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胶东农村生活点滴 -- 胶州湾

共:💬73 🌺16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胶东农村生活点滴(续)

      接着说点有地方特色的吧。

      先试着贴两张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4、夹(音‘掐’)獾 獾是我国分布很广的野生动物,我小时候老家还有不少,估计现在是绝迹了吧。我爸年轻时是个精力旺盛的家伙,是个不安分的人,经常干点捕鱼捉鸟的事儿,包括夹獾。獾喜欢偷吃地瓜花生等作物,捕到还可以得到当时很稀缺的肉、皮、獾油,何乐而不为?还记得《少年闰土》里的猹吧?上学时我们老师说那就是獾。不过我爸夹獾用的可不是叉,而是捕兽夹,就是上面的那种。这种夹子又大又沉,跟捕鼠夹可不是一个级别的。两个铁齿一个成年人也需要很费劲分开,中间有一个薄铁片连着的机括,野兽踏上了铁齿就“砰“的一声合上,后果请自行想象。夹子上还用铁链连着个小铁锚,用于固定夹子,防止野兽拖着夹子逃走。

      我5、6岁的时候,有一次我爸去埋夹子还带上了我。那是我这辈子最初的记忆之一,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是个傍晚,我爸领着我来到一块发现獾的足迹的地瓜地。他在他认为的獾的必经之路上挖坑,埋下支好了的夹子,很小心的不碰到中间的机括。固定好的铁锚和铁链也都埋好,然后用一个箩往坑上筛上细土,甚至还脱下鞋在土上轻轻扣上几个脚印。我现在很怀疑他是从《地雷战》里面学的,把人家对付日本鬼子的招儿用来对付獾。在他耐心地做这些的时候,天已经黑下来了,风刮着旁边的松树呼呼响,我就很不自然的跟爸说咱回家吧。唉,谁让咱从小胆子就小呢?

      那次我不记得夹到过獾。不过我爸至少夹到过一次,因为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条他把一只已经死了的獾扔在我家院子里,被夹断的后腿血肉模糊,我很害怕。据说我爸看到它时还没死,是他用镢头结束了它的痛苦。后来我爸把那只獾挂在我家院门的门框上剥皮,剥皮用的一把很锋利的小刀我记得很清楚。獾肉在我家炖了一大锅,我爸的好几个朋友被叫来吃肉,用我妈的话说,一帮狐朋狗友。那天家里热闹得像过年。獾皮不记得哪里去了,可能被我爸卖了?不过从那只獾身上得来的两小瓶獾油在我家放了好几年,因为据说獾油对烧烫伤很有效,几年后我烧火时被融化的塑料袋烫伤了手就是涂的獾油。有没有效不知道,反正手指上留下了一块很大的疤,可能那獾油放得时间太长失效了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IMGA]http://tbn0.google.com/images?q=tbn:zyFTkeT5qeDQqM[/IMGA]

      5、扎参

      这里的“扎”,是扎猛子的意思,即无氧潜水;参,指海参。我们老家三面靠海,水深石头多,出产上好的海参。扎参,即潜水摸海参,是我们那里男人补贴家用的传统方式,靠海吃海嘛。不过现在很少见了,现在都是人造的参池养参,养好了用专业潜水员去捞,没人再去辛苦的扎参了。

      说来惭愧,俺从小被教育成死读书的好孩子,夹獾扎参捉鸟之类的事儿都是我爸干的。扎参需要的装备很简单,一个自己用胶皮(轮胎内胎上剪的)和玻璃做的简易潜水镜,一个下连网兜的浮子。一般在离岸边不太远,水深在3-5米,能见度比较好的水域,全靠屏气潜水,捞取海参、海胆或紫菜等价值比较高的海产。扎参是很辛苦的活儿,非青壮年不能为。一是有时水温不高,很冷;二是无氧潜水体力消耗很大,全靠一口气憋着;三是水比较深的话,水压会让人很难受。我爸现在耳朵不太好,这是扎参人的通病,因为当年没有耳塞,鼓膜受水压影响所致。海参捞上来就放在浮子下的网兜里,人抱着浮子恢复一下体力,然后再长吸一口气扎下去。有时我爸也带着我,我就坐在沙滩上看着海里的爸上来下去,爬上沙滩的时候累得躺半天才能起来。

      海参摸上来要保湿,不可在太阳下晒,否则很快就会融成一滩。新鲜海参要尽快处理,剪开去掉肠子,否则也很容易融化。而后用草木灰腌制。具体如何处理我不是很清楚。干制好的海参很小,一斤能称几十个,现在已经卖到数千元一斤。吃的时候再用水发,需要发一天。新鲜的海参是很难直接食用的,很韧很硬,跟牛皮似的。但现在流行切成小块用辣根拌了吃,据说壮阳。不过我深表怀疑。青岛曾经有个小饭店有个招牌菜生炒海参,用肉末炒,略一过火就好,但还是挺韧挺硬的,并不太好吃。海参还是得吃水发的。

      我爸坚持扎参好多年。一个夏天海参海菜什么的有时能卖上百块钱。在我小时候的穷日子里,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 家园 老乡握手

        不过我是青岛的,我们家的大土炕今天才打掉,还有那儿獾小时候邻居也抓过。据说他的油可以治烧伤。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还奉行养鸦雀,就是到那高压电杆上掏的。夏天在水湾一泡一天,偷过别人的西瓜。烧过葱。难忘的童年啊

      • 家园 新鲜海参我吃过

        当年去青岛,有人请客,有一盘儿用尖椒等凉拌的东东,我尝了口说这尖椒皮蛋干吗切这么小?人说了你别老土了这盘凉拌海参花了我二百四哪。。

      • 家园 一个是獾,还有黄鼠狼夹子

        獾油可以治疗烫伤,每年春节都有出来卖这东西的

        嘿嘿獾也是用这玩意么?

        我们那里这种夹子主要对付偷鸡的黄鼠狼,黄鼠狼尾巴应该是做毛笔的吧。

        • 家园 夹黄鼠狼用这种夹子?

          太残忍了吧?可能是小一号的吧?否则以黄鼠狼的体型,还不得夹碎了啊?

          话说黄鼠狼是招人恨,偷鸡嘛,我小时候养过鸽子,还被黄鼠狼偷吃过呢。但是我们那里的人一般不打黄鼠狼,因为相信那是黄大仙。我们那儿有很多黄大仙上身的传说。

          • 家园 小一号的是夹老鼠的。不过这东东么我没见到过带锯齿的

            黄大仙是五仙之一,我在承德那里还看到有人供奉其牌位,应该是狐狸刺猬蛇黄鼠狼和老鼠吧。原来都是农村常见的,越来越少是真的。

            蒲松龄写这么多漂亮的狐妖mm,肯定是经常见的。虽然我没见过野生的。刺猬蛇黄鼠狼老鼠住过平房的应该都见过。

            黄大仙上身我也听过类似故事。80年代末有一阵儿黄鼠狼尾巴做的毛笔卖的很好,有了人民的币作为诱惑,不少这东西死于兽夹子,嘿嘿看来boss级功力深厚的有之,功力浅的也很不少。

            山东青州有山,据说有狼。那里管狼叫“马(发音为妈)虎”,后来一查,竟然是是“麻叔谋”的变音。有些人家有长管土枪,用来打野兔的,不知道用不用这种夹子。

    • 家园 看起来好亲切啊
    • 家园 老乡真多啊

      楼主说的大部分都经历过,怀念!

    • 家园 正宗老乡啊

      太亲切了!送花送花

    • 家园 相当亲切啊
    • 家园 鲁西的冒一泡

      1。炕,单纯的火炕,上面不放凳子与小桌子,就是下面铺席,再铺褥子,因为厨房往往是单独盖的,只有连着的房子里可以放炕,平时放些杂物,冬天时才会给奶奶睡觉用。

      2。地窖,我们那儿叫窨(YIN)子,因为村里会分一些园子给各家,园子里种着许多树,至于种什么树,可以自己决定,但如果想刨树就要向村里申请,申请通过就可以把成树刨出给孩子做嫁妆,打衣柜或书柜。通常窨子就会建在自己园里面,一般人家的窨子都会比较深,也有浅一些的,象我三爷爷的窨子就很浅,常常有些小家伙“不小心”掉到他的窨子里,然后偷走他的地瓜。因为浅,所以里面存的CO2也比较少,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那些窨子深的就比较容易出事故。有些小孩就被闷在里面再也出不来了。

      3。80年代之前村里几乎全是土坯房子,房子墙子很厚,每当打坯时,会在平时用作打麦子晒麦子的场里,摆满了,晒干了才可以用,村里唯一全石头的房子是小学。

      4。乡里一个星期会轮到一次集,于是赶集就成了女人孩子的最爱,这时就可以跑着小腿到乡里去,买些吃用的东西回来。集上会有唱大戏的,卖书的,卖小冰棍的(白色箱子,盖着白色的被子)。美丽的女子常常会在赶集时遇到让父母气个半死的男子,然后一场激烈的斗争后,大多以父母的退让结束。

      5。最怀念的是货郞鼓,小鼓点一响,村里女人小孩全都围了上去,有哭的,有闹的,有围观的(象我,家穷人丑,只能咬着手指头看人家买糖吃,吹小哨),女人大凡是关注针针线线,钮扣。

      6。吊鸡liao hao的,就是买小鸡小鸭的,黄黄的小东西,真可爱。卖小鸡的唱完一圈“吊鸡了(liao)呵(hao)",会先围低低的一圈麦桔编成的小围栏,然后一只只的小鸡就开始从稀散的奔跑到全挤在里面待人挑选。

      我母亲贪便宜,狠狠买了二百只小雌鸡,几个月后全长出了小鸡冠子了。

      7。敲绑子的,是卖豆腐的,不需要唱,拿着一段粗竹子做成的绑子敲敲,就会从哪个院里传出一声大叫,“卖豆腐的,别走”,然后立定,从刀轻轻按顾主要求切下一块,放在有平木托的称上一称,报重量算钱。

      8。“磨剪子,戗菜刀”,这是靠喊的,基本一个腔调,被哪家叫住后,就会在门口搭上长板凳,摆上磨石,拿着水盆,借点水就可以工作,于是邻里的妇女小人们就围上来。

      9。补锅底和缸的,忘了怎么喊的啦,什么铝锅铁锅的,一排一大串,也不需要强调谁先谁后,看巧手师傅拦小锯,钻小空,熔锡,敲打,“叮叮当当”一通,然后漏水就不漏水了。

      一下想到这么多,呵呵,先写到这儿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