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主权在民(一) -- 井底望天

共:💬138 🌺132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文论武之主权在民(四)

      但在儒家知识分子的精英阶层,显然对自身的地区特殊性不会强调,而更会着重这个阶层的一致性和统一性。而且这个阶层的理想政治和文化主张,自然和他们推行的政治和文化实践,有一定的偏差。因此俺虽然同意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里,在民族主义意识上比较缺乏,但不能简单地得出他们的完全信奉文化主义的结论。而且这些知识分子阶层的价值取向,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认知。

      而在盛世,也就是政治管理比较良好,过得去的时候,这种由知识分子维系的理论体系,就占比较重要地位。而当政府管理体制崩溃,要么外族入侵和征服,要么内部民变和造反四处并起,这个时候知识分子的道道就不是太重要了,发自草民的想法,就占了主导。这一点,从朱元璋到李自成,都是同样的情况。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开始由知识分子阶层主动倡导民族主义意识,大概起源于明末清初。

      当满清入关,逐渐通过血腥屠杀而控制住全国之后,当权的满清贵族非常清晰的认识到,如何吸纳汉族儒家知识分子,尤其是江南一带这个全国经济重镇的读书人,是统治可否成功的关键。在那个时代,经历过程颐兴起、朱熹集大成的程朱理学,和发展于程颐的哥哥程颢,朱熹的同代朋友陆九渊,集大成于明朝的王守仁的陆王心学,江南的知识分子们已经开始发展出以自身内省和重视个人修为的独立人格,有点开始不大尿朝廷了。

      当然俺前面谈到北宋时代的官僚的腐化,可以说是理学和心学中强调个人操守和修养,以个人道德为政治文化核心的理论产生的一个原因。而这些从宋代以降的所谓新儒家,其先驱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韩愈和李翱,应该是唐太宗大力支持儒家复兴之后,可是儒家的思想势微,缺乏当年在孟子、荀子和董仲舒时代的生机勃勃,靠着经典书籍和历代儒家学者的注释,无法对社会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也没法唤起大伙儿研究的兴趣,相反盛行的佛教,尤其是禅宗,和道教在社会生活中声势浩大,令儒生们只能望洋兴叹。

      不过政府为了遏制这种局面,已经开始了几次灭佛运动。比较著名的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后周世宗和唐武宗的灭佛行动。而在这些灭佛运动中,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朝廷官员当然起了不少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在捍卫王权和经济税收来源上,儒家官员和皇帝是在同一条战壕里。

      为了和佛教以及道教争夺人们的思想战线,新儒家的做法,就是把佛教,尤其是禅宗里的玄学的哲学,其中也包括道家的思辨方法论,和道教(有别于道家)的宇宙观,用了吸功大法,来个乾坤挪移,就全部搬进了儒家的思想里,从而弥补了儒家在这方面的短处,为后来明清新儒学抢回独尊地位奠定了基础。

      道教的宇宙观,基本上来自于中国传统的阴阳学派,其代表是《易经》和太极。因此北宋的儒家学者们,通过周敦颐、邵雍和张载,就把阴阳学派的超自然的宇宙观,和儒家信奉的人类的道德观,圆满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强调道德的理论,就穿上了一件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外衣,为儒家人性道德的号召,平添了一份大义凛然的天道之不可抗拒。

      佛教谈的是成佛,去西天极乐世界享福,通过涅磐而达到幸福的彼岸。你要通过世世轮回的苦海,要么坐小乘佛教的快艇,要么挤大乘佛教的泰坦尼号,都要经过出世的苦行僧的修炼,那可是够难的了。于是人家禅宗把难度降低,就是你不用再苦苦渐悟的冥想,而是端茶吃饭,砍柴担水,皆为修行的派头。如何成佛,那就要看悟性和缘分了,突然霎那间,明月清风,一叶大江,巧目顾盼,顿然空灵,事就成了。

      当然这种洒脱,对贾宝玉算是还行,对人家薛蟠之流,仍然是一大难事,于是有净土宗兴起,成为佛教的第一大门派。这个门派之兴起,主要是修为方法之简单,成为简单易行,老少咸宜的简化太极拳。其实更准确是没有修行,而是你一句咒语“南无阿弥陀佛”,结果佛的万能法力就来了,你就可以不靠修行,只靠信仰,就坐上了阿弥陀佛的UFO,走了捷径。

      其实藏传佛教密宗也是同一路子,要你小屁民钻研佛法,甚至读经都是太强人所难了,不如给俺几块钱,给你一个转经轮就得了。当然不要忘了念“唵嘛呢叭咪吽”口诀。

      道教谈的是成仙,也是去西天的玉皇大帝那里享清福。不过修为的方子比较多而杂,有靠吃药炼丹的,有靠打坐吐纳的,有靠画符诵经的,当然还有最出名的靠搞女人采阴补阳的。

      而儒家讲究的是成圣,和佛家的悟道觉世,道家的藏道度人不同,儒家做的是行道济时。但是和佛家的无心,道家的无为的修行方法,新儒家倡导的是无欲,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

      儒家成圣的过程,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天之道,自然就是宇宙之理和天地之气,是当年由唐尧、虞舜、夏禹、周文、周武和周公,传至孔子,然后到孟子一死,就失传之大道。因此朱熹亲自订立的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和《大学》,其主旨在于“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可是这个以道德修炼为基础的成圣方式,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你修身修得再好,并不能保证你有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的技术能力。而且你的知识训练,如果是格物和致知,其目的是在政府管理上的经世致用,或者是手工业上的工艺革新,或者是医生的治病断症,或者是农民的改良品种,都是值得鼓励的。

      但是如果你的训练,只是强调个人的人格和道德修养,搞到个个官员象海瑞一样清廉,水至清则无鱼,也不一定会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而且样样事情干不成,都是思想认识不高,政治觉悟太低,个人修为不够,要每天背诵《孔主席语录》N次,就可以奇迹般解决问题,那整个舆论界就是清流横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艺腔盛行,实打实的本事和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没有人去做了。

      通宝推:李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