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1) -- 江南水

共:💬74 🌺48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16)

      《法经》共有六篇,即盗、贼、网(或囚)、捕、杂、具。

      盗篇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各种对财产的犯罪,比今天的盗窃、抢劫范围还要广;

      贼篇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各种对人身的犯罪和对政府的犯罪,在今天这些也都是重罪;

      网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审判,断狱,相当于今天的刑事诉讼法中审判阶段的法条;

      捕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追捕罪犯的法律,相当于今天刑事诉讼法中侦查阶段的法条;

      杂篇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贪污,淫乱等行为的法律,相当于今天刑法中的一些口袋法条;

      具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刑律的综述,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相当于今天刑法典总则部分,今天的刑法总则大多是在刑法的篇首。

      这种实体法、程序法通编在一起的立法体例,就是诸法合体。

      《法经》这种诸法合体的立法体例开创了中华法系的先河,以后历朝历代基本上都遵循这一立法体例。

      后世的立法体例还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也合编在了一起,学术一点的说法是刑民不分。

      中国这种立法体例影响了整个东亚,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法系。

      这种立法体例偏重于刑事,也就是学术上说的重刑轻民,在《法经》中压根儿就没有民事。

      李悝在魏国变法,更加重要的意义是,他标志着,法家这一独特的思想学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法家不仅获得了一席之地,而且还发出了熠熠的光辉,并且还是唯一一个在当时就发出光辉的思想学派。

      法家能够立竿见影,应该感谢那个混乱的时代。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首先要解答一个问题,春秋战国时代怎么就这么乱呢?

      每个人都能说个一二三,历史专业的人士说不定针对这个问题还能写一篇论文,在这里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不需要一篇论文,只是几句话。

      在我看来,春秋战国时代之所以这么乱,就是因为原有的利益分配方式正在逐渐失去效力,新的利益分配方式还没有诞生,这种利益分配的不确定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无序。为了给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各色人等极尽所能,又加剧了这种无序。

      一潭死水固然没有味道,天下大乱到一定程度,也会人心思定,也就是所谓的“从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不但普通人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那些身在高位的人也不愿意天天过这种有今天没明日的日子。

      为了结束混乱,重新建立秩序,不同的人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这些不同的主张被人尊称为“思想”,提出这些主张的人也被戴上了一顶高高的帽子,思想家。

      春秋战国之后好多年,大约两千多年吧,中国再也没有遇到这种利益分配方式急剧变革的局面,所以对中国后世影响巨大的思想家都诞生在这个时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日头底下没有新鲜事儿,欧洲所谓的启蒙思想出现在资本主义发轫时期,也就没什么特别值得夸耀的。当时的资本持有者希望拥有政治地位(没有政治地位,资本持有者就是政治人物手中待宰的羔羊),于是有了“民主”的需求;资本主义生产需要大量没有束缚的劳动者,于是有了“自由”的主张。

      西方制度的神主牌“自由”和“民主”就是这么来的,本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后来人竟然把他们神圣化了,整出了一个“天赋人权”的东东。从逻辑上说,“天赋人权”跟“君权神授”没有什么不同,都是扯淡。

      虽然中国的思想家们在春秋战国时代没有提出什么神圣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各种主张依旧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构成了中国的思想黄金时代,号称百家争鸣。但是能够轰动当时,并且影响后世两千多年的主要是这四家,儒、道、墨、法。

      面对着这个混乱的时代,重新建立秩序是各种思想的一致心声,但是如何建立秩序,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秩序,不同的思想家给出了不同答案。

      儒家的主张最省事儿,恢复周初的礼乐制度,在那种制度下,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谁也不要有非分的想法和做法,最终达到和谐天下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把儒家定性为“妄图复辟腐朽的奴隶制”。

      墨家认为儒家的主张是扯淡,在那种制度下,白痴也能够靠血统身居高位,根本不公平嘛,他们拿出了“尚贤”的妙方,主张有本事的上,没能耐的哪儿凉快到哪儿呆着。

      除了提供治国理念,墨家还提出了新的治国方法,“尚同”,简单说来就是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

      为了防止出现纷争,墨家还提出了“兼爱”、“非攻”。

      所谓的“兼爱”就是,爱别人就像是爱自己,爱别家的老人孩子就像是爱自己家的老人孩子,总之一句话,任何人都对别人充满了无差别的爱。

      既然人间都充满爱了,人类还争个什么劲儿啊,从而达到“非攻”的伟大目的。

      看着东奔西走,忙忙叨叨的这两家,道家笑了,你们纯粹就是在瞎折腾。

      道家提出了“无为”,操作起来也简单方便,啥也不做,不折腾,让社会自己发展,到时候就水到渠成了。

      事实证明,这三家都是在瞎忙活,基本上没有哪个诸侯按照他们的说法去做,正式一点的说法是,他们都不适合时代。

      恢复礼乐制度,最后完成和谐天下,是不错,但是怎么才能够恢复呢?

      儒家给出了“仁义”这个良方。

      问题是,当时的天下,为了利益,大家除了脸不要,什么都要,仁义管什么鸟用啊。

      诞生在春秋并且在整个春秋战国没什么作用的儒家,在后来的帝国时代放出了灿烂的光辉。不知道那些说儒家是复辟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一点自己的看法,这个嘛,以后再细说。

      墨家的“尚贤”看上去很美,但是该怎么操作呢,选举吗?

      那些既得利益者凭什么让你来组织选举,再说当时的技术条件也基本上不能满足选举的需要,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技术上达不到。即便是真的实行选举,谁能保证选出来的就一定是贤人,不是绣花枕头。

      墨家的“尚同”也有问题,个人有个人的利益,下级有下级的利益,地方有地方的利益,凭什么就无条件的服从啊。

      至于“兼爱”,就不多说什么了,每个人托起腮帮,做思索状,琢磨一下自己能不能做到像墨家说的那样就行了。

      墨家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以至于有人说,墨家的主张太先进了,没有哪一个反动落后的封建王朝愿意看到他们发展,所以墨家被邪恶的统治阶级给绞杀了。

      但是我要说,墨家思想并没有被绞杀,他始终在另一个角落顽强的生存着,就在儒家没落之后,他还是一如既往。

      问老铁一个问题,灌水的时候,什么标点符号都没问题,就是间隔符不能显现,为什么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记得看过一种说法,说TG就是新墨家和法家的结合。
      • 家园 俺觉得墨家学说挺适合黑社会。

        连名字都适合。

      • 家园 这么贬低我中华的圣人们,不好

        我中华还有兵圣孙子呢,圣人很多的。

        好吧,圣人们先不提,光说历史唯物主义。

        孔子定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实际上是定义了家庭管理和各级政府管理之间的映射关系。虽然缺乏细节描述,但其优点是定义了政府的权力和责任。按现代的定义,这就是国家主义。

        与中国相对照,比如说英国女王,对英格兰有什么责任?对苏格兰又有什么责任?哈哈,说不清道不明,闹得现在苏格兰人还不愿意说自己是“英国人”。

        孟子更厉害,还定义了政府的退出机制,就是说,如果民众能够掀起足够大的浪的话,掀翻政府就是了。从这个角度说,孟子定义了什么叫革命,可比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早了两千年。中国古代换皇帝,可比“颜色革命”容易多了。

        老子的治国学说属于自由主义,但又高于现在流行的自由主义。“鸡犬相闻”,是指国家、村庄之间和平相处;“老死不相往来”,是指各国家、村庄有充足的自治能力,可以不依赖于外界力量。就是说,老子既要坚持自由主义,又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虽然这不容易,但中国自古以来都是这么过来的,否则毛泽东当年也不会退出“社会主义大家庭”。

        墨家当然是民主主义,崇尚政治平衡。孔子搞君子不党,老子坚持自由主义,两者都对政党不感兴趣,但墨家本身就是社团组织,组织底层来对抗上层。墨家内部不搞选举,难道还能都让墨子指定各级负责人、召集人吗?何况墨子身后,并没有一个人作为领头人,这还不能证明墨家内部真正“尚贤”?当然,后代的墨家被打压得不能公开活动,“尚贤”不能完全做到,但这并不是因为理论不好,大部分时候实践上也不比西方落后。

        “兼爱”不就是人人平等吗?没什么特殊。虽然中华在这一点上,近代以来做得很不好,但在近代以前,地球上还没有那个国家曾经比得上中国。但在这一点上,历史唯物主义者有什么优点吗?历史唯物主义者只看到了阶级压迫,看不到被压迫阶级在非革命阶段进行合法抵抗的手段,对被压迫阶级来说,有什么帮助作用呢?

        斤斤计较于选举方式,是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误解。比如说,教皇选举,教徒们没有选举权,普通牧师也没有直接选举权,那就不是选举了吗?当然话再说回来,历史唯物主义者对选举有什么指导意义吗?

        • 家园 孔子虽然提倡仁义道德,治鲁却还是法家的那一套。

          实际操作中和被他杀掉的少卯的主张并无太大区别,有点汉家“外儒里法”的味道。

        • 家园 献花再讨论

          很赞同关于墨子的介绍。

          历史唯物主义者只看到了阶级压迫,看不到被压迫阶级在非革命阶段进行合法抵抗的手段,对被压迫阶级来说,有什么帮助作用呢?

          这话不合适吧。希特勒怎么上位的?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入地下的?合法斗争失败,那么掌握武力,党指挥枪才会成为党内共识。再一个,二战之后,西欧共产党是怎么做的?在合法抵抗下节节退出了政治中心。阶级斗争就是残酷的,共产党都是在资产阶级法权下合法斗争被镇压后才开始暴力抵抗的。楼主要正视之。

          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为了建立法西斯独裁政府,希特勒于2月1日发表一个文告,宣称德国经济高涨的先决条件是制止共产主义对德国的渗透。同一天,兴登堡宣布解散国会,3月5日重新进行国会选举。由于德国共产党的势力不断增长,法西斯分子对能否在大选中取胜没有把握。于是他们阴谋策划了骇人听闻的“国会纵火案”,然后嫁祸于共产党,为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铺平了道路。德国“国会纵火案”的组织者是希特勒的亲信、国会议长兼普鲁士内政部长戈林以及戈培尔等人。在戈林的指使下,2月27日晚柏林冲锋队队长卡尔·恩斯特带领一小队冲锋队员,由议长府下面的暖气管道进入国会大厦,在那里洒下汽油和其它易燃物品,然后从通道撤回议长府。与此同时,荷兰人马·卢贝受命潜入国会大厦放火,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希特勒污蔑此案是德国共产党人干的,并以此为借口于28日颁布紧急法令,废除了《魏玛宪法》中有关保证人身自由的条款,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进行了野蛮镇压。在法西斯分子执政的最初6个星期内,仅共产党人被关进监狱的就达1.8万人,德国共产党领袖恩斯特·台尔曼和流亡在德国的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也被捕入狱。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工会被封闭,白色恐怖笼罩了整个德国。继共产党受到打击之后,6月22日社会民主党也被取缔,成千上万的社会民主党人被关进监狱。除纳粹党之外,其他资产阶级政党也被迫“自动解散”。1933年底,希特勒宣布“党和国家统一”,这样国家机器完全变为纳粹党的权力工具。

          • 家园 回顾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壮大的工人阶级最具有革命性,所以寄希望于德国工人阶级,其次是英国工人阶级。结果相反,这两国的工人最保守,倒是法国工人到现在还保持革命性。

            列宁认为最受压迫的阶级最有革命性,倒能证明苏联应该革命,但结果真正最受压迫的西藏农奴就是不想革命。

            毛泽东说中国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革命,这个倒没有话说。但毛泽东偏偏并不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来分析中国社会。

            希特勒怎么上位的?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入地下的?合法斗争失败,那么掌握武力,党指挥枪才会成为党内共识。再一个,二战之后,西欧共产党是怎么做的?在合法抵抗下节节退出了政治中心。阶级斗争就是残酷的,共产党都是在资产阶级法权下合法斗争被镇压后才开始暴力抵抗的。

            你这个是共产党革命的合理性问题,跟历史唯物主义不在一个范畴,倒是毛泽东思想。但即使是毛泽东,对西欧共产党的退却,也没有认为有什么不合理的。实际上正相反,毛泽东认为西欧共产党就是不会真正发展起来,所以满含热情地鼓励苏联支持西欧共产党,但后来的苏联共产党只要和平,不要革命,最后毛泽东也只能放弃。

            一百年后还要不要革命?一千年后要不要革命?总还是要革命的。总是一部分人觉得受压,小官、学生、工、农、兵,不喜欢大人物压他们,所以他们要革命呢。一万年以后矛盾就看不见了?怎么看不见呢,是看得见的。

            ——毛泽东:转引自1976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毛泽东对革命的看法很独特呢。“觉得受压”就要革命,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革命性的排列是“小官、学生、工、农、兵”,符合文革的现实,但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吗?

            当然你可以说这不是真正的革命,但革命到底是什么,又该是另一个话题了。

            • 家园 绿水兄,我糊涂了,望解惑

              先要多谢长贴回复。只是我更糊涂了。

              历史唯物主义者只看到了阶级压迫,看不到被压迫阶级在非革命阶段进行合法抵抗的手段,对被压迫阶级来说,有什么帮助作用呢?

              你不同意我的例子,德国的,欧洲的,中国的共产党进行合法抵抗的实例。这些例子没有成功的,要么惨败,要么自弃,要么变成暴力革命。绿水兄的意思是

              1.没有在非革命阶段采用合法的手段

              2.还是这些合法手段对被压迫阶级来说没有什么帮助作用呢?

              或者我忽略了一个定语,历史唯物主义者。你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是看不到这样的途径存在的。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共产主义者的同义反复(只看见阶级压迫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如果是这样,我认为我的例子是能证明绿水兄的第一点是站不住脚的。这些历史唯物主义者或者说是共产党人是经过合法斗争阶段再进入暴力革命阶段的,一个反例就能说明问题。

              关于第二点有没有帮助?我认为无论成败都是大有帮助的,绿水兄看来对此是不以为然的。

              其实我觉得这里有个有趣的悖论:资产阶级法权或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度下,宗旨要推翻剥削压迫的共产党能否合法存在?能否合法斗争?

              或者我理解有误,请绿水兄指教。或者绿水兄把你能看到的在非革命阶段进行合法抵抗且有益于被压迫阶级的手段给说一说,让我糊涂人学个明白。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壮大的工人阶级最具有革命性,所以寄希望于德国工人阶级,其次是英国工人阶级。结果相反,这两国的工人最保守,倒是法国工人到现在还保持革命性。

              列宁认为最受压迫的阶级最有革命性,倒能证明苏联应该革命,但结果真正最受压迫的西藏农奴就是不想革命。

              毛泽东说中国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革命,这个倒没有话说。但毛泽东偏偏并不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论来分析中国社会。

              无言。这些问题太大,我自己也有许多疑惑,许多矛盾。这些陨石过来俺只有被坑的命 陨石遁

              • 家园 大坑不跳,只说说这个悖论

                其实我觉得这里有个有趣的悖论:资产阶级法权或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度下,宗旨要推翻剥削压迫的共产党能否合法存在?能否合法斗争?

                唯物主义悖论很多,这算一个。

                类似的一个表述是,共产党可能不可能通过议会斗争取得胜利?

                理论就不说了,争个头破血流也争不出个名堂。

                从现实中看,苏联东欧可以发生颜色革命,反向的颜色革命应该也是有现实可能性的。当然,这些都不是完全排除暴力的,但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另外,东欧很多国家在苏联时期就不安稳,颜色革命以后也不安稳。反之,东德在苏联时期很稳定,东西德合并以后也很稳定。

                因此,有理由认同法国人的看法,即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更多地依赖于本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完全依赖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对中国来说,也就是说西方期望的颜色革命几乎完全不可能,同样,中共当时的合法抵抗也几乎完全不可能。

                一个可能的理由是,中国的儒家虽然不党,但相互协调的能力还是很强,只要官僚们认定一件事,最高层怎么压也压不住。即使是毛泽东,也经常为此而苦恼。

                • 家园 路线斗争那可是很恐怖的。花这段

                  因此,有理由认同法国人的看法,即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更多地依赖于本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完全依赖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想起周公;我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共产党人

                  • 家园 哈哈,明明是明白人嘛,假装糊涂

                    周恩来这话是向全世界公布的,72年左右。

                    这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转向的标志之一。

                    大概10年后,邓小平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认为世界不会发生大的战争。

                    再过几年之后,大家也就都明白了。

                    问题是,周恩来说这话的时候,他怕没怕路线斗争?是不是在宣布路线斗争的胜利?

        • 家园 天地良心,绝对没有对中华圣人不敬的意思

          本人始终对中华先贤怀着敬畏之心,在我看来,这一个千年中国能不能再出现两千多年前那样的一大批思想家,实在是不好说。

          敬畏归敬畏,该分析还是得分析啊。

          先贤们的思想博大精深,任何一家都可以让一个人皓首穷经,一辈子爬不出来。

          我不是做学问的,只是从利益分配角度分析一下先贤们的主张,然后找出他们在春秋战国得志或不得志的原因。

          如果联系现实,我们当然可以从先贤那里汲取有益的养分。

          这些在现在看来的养分,并不一定就那么适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儒墨道法都是中华思想的瑰宝,在世界思想史上也可以睥睨西方,但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的确有高下之分。

          我对任何一家都没有偏爱,所谓的高下只是针对当时的具体环境来说的。

          如是而已。

      • 家园 关于儒家后来的走红,我觉得

        儒家后来的走红,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早期的时候,孔子建立了一个教育体系,有老师有学生。也就是说,孔子不在了,儒家的的思想还是会被传播。就算这个思想一时半会可能没人理会,但是在这个体系下,只要有人传承,迟早会有机遇让人冒出头来发扬光大。到了汉朝果然就有人冒出了头。

        所以,说儒家是因为受到汉朝皇帝的欣赏才走红有点小看儒家。它首先得有几把刷子,还要有不少的人掌握了这些刷子,才有机会被人看中。

        从历史上来看,类似的情况就是几大宗教的传播方式,几乎完全一样。

        你说的间隔符是什么意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