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指间沙 之 小芳和翠花们 -- 蝴蝶

共:💬45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指间沙 之 小芳和翠花们

    指间沙 之 小芳和翠花们

    By 蝴蝶梦中家万里

    24/09/2004

    在上个世纪的流行文化里,诸如男生穿白棉袜配黑皮鞋,西装袖子上留着商标臭美,我都能忍受。最恶俗的,莫过于那首叫<小芳>的歌了,实在是忍无可忍。您别跟我探讨‘小芳’代表的所谓文化意像,我是俗人,只看字面的意思。这样一首纯粹从‘我’的角度出发自我欣赏的歌曲,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家伙,在吃饱喝足后,居高临下地对那被自己始乱终弃的人儿,施舍一点连同情都不算的小资式叹息,貌似无限留恋、遗憾无穷,实则沾沾自喜,然后轻描淡写地将那过去的‘错误’归结于老天、社会,于是得到自己的心理平衡……偏偏不提没人要逼他分手,独独忘记挂上良心这个配件。歌曲能这样流行,大约也是符合时代思潮才可以吧。在那样的潮流中,那农村少女的形像,是虚幻的,唯一的功用,不过是在自慰式的怀旧中用来点缀一下。

    到<翠花>,又不同了。至少,这里的农村少女是个鲜明的形像,充满喜剧色彩。但是联想到过去十多年来突然流行的所谓‘民族舞蹈’里充满的大红大绿、扭手扭脚、耸肩摆臀、挤眉弄眼、夸张可笑、神经兮兮的农村少女形像,我又笑不出来了。这种‘民族舞蹈’究竟是起源于何处?谁又以为它美了?东北二人转也比它精致得多。在八十年代还没有出现这种‘民族舞蹈’呢,印象中是90年代初强调民族特色的时候开始的,后来就成了各个晚会政治正确的保险舞。唯一能跟它联系上的,只有杨柳青年画里那些花花绿绿的胖娃娃。我每次看到可怜的舞蹈演员们被迫出来展示这种惨不忍睹的玩意儿,就充满同情,第101次庆幸自己小时候看的是丝路花雨和红色娘子军,在少年宫舞蹈队练的是优美的汉族彩绸彩扇舞,灵巧的孔雀舞,豪放的蒙古舞,热情的新疆舞,缠绵的藏族舞……在如今这所谓‘民族舞蹈’中,农村少女们,也不过是用来凑热闹的没有思想的泥阿福罢了。

    谁又能在社会主流文化中,感受到农村少女们的丝毫气息?她们是虚幻的?还是夸张热闹的?我倒是在联合国的一份关于各国自杀问题的报告中,看到了中国农村少女的影子─孤独,徘徊,忧伤,无助,的影子……

    这份报告指出,中国是调查到的国家中,唯一女性自杀比例高于男性的国家;而中国农村少女的自杀比例,又是所有女性中最高的。这样触目惊心的事实,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在今天中国最需要得到帮助的人,是这些农村少女们。

    现实,也确实如此。

    在九十年代,我母亲多年后第一次回湖南老家时,那深山里过去(解放前)是怎样,现在还是怎样,照样没有公路。而且,环境更加恶劣了,那曾经茂盛的一片片竹山,已经变成了光秃秃的小土包。在曾经走出无数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人物的山乡里,女孩子们没有任何出路,失学率极高,唯一能学的手艺,就是缝纫。由于竞争激烈,当地做一件衬衣的手工费,只有五角人民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北京长安街上卖花的小女孩,尽是湖南的了。而她们的老师,千里迢迢去寻找学生回家,也没有什么结果。

    我从小跟父亲回过很多次江苏老家,那是新四军重新建军之地,历史上比起苏南鱼米之乡,经济上是要差一些,但是,全国平均看,还算不错了。但是那里的风俗是,来客人的时候家里的女性不能上桌吃饭。我回去是客人,没人要求我。但是,我和父亲都不能接受奶奶跑到厨房去吃东西,更何况,那是在过年的时候。在我们的坚持下,奶奶才肯坐在旁边陪我们。长辈尚且如此,年轻的女孩子更没地位了。

    亲戚家的女孩子们,都是不到二十岁就嫁出去了。一个堂妹的婚事就是男方家里上门来说了一句:‘把你家小三子给我们家吧’,便决定了。后来她的那丈夫赌博打人,种种痛苦,就只能由她自己承受了。另外一个堂妹才16岁就长到了一米八多,学校的运动会奖牌几乎由她包了。但是,因为没有关系,她上不了体校。那里的地区体校毕业后似乎可以做老师或者有其他好处,普通农民子弟就不那么容易进去了。我们家知道后想帮忙的时候,她年纪也大了。而她家里也不打算让她继续读书,初中毕业就回家帮忙干活了,然后,18岁就找了户人家嫁了出去。那广大的农村里,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

    我小时候回去,还很有激进革命者的派头,一心要帮她们改变思想,争取更好的生活。当时,大堂姐要结婚了,她是高中毕业就在原中学接着当民办老师教英文的,所以我以为她应该是有独立思想的。我问她为什么结婚?她说:当新娘子很风光啊!大家都来看你……我当时震惊得无言以对!小时候的我认为这是虚荣心作祟,要不得。可是又无法跟她理论。后来,我懂事一些了,才理解:人啊,没有不希望被别人重视关心的;可是,我那些可怜的农村姐妹们,只有在自己一生一次的婚礼上,才有被人重视的机会……

    大堂姐结婚的对象,是县城边上一户人家的儿子,从乡到县,算是高攀。两家也算拐很多弯的亲戚,知根知底。更重要的是,两人感情很好。我原以为他们可以算幸福了,没想到世事无常……大堂姐曾经做过卵巢的什么手术,虽然不至于不孕,但是,婚后近三年,还没有孩子。她的丈夫,是独子。这个男人倒不是坏人,他是在完全了解大堂姐的健康状况的情况下,愿意结婚的。此时不乐意的,是那公婆。农村女性的生活圈子窄,周围人的各种闲话很容易传入被议论的主角们的耳朵里,她们的精神就这样被摧残,任你再坚强,也禁不起那日复一日闲言碎语、指桑骂槐地折磨。

    终于,公婆逼他们离婚了。

    大堂姐回家后,很是消沉。那种环境,我光想象就替她难受了。幸运的是,后来有人介绍她做了一个船老大的填房。那船老大有一儿一女,年纪都小,自己跑船,需要人照顾家里。开始大家都说不错,孩子小,一定能带亲,大堂姐也十分疼爱这两个孩子,将我们送回去的衣服礼物之类都抢了去给她的孩子们。我也衷心祝愿大堂姐能重新获得幸福。

    只是,在农村女性的生活里,总是不如意事常八九。等我再次回去,就听说了一些传闻。那两个孩子亲生母亲家的亲戚们,时常挑拨孩子们与继母作对,唯恐继母分了家产去。女儿还好,儿子长大些就不得了,凶的很。那船老大回到家,喝酒喝醉了,就会打人。

    我觉得悲愤,无力,和痛苦。明明知道有需要帮助的人,却无法出力,只因我尽管可以送她们漂亮的衣服,但是,却无法改变她们的生活环境。

    原来,知道有人需要帮助是一回事,如何帮助别人又是一回事。

    记得若干年前,我还在台湾香港的美容网站混得起劲的时候,看到一个女子哭诉丈夫跑到大陆做生意,包了二奶,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在台湾,没有工作,怎么办?我们一群二十来岁的血气方刚的女生,都冲上去说:还不趁早离婚,这种烂人有什么可留恋的?正自以为正义呢,结果,一个三十多岁的太太上来,劈头盖脸骂了我们一顿。她说:你们这些未婚小姐懂什么?你叫人家现在离婚了怎么生活?怎么养孩子?怎么交房贷?亲戚间怎么交待?她做了那么久主妇,找工作适应社会就要很长时间呢。听你们的话先离婚了,你们养她?

    坦白说,当时我多少还是不以为然的,心想在台湾还能饿死人?我家那么多亲戚在那里,又不是不了解台湾。但是,我没有考虑到当事人的心情和环境。这点,在深圳的报纸上,我看到了一个例子才明白。那个报导讲的是一个在广东打工的中年女性,在乡下时,被丈夫 、公婆虐待,她实在忍受不了了,毅然离婚。没想到,娘家人首先不谅解,不许她回家。孩子又被婆家占着,一直给洗脑,说他们的母亲如何如何不好,所以孩子也不理她了。她存钱买的礼物,也被孩子退回来。在家乡待不下去,只好来广东打工,但是,能做的,只是没有福利保障的清洁工一类的工作。现在,她后悔了,后悔不该离婚,甚至产生祥林嫂一样的症状,精神状况很糟。在这繁荣的大都会里,在这报导结束之后,一切的苦难,还是要由她自己承受。我的叹息,能起什么作用呢?我甚至帮不了家乡的姐妹们,只因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如此不同。

    那么,究竟什么是我们能做、同时又能切实帮助到这些农村少女的呢?她们能看到的前途,只不过是她们母亲和姐妹的生活,并非十分光明。也许,我们能做的,是用知识的力量,帮助她们多开一扇窗,多一点光亮,多一点生活选择。我也许做不了一个乡村教师,但是,我至少可以参加那些提高中国乡村教育质量的活动。突然明白了为何外婆于大革命时代那许许多多的党派中,独独选择加入了民盟,因为民盟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他们的理想是教育救国,而非激进的革命。这百年的一个大轮回,竟然使我和外婆在思想上相通,也是缘分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叹息!再叹息!!!!
    • 家园 中国的社会问题的确让人心情沉重

      有谁来帮他们?的确是该好好想象这个问题了。还有失学的孩子,即使有才华也只好埋没掉了。

    • 家园 感叹!对自杀者们而言,最可悲的是感情的投入,最无奈的是自杀的反抗。
    • 家园 精彩!

      从两首流行歌曲里竟引申出这么多的道理和事情,而且让人看到了中国农村女性的生存现状。可谓触目惊心!

      但,又能怎么样呢?是否与社会的体制有关?以前国家总是强调穷,这也顾不上,那也顾不上,都是百废待兴,都需要一点点地来。而几十年过去了,除了出现了一些暴发户外,平常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生存状况有人关心吗?如果政府对此不采取任何措施,是几个人能改变的吗?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不需要个人的努力,而是因为主要原因在政府的政策上。

    • 家园 苏北农村的封建残余确实令我瞠目

      因为太座系总理的老乡,所以我也得以有机会踏访当年看《红日》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会去的苏北,最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中国五千年封建文化的残余实在太浓烈了!

      即使是在城市里,饭桌上的种种繁文琐节的规矩令我闻之头大,更不用说到了农村男尊女卑的普遍现象,男人们在堂屋里的酒桌上推杯换盏,女人们只能候在门外饿着肚子等待男人们散席后才能捞到饭吃,人人习以为常,反倒觉得是我大惊小怪,没有规矩,即便是我那受过高等教育的岳母大人也是如此,撼之!

    • 家园 越城市化的地方女性地位越高

      记得不久以前的时代周刊才谈到整个美国的妇女地位越来越高,女的比男的挣得多已经是趋势了,占有经济地位的自然掌握家庭的命脉。

      上海就是中国妇女最高地位的地方,以至于我父母南下广东的时候经常给邻居笑,因为我家里爸爸懂得家务比妈妈多,据说以前做毛脚女婿的时候还经常下厨露两手讨好丈人家。怕老婆的他还有自己一套怕老婆理论:

      “怕老婆的男人是幸福的,富裕的,因为怕者爱也,敬也,要不然干吗怕呢?跟她离婚不就结了?怕老婆是因为这个老婆漂亮有气质,聪明能干,懂得持家做人,离了外面找不回来,所以对男人造成恐惧感、危机感。所以怕老婆的男人都是幸福家庭的必需条件。”

    • 家园 我的家乡,还有邻近的几个地区,也许是中国妇女地位最高的地区了

      不过我们那边的男人,给大家的印象不好,“小男人”,呵呵,做饭,洗衣服,买菜,洗碗, 基本上都是男的干,还有在家打毛衣,做裁缝的。

      不知道是因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条件优越呢,还是因为几千年前母系氏族的河姆渡文化源远流长。

      • 家园 尔雅这是打广告来着

        也没这么夸张吧?我觉得所有家庭平均下来,其实还是女的做得多。我的亲戚里大概是一半一半。只不过男性主持家务的比例相对其它地方多了些,所以比较引起注意。这里的男性看得开一些,家务活就一定有性别分工么?织毛衣的倒没见过,不过裁缝男的会做真得很多。

        这个现象,也许跟以前的社会状况是有关的。反正单位也没什么事,不如把家里小日子过过好,有什么不好?

        现在年轻一代似乎有些不同了,大家都出去吃,有什么家务好做的。

        顺便说一下,吃喝版出没的男性可不在少数,各地的都有。

      • 家园 呵呵,一般来说,大男人看不起小男人,小男人会找大女人

        大女人也看不惯小女人,小女人会爱大男人.

        世界就是这样的,互补的家庭才会幸福.

      • 家园 这个我相信,亲眼见过

        江南某些地方的男子都受女子统治,女子地位极高,在大庭广众之下喝斥自己丈夫如同管教自己的小孩,而男的一声不吭,乖乖的听从。

        • 家园 其实这样不好,阴盛阳衰违反天理

          男女平等俺双手赞成,但是男女平等不等于男女都一样,更不等于女人要对男人颐指气使。人的世界正是因为两性的不同而美妙。

          俺根本不相信一个女人对男人颐指气使能从中获得什么快乐,即使有,也是肤浅、粗俗的快乐,绝对比不上她依在心爱的男人怀中,痴情的快乐。

          以对男人颐指气使作为习惯甚至自豪的女人其实是很不幸的女人(在上海确实较多),她由于自己的现实功利的需求――找个听话的、“老实”的男人,而放弃了寻求真正能使自己倾倒男人的机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