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夏明翰牺牲看专家是怎样拍砖的 上 -- 萨苏

共:💬97 🌺595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到李玉和,老萨你恐怕没看过《红灯记》吧

      你上回上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跟老逗,老查由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侃到《红灯记》里的宪兵队长鸠山。你说《红灯记》编剧为了显示宪兵队长鸠山出身下层,让鸠山管吃东西叫“米西米西”。

      实际上,《红灯记》里鸠山没有说过“米西米西”。相反,宪兵队长鸠山曾在铁路医院作过“日本的阔大夫”,张口闭口说得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意思的是,因为宪兵队长鸠山说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段话遂被称为“鸠山哲学”。

    • 家园 炸了炸了

      惊喜:所有你加的好友,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原创】从夏明翰牺牲看专家是怎样拍砖的 中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确是汪精卫的诗。

      1910年,革命党人为图推翻满清王朝,派死士赴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这个死士,就是年方弱冠的汪兆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摄政王载沣

      当时的革命党人,无论在浪漫主义还是理想主义上,都和《色戒》里头青嫩的邝同学有一拼。在缺乏实际经验上,双方也半斤八两。因为缺乏经验,刺杀摄政王这样重大的行动汪同学他们却采用了“挖坑”这样一种有想象力的法子 – 汪等人以开照相馆为名进入京城,计划在摄政王上朝要经过的银锭桥下挖坑 – 这班子有工兵癖的刺客决定在桥下放置炸弹,一举炸死这个倒霉的王爷。

      现在网上挖坑的多了,但这么火爆的坑,大约只有汪某人挖过。

      炸药运到以后,革命党人抓住一个夜黑风高之夜,钻到桥下开始疯狂工作。

      想法很好,无奈情报不准。将尽天明的时候,革命党人忽然发现,摄政王那一天并不需要上朝。。。

      北京城里是能随便挖坑的地方吗?

      坑挖了,摄政王却不肯跳。要搁土八路弄出这种笑话,坑上盖层浮土掉头就跑,爱坑谁坑谁了。

      汪兆铭他们不懂啊!他们还以为这是广东乡下呢,坑呢,当然留下了,省得第二天再忙活;人呢?四平八稳地回照相馆喝早茶了。你不来不要紧,我们可以天天挖,摄政王还能一辈子不上朝吗?

      摄政王要上朝,警察也要工作,大清刑部对于在京城里挖坑不填这种事十分不爽,没有土鳖扛铁牛的自觉,很快把汪同学一干人抓起来了。

      汪同学挖坑不在行,作文却很在行 – 后来的总理遗训其实就是活着的汪同学写出来的,却要让全中国的人跟着念,难怪折寿啊 -- 于是有了这首诗。这诗的确写得好,连他要杀的摄政王都被感动了。

      感动是感动,摄政王没有浪漫到干脆抹脖子成全汪同学的地步,只是留下了小汪一条性命,希望他改造思想,为大清服务。结果,没成想留下了一个天字第一号汉奸。

      就这一条坏了事,你汪精卫要是死在满清刽子手的刀下,那也不会给李玉和主编找麻烦,顶多就是一个用错出处的问题,你干吗去当大汉奸呢?这引用错了还得了?!李玉和主编有点儿腿肚子转筋。

      不过,他模模糊糊地觉得事情没这样简单 – 中国历史写教科书最容易惹麻烦的就是近现代史,他深知这一点。为了不要卷铺盖去坐班房,李玉和主编可以说这部分每个课题都和负责的编辑交流探讨过。

      事无巨细,不敢不谨言慎行。这个有关夏明翰牺牲的事情,他记得自己是过问过的,印象中似乎在哪个有关夏明翰烈士牺牲的材料上确实看到过这两句诗。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被人忽悠的可能性不大,资料范围还是比较小的。要搁今天,那。。。就真没谱了。

      好在上面只是让他尽快查明,没有当场把主编驾出去崩了。

      走出来李玉和主编擦了把汗,叫过一个小编辑来 – 去,到北京图书馆,拿我的条子,某某书库某某架上,应该有一本资料里面介绍了夏明翰烈士牺牲的情况。具体是哪本我记不清了,你帮我查查,夏明翰烈士牺牲的时候,是不是吟了这两句诗?

      听到此处,萨吓了一跳 – “印象”二字,在历史学专业人士眼里,竟然是如此的含义阿!

      不过想想,老爷子说起《左传》来动不动就是 – “三联1969年版第XX页上,有一个错字是这样错的。。。”如果没这个本事,怎么会选他当主编不选别人呢?

      这份功夫,半是勤奋,恐怕也有半是天授,老萨学不来的。

      那位“小”编辑其实也是一大学教授,五十多岁了。那时候没有打出租的习惯,人家二话没说,蹬上自行车奔了北图。

      两个小时以后,电话报告 – 您说对了,果然是有据的,没有弄错。

      就在主编说的那个架子上,有一本1928年的《警钟》杂志,内里果然有一篇文章提到了夏明翰烈士牺牲经过,文章的名字叫《又一批烈士倒下了!》,作者,就是夏明翰被捕后当晚看管他的狱卒,被夏明翰感染,也变成了共产党。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确实提到了夏明翰在游街中曾高声吟诵这两句诗 –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个作者当时还在,核实的结果还有其他证明人,说明教科书中的初稿是符合事实的。

      主编长出了一口气,不管这段文字是否保留,起码说明编辑们没有犯错误。赶紧把这份证明材料毕恭毕敬地交给了专家来看,心想,这回总算可以过关了吧?

      专家看了一会儿,把材料往桌上一放,眉头还是皱着的。

      看来事儿还没完。主编想。

      “玉和”

      “哎”

      [待续]

      • 家园 我最痛恨那些见到“坑”,就硬要联想到萨苏的,这好比

        鲁班门前耍大斧,萨苏旁边扯挖坑……

        其实,我也觉得汪精卫这坑挖的没萨苏专业,要是萨苏来挖……の……の……

      • 家园 挖坑? 惜哉! 痛哉!

        老萨生不逢时, 如若当年有老萨在, 十个摄政王也坑进去了!

        炸药运到以后,革命党人抓住一个夜黑风高之夜,钻到桥下开始疯狂工作。

        以老萨的身手, 有这一夜功夫, 还不直接挖到王府里把那厮炸了, 要不就是把北京满城挖他千儿八百个坑, 让警察上哪抓人去?

        所谓

        月黑风高铁锹急,

        一夜挖遍北京坑

        使萨鲶鱼遇革命党, 摄政王何足道哉!

        岂不为老萨惜, 为革命党惜, 为汪兆铭惜?

        谢老萨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哈哈, 兄台端的幽默。 花

          所谓月黑风高铁锹急,一夜挖遍北京坑, 使萨鲶鱼遇革命党, 摄政王何足道哉!

          笑得捶桌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