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上海付出特高F1赛车主办费 -- leeuk

共:💬3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文摘】上海付出特高F1赛车主办费

    上海付出特高F1赛车主办费

    --------------------------------------------------------------------------------

      (伦敦新华电)F1(一级方程式赛车)上周末第一次登陆中国,比赛热闹非凡,各方均表满意,但也有国际赛车传媒界人士认为,上海为举办这一站比赛付出了比较高昂的代价,尤其是在购买举办权的费用上,比其他十几站比赛都要高出很多。

      根据颇有影响的英国《F1商业》杂志最新刊登的数据,上海购买举办权费用每年高达3000万美元(5082万新元),但与上海一样在今年第一次举办F1的巴林却只付出了1800万美元购买举办权。

      在亚洲举行的其他两站比赛中,日本铃鹿站的举办权费用只有950万美元,马来西亚雪邦站的费用为1500万美元,都比上海低。

      欧美地区各个F1分站赛的举办权费用都只在1000万美元左右,有的分站甚至不需要购买举办权,如摩纳哥站和意大利蒙扎站。

      《F1商业》的资深记者马克?卡特勒近日对新华社记者说,如果与其他分站相比,上海购买举办权的费用明显过高,“与欧洲各站比赛相比,上海几乎付出了三倍的费用购买举办权,有点不可思议。”

      负责向各分站组委会出售举办权的机构是拥有F1商业开发权的FOA(F1管理公司)。该公司老板伯尼?埃克莱斯通实际上非常需要中国这个人口众多、潜力巨大的市场,因为很多F1车队的赞助商对中国市场心仪已久。

      而且,F1在传统基地欧洲已遇到诸多限制,包括面对烟草广告的禁令等,需要在欧洲以外寻找出路。

    埃克莱斯通还曾向新华社记者表露了想在中国第二个城市举办F1的想法。

      卡特勒认为,上海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背景作为谈判的筹码,将举办权费用降低。

      但是据他了解,中方只是简单询问了购买举办权的费用,在埃克莱斯通开价后,中方并未讨价还价就接受了,从而创造了F1历史上购买举办权的最高价位。

      据了解,除了每年向FOA交纳高昂的举办费外(直到2010年),上海还以每年约2000万美元的价格向FOA购买赛事转播权,这意味着上海就这两项费用,每年就要支出约5000万美元。

      而组委会从赛事本身获得收入的主要渠道是门票,虽然上海站比赛门票早早售空,但是合计3000多万美元的门票收入,并不能完全抵亏。

      除了上述支出外,根据《F1商业》的数字,上海赛道的总投资高达3亿美元,是目前F1各站赛事中最昂贵的赛道,比巴林站比赛的2亿3000万美元还要高。

      为让F1落户中国,上海投入巨大,但是卡特勒强调,如果不是从赛事本身着眼,而是从F1对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影响来看,每年花3000万美元购买举办权并不算高。

      他认为,F1将能大大促进上海的旅游业,并能带动上海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上海是做了一笔好买卖。”

      上海F1组委会负责人毛小涵也在接受《F1商业》杂志的采访时认为,每年花3000万美元购买举办权并未吃亏。

      他说:“我认为完全是物有所值,因为F1已对上海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卡特勒指出,不仅是上海,其他站比赛都很难从比赛本身赢利,因为FOA占据了赛事经营收入的大头,组委会赢利的空间已很小,但是很多国家的城市依然愿意投巨资举办F1,主要是因为各国政府希望借助F1促进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

      “他们对F1举办成本并不介意,因为他们相信可以在别的方面得到回报。”

      卡特勒说,“F1还能促进上海乃至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另外,F1将为上海和中国提供与外国商业巨头建立联系和交流的舞台。

      迈凯伦车队总裁威特马什曾对新华社记者说,不少国际大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对中国市场心仪已久,将利用上海举办F1赛事的机会现身上海,寻求在中国投资的机会和合作伙伴等。

      比如迈凯伦就准备在上海站比赛前造访四五家中国的航天企业,探讨中国企业为迈凯伦的高级轿车提供产品零部件等事宜。

    • 家园 关于F1的收益

      3亿美元(26亿元人民币)这个是民营企业福禧投资,25年后归还上海政府土地使用权

      巨额举办权花费3000万美圆/年,这个项目由上海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久事公司(财政局)和另外一家国企业组成合资企业承办,第一年靠门票已经收回成本.

      上海每年还向F1管理公司购买了电视转播权,购买费约2000万美元.这个说一点你不知道的,这个是上海广电购买的并无偿转让CCTV,在同时段以5倍其他广告的价格发售,上海与CCTV5:5分成.

      多说一点,F1举办前一个月上海嘉定F1周遍土地拍卖价格从去年同期的200万/亩上涨到322.3万/亩,那里将是上海的汽车城和商业中心,计划10年投资6000亿人民币.光土地价格的提升就足以弥补F1的所有投入了

    • 家园 为了赶时髦,病的不轻啊
    • 家园 【文摘】郁知非:我要打造中国自己的F1。注:今天看到星岛日报上的一些内容

      讲的是郁知非如何“资本”经营这次上海赛场。大致也讲到了谈判、广告、以及门票收入方面的内容。具体的记不得了。是最近几天的星岛日报。

      网上找了篇文章来。

      郁知非:我要打造中国自己的F1

        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把F1带入中国的人。

        从足球到F1,从申花到上海赛道,在成为中国职业足球的标志性人物之后,郁知非又在自己一手推广的中国F1比赛里,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二次跳跃

        文/田凌凌 朱斌(发自上海)

        在上海市中山南路28号久事大厦的29楼,可以看见2公里外的现申花俱乐部所在地华盛大厦,那是郁知非工作过的地方。

        在8年经营甲A俱乐部的过程中,他把申花俱乐部做成了一个品牌,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保持赢利的俱乐部之一,可是现在,他很少谈及足球,他说,离开后他才开始“真正懂得足球”。

        2002年5月,郁知非出任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牵手F1――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烧钱运动”。从此,这个52岁的男人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奔走于世界各地,谈判、推广、巡展、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

        2004年4月5日,郁知非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他说,“F1给了我更大的空间让我去做,以前我做厂长的时候为了几百万的利润从早忙到晚,现在一切都是资本运营,一个理念就能挣到过去的几倍、几十倍。”坐在记者面前的郁知非很兴奋。在整个采访期间,语速很快,神采飞扬。

        “市场在亚洲,车手在欧洲”

        新闻周刊:不久前,你刚从英国回来,去那里主要是做什么?

        郁知非:这次去了英国还有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主要是商讨F1中国站比赛的转播问题,对中国F1进行推介,同时在英国拜会了威廉姆斯车队。在法国,社会各个层面对中国的F1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电影界、文化界,都很关注中国的F1情况。

        新闻周刊:这次去和伯尼(F1的掌门人)谈转播、经营和分成,听说你们总在争吵?

        郁知非:有什么不可以吵的?他又不是我的领导。我理解我们是客户与买家的关系,

        我还是那句话,生意场上就是这样,我不能在谈判桌上还说“领导,你好”,那就没办法谈了。我尊重他的方式,但在尊重他的利益的同时,满足自己的利益,让他看到我们的实力。

        新闻周刊:你觉得能吸引F1来到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郁知非:F1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F1。F1运动在欧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需要拓展空间,F1的赞助商们都非常看好中国,没有哪一个赞助商愿意忽视中国这个市场。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对F1来说是十分有诱惑力的。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文化鉴赏力的提高,为F1来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F1作为全球最受关注的比赛之一,它的举办对中国和上海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新闻周刊:据我们所知,国内还有一些城市一直在致力于申办F1比赛,上海靠什么打败他们?

        郁知非:上海的优势在于它比较国际化。我们申办以后我们一直强调是“中国站”,一方面上海申办成功离不开国内其他城市的支持,另一方面我们的赛事成功以后,推广做好以后,对全国的赛车运动和汽车工业发展都会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新闻周刊:F1的掌门人伯尼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F1发展的重点在亚洲。可遗憾的是车队、车手都出自欧洲。

        郁知非: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得它的市场很难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他说未来的发展重点在亚洲是突出市场这个角度。亚洲是一张白纸,还需要时间。

        亚洲有很多的人口,而且经济在不断的上升,市场潜力巨大。说到底还是经济利益决定的。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培养车手,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五年,只要付出一定的时间,亚洲的赛车运动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

        新闻周刊:上海赛场公司和国际汽联之间角色如何分工,又如何进行收益分成?

        郁知非:F1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模式,任何赛车场都是这样,技术方面是FIA(国际汽联)的,经营方面是FOA(国际一级方程式赛车委员会)的。赛车场做的事情就是赛事的准备工作。

        至于收益分成,暂时保密。

        “我定义自己为‘中国F1的推广人’”

        新闻周刊:作为一个成功的职业体育经理人,你觉得什么样的素质是最重要的?

        郁知非: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勤奋,还要有激情。激情是动力的源泉,没有激情很难做下去,很难有创新。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是做不好的。

        我就是凭着满腔热情在从事这项事业,要学会和时间赛跑。

        新闻周刊:你当年作为上海申花俱乐部的总经理,玩的是足球市场化运作的游戏规则;F1却是完全不同于足球的另一种商业操作模式,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你经历了一种什么样的学习过程?

        郁知非:在十年的足球生涯里,我曾经承办过(中国队和)曼联的比赛、AC米兰的比赛,我觉得体育运动之间还是融会贯通的,足球经历让我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从产业上来说,让我更加审时度势,知道举办一个比赛应该考虑如何让更多的人HAPPY。

        新闻周刊:在F1和中国之间,你怎样定义自己的角色?

        郁知非:我定义自己为“中国F1的推广人”。我以前对F1也知之甚少,但从我做这个工作之后,就把全身心投入进去,我对中国F1运动的发展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全国场地锦标赛是我创立的,包括车队的概念,包括联赛的概念,宣传媒体的概念等等。我会不断致力于F1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工作。

        在F1的推广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独特的创意和理念。比如,我们不满足于上赛场作为场地出租的功能,我们组建自己的联赛自己的车队;我们首创“资源置换”方式――乔丹车队合作,和威廉姆斯合作,让我们的“上”字标志及我们的合作伙伴CCTV的英文标识登上F1赛车的车身。中国的主流媒体从来没有上过三大赛事,我们首先上去了。

        还有我们引导F1的娱乐化发展。以F1运动和赛车场为平台,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6月的锦标赛,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赛事,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F1。我们的定位和创意绝对不会差于世界上的其他赛事,将会有一流的视觉冲击力。

        新闻周刊:你一直在说,F1会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想知道,F1是怎样具体反作用于中国的汽车工业?

        郁知非:世界上一些好的汽车品牌,像丰田、宝马、奔驰、奥迪等,都有自己的赛车。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要掌握和提高关键技术的话就要有试验和创新。全世界所有的汽车技术创新都来自F1。

        目前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很热,到了一定的程度,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会想到F1,因为F1运动是汽车新技术发展的嫁接和桥梁。当他们有这个需求的时候,F1的重要性和推动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新闻周刊:你说要在五年内建立自己的车队和车手,这五年期限是怎么算出来的?

        郁知非:第一,我们把全国场地锦标赛的赛事经营权买断了5年;第二,我们已有一支亚洲最好的方程式车队――上赛FRD佳通轮胎车队,我们想通过5年的时间做起来。目前我们的品牌车都是国外的,要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车,我想通过F1来实现。

        郁知非简介

        □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

        □1991年以20万元人民币将上海足球队从广东顺德神州热水器厂购回。

        □1994年正式进入职业足球,就任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的董事长、总经理。

        □2001年底郁知非在申花的最后一个主场,洒泪谢幕。

        □2002年5月就任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3年12月当选中国汽车联合会副主席。

      • 家园 【文摘】F1、郁知非,谈判与广告方面的内容

        http://auto.21cn.com/F1/china/2004/01/08/1410146.shtml

        从星岛上看到的信息,大致还能记得的是:资金方面,是央视提供200小时的节目时间,广告收入5、5分成。其他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有兴趣的人,可以到经济版面做一个分析。

        --

           知天命的郁知非看起来挺有福相也挺显小,两年前赴央视做节目时,他的满头乌发居然引来主持人的怀疑:“这是不是假发?”“只搞了一年F1,就开始长白头发了。”撸撸头发的郁知非顿生感慨:“搞足球压力挺大,可要比起F1来,工作要简单多了,搞足球不就是摆平手下几位球员?”

           而在F1的谈判桌上,郁知非的对手都是像伯尼?埃克里斯通这样的“老狐狸”。还没从元旦的节日气氛中缓过来,郁知非又迎来了伯尼的FOA公司的电视转播专员埃迪?贝克,关于今年9月26日F1中国大奖赛的种种直播细节摆上了议事日程。

           “谈判就是妥协的艺术。”这是郁知非自己对过去一年中参加的上百次谈判下的定义。“在F1的世界里,套用一句老话,只有永恒的利益。每一次谈判中,你不得不想想对手会从这次合作中获得什么利益,然后双方各自退让妥协,直至达成一致。”互相妥协的原则,成就了郁知非去年最感得意的一桩事:上赛场和央视的标识双双挂上乔丹车队赛车车身上。“F1的车身广告出售过去只有现金和实物交易两种方式,我们和乔丹的合作是一次创新:资源互换。他们的广告位空着也是空着,央视200小时的播出时间也缺节目,互换资源令我们双方相得益彰。”

           “在F1这座‘金矿’中就讲究资源利用、品牌经营和资本运作。”过去的2003年,郁知非自认把这三个要素完成得不错。与央视、与乔丹车队的合作虽绝口不提钱字,收益却不错。正是资源互换的成果:上赛场上字型的标识已推向世界,郁知非谋划已久的CCC中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又宣告诞生;至于资本运作,郁知非称是偷师伯尼,无论是买断全部商业开发权的CCC比赛,还是全国汽车比赛场地协调委员会的建立,拿郁知非的话来说都是“用资本实现垄断”。

           “9月26日,一定会迎来在世界上最富创意的F1赛场上举行的最精彩的比赛。”郁知非信心满怀,“上赛场在硬件上肯定会是世界第一,巴林赛道投了1亿多美元,而我们是他们的3倍。”而对于比赛的精彩,郁知非自有独到的见解:“F1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无论是对F1世界,还是中国车迷,这都会是一次别有风味的初体验,是一个真正的HOLIDAY(节日)。大家更不能忘了我们的特别之处:任何一个F1赛道都仅仅是一个赛车场而已,而上赛场却是中国赛车运动的推动者和铸就者。”

           郁知非最惦记的,还是拥有一支属于中国的F1车队。“F1是汽车工业流动的实验室。为什么丰田会这么执着地投身F1?为什么本田会走了又来,最终回到这里?日本人看到了这一点,对F1的投入最终会在工业化产品化的过程中得到巨额回报。必须看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但迟早会在技术创新方面遭遇瓶颈。克服这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从F1运动的高技术中获益。”

           郁知非给自己圆梦定下了一个时间期限:5年。“其实无论是引入F1还是搞中国赛车,我们都是为了给后人留下些什么。我们只是肩膀,希望别人能踩着我们,达到新的高峰。”此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 家园 【文摘】上海赛车盛事观感

      上海赛车盛事观感

      --------------------------------------------------------------------------------

      ● 关愚谦

        一级方程式赛车大奖赛在上海被媒体整整炒作了半年多,现在总算落下了帷幕,该是对它进行评价的时候了。

        笔者一直是一级方程式赛车的怀疑派,更不赞成在上海搞这样的资产阶级玩意儿。因而几个月前就有上海朋友邀请我来作壁上观,我都谢绝了。两个原因,一是不感兴趣,二是不知道本人届时是否在上海。

        你说巧不巧,上海安亭举行F1大奖赛事,正逢笔者随汉堡市长访华团来上海,见到街道各个角落都在宣传F1大赛车,有招贴画,有报纸杂志的头版彩色大标题和舒马赫头像,更有个国际大公司利用这次大赛车所作的广告,像万箭齐发,纷纷对着我这个反对派射来,把我的心弄得痒痒的。

      一张黑市票两万元

        随便任何人怎么骂我,说我阿Q也好,说我自打耳光也好,我被这个宣传攻势所打动。再加上我周围所接触的白领阶级个个都表示要去,那么,我也要去尝尝大赛车的味道。而且,我是以记者的身份去观赛,与支持不支持毫无关系。

        这个决心一下,我开始动脑筋找票子了。一个好心肠的朋友打电话来了,说票子有,是黑市票,两万元人民币一张。一听到这个价钱,我立即打退堂鼓了。原票价最高价位是3740元(人民币,下同),坐在草地上的据说是370元,我这个穷教授只有看电视的命了。

        我真佩服上海的记者,对西方的大赛车了解得比我这个假西方人还透彻。德国人给赛车大王舒马赫一个爱称叫“舒米”,上海老记也“舒米”来“舒米”去。《东方体育日报》写了一篇报道,其中一段话是这样的:舒米在上海一个足球场地踢完足球,正在场地更换衣服时,刚刚抵达的车迷在铁门外兴奋不已。十来个女车迷在铁门外高喊:“I love you! Schummi!”舒马赫此时显然非常高兴,他裸露上半身,像球迷作了一个展示胸肌的动作,女车迷们立刻炸开了锅,呼喊声穿透了体育中心。

        这名老记真是把肉麻当有趣,我读完后,真不知说什么好。F1赛车在中国还从来没有举行过,哪来的那么多女车迷?我买了好几份上海报纸,才知道这些球迷从何而来。什么“舒米、车身与精灵之间”“车王迷魂上海滩”“舒马赫带着烟幕弹驾到”“舒米太太是服饰高参”等等。上海竟有一篇文章谈到,“尽可能推广和普及赛车运动,让更多的普通人参加进来”,这简直是痴人说梦。这种赛车并非运动,在欧洲也是少数人的玩意儿,只不过是赛车的人为汽车商、烟草公司卖命而已。

      得到两张金刚钻票

        决赛前一天,好消息来了。一对香港夫妇打电话来说有多余票,而且还是金刚钻票(最贵的),约我们夫妻二人同往。他们还用了1000元买了特别停车牌号,不然就要步行几公里。我在欧洲、美国参加过多次大型活动,以国际展为主,最难的是组织工作,包括汉诺威的世博会,我都做过报道,失望之极。

        这次赛事从组织工作和大赛场的整体安排来说,真是无懈可击,15万名观众,井井有条。据说,仅仅服务人员就多达一万人。幸亏中国是低薪国家,还承担得起。

        真不愧为金刚钻席,我们的座位在主观礼台右侧,面对发奖台,开幕演出、首发车和维修站都集中在这里,而且高高在上,赛场的绝大部分尽收眼底。美中不足的是,那些急拐弯超车处的惊险,我们看不到。在观礼台对面,还可以看到几个特大的电视屏幕,是赛车的实况,但喇叭回声大,听不清。

        好笑的是,坐在观礼台上两个小时,根本不知赛车里面坐的是谁,成绩如何,只见赛车一辆一辆飞速通过,发出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如无耳塞,耳膜必会震破。唯一好看的是维修站的更换轮胎和加油,几秒钟内结束任务,其速度之快,叹为观止。

        笔者看看周围观众的表情,每人手里都握着旗,但毫无兴奋感,还不如跑马场里的刺激。如果赛车队里有一个中国选手,也许还能提高人们的兴趣,但在这么大的场地上,外国选手耀武扬威,中国观众“瞎起劲”,真有说不出的滋味。我问我的主人朋友,F1方程式可给上海带来什么好处?他的回答是:“唯一的好处是拉动经济效益和提高上海的知名度。”

      西方人喜欢这种刺激

        的确,在上海举行F1赛车,轰动全亚洲,上海所有高级旅馆爆满。据说,有不少观众从亚洲各地赶来,从北京来的观众占三分之一。从提高上海的知名度来说,F1在上海举行当然有作用。

        其实,上海的知名度在这十年来已经如雷贯耳,当前的重要任务已不再是扩大知名度,而是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好下一代。不能再讲虚,而是讲实。

        从经济效益看,虽然卖票有三亿多进账,但今后维修场地的费用可知多少?欧洲国家有的正在考虑关闭赛车场,因为得不偿失,而上海却投下这么多资金,何时能赚回来,只有天晓得。

        再者,这种赛马、赛车、斗牛、拳击,都是西方的文化,他们那里的人找刺激、找发泄,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是国民生活已经到了极高的水平。而中国的老百姓离他们的生活至少还差几十年。我多次说,F1大奖赛是最资产阶级的东西,是有闲阶级玩的。这种比赛场地,并不是可以经常拿来让人们试车的地方,不然整修起来,费用不得了。

        安亭偌大的赛车面积,只提供三天赛事,其他时间都要用布盖起来,而且每年赛一次,是否每次都能会有这次的轰动效益,笔者表示极大的怀疑。至少我的朋友们都表示:来看一次,过过瘾,就够了。

    • 家园 再给你提供几个数字

      人家接下来还打算在上海赛道边上修一个投资36亿RMB的游乐园呢!

      真可谓花钱如流水!

    • 家园 看了兄台的这篇文章才知道...

      原来leeuk就是《青岛早报》的孙广啊!!!

      • 家园 道歉声明

        "上海付出特高F1赛车主办费 "一文选自联合早报9月28日“国际”栏,原文未注作者,仅称“伦敦新华电”。我在粘贴时误操作,本应选“文摘”而误选了“原创”,特此声明致歉。

        Leeuk

    • 家园 发展中国家付费同样的货品比已发展国家高是正常的

      比如路易威登、香奈尔的专卖店,同样的型号全球价格最贵的地方就是上海,比东京还贵。皇马在中国的出场费也是全球最高的。中国的奢侈品卖价普遍比国外贵,有的还贵很多。

      这样做法合理的原因如下:

      1)在发展中国家建立据点的风险很高,法制不完全,市场不成熟,对于专卖店来说还有伪造的危险

      2)在中国的卖高级产品的营运成本比在美国高,原因是,全中国能有资格作为专卖地点的选择非常少,所以租金方面来说,上海有几条街道的租金可以与纽约的商业中心比美

      3)发展中国家的收入两极化,有钱的根本不在乎,穷的反正都买不起,高定价不影响富人消费,而且越高定价越多富人购买

      4)对于F1这种赛事,还有个全球品牌效应,那一站搞砸了会影响其他站的盈利,发展中国家应该支付较高费用来抵消可能的运作不佳风险。

      • 家园 开价不还价也是正常的?
        • 家园 这些项目都是上海的国际公关项目

          要成为真正的国际城市,这些钱都得必须花,不过花了也不代表能成,只不过不花一定不成。到底有没有讲价都是道听途说,即使没还价,上海的“淑女进入上流社会的处女派对”(coming out party)总要花钱买经验吧。

          区区百亿以内的项目,上海还是绰绰有余的,一千亿的磁悬浮都能玩得起,这个小意思。

          • 家园 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刚才和一个上海来的哥们聊电话,他很担心还在上海的父母医药费、侄子的上学钱和兄弟供房子能否撑得住,现在才发现上海原来这么有钱,那为什么不设法降低一下上海人民的生活负担呢?

            我觉得,政府存在的目的不是炫耀于外人而是服务于纳税人,也许我是太落后了,没有明白政府也可以是企业,也可以随便开除人的。

            2000年我在多伦多的时候,多伦多正在和北京竞争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有意思的是,很多华人支持多伦多的争办行动而很多洋人却表示反对,我问这些洋人为什么要反对,回答是“纳税人的钱不应该用来炫耀,多伦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