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29) -- 江南水

共:💬92 🌺56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31)

      三位秦军将领率军一路东进,基本上顺风顺水的来到了滑国。

      郑国做牲口交易(贩牛)的商人弦高,赶着牛群前往洛阳,正好路过滑国。

      一看到秦军,弦高立刻向秦军的将领献上四张熟牛皮,然后又把自己的十二头牛献出来给秦军打牙祭。

      献上礼物后,弦高向三位秦军将领通报了郑国的情况:俺们国家的领导人听说你们要来到俺们国家,特地派我来慰劳你们。俺们国家虽然比较穷,但是领导已经发话了,只要你们待在俺们国家一天,俺们绝对保证你们的后勤供给,并且还承担你们的安全保卫工作。(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听了弦高的一通忽悠,秦军的将领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郑国已经有了准备,突袭的战略任务已经没法完成了。

      本着贼不空手的原则,秦军灭掉了滑国,然后撤兵。

      郑国逃过了一劫。

      郑国能够逃过一劫,离不开弦高的一通忽悠。于是,有人把弦高犒师当做爱国主义的一个经典案例,来教育青少年一代。

      不过在《史记》中有另一种说法,弦高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因为怕死(恐死虏)。

      考虑到当年并没有爱国主义这么一档子事儿,我认为太史公的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秦国越过黄河,进军中原,触动了晋国的敏感神经,如果让秦国在中原坐大,那晋国面对秦国就是两线作战,更何况此时中原的霸权在晋国的手中呢。

      为了自己的奶酪,更为了自己的安全,晋国不可能坐视秦国肆无忌惮的进军中原。

      事实上,就在晋文公刚刚去世的时候,晋国就对秦国起了一定的戒心。

      晋文公刚入棺的时候,灵柩中发出了牛叫的声音。

      晋国负责占卜的官员(太卜)郭偃利用专业知识断定,这是前任领导人在告诉我们,西方的某国可能会不安分。

      只要知道秦国的野心,明眼人都会知道秦国肯定会不安分,郭偃只不过是利用封建迷信说了出来而已。

      不得不说,秦国出兵的确选择了一个最好的时机,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

      按照当时的规矩,葬礼期间国家是不能动干戈的。当晋国忙活完晋文公的葬礼,秦国早已经把生米做成熟饭了。

      可惜,弦高的一通忽悠打乱了秦穆公这个如意的算盘。

      不过,即使没有弦高的掺和,秦国也不太可能完成自己的完美计划。

      晋国立国之初就跟异族狄人打交道,对中原的那套规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是“晋修”。

      晋惠公赖账、晋文公“谲而不正”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听说秦国没有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晋国上下意识到,这是一个扼杀秦国争霸中原野心的天赐良机。

      晋国立即停止了正在举办的晋文公葬礼,他的接班人晋襄公,身穿丧服,亲率晋军在秦军回国的必经之处,崤山通道,坐等秦军。

      当初秦国出兵的时候,蹇叔和百里奚就断定,晋国人肯定会在这里给秦国一个血的教训。

      晋国人也没有辜负这两位老人的期望,不但在这里彻底搞定了秦军,还把三位将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一并俘获。

      人世间是有报应循环的,当年秦国俘获了晋惠公,秦穆公的夫人出面解救了他,如今晋国俘获了秦国的主要将领,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出面,又让晋国把他们放了回去。

      历史证明,只要有一个统一的晋国,不管他国内是否安定团结,秦国的势力都很难越过黄河。

      这次试探性进军中原的失败,就是秦国处境的最好注脚。

      这次失败也让秦穆公意识到,争霸中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秦国必须首先管好自己的后院,于是秦穆公又把目光转向了西边的犬戎。

      此时犬戎头领得到了一个宝贝,由余。

      由余的祖上是晋国人,后来逃到了犬戎,由余本人相当于今天的ABC。

      有晋国血统的由余也深得晋国修正主义的精髓,并没有拿中原那一套来改造犬戎人,而是根据犬戎人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一切只是为了犬戎的强大。

      不怕流氓拳头大,就怕流氓有文化,如果犬戎人完全吸收了由余传播的修正主义化的中原文明,秦国的头立马就有两个大,因为这也是他们起家的法宝。

      必须快速终止犬戎的现代化进程,这是秦国上下的一致心声。

      犬戎现代化进程的发动机就是由余,只要让由余离开犬戎,犬戎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嘎然而止。

      由余代表犬戎出使秦国的时候,秦穆公热情的挽留了他,这一留就是一年多。

      在这期间,秦穆公派内史廖带着十六位MM组成的乐队前往犬戎。

      犬戎头领是个音乐发烧友,喜欢各种音乐,一听来自秦国的女子十六乐坊,立马喜欢得不得了,整天沉迷在天籁之音当中,也顾不上问由余为什么不回来了。

      由余回到犬戎后,一看领导人这个样子,赶紧劝谏,想让领导舍弃自己的业余爱好。

      没有人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私生活,犬戎头领也不例外。

      从私生活这个细节下手,秦国在由余和犬戎头领之间,砸下了一个楔子,犬戎有点不和谐了。

      接受了先进文化(音乐也是文化啊)的犬戎头领很high,看着老板这么堕落由余很郁闷。

      就在由余郁闷的时候,秦穆公适时的发出了邀请。

      既然犬戎头领言不听计不从,收到秦穆公的邀请后,由余也不郁闷了,不是自己没本事,而是犬戎头领不识货。

      告别了不识货的犬戎,由余来到了秦国。

      秦穆公也很舍得下本儿,用相对平等的宾主之礼来接待由余,给足了他面子。

      秦穆公如此下本儿,由余也不含糊,把犬戎的各种机密一股脑儿的倒给了秦穆公,并且还协助秦国征讨犬戎。

      公元前623年,秦国一口气从犬戎手里拿下了十二个部落,开拓疆土千里。

      至此,秦国达到了立国以来的最高峰,虽然有争霸中原的失败,但是在整个黄河以西他就是名副其实的霸主,所以有人也把秦穆公归为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的这次征讨,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巨大声望,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次大规模的扩张,后来秦国失掉河西地区后,还能等到商鞅变法吗?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秦穆公下葬的时候,有一百七十七人殉葬,其中不少是能吏名臣。

      秦国的人殉制度,给自己带来了巨大麻烦,从此秦国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像样的人才。

      秦穆公创造了秦国前所未有的辉煌,也带走了这个辉煌。

      从此,中原地区再也没有了秦国人的影子。

      这一次的沉寂长达二百多年,直到秦献公即位。

      即位第一年,秦献公就废除了历史悠久的人殉制度,但是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始终影响着秦国的历代国君,一直到秦始皇。

      气势磅礴的兵马俑,奢华壮丽的始皇陵,就是这种事死如事生的生死观的鲜明体现。

      第二年,秦献公开始建造栎阳城,为东进中原做先期准备。

      秦献公十一年,秦国迁都栎阳,三晋这才意识到,自己西边还有个野心勃勃的邻居。

      秦献公是秦穆公后仅有的有作为的秦国领导,在他的带领下,秦国对三晋连战连捷,夺回了河西地区的战略主导权。

      然而,秦国在少梁大胜魏国后,秦献公去世,即位的是他的儿子,二十来岁的秦孝公。

      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晋襄公似乎不是穿着丧服作战

        而是穿着军服把晋文公下葬。

        晋本来丧服颜色是白色,军服是黑色,“子墨缞垤”,就是穿着黑衣给文公下葬。而后,“晋于是始墨”。得,这下,黑色成了丧服了。

        • 家园 衰绖就是丧服。

          (1).丧服。古人丧服胸前当心处缀有长六寸、广四寸的麻布,名衰,因名此衣为衰;围在头上的散麻绳为首绖,缠在腰间的为腰绖。衰、绖两者是丧服的主要部分。《左传·僖公十五年》:“ 穆姬 闻 晋侯 将至,以 太子罃 、 弘 与女 简璧 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十年》:“ 陵阳侯 丁綝 卒,子 鸿 当袭封,上书称病,让国於弟 盛 ,不报。既葬,乃挂衰絰於冢庐而逃去。” 章炳麟 《封建考》:“亲丧七日不食,祖父母丧,五日不食。兄弟、伯叔、姑姊妹,三日不食。设座为像,朝夕拜奠,不制衰絰。”

          (2).穿丧服。《礼记·杂记下》:“三年之丧,如或遗之酒肉,则受之,必三辞,主人衰絰而受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七:“父母诸弟,衰絰到来迎丧。”《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交趾国 王遣使者十二人衰絰致祭,使者号泣震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如不得不为有血之破坏乎,吾衰絰而哀之。”

          (3).谓居丧。《左传·定公九年》:“ 子明 谓 桐门右师 出,曰:‘吾犹衰絰,而子击鐘,何也?’右师曰:‘丧不在此故也。’既而告人曰:‘己衰絰而生子,余何故舍鐘?’”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衰绖中行嘉礼》:“按衰絰之中,举行吉礼,此世俗权宜之事。”

          外链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本来天下的丧服都是白色的。“子墨衰绖”是说把襄公穿着染黑的丧服。襄公是在服丧期间,所以他还需要穿丧服。而这句前后的“发命”、“兴姜戎”、“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都是与军事行动相关的。所以襄公肯定不仅仅是是穿了一套染黑的丧服,而是要穿着这身衣服去打仗。襄公没法穿一套白色的丧服,因为——打仗的时候,大家都得穿统一的军服颜色,以方便辨认;更重要的是,襄公要是穿得万黑丛中一点白,那就是明摆着告诉秦国人“来抓我”。

          “子墨衰绖”肯定不是在说下葬,因为后面说了“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在打完仗后,“遂墨以葬文”,这才是襄公穿着这套黑衣服又葬了文公。这之后如你所说的,晋国丧服的颜色从白色变成了黑色。

          这些都是《崤之战》的内容。中学背过的,还没忘。

      • 家园 因为当时没有爱国主义这个名词,就否定当时有这种精神怕不对

        弦高本人当时只要不傻乎乎跑回郑国,命是有的,何必“怕死虏”?

        正是因为担心家人,所以担心国家,所以冒险进敌营

        不然带个口信就好了

        爱国不是一定要舍家舍身的,因为爱身爱家所以爱国,

        这才是长久之道

        这么轻易否定弦高爱国,怕要求高了些?

      • 家园 秦国拿下西戎意义重大

        用现在的术语,就像老毛子获得西伯利亚后有了大的战略纵深,何况这块地区还是优良的牧马地,结合关中的发达农业,确实是霸业之本。

        ps:弦高可不是怕死,他在支吾秦国三个军头后派人给郑国送信去了,否则郑国怎么会那么快的驱赶三个内奸?

        这点左传中有记载: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真正让秦国放弃计划的还是郑穆公的行动,没有内应攻城难度很大的。

      • 家园 safa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30)

      在做完正常人后,秦穆公显示了他不正常的一面:我听说人吃马肉不喝酒,有害健康(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水评:这种说法也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

      为了这些野人的健康,秦穆公还特地给他们送上了美酒。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是那个时代多少人的幻想啊。

      秦穆公厚道的成全了这些野人的幻想。

      老天爷也没有辜负秦穆公的厚道,在秦国决定报复白眼狼晋国的时候,这三百多野人主动要求参加这次军事行动。

      在当时,野人是没有上战场的权利和义务的,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报答秦穆公的厚道。

      就在秦穆公快要成为晋国人的俘虏的时候,这三百多野人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解了秦穆公的燃眉之急。

      做人要厚道,实在不是一句空话。

      同样是身陷危境,厚道的秦穆公能够侥幸脱险,不厚道的晋惠公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俘。

      秦穆公是个厚道人,但并不是说他是一个没有脾气的人。

      厚道人一旦发起脾气来,后果更可怕。

      听说俘虏了一直不厚道的晋惠公,厚道的秦穆公立刻决定,斋戒沐浴,把这小子杀了祭天。

      消息传出后,周天子周襄王派人递过话来:晋国跟我是一家子(晋我同姓)。

      言外之意就是,你不能杀晋国的领导。

      秦穆公的夫人是晋惠公的姐姐,也穿着丧服、光着脚(表示最诚恳的态度)前来给兄弟说情。

      在国际反对和国内恳请的双重压力下,秦穆公只好作罢。

      当时秦国的主要任务是谋求国际承认,忍气吞声默认了晋惠公的赖账,还帮助晋国渡过难关,都是为了这个战略目标。

      如果此时跟国际主流(周天子代表国际主流)闹翻,前面的一切就都付之东流了。

      放走了晋惠公,秦国非但没有损失什么,反而捞了大大的实惠,秦国人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河西地区,赚大发了。

      从此,秦国人可以站在自己的领土上看奔腾的黄河了,秦国的势力也首次接近了中原。

      换个角度也可以说,中原地区要面对另一个蛮族了。

      至少,从秦国杀晋惠公祭天来看,秦依旧保持着一些蛮族的作风,中原地区的诸侯的确相对文明些,他们基本上不杀俘虏,更不要说杀被俘的对方国家领导人。

      中原的诸侯,俘虏了对方国家领导人后,要好吃好喝招待一番,谈妥各种条件后定个盟约,然后再礼送他回国。

      秦国决定不杀晋惠公后,也是按照中原诸侯的那套做法来款待晋惠公的。

      另外,秦国人祭天也是僭越行为,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天(水评:谁让他是老天爷的儿子呢),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

      秦国不怎么遵守中原地区的规矩是由来已久的,以后他们还会做出很多不遵守中原规则的事儿来。

      晋惠公死后,秦国又帮着晋文公走上领导岗位,还帮着晋文公争霸中原(晋国的每次军事行动,秦国都跟着掺和),这一时期是秦国和晋国两国关系最和谐的时期,才是真正的秦晋之好。

      秦穆公不是活雷锋,那年头也没有活雷锋,他这么做是有自己野心的。

      在秦国的势力抵达中原边缘后,秦穆公知道,只有称霸中原,才能够实现秦国的最大价值。

      但是,现实情况是,晋国死死地封住了秦国东进的路线,只要晋国不同意,秦国入主中原,只能是在梦中,而且还是白天的梦中。

      地理位置也是国家实力啊。

      万般无奈下,秦国只好借助晋国,把自己的势力一点点的渗透进中原地区。

      秦国这个策略还是有效的。

      公元前630年,秦穆公帮着晋文公包围了郑国的都城新郑。

      当年晋文公四处流浪的时候,路过郑国,郑国没有好好招待他,并且在城濮大战的时候,郑国还站在楚国一边。

      危急时刻,郑国的领导人郑文公派烛之武出马解决危局。

      夜深人静的时候,烛之武顺着绳子从城楼上下来,来到了秦国的大营。

      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没有更多的废话,直接指出,秦国帮着晋国搞定郑国只会增加晋国的实力。晋国的实力增加了,相对的秦国的实力就下降了。

      接下来,烛之武给秦穆公出了一个妙招,秦国和郑国结盟,一块儿夹击晋国。

      秦穆公跟着晋文公折腾,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晋国,纯粹为晋国义务打工的活儿,他是不会干的。

      既然跟郑国结盟有利,为什么不做呢。

      秦穆公立马拍板,就这么办。

      秦国跟郑国歃血为盟,马上撤军。

      秦人是蛮族,但不是傻瓜,临走前,秦国在郑国留下了三个人,杞子、逢孙、扬孙。

      说好听一点是帮助郑国守卫都城,说真实一点就是保证郑国老老实实遵守合约。

      至此,秦国在中原的腹地砸下了一个坚实的暗桩。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这给了秦国一个正式进军中原的机会。

      至少在秦穆公看来,这是一个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杞子派人前来告诉秦穆公,他现在负责郑国都城新郑的北门防务,如果此时秦国秘密出兵,就可以一举拿下郑国。

      郑国地处天下的中心,拿下郑国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称霸中原了。

      可怜的郑国,只有在郑庄公时代牛了一把,以后他不过是别人争霸的筹码。

      接到杞子的线报后,秦穆公马上找来蹇叔和百里奚。

      听了秦穆公的情况通报后,这两位老人首先从利益角度否认了秦国出兵的可行性:越过数个国家,千里奔袭,根本没法保密,军事行动没有了保密性,成功的概率约等于零。(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

      接着两位老人又从逻辑上否认了秦国出兵的可行性:既然我们在郑国有卧底,怎么能够保证我们国内没有郑国的间谍呢?(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

      秦穆公满心的兴奋被这两位老人兜头泼了一瓢凉水,多少有点郁闷,但是这点郁闷并没有压抑住内心的冲动,老子只是让你们做个背书,你们还真把自己当棵葱了?

      毕竟秦穆公是老板,寻求背书是他虚怀若谷,力排众议是他坚决果断,怎么做他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

      打发走两位败兴的老人后,秦穆公招来了秦国的三位著名的将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布置攻击郑国的战略战术,其中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是蹇叔的儿子。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杜甫《兵车行》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千多年前的关中人跟唐人也一样。

      大军出征之前,在送行的队伍中百里奚和蹇叔哭了。

      普通人哭哭也就罢了,你们两位高官跟着瞎掺和什么啊。

      一看这两位哭哭啼啼的老人,秦穆公很上火,大军出征,还没怎么着呢,你们两位就哭哭啼啼的,整得像是在搞遗体告别,这不是咒我吗?

      两位老人赶紧声明,不是诅咒这次伟大的出征,只是担心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儿子了。

      闹了半天还是说此次出征必败无疑,归根结底还是诅咒。

      秦穆公更火大了:你们知道什么,按照平均寿命,你们坟头上的树,恐怕一个人都抱不过来了。(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古人死后,都会在坟上种植松柏,就是所谓的“树、封”,我小时候还见过家乡的一些坟地上种着这种树。

      按照松柏的年轮来看,要想长到那么粗,应该需要不少年头,秦穆公的意思也就很明显了,你们早就该死了。

      看来,秦穆公真的是急眼了。

      虽然有两位老人口出凶言,秦国还是按照既定方针出兵郑国。

      10月31日上午11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向中华民族的英雄默哀!

      钱老,一路走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秦穆公真有这么厚道吗?

        春秋时代的贵族们,尤其是各国国君,除了宋襄公外(这个是真是假也不好说),哪有个善男信女的?就他秦穆公比邻居大妈还好心?我看是刁买人心的成分大。

        另外这个三百野人救驾的段子,也觉得有点问题:战场附近布满着双方大兵,三百个野人怎么就能指哪打哪,如入无人之境?而且寻找战机准得出奇,偏偏就在秦穆公最危急的时候出现,堪比救火队员。再加上秦穆公这人诸般美德集于一身的伟光正形象,这整个故事怎么看怎么像是和尧舜禹禅让的故事一样,是后世儒家编出来的传说

        • 家园 政治人物嘛

          所有的动作,难免都会有政治考虑,这个就不要强求了,关键是看他的实际效果,这三百多野人都免于处罚了不是

          想起一副不太合格的对联: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源,原迹不原心,原心世上没好人

          我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是,只要他能给普通人一个厚道的结果,就一律算他厚道,从来不要求他内心是一片冰心。

          至于,三百野人救驾,应该不是突发事件,合理一点儿的看法是,从秦穆公被围困开始,他们就努力去营救,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们成功做到了。

          美国大片,不都是玩儿的这么心跳吗

          当然了,我们已经没法复原当年的战斗场面了,只能是,史书上怎么写,咱就怎么信,毕竟咱没有上过战场,这么戏剧的一幕,是不是能发生,实在是不敢轻易否认

          • 家园 呵呵,这个我同意

            ……想起一副不太合格的对联: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源,原迹不原心,原心世上没好人

            我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是,只要他能给普通人一个厚道的结果,就一律算他厚道,从来不要求他内心是一片冰心。

            毕竟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实惠是最重要的;就好比现代的pussy加汁,虽然被不少人骂是伪善,但再伪善也比近代古代赤裸裸的阶级歧视、种族歧视和肉体迫害好吧?

            而且我仔细想了一下,春秋时期的秦国历史上,被浓墨重彩描绘的就这么一位秦穆公,他老先生确实是应该有些与众不同之处的,呵呵

      • 家园 【原创】确实不错

        写得通俗,这样不错。

      • 家园 问几个小问题。

        其中孟明视是百里奚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是蹇叔的儿子。

        他们是亲生父子吗?

        百里奚是姓孟的吗?

        为什么啊叔的两个孩子姓氏不同?跟母亲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