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铲地系列一】锄禾日当午 -- 履虎尾

共:💬83 🌺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看哪儿的农民了

      美国农民,日本农民,兄弟的感觉好像很自在的,在中部的时候我对美国农民简直是羡慕的要死,因为这帮家伙比我们舒服多了,活儿都是机械来做,完了就都是自己的时间,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哪里象萨这样半夜还能让电话拎起来?萨早年去拔过几天麦子,感觉那根本就不是人干的活,回来一个星期都直不起腰来。我们的农民习惯精耕细作,解决农民的辛苦问题,关键是转变农民的手工劳动模式,用机械化生产代替低效的体力劳动。在这个基础上,假如没有苛捐杂税,种子墒情有保障,农民的生活其实可能过得很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晴耕雨读,加上腊酒鸡豚,我辈除了兴叹还能有何感慨?

      • 家园 这个,俺们国家山地多

        机械化可能不大容易

        再则每户就那么几亩地,也不用机械化

        培养农场主吧,那剩下来的农民干吗?

    • 家园 没有亲身经历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我想实在体会不出农民种地的辛苦

      自己曾经种过菜,但那完全是一种消遣,100平方米的地,锄地,拔草,浇水。。。一样都不少,但当时确实没有“粒粒皆辛苦”的感觉。相反收获的时候,喜悦心情是难于言表的。

      我想如果让我做专职农民,我的感觉会大不相同。所以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请,感觉应该是大不相同的。

    • 家园 俺娘从小教育我:一粒米,七担水
    • 家园 老陶确实是做秀

      人有点闲钱,小资情调就出来了

    • 家园 想象先生为人师表,也来一声“靠”,大乐。

      难不成先生心情有些不爽?

    • 家园 【铲地系列二】“四大累”

      在关东的“四大”系列中,有个“四大累”,说得是有四种活儿,最累人。俺关东那旮瘩地方大了去了,正如肥贼燕十三所云:黑龙江有很多地方是种稻子的。其实,不单单是黑龙江,还有吉林、辽宁,哪个省都有种水稻的。可俺插队那旮瘩呢,根本就不种水稻,专种五谷杂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所以,关东“四大累”的版本也各不相同,也多了去了。俺插队那旮的“四大累”的内容就是:

      “垛大墙,脱大坯,拔麦子……”。

      怎么只有三大累啊?少一个啊,还有一个呢?呵呵,“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也。这个“四大累”呢,属于“荤四大”系列,省略的那一个太荤了,说起来太坷??人了,为了坛子上的姐姐妹妹们也可以看,俺呢,就不具体的详细讲解了。否则的话……你看,你快看,铁帮主的戒刀已经高高举起来了也。

      俺那旮不种水稻,所以,没有大米饭吃,吃得是高梁米饭和玉米面大饼子。虽说是五谷杂粮最养人,可是,大年三十晚上,总得包一顿饺子吧?多年难得上门的老亲戚来了,总得擀点面条下碗汤面吧?擀面条、包饺子,总得有点白面吧?白面哪里来呀?“自个儿”种麦子呗!

      关东的冬天太冷了,零下二十多度,滴水成冰,无法种冬小麦。到了夏季呢,小麦又怕热,过了夏至就不长。等一入了伏,就全黄了。

      小麦的产量又低,一亩地仅产一百来斤。俺队每年都种上一百亩麦子,一百亩的产量,不过就是万把斤,要知道,光是种子,春天时就播下了几千斤啊。还要为国家做贡献,交上几千斤,还剩多少呢?全队老老少少,二百多张嘴哪!每个人仅能分到十几斤。再去了麦麸子,所剩不过是十来斤白面而已。

      俺生产队种的那一百亩春小麦,在入伏前后,要用一天的时间全部拔起来,并运回麦场去。为啥不用镰刀割,而是用手干拔呢,原因也不多。这第一呢,清明忙种麦,入伏拔麦子;麦子拔出后,土地不能闲着,还要种一季秋呢,比如萝卜、白菜、荞麦什么的,如果用镰刀割的,留下的麦茬子不碍事儿吗?对不?第二,俺那旮的麦子都种在沙土地上,麦棵子一拔就起来,比用镰刀割着省劲儿多了。所以,俺那旮的麦子都讲究用手拔,没人用镰刀割的。

      拔麦子,这可是生产队里的“一等一”的大事儿,必须是男女老少总动员,全体社员齐上阵。拔麦那天,队里的劳动力,一个也不许漏下了。你要是怕苦怕累,在这一天请假,偷懒耍滑头,那,队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可就要全都瞧不起你,你一辈子就难得抬起头来了。而且,活儿虽然累,队里可也没亏待你呀,队里记工,拔麦子这天要记双工分,干一天,等于平时干两天呢。

      拔麦子的头一天,全队的社员早早就睡下了,养好了精神。第二天一大早,还满天星星呢,队里就敲钟了,等人摇摇晃晃地到了地头,天边儿才刚刚放亮儿。

      一袋烟还没等你抽完,紧张的拔麦战斗已经打响了。只见“打头的”一马当先,“二打头的”紧随其后,社员们在麦地里一字排开。你把腰这么往前一探,右手从前往后这么一划拉,就搂起了一大抱的麦棵子;两只手抓紧喽,腰往上这么一挺,两膀这么一叫力,一大抱的麦子就连根拔将起来。麦棵子拔出来后,还不能松劲放手,你还要就手把麦棵子往下一轮,同时抬起一只脚来,往麦根上这么一拦,把麦根子上带出来的那些沙土磕掉。第一抱放地下,再拔第二抱,连拔三抱就是一捆。你抓起一把麦子打个“腰儿”(读第四声),就用它把刚拔出的麦子捆好。捆完了,连腰都不能直一下,立马就得去拔第二捆。

      拔呀,拔呀,拔麦人的汗水,那是顺着脸往下淌,顺着脊梁往下流啊。麦根上的泥土溅的满身满脸都是,也顾不得擦一擦;麦叶,麦芒划的你混身上下到处“刺挠”,那个痒啊,也顾不上抓一把。拔呀,拔呀,前晌盼晌午,后晌盼天黑,直到月亮升起老高了,地里的麦子才拔得干净。这么要命的干,为的什么啊,还不是为了嘴,为了大年初一的那顿白面饺子!

      麦地里拔麦子的同时,队里的车把式赶着几挂大车也没闲着,马不停蹄、急急忙忙地把麦子往打麦场里运,麦场里还有一群人哪,正忙着打场哪!

      拔麦子这一天,可真是大伤筋骨啊。再穷的人家,也要煮两个鸡蛋,好给拔麦子的补补身子。麦地里拔麦子的人,连晌午饭都不回家吃去,是家里的姐姐妹妹,挎着篮子送到田里来的。吃完了晌午饭,好让拔麦子的省点工夫,“就事儿”在麦堆上躺上一会儿,能歇上一阵儿是一阵儿啊。

      讲到这里,你会问道,怎么都是些姐姐妹妹呀?媳妇儿呢?媳妇儿们都到哪儿去了呀?呵呵,拔麦子这一天,所有的媳妇儿都回娘家去了也。坛上的小年轻也许会问:“为什么呀?”瞧他问的,还“为什么呀”,这是俺那旮的风俗啊。它的答案有两个:

      一个是队里的大嫂子们对俺说的,这叫闺女疼老爹,姐姐疼兄弟呀。平时不回娘家可以,拔麦子这天,那可一定要回娘家去帮点忙,不能光顾自个儿的家不顾娘家,你爹你娘把你拉扯大容易吗!拔麦子这天要是不回娘家的话,亲戚们、邻居们会笑话死你的。

      而队里的大老爷们儿们呢,则色眯眯地曰:这不明摆着吗?这叫老丈母娘疼女婿啊!姑爷拔麦子已经整整劳累了一天了,晚上和媳妇睡到一个被窝里,要是一时没忍住,把“四大累”里最累的那一累再操练操练,那才是“双斧劈柴”,铁人儿也受不了啊。姑爷累坏了,想让闺女守活寡吗!

      喂喂喂,敲帖子的,怎么给两个答案啊?到底哪个说法对呀?呵呵――到底哪个说法对,俺也说不好,就凭你自己的判断了。反正俺那旮的风俗,拔麦子这一天,媳妇儿们毫无例外,一律回娘家去,等第二天,麦子拔完了才回家哪。

      然而,在俺等插队青年眼睛里的累,同贫下中农心目中的累,却完全是不同的。这几件累事,都是在一瞬间猛发全力,虽然也不轻松,但总是有时而尽的,一咬牙挺过去了就万事大吉了。俺们最怕的,就是那种本身就不轻松,又是没完没了无边无际的炼狱般的煎熬,让你总也熬不到头,盼不到边的那种辛劳。

      什么活儿这么可怕?什么活,呵呵,就是俺要慢慢说的铲地呗!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垛大墙,脱大坯,拔麦子……”。

        哈哈。

      • 家园 你们那时候是拔麦子,我小时候是跟着双抢割稻子

        早稻收割与晚稻下种,前后不差几天,所谓双抢,按照我的理解,也就抢割早稻,抢种晚稻。听我大哥的说法,晚稻种下去如果和节气差那么几天,秋天的收成就会大不相同。那个时候,觉得农历真是很神奇。

        江南夏天天热,稻子需要人工来割,早先还都是脚踏的打稻机,后来是电动或者柴油机的,算是省了一些力气。虽然也就是2、3亩地,但是4、5个人也要花大半天时间。为了避免中暑,通常得早起,乘着太阳还没出来,尽可能的割下稻子,等太阳出来再打。早有早的凉处,也有早的痒处。早上的蚊子不说,还有一种小飞虫,我们叫蟓??(xiang ci的音,怎么写就不知道了。),不大,咬起人来不含糊。

        农业机械上,曾经有过很多种改良,但一直都很难解决插秧和收割水稻的问题。估计现在也未必能够解决。一个是插秧很难分苗,一个是稻草不如麦杆硬,很难站立。

        虽然双抢很累,但还是想念那个时候。因为大家还习惯于几家几户互相帮着收割,人多热闹的很。通常是今天你家,明天我家,笑声是不断的。不象后来,慢慢的变成各自有了自己的打稻机,各自关各自的,冷清了不少。颇觉可惜。

      • 家园 俺们南方_____确切的讲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农民最忙的是

        夏季的双抢季节

        我们种两季稻, 夏季必须收割早稻, 同时要马上抢种晚稻,

        俺上次回去, 家里人说现在忙的时候也常常会有雇人帮忙的,

        YMB 5元 每天, 包吃包住, 这是不是就是最初的"雇农"呢?

        雇人的多是年轻人外出的, 被雇的多是更贫困的地区来的

        外地人.

        奇怪的是江浙一带, 和我们气候相似, 但是他们好像只种一季,

        大概另外一季种经济作物, 知道的说一声怎么回事.

        • 家园 浙江大部种两季稻,还可种一季冬季作物

          浙江大部,尤其是浙江南部,已经属亚热带气候,一般种两季稻,分别是早稻和晚稻,早稻在盛夏收割,成熟期较短,味道不是太好,而晚稻在秋天收割,灌浆期长,口味很不错。收了晚稻有些勤劳的农民会再种一季冬季作物,或是冬小麦或是苜须(字库没这字),冬小麦产量很低,而苜须是作为绿肥用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