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我经历过的美国医疗 -- 老乐

共:💬210 🌺10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是个人类永恒的主题

              不仅仅对于医学。只不过医学和生命的关系更直接了点,类似于现货交易罢了。我不相信鬼子们都解决好了。

        • 家园 很多文献,当医生不了解进展不妥。

          我自己不给阑尾炎病人做CT是因为病人不会理解。但是要记住结肠癌以急性阑尾炎为首要表现的可以高达10%以上。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549388_4

          国内的好处是如果阑尾炎病人半年一年后发现盲肠癌、结肠癌来找麻烦的少。

          • 家园 现在阑尾炎做CT成为常规了吗?

            阑尾炎症状,打开以后发现是结肠癌的,我学徒的时候听说过一例。是我们主任遇到的。

            现在的逻辑是这样的:

            一个病人,如果是结肠癌但是首发症状是和阑尾炎相似,做CT可能鉴别阑尾炎和癌症,不做CT通过“老派”的诊断决定手术,那么打开以后能否看见结肠癌?

            如果CT能看见的打开以后都能看见,不会漏诊,那么CT的必要性就打折扣。如果说CT能看见的,如果没有CT提示,按照阑尾炎打开容易漏诊,那么CT的必要性就很大。

            CT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我不否认它对阑尾炎的诊断的可行性,讨论的是必要性,准确性。我的确脱离临床很多年了,上面关于CT鉴别阑尾炎,结肠癌的疑问,还请您解惑。

            我遇到的实际情况是,CT连一个急性阑尾炎都没看出来。诊断“便秘”放回家了呀。好在最后作了手术,病理诊断支持了阑尾炎。

            • 家园 麦氏切口只能看见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肿瘤很难发现

              统计上,3%左右的漏诊。也有支持你的医生,我是另一派,虽然我从来都不敢让病人做。pubmed查一查临床文献多得很。

              • 家园 那么,升结肠/横结肠的肿瘤,有多少具有阑尾炎的表现呢?

                例如麦氏点压痛,结肠充气实验阳性?当然如果说加上阑尾位置巨大变异,例如肝下阑尾,那么做CT看看是应该考虑的,不过巨大解剖变异的阑尾,压痛点是否也就不是麦氏点了?

                回盲部的结肠癌,如果已经引起阑尾炎的症状了,是否说明这个肿瘤已经或多或少的侵袭了浆肌层,从而比较容易在外科直视下发现?

                • 家园 跟某个人的经验无关

                  统计的数字是1.5%到3.5%的结肠肿瘤以阑尾炎为第一表现。升结肠盲肠肿瘤为什么要开急诊手术?急诊右半结肠对低年资医生可能是灾难。即便术中肠道准备效果也挺好,肠瘘的机会还是要高一些。

                  要说服中国的外科医生相信CT对阑尾炎诊断价值比较困难,开错了,手捏两下,单纯性阑尾炎病理诊断不要太容易。

                  • 家园 花!有道理,对于结肠癌肠道准备不充分是一个难题

                    您部分的说服了我。

                    不过,我认为还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

                    结肠癌首发阑尾炎的表现,按照您的数据1.5%-3.5%,那么在一个年轻(26岁)女性病人身上,这个概率又是多大呢?

                    我觉得,如果是一个老年人的右下腹症状主诉的,可能CT的必要性强一些。

        • 家园 谢谢老乐讲解
    • 家园 感同身受啊!

      我上大学起就发现如果病人自己不是医生,或者医学知识贫乏,那就会非常被动,所以有事没事总是恶补一些医学知识。现在发现在美国这简直是生存必须的技能啊。

      美国的家庭医生水平叫一个低下,看病叫一个马虎。态度好是没错,可治不好病有啥用? 我现在有什么问题都先自己上google作详细研究,到了医生那里描述完病情就直接说:我认为有这么1,2,3...种可能,您看如何做排除法,或者还有什么别的可能。 一般医生到这个时候就会放弃忽悠,认真看病了。

      • 家园 老兄能否推荐一些最好自己能了解的方面?

        我觉得您说的很有道理,自保要紧,可否推荐一些最好自己能了解一些的常识/方面? 另外我总觉得和鬼子医生交流不便,奶奶的我也不是这个专业的,咋能记住那些个长长的术语。

        • 家园 这个需要点恒心

          取决于你现有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任何基础,一般先从解剖开始,然后是生理,再是病理,药理等一般性知识。 以后再围绕一些专门的疾病比如癌症、糖尿病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日常生活能做到以下几点就好:

          1)能够迅速处理机械性损伤,比如扭伤、烫伤、刀伤等,在伤势严重的情况下至少能争取到足够时间来就医。

          2)能够判断病灶位置,结合自己身体的历史可以推断到底是什么器官什么部位出了问题。

          3)能够根据自己的症状初步推测可能是那些常见病。

          4)对于一些现代人易患的严重病症(癌症、糖尿病等),能够随时注意发现早期症候。

          5)能够科学的饮食、锻炼、保养。

          6)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根据自己的初步推测搜索相关内容,并可以判断内容的可信/相关程度。

          至于英文,我记得有人曾经搞过一个就医术语汇总,google 出来经常看看、记记就好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要贪多求快。 一开始会难一些,基础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融汇贯通,再增加新知识就快了。

          祝你健康愉快。

    • 家园 你是HMO还是PPO保险?

      在美国医生与医生差太远了,这个还是要看人。我一个朋友做临床的,在国内医学院也任教多年了。自己开诊所都好几年了,客人群还是多不起来,晚上周末总要去别的医生那里去帮差,据说人家多是嫌他经验不够,但也是人云亦云,病人懂什么。相反我们找儿科医生都是打听过的,结果为了这个医生好多朋友搬家后还是来找他,每次去都是排着队一个接一个,这就不一样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国内医生比美国医生见多识广是没错,但那些被实习医生当“学费”交了的人,只是在中国比美国更不被人知罢了,中国人更多,透明度更差,更缺乏法律保护。这些天看到不少国内新闻说国内撞车的事就感到奇怪,人可以撞车后吵一架,或被误诊后打砸医院,说明没有更好的渠道来保护自己利益。美国医生据说一部份收入都交了保险,说明其在法律上的压力有多大,有些人更是巴不得被误诊,被车撞,搞好了可以一辈子不愁吃穿了。当然负作用就是美国医疗的高昂价格与在医疗无关的法律上面的大量花费,这个才是是眼下美国医改的核心问题。

      • 家园 当时还是学生呢。
        • 家园 医生都是很看保险下菜碟的

          HMO与PPO待遇差很多,好多人说家里有小孩的还是用PPO好,也是这个道理。不过都有弊端,HMO是能不给你治就不治,我听你说的情况类似这个,总之如果不是眼看着就是大问题的总感觉打发病人回家。PPO正反过来,小病当大病治,多下药多检查,如果可能还给你动个手术什么的。不可不防。楼下同学说的好,这年头网上查查也能顶半个医生了,看病前做些research,如果觉得医生在扯淡就多找几个医生看看,互相比较加上网,推敲几番自己拿主意,反正这个医疗是得改了,看那些医生还反对改革,真看不下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