讨论。而“绝大多数”中,清华北大的青椒,就是一个举例。这年头了,GDP也排名世界前列了,竟然这个国家培养出来的一流年轻学者们能为了房子发愁愁死;因为多做项目补贴家用而过劳死。我既想说内牛满面,又想说欲哭无泪。

            2- 占大多数的教师生活困苦,虽然一直都是一个共识,但其趋势在近年恶化速度加得很快。10年前教师的工资价格能卖起码半平米房子,现在只够买一块瓷砖。这个根源应该刨出来。

            这个这个.....真的是不能光做表面功夫,不然实在没法让人有信心。

            • 是的
              家园 清华北大的教师是底层劳动人民!

              在清华、北大,经管、法学、计算机、建筑等个别的专业,有许多教授讲课费大大高于工资,甚至工资收入在总收入中不过是零头。除此以外的绝大部分的教授是只能指着工资过日子的。

              以清华为例,普通教授的工资由工资+岗位津贴(包括新增加的所谓的绩效工资)+课题经费提成构成。工资大概5000-6000,岗位津贴一般3000-4000,课题经费提成大概1000-3000不等,一个月大概9000-10000,七扣八扣到手的能有7000多吧。

              副教授工资大概3000-4000,岗位津贴一般1000-3000,课题经费提成看个人的本事,加起来一般5000-6000,拿到手4000左右。

              讲师就可怜了,拿到手大概2000多,不如民工。所以清华有一个青年教师补贴,给讲师每月再加1000,要不真是要饿死人的。

              清华北大周边的房子?那不是教师能看看的,基本上都在20000以上,所以买房子的心思就不要有了。

              现在清华北大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比例大概在3:5:2,所以讲师进副教授虽然也不像过去那么容易了,但是等个3、5年肯定能提上,副教授升教授可就难了,30多个副教授的系,一年也只有一个名额,竞争之残酷无法形容。

              博士毕业大概27、8岁,两年博士后快30了,进到清华北大当个讲师,月收入2000多,看到学生毕业后就5000多甚至小10000的工资,那种滋味非当事人无法体会。熬到副教授(已然35、6)工资小有提高,压力骤然升高,项目、教学、考评样样紧催,教授的路漫漫,没有惊天的业绩,10年是最短的路途。孩子已经上了小学,老婆的工作也比较稳定,学校的名气很大,自己的囊中特别的羞涩。教授的职位总要奋斗一下吧?即使自己认怂,就是个“终身副教授”的命,这时间也过了5、6年,年过40的人了,让这些人另谋高就,怎么走?老婆、孩子(已经上中学了)怎么办?

              现在一提清华北大的教授,大家都觉得是吃喝不愁的“中产”,实际上教授的工资也就堪堪可以和本校毕业的硕士的工资看齐。所以我们的政策,应该使教师能用工资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现在副教授、讲师的工资根本就没有“体面”可言,你看看给个1500,有没有人愿意到你家当保姆?

              通宝推:然后203,
              • 家园 的确如此

                其实,就算是法学这样的看似热门的学科,专心做学术的青椒仍然是颇为清贫的,尤其是理论法学

                一方面给学霸们大把砸钱,一方面对待青椒如此苛刻,只能说鼓励大家都走忽悠路线。忽悠的多了,国内的学术水平自然下降,于是又有了口实从国外高价引进大牛,继续一个恶性循环

                • 家园 就说法学吧

                  我是做律师的,每每在书店想找几本公司法、证券法什么的著作看看,学界出身的写的东东没几个能看的。好多青年教师,当年读研究生、读博士生、留校的,都有一些不愿意走进社会,希望留在学校的念头,和法律、和社会本身就是脱节的。

                  这样的能出什么样的成果,就不好说,至于待遇,也就别要求太高了。

                  • 家园 因为待遇没有吸引力,留校的本来就是相对差的学生

                    公司法、证券法领域更加如此了

                    但是给予那些擅长忽悠的学霸们待遇又太好,所以很多人留校也就是为了熬成学霸

                    • 家园 也不见得就是较差的学生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对于踏入社会是有畏惧的。

                      学校生活还是相对安逸不少。

                      等到过了几年要结婚生孩子了,可能才会发现压力大了

                      而这种压力,其实我们这些在外面混的人,早几年早就承受过了

                      我算是运气好的,毕业后去了某央企,然后才做的律师,没有吃太多苦

                      那些一毕业就去做律师的,当初是学习成绩不怎么好,或者英文不怎么好,研究生没戏,大国企、外企也进不去,甚至大的律师事务所都进不去,然后一个月拿着2000多块钱的工资,一天干10多个小时的活,没有什么教工宿舍,只好花钱租学生宿舍,蹭食堂吃,没少遭人白眼。然后就这么挺过来,现在能独立工作了,收入也上去了,可以说都是当年吃苦换回来的。

                      青年教师们其实也要想想,自己现在的待遇,和自己所吃的苦,是不是成正比。

            • 是的
              家园 我本科的一个同学是百人计划的也买不起房子

              他是中科院某所的,在美国就有TENURE,回来就给50万安家费,到现在也就住在中科院借的两室一厅。

              我常取笑他,什么GP百人计划,还不如中学老师收入多。

              所以影帝关注的对象,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 家园 这样国家的科研上不来
              • 家园 物理所的百人计划海龟 勉强买个70%的住房

                读书越多越穷。

                国外正好相反。

                我一本科同学中科院物理所博士毕业,

                在北京一重点大学教书,

                在公共澡堂里面

                洗澡的时候,光着屁股被学生喊

                “老师好!”

                美国的外国人才不跑,美国衰落?

                这些中华土产的人才不回流,中华崛起?|

                真不知道这些吹股手是真傻了?

                还是孩子在国外读书没钱需要他们挣美元?|

              • 家园 多了

                高校教师的合理收入低,客观上造成了培养学霸、走穴、学术腐败的土壤。

                现在在中国,如果想单纯些,安心做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

                这样说吧,如果只能得到那些账面收入,那么做一个青椒真的是一个不孝不养的选择。这样去为人师表,丢死人啊。

                现在清北高校的青椒工资,依然跟我10多年前读本刻时出去兼职打工时候的薪水差不多。至于说购买力嘛......

                • 多了
                  家园 最后结果就是

                  多数人当青椒就是个跳板,要么拿个北京户口之后跳走,要么做些出国的准备工作。

                  留下来的要么整天忧心忡忡混日子,要么想办法钻营(比如走团干路子向行政发展),安心做科研讲课的是少而又少。

                  • 家园 一般都是休息一年 搞定个老婆 然后考G 

                    其实我觉得没有意思

                    反正

                    你留学人员,回来照样拿北京户口。

                    出国样样好,就是老婆不好搞。

                    不过所里面留国内的,都是瓜娃子。

                    (我点评)

                    在国内要想混出来,除非作领导(还要是

                    校长,所长)的女儿的老公。

                  • 家园 户口那是小事

                    现在户口真的没有那么难了,尤其是对于有本事的人而言。

                    如我这样的混混,毕业后自己想游逛游逛,临走也能请朋友通过报高新企业办个户口,那个就是钱的事。

                    真能进好的高校当青椒的,当然有宅的青年人,但大多数真要是想扔掉了书本去赚钱,那也是绝对有办法的。

                    所以,在目前这个“市价”已经明晰的背景下,我倾向于认为,大部分(不能说全部,因为走团干路线的,高校也是选择之一)选择去高校当青椒的年轻人,都是有价值观认同的,都是做好了准备或者曾经做好了准备过清淡日子的。

                    可惜现实太过于残酷。当青椒都成了滚肉刀,如你所说,的确很多人都走了,而能存活的也都变了形。

                    不过这不正好提供了他人的口实吗?看,国内成长的年轻人,不是不行被淘汰就是成了学霸,没一个成事的,还不如请国外混过的大教授,与国际接轨!

                    所以问题应该是:滚肉刀是如何炼成的?

                    [我不是说冷逸河友,知道他是开玩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