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活着的王二小 -- 黄河故人

共:💬63 🌺37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活着的王二小

    李联英,满族镶蓝旗人。老爷子极恨日本人,一进他家,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日本投降仪式的那副油画的复制品,下面的批语是“小鬼子投降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鬼子投降啦

    老爷子有个表哥,是八路,因叛徒出卖,就在他的面前被鬼子砍了头,临死前,他的表哥还和他对了一眼,这一眼老人到现在都没忘,虽然他已经记不太清楚他的表哥的名字了。

    老爷子退休后是北京老年摄影协会的会员,老尹、梦秋和我去看望他的时候,老人对阿扁哥手里的相机那是爱不释手,还特意问阿扁“你这相机啥时候不要了,卖给我。”此刻老人偏瘫已久,而且罹患前列腺癌两年。

    老爷子80年代初从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便衣团政委的位置上离休。他们负责的是红墙外边,里面负责的是另外一个单位。领导人外出他们担任警卫任务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负责外围。虽然是便衣团,他们有时候也穿军装。

    抗美援朝期间任职于志愿军某医院。期间在志愿军战俘遣返的时候,老人也和他的医院的人也去接战俘了,并为志愿军战俘们检查了身体,其中就有60军180师代政委、政治部主任吴成德。

    他在1946年参军入伍,首先是在图片社工作,任务是给那些摄影记者当跟班,当时的摄影记者有个要求,要拍战士的脸,要拍刺刀尖,摄影记者牺牲率还是很高的(这个传统,共军继承得不错)。老人当时年龄小,扛不动那些大件行李,后来被调去了当卫生员。

    抗日战争期间他家是包森的堡垒户,包森就经常在他家里。因为看过抗联这方面的资料,我便刻意问道老人他当年有没有玩过包森的枪,老人的回答是没有。老人说包森自己平常不带枪,枪一般都是警卫员背着。枪和子弹是非常宝贵的,像他这种小孩是不能随便动的。这一点和抗联的情况略有差异。杨靖宇平时一般也不背枪,但是堡垒户的孩子可以玩他的枪,也可以玩他的子弹,就是不能枪和子弹一起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拿着这张照片去问老人,老人一眼就认出了包森。这张照片就是在有名的白草洼战斗之后,包森骑在缴获的日本战马上拍照的。这匹日本马显然比它的同槽兄弟们幸运,在历史上留下了倩影,还好好的从这场歼灭战中活了下来。有好多日本战马都变成了八路和老百姓的盘中餐,李联英老人家里当时就分到了一条马腿,另外还有一个大饼子是包森奖励给他的,因为就是他把鬼子们引诱进了包围圈。

    老人并不知道这个战斗叫白草洼,他也一直没把自己当成王二小。在他的记忆里,这个地名叫东沟,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知道,打骑兵的伏击这是个好地方,骑兵最怕的就是这种打不好打,跑跑不了的所在。

    老人那时候才只有不到十岁,家里很穷,只有他和他的母亲一起过。他的父亲当时在北京城里工作,开始接长不短还能寄点钱回来,后来找了个小三(也许小n),就把他们给忘了个差不多,他母亲就带着他给别人缝缝补补、浆洗衣服度日,家里过得很艰苦,差不多是他们村里最穷的一家,老人只是跟着同族读过私塾。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是李老爷子极为聪敏机灵,而且胆大、抗日坚决。这是包森选中他的主要原因。

    因为李联英老人当年还是个孩子,而且把鬼子引进包围圈就跑回家了,所以战斗的细节他也不知道多少。我在这里记述一下老人对当年那场战斗的介绍。包森问他敢不敢去赶羊把鬼子引进来,李联英就没回答敢不敢,直接和包森说“我没羊”包森说“我给你找羊”,李联英“好”。羊是哪儿来的呢?找老乡借的。大家也不用担心羊的问题,山羊走山路的能力比鬼子骑兵好多了,而且据老人讲,家养的羊认家。

    包森有情报,他知道鬼子会何时来,李联英到了地方就等鬼子去了。远远地看到鬼子了,老人就开始唱歌、打羊。羊疼了,就开始叫了,鬼子就注意到了。一看就一个小孩赶着一群羊,鬼子觉得有好吃的,拍马就赶来了。

    我特意问过老人,当时鬼子有没有开枪,老人怕不怕。老人说,鬼子开枪了,怕还是有一点的,但是脚底下一点都不含糊,一溜烟跑到包森的指挥部,领了奖励的大饼子就回家了,连战利品马腿都是后来别人给的。说实话,听着子弹从自己脑袋边上飞过去,打在石头上,估计不吓得两腿发软的没几个。老人还提到当时山路崎岖不平,曲里拐弯,当时鬼子开枪并不多就打不着他了。

    抗美援朝期间老人在医院担任护士长,军博抗美援朝馆还开放的时候,当年的李联英就穿着白大褂出现在其中的一张照片上。

    和我们聊起了一位刚上战场没多长时间就牺牲于美军空袭的女战士小郭司药,小郭司药是一位文娱活跃分子,老人还特地为她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可惜当天我们去的时候没看到这篇,老人也记不太清小郭的名字了。

    也许是老天有灵,从老人那里回来,我想多看看一些志愿军医院方面的资料,这方面以前受到的关注并不多。纸上的东西不多,网上居然有一篇老人同事写的文章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5/2628/96/66/1_1.html,太不可思议了,里面有好多照片,居然还提到了小郭司药的名字——郭岚。(从里面的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志愿军摄影记者的风格:要到战士的前面去,拍战士的脸

    那是1951年秋天,风烟滚滚的朝鲜战场,我刚调到志愿军某野战医院任文化教员不久,医院从祖国又补充进一批医护人员,以满足战地救护的急需。她们是刚从国内卫生学校毕业,参军不久被派往朝鲜前线来的新生力量,其中一个学药学专业的女司药叫郭岚。她,刚满18岁,一张稚气的脸,胖胖乎乎的留着短发。个头儿不高,军装穿着长,但她用巧手改制得非常合体,腰间扎一条皮带,走起路来可精神呢。

      野战医院里女兵较多,开始郭岚并不引人注目。但在一次慰问伤病员的演出中,她引吭高歌了一段家乡豫剧《花木兰》其中的一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得到了热烈的掌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小郭演唱时满腔激情,她参军不久就上了前线,感觉自己比当年的花木兰还勇敢呢。郭岚唱的“谁说女不如男”和女护士林枫独唱的《歌唱二郎山》成了我们野战医院的保留节目,每当慰问演出和节日庆祝,都少不了她们的演唱。

    下一次去的时候,我会集中于志愿军的医院和伤病员方面问一些问题。另外,也许会抽出一部分业余精力到志愿军这边。志愿军这边我知之甚少,所以能会写成什么样子我也不知道。

    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小白1,居庸叠翠,马甲,树袋熊毛毛,李根,SleepingBeauty,阿多尼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送花,顺便给您出个题目

      在日本发现一张照片,是1938年9月在沈阳,因告密破获东北共产党地下组织后对被捕人员的拍照。

      点看全图

      仅能辨认中排右侧人员名为李玉文,前排右侧人姓张,其他的难以识别,不知道您手中有没有这批被捕人员的背景情况。

    • 家园 花向抗日老英雄致敬,活着的王二小,多好
    • 家园 这幅受降式油画很有名

      以前看到过,谁画的忘了。不过不是真实照片,为了取背景把受降场面搬到室外。

      • 家园 而且还把直腰和弯腰的双方给颠倒了

        真实场面其实是何应钦何总长在弯腰 -- 而且腰弯得角度比日本人还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让人一时搞不清楚谁在向谁投降...

        要真能像油画里那样挺得笔直就好了...

        • 家园 何本来就是亲日派。豫湘桂国军惨败没一两年日本突然投降

          ,他缺乏思想准备,接投降书显然有些受宠若惊。

          忘了哪位中国文化名人回忆二战后去德国,看到投降后的德军毕恭毕敬的给盟军擦皮鞋。盟军士兵傲慢的伸着脚,旁边挂着盟军告示:“不许向德军士兵说谢谢。”

          感叹。。。

        • 家园 王外马甲《战场上的蒲公英》里,有一段写了这个原因

          桌子太宽了。

          • 家园 不准确

            主要原因不是桌子宽,是因为鬼子面前的那个方盒子

            然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捧着日本政府和大本营的授权投降文书,走到受降席前面、准备呈交给何应钦审阅。

            可是,就在这个动作上出了点问题。当时,何应钦的面前摆着一个中央广播电台的麦克风,小林浅三郎正好杵在跟前,如果他的腰弯得太深、就会碰倒那个玩意,所以只能半欠着身体。日本人的手太短、受降席的桌子又太宽,搞来搞去够不到何应钦,何总司令一着急就伸手去接文件,结果就出现了那个“俩人互相鞠躬”的场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嗯,回头翻了翻《战场上的蒲公英》

              南京受降那一章,的确如此,那个那个广播麦克盒子,很碍事,桌子还太宽。

              书里面的照片两个人的上身比较全,何应钦离桌子间距也有点远,相比之下冈村宁次就要近一些。

            • 家园 所以说还是缺乏一个“自尊”的态度

              何总司令一着急就伸手去接文件

              如果是普通朋友间递东西,递来递去接不着,一着急趴到桌子上去接,倒也无可厚非...

              可这是什么场合啊?公共场合,而且还是极端讲究姿态礼仪的外交场合,而且还是意义非常重大的受降仪式,一点都不夸张地讲,这种场合的一举一动,都必须非常讲究深意,不可马虎...

              比方说,密苏里号受降仪式上,上自老麦客下至普通水手,故意着军便装,以此来羞辱日本人;而日本人曾要求携带军刀前来签降,也被拒绝... 像这样的每一个小小细节都事关重大,而何总长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场合,居然能做出这样“不适当”的举动,有意也罢,无意也罢,贬低了自己,羞辱了全体抗日军民,无论如何也是不可原谅的...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