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康熙初识乾隆,乾隆赏识道光 -- 查理五世

共:💬428 🌺2004 🌵23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康熙初识乾隆,乾隆赏识道光

    可是,乾隆这个孙子毕竟还不能经常上达天听,然而,机会就那么巧合,让乾隆一下子就给撞上了。有一次他陪同康熙木兰秋?A,突然遇到狗熊跑到马前,康熙的坐骑受惊一跃而起,这时候,大家都有些慌乱,唯有乾隆很镇定自若的把马缰绳拉住 cchere 温相

    ,使康熙得以射杀狗熊,事后,康熙大为赞叹乾隆的举动,对人说:“

    是命贵重,福将过予。”满清贵族昭??(礼亲王代善的后裔)在他的著名笔记《啸亭杂录》中有一篇《圣祖识纯皇》中把康熙知遇乾隆的这段往事交待的很清楚。

    康熙初识乾隆是在热河避暑山庄,他在雍正的园子里听到一小孩在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非常喜欢,一问这个孩子就是年方12岁(虚岁)的弘历,就将他带入宫中。

    狗熊一事是这样的。康熙打猎时用火枪打倒一只熊,叫弘历上前察看,自己端着枪戒备。弘历走近时,熊忽然站起来,康熙立即补了一枪击毙了熊。因为此事,康熙对弘历生母讲:此儿福大过我。言下之意,如熊再晚点站起来,弘历可能就没命了,但福大过康熙,那弘历必定要当皇帝不可。这也可能是康熙传位给雍正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因为这场祖孙的短暂际遇(不过一年,康熙就逝世了),乾隆才念念不忘,25岁即位时就宣称决不会在位超过其祖父,让康熙享千古在位最长的福气(当然,当时他也没想到自己真能活这样久)。

    此事过了六、七十年,乾隆带着诸儿孙打猎,时年方7岁的道光居然打到了鹿,乾隆非常喜欢,赏穿黄马褂,不禁回忆起了当年,老泪纵横,还写了几首诗。以后道光早定储位,和这件事情也有关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道光看来枪法是不错

      道光得以继位另一件事情是天理教攻入紫禁城,道光狙掉了几个,也是靠枪法。

      抬头一看,原来是坟。

    • 家园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隔代指定继承人还是很有优势和历史根据的

      查理用心大大地阴险。

      开个玩笑。

      明清之际,皇帝赏识自己的隔代继承人至少有三组:

      明成祖和明宣宗,所谓“好圣孙”顺带保证了明仁宗的继承权,父亲靠自己的儿子而得以继位,后来又不明不白地驾崩。

      清圣祖和清高宗,大熊重伤而起舞,纯属回光返照,且众枪环伺之下后者有何危险可言?估计有可能是世祖/高宗编造出来以证实自己福气过于他人,继位是上膺天意,所谓皇四子故事。

      清高宗和清宣宗,高宗长寿,立储多次,都是继承人早逝,后来诸子多老,这才选中年富力强的嘉亲王(清仁宗),估计和清宣宗关系并不大。清宣宗外事不行,内务还是不错的,天理教起义,突然攻入皇宫,就是被官军在他的指挥下击败的。

      • 家园 比较中肯,道光被立也证明了一点

        清高宗和清宣宗,高宗长寿,立储多次,都是继承人早逝,后来诸子多老,这才选中年富力强的嘉庆王(清仁宗),估计和清宣宗关系并不大。

        有清一朝立贤不立嫡长制度的优越性。

        道光主要是因为个人的才能,和生母是皇后的缘故。他指挥禁军击败天理教时,已经被他老爹内定为皇储,放在“正大光明”之后了。这次宫廷之变,对于嘉庆来说,唯一欣慰的可能就是证明了皇储立得没错。可惜,道光即位已经40岁,人老珠黄,缺乏锐气,更何况其资质比起康熙、乾隆,实在是差得不可以道里计,遇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委实是没辙,那时他已经近60岁了。

        • 家园 封建王朝立嫡本没有错

          能够臣下对保证王朝的延续有稳定的预期,从而减少在皇位争夺上的内耗。皇帝本人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才智,有中人之智,能够完成王朝礼仪所要求的政事即可,具体的事务完全可以交由丞相主导的官僚机构去做。可惜,明清之际,削相集权,所有政事都需要皇帝一人担当,可能更需要一个“贤明”的皇帝,立嫡的原则就逐渐让位于立贤的原则了。

          • 家园 完全忽视了管理中的道德风险

            古人不是有句话圣人治吏不治民

          • 家园 清朝统序之乱隐于咸丰托孤,发于光绪被废

            借这里的清朝贴说说清朝的事情。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早已经摆脱了所谓“存在既是合理”的蒙昧状态,而是追求“为合理而存在”,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封建法统和继承规范,作为维护皇朝统治和国家秩序的稳定基石,这也正是中国几个强大的皇朝能屹立两百年以上而不倒的重要原因。所谓‘胡虏无百年之运’,就是指如果没有完整的法统和传承制度,全靠蒙昧和野蛮,很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这个封建制度发展到其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又被修订和完善了。其具体措施就是在选择继承人方面引入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当然,我也同意很多网友说的,过去封建皇朝立嫡也没错,也有其道理,但必须和“选相制度”相结合,名相辅助长君谋国是封建社会最理想的治国境界,而如果搞不好,弄出个昏君加奸相就麻烦了。一般而言,应该承认,有清一代没有出太过分的昏君。当然,也没有出类拔萃,扶大厦于将倾的名相。

            清朝的分散相权而集中君权的制度决定了哪怕出半个昏君,清朝就要有大麻烦了,这半个昏君就是咸丰,是他在托孤时的荒唐举措造成了封建法统被彻底断送,不是被先进的制度,而是被蒙昧无序而替代,从此,清王朝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虽然几经起伏,但覆灭的命运已经是无法挽回了。如果说鸦片战争、农民战争和其他灾害是外在之患,那么自己王朝制订的法统和继承规范如果乱了,那么政府的合法性就出问题了,这才是心腹之患,一经触发,会引起连锁反应。

            清朝秘密立储的成功实施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有足够多的皇子供选择,二是皇子要长大成年能展示政治才华。

            另外秘密立储和领导提拔下属一样,有两个天然的弊端,一个弊端是老师教学生,老师挑学生,搞出来的学生没有能超过老师的,而往往是一代不如一代。乾隆不如康熙,嘉庆不如乾隆,道光不如嘉庆。因为这些人都不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而是做领导的跟班,让领导提拔的。

            另一个弊端就是避免不了中国领导提拔下属常犯的毛病:爱挑自己看着顺眼的人,而不是真正对国家有利的人来接自己的班,因为那样的人往往很强势,让领导不放心。不但清朝如此,本朝也如此,领导人一届比一届弱势将是大趋势。

            当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确实打击了清王朝,但还远没有到动摇道光政府根基的地步,而随着年迈的道光行将就木,一个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道光面前,那就是在奕炘(老六)和奕宁(老四)两个皇子之间选哪个为皇储。一个又嚣张又恃才傲物,主张以枪炮立国的奕炘,一个是看起来又稳重又孝顺,主张以德立国,其实是装孙子、装大尾巴狼,以博领导赏识的马屁精、乖乖仔。结果道光和中国多数的领导一样看走了眼,选了个看着顺眼的跟班当领袖,国家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后来虽然六皇子奕炘利用和慈禧的关系能够参赞军机,但那毕竟和当皇帝叱咤风云是两回事,给人家当跟班就是要装孙子,等孙子装老了,不是孙子也成孙子了。

            等那位号称要以德谋国的奕老四上台当领袖了,发现面对一帮西方列强和造反的长毛,能和谁去讲天朝的道德呢?很快就是洋鬼子也闹,太平天国也闹,两边都不吃咸丰道德经的那一套。洋鬼子更是万里奔袭,一路打到北京城。这要是按崇祯皇帝的脾气,就该是坚守京师,要么鱼死,要么网破,也算是尽了天子的本分。可奕老四却脚底下抹油-溜之大吉了,还往脸上贴金,号称“木兰秋狝”,老子打猎去了。你不有病吗,都什么时候了,还打猎?谁打谁的猎?是洋人木兰秋狝还差不多。

            您打猎就好好打猎吧,去野外打打猎,锻炼锻炼身体和气魄,将来好学你六弟一样以枪炮立国去打洋人也好呀。可他在承德哪里是去野外打猎,他是上床去找女人打猎去了,把本就不结实的身体给搞得一塌糊涂,掏得一干二净。年方三十一岁就早早地到地下去见先帝汇报工作去了。而咸丰死前办的最最糊涂的,决定了清朝气数完蛋的事情就是搞了个荒唐的托孤。

            这里就再没有秘密立储的什么事了。因为咸丰死得太早,皇子就一位,秘密个头啊。再者,人家说的秘密立储是根据各个成人皇子的政治表现来选取最理想的人来当领袖。可咸丰死时皇子才六岁,要判断也只能根据过去吃奶的表现来判断是不是个好仔,哪有什么意义?自己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何能领导国家?要是咸丰是个负责任的领袖,在当时外有强寇,内有民变的生死存亡时刻,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族人的安危,就应该在临死前传位给自己的六弟,学宋太祖赵匡胤。这才是上对得起国家社稷,下对得起黎民百姓,中对得起八旗族人的最佳选择。

            至少,如果要托孤也应该是向奕炘托孤,封其为摄政王,总揽朝政,直到小皇帝长大到18岁成年再收回。而将内务交于两宫太后,一个主外,两个主内。这样,至少国家和政权能得到最大系数的保全。这里唯一的风险是将来可能老六没良心,篡了自己侄子的位就有点杯具了。但这只是一种可能的风险性。而另一种可能的风险性,或说另无数种可能的风险性,即让一个6岁的孩子在一堆托孤者之间撑到成年掌权而不出事的风险,应该不比让孩子那‘聪明过人,文武全才’的六叔照顾风险更小,最后哪怕就是被篡了位,有八旗的族人体系和各旗统领在,有各位元老和亲王在,相信同治的最后归宿应该不会太差,至少不会比在慈禧手里始终受制,最后窝囊死要差。

            而这个咸丰的托孤根本就不象是在托孤,而是象搞草原那达慕上的叼羊比赛,把自己儿子往十只饿狼嘴下一扔,谁抢着算谁的。

            过去中国历史上的托孤一般是找一两个重臣来托,比如刘备找的是诸葛孔明加李严。最多了,象汉武帝那样找五个大臣当顾命来托孤。再多就要有麻烦了。而其实有五个顾命大臣已经够多够乱的了,象汉武托孤那次说是五位托孤大臣,其实就是霍光一人专权,其他顾命大臣的戏份并不多,其中的桑弘羊和上官桀后来还都被霍光诛杀了,这种人多而无法合作的问题在和平年代也就算了,要是在战争和动乱年代,就很容易给外敌可乘之机。

            而托孤最忌讳的一个是人多,另一个就是后宫干政,谁听谁的搞不清楚了,不分出个上下来不算完。所以,汉武帝在向五位大臣托孤的同时,赐死了皇储的生母,这是残忍了些,但就是怕后宫和大臣争权而乱国。可这咸丰倒好,一下整出八个顾命大臣来托孤,还不是奇数,真要遇上大事四票对四票拿不出主意了,就只能扔硬币了。

            这还不算,咸丰把最后出诏书时用印的权力交给了两宫太后,这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让这两个女人充当掌印官呢,还是手握重权的最后决策者呢?一笔糊涂账。等于是除了八个顾命大臣以外,又多了两位顾命大妈,这哪是顾命啊,这不是要命吗?这不是把绵羊扔到狼群里去玩叼羊比赛吗?不出事才怪了。

            结果是咸丰西行没多久,两宫太后就联合几个帝胤贵族把八个顾命大臣给收拾了,搞起了垂帘听政,一搞就是几十年,其间有过几年名义上的归政,但其实还是逃不脱监控,稍微一有偏离,就又收权自肥了。这一搞就把统序给彻底搞乱了。因为中国的封建皇朝是中央集权制,权力最后都要集中到最高领导人手里,这就要求最高领导人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不能有半点杂念。女人如果确实有能力,象当年的武则天那样,就应该干脆称帝,不能自己又掌权,又怕负责,躲在幕后操纵皇帝当玩偶。如果皇帝小也就算了,可一旦长到懂事了,就没有不反感的。这样皇帝和太后就必然起矛盾,于是太后在主持朝政的时候就必须分出私心去提防皇帝,而皇帝又必须处处提防太后给自己找碴。结果一个同治皇帝,年纪轻轻就给活活窝囊死了。

            而更可怕的还在后头。按道理,在那个动乱年代,最需要的就是长君谋国,可太后处于自己长期掌权的私心,就偏偏不允许长君的存在,这是统序已乱的另一个表现。而后来的光绪下场更惨,身为皇帝,和太后的政治主张稍有不同,就居然给太后囚禁在瀛台了。封建皇朝所讲的法统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家为父子,上殿为君臣。明朝有的皇帝是临时从成年亲王中选拔超男当的皇帝,可一旦当上皇帝,自己亲爹见了儿子也是要遵从君臣的规矩。而那些选拔超男当皇帝的评委大臣们,一旦新帝登基也必须以君臣之礼侍奉新帝,不能跟烙烧饼似的,看着新君不顺眼就又给废了,这还像话吗?国家没了统序就非乱不可。

            可慈禧却以太后的身份废黜国君,废黜国家领导人。简直是莫名其妙,这么一搞就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合法性给搞乱了。这按封建法统来说,其实就是篡位了。但比篡位更严重的是,篡位是一时的,篡位者一旦上位,就会以当权者的心态集中精力搞建设。可垂帘听政者却要时时提防他人,时时要制造事端,以干扰长君来正常即位,这样大清还能有好结果吗?

            而篡位也就篡位了,最最歹毒的是慈禧在自己大限已到,就要下地狱找康熙乾隆他们申辩罪行的时刻,她怕光绪对自己鞭尸,竟然把清朝的一国之君给活活毒死了,这是当年宫里的传说和最近开棺验尸都已经证明了的。亲姨妈把亲外甥给毒死,干后妈把干儿子给毒死,太后把皇上给毒死,于人伦,于法统都是万万不能饶恕的。

            而最最不能饶恕的,是对于大清这个本就风雨飘摇,希望有智慧和有魄力的长君出来重整朝纲的国家,却又被人安排了一个孤儿寡母执掌朝堂的哭笑不得的局面。这次虽然托孤的人数被大大限制了,只一位太后,加一位摄政王,好像是没问题了,可偏偏顺序还是错的。应该是摄政王主政,对外掌管一切,而后宫主内,帮助稳定后方。结果又象咸丰那样搞反了,没多久让人一忽悠,摄政王就叫太后给轰跑了,虽然没有流血政变,但其实结果和咸丰托孤那次没两样,都是太后掌权了。但这次没机会再折腾了,大清气数已尽,外有革命党一个劲地煽风点火,扯旗造反;内有带路党一个劲的武力恐吓,动不动就要“谨率全体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这让一个妇道人家哪儿受得了?最后太后和革命党划了好价钱,就把大清给甩卖抛售了。

            其实从咸丰托孤开始,清朝的封建统序就已经乱了,而从慈禧囚禁光绪,篡位夺权开始,政府的合法性就已经出问题了。而慈禧毒死光绪弑君废立,就已经是自己宣判自己政府为非法了。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的传承顺序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前面合法的领导人和后面的领导人必须要有合理合法的传承关系,哪有自己国家前面的合法领导人都给囚禁了,自己国家后面的领导人还合法的道理呢?至少这个合法性是存疑的。

            通宝推:哼哼哈哈,地球人在中国,all4fun,老虎五,笑一笑十年,李寒秋,
            • 家园 这就是典型的马后炮了

              当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确实打击了清王朝,但还远没有到动摇道光政府根基的地步,而随着年迈的道光行将就木,一个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道光面前,那就是在奕炘(老六)和奕宁(老四)两个皇子之间选哪个为皇储。一个又嚣张又恃才傲物,主张以枪炮立国的奕炘,一个是看起来又稳重又孝顺,主张以德立国,其实是装孙子、装大尾巴狼,以博领导赏识的马屁精、乖乖仔。结果道光和中国多数的领导一样看走了眼,选了个看着顺眼的跟班当领袖,国家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后来虽然六皇子奕炘利用和慈禧的关系能够参赞军机,但那毕竟和当皇帝叱咤风云是两回事,给人家当跟班就是要装孙子,等孙子装老了,不是孙子也成孙子了。

              中国传统社会都是讲以德治国的。而且道光还没死时,西方列强的威胁还没大到威胁国本的地步。道光没有理由因为一些“癣疥之疾”来变更一国的统治理念。再有太有才能的继承人固然功业会很大,但是风险也会很大,就比如那个杨广,道光也担不起这个风险,或者讲得更明白些,哪怕道光真知道西方列强的威胁,他也不敢用老六,毕竟风险太大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