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华恩

共:💬84 🌺201 🌵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是文革普及的

              在不少农村,不管是贫下中农还是地主的后代,文革之前初中生甚至小学毕业生都没有出过。至于考大学,你在说笑话吧?

              具体案例和数字,可以参考 Han Dongping "the unknown cultural revolution". 他的家乡山东某县,75 万人口,50-66年间平均每年只有95 名高中毕业生;文革期间狂涨到平均每年2362 名高中毕业生;后来,高中入学率从1976年的70%多下降到了20 世纪90 年代末期的不到10%-这应该是近年来最糟糕的时候,这几年应该有所回升。

              本人做了乡村助学多年义工, 了解到不少农村的情况和韩东屏家乡类似。 比如本人参与的某NGO,过去十多年在四川,贵州翻修了五百多所村小,这些村小都是类似的历史--六七十年代建校,现在却需要乞求NGO的钱来维持。我2003年底到陕西开会,某农业县妇联主任沉痛的对我说“我76年小学毕业的时候,村村有小学,全县有230多个小学, 现在只剩下不到八十个,上学又贵,所以好多女孩子都不上学。现在十几岁的女孩子,文盲率比我们那时候还高”--到农村去发现老百姓怀念毛时代,不是没有原因的。

              通宝推:微笑问天,gzdcl,阴霾信仰,桥东棒棒,
              • 家园 如此这般的“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

                看了您的贴子,我不由得大大的吃了一惊,原来在文革时期就已经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了。结果我上网一查,原来是这么回事:以下引自天涯的王大麻子:

                “第一次是停课闹革命之后,从1969年开始的基础教育大跃进,历时十多年。当时的王小麻子于1968年小学毕业,下半年因停课闹革命休学半年在生产队劳动(当时没有童工非法一说)。1969年复课闹革命后,原来的公社小学(当时的公社管五个大队,现在乡或镇下面的管理区)变成初中(公社另有一所小学也升成初中),王小麻子与前二届毕业遭遇瘟革而未升学的小学毕业生一起,在这个小学变成的初中开始读中学。原来的教小学的老师,又原班不动地教初中。等到两年初中毕业后,区(现在的镇)初中又适时升成高中,我们便又开始在原来的区中学读高中。

                  

                  两年后麻子高中毕业,在生产队务农近三年后,进入大队小学教书。一年后,大概是1976年大队小学开始附设初中。而原来的68年时的公社小学在69年时变成初级中学,又在此时的70年代中期变成高级中学。原来那些教小学的教师,先后变成中学老师和高中老师。不仅如此,市和县城里在七十年代中期也开始大办工人大学,许多国营厂矿都办“七二一工人大学”,农村一些地方以区或公社为单位也曾有“五七大学”。记得当时,我们县城也生产过汽车。

                  

                  虽然学校不断升级,但老师却仍然是那些教师。大队小学和后来的大队初中里,除了极少数几个文革前毕业的初级师范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之外,大多数老师都是小学毕业生教小学,或者是从公社初中和区高中新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我在大队教书时也有几个来自城市的知青同事。有一个年龄比我大十来岁的老师,是小学毕业,但教学教得好,最后成为公社高中的老师,我的弟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他教的。我还好,教我们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基本都能胜任,特别是当时的教科书本来就比较简单。

                  

                  因此,当时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记得麻子读初中时,按上级要求也开过一次英语课。但由于没有英语老师,只得由根本不会英语的教政治课的校长临时充任。这唯一一节英语课教的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口号,校长给我们用拼音标注的读音是“郎李物前门毛”。后来读大学时,大学同学说他们的中学老师把“china”读成“拆那”。我是头天晚上接到通知要到大队小学教书,第二天上午就走进教室讲台给学生上课时,没有备课没有教案,学生起立后我不知道应点头致礼。教语文时,我也不会拼音和普通话,真是误人子弟。我自认还是比较好的,因为七七年暑假镇里老师培训时,我还给那些来自各公社的初中老师,包括教过我的初中老师上过几天数学辅导课。弟弟在公社中学读高二时已开始高考,但他们的物理和数学老师却常常做不出习题或例题。以至我弟弟第一次高考失利,其最强的一门课考得最低(当时高考阅卷是在地区进行,很多人都查分,查分的大多加了分,我们不知道没有查分),在复读时竟然成了该校高中的临时代课老师。

                  

                  文革之前,我从小学四年级(初小)升五年级(高小)时,还有升学考试,有相当高的淘汰率。但69年开始教育大跃进时,升学时就不考试了,只政审。有些成绩好,但家庭出身不好的,升不了学。有些出身好的流氓不学、成绩极差的学生,因为家庭出身好,反而优先升学。我们那届初中,是几届小学毕业生一起的。我们生产队与我一起上初中的伙伴连我一起共有四个,他们在小学时都高我一届或二届,但当时农村家庭多不重视教育,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初中毕业。在公社初中(当时公社在另一处也有个初中)读书时,我们第一届开始时是两个班(两个排),共六、七十人,最后只有不到三十人毕业。麻子在区(镇)里上高中时,是区(镇)里的第一届高中,也是几届初中毕业生一起(麻子上大学时,则是十几届高中在一起,有年龄相差一代人的),开始时有三个班,最后毕业时只有二个班。期间有许多同学先后回家务农,有城市户口的则通过各种门路弃学参加工作去了(根据当时的经验,家长们也有有知识越多越麻烦的想法,毛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我的初中同学上高中的有二十多人,但最后高中毕业时只有三人。”

                看了这个帖子我终于明白了村村有小学是怎么回事儿,只想问一下洗心您,这样的学校,现在当然可以办,可是家长会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里去吗?

              • 家园 您是在说笑话吧...

                我父辈那村的一富农家,爷爷辈的一个上清华,与胡总差不多时期的...现在是北方公司的负责人之一...

                一个是东北大学(前身是什么忘了)...后来是湘潭大学的奠基人之一...

                同样这一家,到父辈这一代,都是读书种子,成绩都不错...但是,全面阶级斗争开始了...这一批人读完五年级就禁止读书了,老师推荐也没用...

                在不少农村,不管是贫下中农还是地主的后代,文革之前初中生甚至小学毕业生都没有出过。至于考大学,你在说笑话吧?

                您这也太污蔑中国农民的智商了吧...

                • 家园 我家的情况

                  我祖父外祖父都是地主,叔公算历史反革命,全家上下叔叔姑姑姨姨舅舅堂哥表姐近百号亲戚,没有一个因为成分不好不让上初中高中的。我父亲高中毕业参军,母亲初中毕业上卫校,二叔文革前考上大学,姑姑师专毕业。有一个姨姨没上完初中,是因为外公要她结婚。文革冲击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真的,表现就是很难通过教育吃上公家饭,但是基本教育是在文革期间普及的。

                  • 家园 在三年困难时期之后,有一段宽松的时期,

                    大概大家都饿着肚子不太好讲阶级斗争吧。在我这一篇

                    五.一六之前里提到了这一点。

                    因为你提到了你的“二叔文革前考上大学”,那么你的“父亲高中毕业参军,母亲初中毕业上卫校”也应当都在这一时期。这样宽松的政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认为这是搞阶级调和,所以才有了从一九六 四年开始的收紧,直至文化大革命。

                    至于说文革让乡村僻野都有了高中,其实你就把它叫做大学都可以,但是最终还得以毕业生的水平为准吧。不有个笑话,文革里出来的高中毕业生还比不上文革前的小学毕业生吗。

                • 家园 在城市的,出生类五类的可以上初中,

                  农村的黑五类只能上小学.中学的黑五类出生的随时要接受殴打和批斗.

                  一九六七年,中学全部的黑五类都赶出学校.这是我们这小县城的事情,其它地方不知道.但到六九年又恢复教学,地富反坏右出生的也可以上高中了.不过要考上.我们这县成百万人口,有高中的就几间.

                  所以说十年文革黑五类全部不能上高中那是不正确的.但可以上是一回事,能不能上又是一会事.

                  在大城市的就没问题,在小地方的又不同.当时的公社中学,一部分有高中的,农村的高中别说考,考了还要推荐,你黑五类就不用想了.

                  有一个是确定的,六六年前不管是不是黑五类都可以上高中,六九年之后原则上可以上高中.但六九年之后我们县连高中都没几个班!

                  • 家园 片面

                    文革时我们那每个公社都有初中,不少有高中。这是政绩,也是返乡知青和知青就业的出路。

                    农村领导是满热心办学的,除了重视教育外,一个原因是可以给子女提供一个当教师的机会。平凡的世界里有满真实的描写。

                • 家园 别造谣了

                  推荐是用来上大学的,自己可以读到高中。

            • 家园 崇拜毛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被压迫的人

              一种是时刻想着如何从一介书生变成皇帝的人

              两种人从毛选里看见的东西当然是不一样的

              • 家园 笑,你让几个小资从他们自己的视角出发去理解毛周这样的

                无产阶级革命家,那不是扯蛋吗。人家是相信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要实现的,要解放全人类的,跟整天唧唧歪歪,风花雪月的小资根本不是一路的。

                其实俺也理解不了,呵呵。

                回错地方了,回楼下白鹤兄的,懒的再改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