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78) -- 江南水

共:💬62 🌺27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历史是个势利眼

          历史只会把焦点给那些牛人和牛国家,那些小人物要想在历史舞台上露个脸,太难了,那些中小国家要想为后世留下点东西,也不容易。

          现实不也是这样吗。

          如果不是在学校走上绝路,会有人知道有那么一个人吗?

          有更多的人挣扎在生存线上下,有人对此说过只言片语吗?

          翻翻每天的报纸,哪天没有超级大国的新闻,又会有多少版面留给加勒比海岛国呢?

        • 家园 中山国曾经参加过五国相王

          另一个就是乐羊的儿子被他们煮成肉汤了,灭国后的中山国退入太行山打游击,几十年后又重新崛起,直到再次被赵国灭掉。另外,中山国的中心在现在的石家庄平山县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81)

      西方谚语,两个脑袋比一个脑袋聪明,孟尝君也想到了在他这里混饭吃的脑袋们。

      一听是这种事儿,这些脑袋们也没招儿了,意识代替不了物质啊。

      大伙儿都没招儿的时候,坐在最下座的一个门客(混饭吃也是有等级的)自告奋勇的站了出来:我能拿回狐白裘。

      深夜里,这位仁兄装扮成狗(不知道是怎么装扮的),进入秦王宫的收藏室,把狐白裘又拿了回来。

      关键时刻,还是需要动手能力强的。

      此为“狗盗”。

      枕边风一吹,孟尝君马上就自由了。

      自由后的孟尝君对咸阳没有丝毫的留恋,立刻更换通行证,改变姓名,向着自由的东方飞驰。

      夜半,函谷关。

      函谷关外就是另一番天地了,孟尝君离真正的自由只有一步之遥。

      这一步之遥,却被严苛的秦法变成了天堑。

      秦法规定,鸡叫后才放行人出关。

      以秦人执法必严的精神,这会儿让守关的开关放行是不太可能的。

      要是等到鸡叫,鬼知道那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儿啊。

      就在孟尝君一行人在函谷关下徘徊的时候,秦国的追兵就在他们身后。

      秦昭王解除了孟尝君的软禁后,马上就后悔了,派人去探听孟尝君的下落,孟尝君早就没影儿了,秦昭王也立刻派人前去追赶。

      这才是真正的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眼看孟尝君的自由就要化为泡影了。

      一个下座的门客(比前一个的等级高点儿),挺身而出,学起了鸡叫,函谷关内外的家鸡野鸡随声附和。

      这是“鸡鸣”。

      最关键的时刻,还是需要动口能力强的。

      后来的周扒皮就是这位仁兄的山寨版,如果周先生没有听说过这个典故,那也算是他的原创。

      孟尝君离开函谷关不久,也就一顿饭的工夫,秦国的追兵也来到了函谷关下,算是为他送行。

      王安石认为,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的头子,不能得到真正的贤士,如果有一个真正的贤士,凭借齐国的实力足以制服秦国,犯不着用这么下作的手段逃命。

      王荆公还断言,就是因为孟尝君手下有了这些鸡鸣狗盗之徒,才致使真正的贤士不来归附他。

      王荆公的这个论断有点儿高。

      高者,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也。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人才井喷期,自我感觉多少有两把刷子的,都积极奔走,争取能够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基本上没有漏网之鱼,孔老夫子、孟老夫子都没有例外。

      但是,放眼那几百年,又有几个人能够凭一人之力扭转乾坤呢?

      在我看来,也就管仲和商鞅两人而已。

      这种超级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非但这种人可遇而不可求,这种人需要的舞台也是可遇而不可求,多少偶然因素才能造就这么一个奇迹啊!

      我倒要问一下王荆公,按照他的标准,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上(到王荆公时代),有几个真正的贤士?

      可惜他听不到我的提问,但是我相信他也找不出几个。

      王荆公的这个论断竟然还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跟王荆公产生共鸣的这些人,认为把天下交到他手上,他足以改天换地,扭转乾坤。

      这只能说明某些知识分子的无知和狂妄。

      无知和狂妄并没什么,无知并且狂妄的人侥幸拿到政权,那就是灾难喽。

      事实上,王荆公本人也没有做到扭转乾坤。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全文如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秦昭王扣押楚怀王,楚国只能吃哑巴亏,打掉牙和血吞下,但是他得罪孟尝君就没有那么便宜了。

      回到齐国后,齐湣王任命孟尝君为丞相,孟尝君马上展开了对秦国的报复。

      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纠集了韩国和魏国,前来找秦国的晦气。

      那几个国家为啥不掺和啊?

      一个一个分析:

      燕国正在琢磨怎么对付齐国呢,跟齐国联合……?

      赵国的赵武灵王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忙着呢。

      楚国正在忙活着找新领导呢,楚怀王不是被“挽留”在秦国了嘛。

      也就是说,三个国家,这是齐国所能召集的所有力量。

      只要东方六国一认真,秦国就会有大麻烦,这不,在自己的家门口,函谷关,秦国也吃了瘪。

      但是,漫长的战线也让三国联军陷入了困境,后勤补给和兵源都跟不上趟儿了,三国联军打上了附近西周的主意。

      (按:局促于洛阳的周王室又分成了东西两部分,称东、西周)

      西周固然得罪不起三国联军,他也得罪不起秦国啊,只好派苏代前来交涉。

      苏代扯了很多,归根结底一个意思,齐国攻打秦国纯粹是为韩国和魏国义务劳动,他们两家没有了秦国的威胁,就要威胁齐国。

      苏代的这个说法符合实际情况,齐国跟秦国之间隔着三晋,打完秦国,他们吃肉(占领土地),齐国顶多喝汤(捞点儿金银财宝之类的)。

      任何时代,不动产土地都比动产值钱得多。

      占领了秦国土地的三晋,立刻就是齐国的大敌,齐国捞的那点儿动产,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又会成为三晋的,整个就是白忙活。

      在这种情况下,孟尝君也只好不了了之,秦国算是过了一关。

      顺便说一下,就在这一年,黄河和渭水断流一天,看来在当年黄河中上游的环境,就已经有问题了。

      过了这一关的秦国,并没有高兴多长时间,出来混,有些东西是必须要还的。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在秦国的那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组成联军,再次来找秦国的麻烦。

      燕国没有参加联军的原因,跟两年前一个样儿。

      楚国忙着办理楚怀王的丧事,也没闲工夫操心国际上的事务。

      二流的宋国,竟然也有闲情逸致跟着掺和,这也算是一个不多的例外。

      细心的您可能会问:水,你幼儿园毕业了没有,咋不识数呢?

      我摸着你的良心,向你保证:虽然俺没有上过幼儿园(不是我不上进,是当年的条件所限),但是十以内的数,俺还是能掰扯得比较明白的。

      这几个国家里,有一个比较特殊,中山国。

      中山国此时是赵国的附庸国,要听赵国的吆喝,所以说是五国联军。

      五国联军,绕过易守难攻的、秦国的天然门户,函谷关,来到了盐氏(今山西运城),只要渡过黄河,前面就是一路绿灯啦。

      这下,秦国的头真的大了。

      由着五国联军折腾下去,秦国就得来一次咸阳保卫战,这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为了规避更大的风险,秦昭王拿出了黄河以东的部分地区,反正这些地方也是抢来的。

      秦国把武遂重新归还韩国,把封陵归还魏国,作为联军撤兵的筹码。

      差不多就行了,搞得秦国狗急跳墙,谁也没有好果子吃,五国联军同意了秦国的价码,没有得到土地的那几个国家,就算是为魏国和韩国义务劳动了一次。

      这几个国家攻打秦国是不是为楚怀王出气,不好说,但客观上还是有点儿为楚怀王出气的意思。

      我认为,秦国本不该这么被动的,在楚国有了新领导后,完全没必要不让楚怀王回国,让楚国新老领导人见个面,对楚国的杀伤力可能会更大。

      这也怨不得秦昭王,毕竟那个时候还没有出现过一个国家两代领导人都活着,国家处于麻烦状态的先例。

      不过,秦昭王很快就会看到这一幕了,这一幕就发生在秦国的邻居,赵国家里。

      看到这一幕,秦昭王或许能够自我安慰一下:幸亏当年没有扣下赵国的主父。

      对,赵武灵王也来到过秦国,并且也是差一点儿被扣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80)

      鸡鸣狗盗

      秦昭王即位后,以宣太后为代表的外戚,占据了秦国的权力中心。

      但是,在权力分配的时候,他们不得不考虑一下嬴氏宗亲的利益,甘茂逃走后,樗里子嬴疾就成了秦国的丞相(没有了左右)。

      公元前300年,樗里子去世,围绕着秦国的相位,各色人等展开了激烈角逐,但是,秦昭王却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东方。

      秦昭王看上了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有什么特殊政治才能,不是很清楚,但是他有一项别人很难具备的特长。

      今天人们说某人好客,会说他有孟尝之风。

      孟尝君好客跟今天人们喜欢招待客人不太一样,今天人们招待客人,也就伺候客人几天,撑死了也就是一个黄金周,孟尝君却是把这些客人一直伺候着,客人不主动离开,他绝不会下逐客令。

      专业名词,养士。

      既然是养士,就得有“士”,“士”是从哪里来的呢?

      士就是没落贵族的群体。

      在分封时代,原则上只有嫡长子才有继承老爸爵位的权利,其他的嫡子及庶子的爵位,要比老爸的爵位低,甚至没有。

      比如,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的儿子最高只能是公爵,同理,其他公侯伯子男的爵位也是这样继承。

      爵位代表着身份,也顺便解决了吃饭问题。

      于是,问题来了,男爵的嫡长子继承了男爵,其他的儿子就没有爵位了。

      没有爵位也不打紧,其他儿子虽然没有继承爵位的权利,但是有继承家族财产的权利,嫡庶继承财产的权利还是相对平等的,这一点跟同时代的欧洲有点儿不一样。

      中国有个成语,坐吃山空,男爵那些不能继承爵位的儿子们,还可以靠遗产过日子,孙子呢,重孙呢……

      只要不是神笔马良,这份遗产早晚会成为遥远的回忆,后人只能像Q哥那样向别人显摆“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不要指望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贵族子孙们,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觉悟,他们自恃身份,不太会轻易的折节去从事体力劳动,孔夫子就说过“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

      鄙事,上不了台面的事儿。

      不到实在活不下去,这些遗老遗少,不怎么会去从事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儿。

      另外,当年的社会环境,也没有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就业。

      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这些破落贵族怎么着也比瞎家雀儿强啊。

      时代的发展为这些破落贵族提供了吃饭的机会,投靠现任贵族。

      现任贵族要在政坛上摸爬滚打,需要有人出谋划策,这就需要谋士。

      现任贵族在政坛混,难免会跟其他人结梁子,即便不想去咔嚓吗仇人,也需要防备别人来咔嚓他,这就需要武士。

      不会出主意也不会打架怎么办,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行,帮着现任贵族管管账本也行啊,哪怕是什么也不会,只会讲笑话给人们解闷儿也行。

      总之,现任贵族为没落贵族提供了混饭吃的场所。

      “士”虽然是混饭吃的没落贵族,但是并不像一般混饭吃的人那样有心理负担,相反,依旧是贵族架子十足。

      当年在魏国混饭吃的田子方,就对当时还是太子的魏武侯说,因为我穷,所以我可以摆架子,因为你富,所以你不能摆架子。

      我都成这个德性了,架子大一点儿也不会失去啥,富人要是摆架子,有可能失去手中的一切。

      整个就是耍光棍的架势。

      我认为,后世知识分子的一些臭德性,就是从这些“士”那里一脉相传下来的。

      九泉之下的“士”们,可能会不认他们这些徒子徒孙。

      俺们“士”虽然架子很大,但是本事更大,俺们拥有的本事都是对人有用的,并且,在必要时候,俺们能够主动豁得出命去,不信就看看侯嬴老先生。

      再看看你们今天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屁有用的本事没一点儿,臭毛病比俺们还多,并且还整天躲在角落里,以社会良心自居,一点儿担当都没有。

      到了战国时代,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激烈不止存在于国家层面,国家内部贵族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惨烈(参见三晋的发迹史),这就需要现任贵族更加不遗余力的引进人才,哪怕是对自己没有用,也要养起来,不能让别人使用。

      整个战国时代,最有名的就是四公子,孟尝君是最早的一个,算是老大哥。

      孟尝君号称食客数千,这规模比一所大学的老师都多。

      樗里子去世的当年,秦昭王就派自己的同母弟弟泾阳君到齐国做质子,去请孟尝君来做丞相,这诚意无可挑剔。

      一国之主花这么大本钱来请自己,孟尝君也感到很有成就感,当时孟尝君在齐国也没什么公职,收拾了一下行李准备去秦国上任。

      秦国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在当时就已经不怎么高了,孟尝君手下的门客也劝孟尝君,不要以身犯险。

      心中拥有无限抱负的孟尝君,正想找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呢,哪里听得进别人的扯淡,决定还是去看看。

      这时候苏代说了一句话,孟尝君停下了西进的步伐。

      苏代只说了一个假设:你去了,万一回不来了,怎么办。

      是啊,万一回不来了怎么办啊。

      第二年,秦昭王又派人来恳请孟尝君。

      看到秦昭王这么痴心,孟尝君心动了。

      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紧的吧,别让秦王等得花儿都谢了。

      秦昭王这次没有忽悠孟尝君,来了就是丞相,但是没多长时间出事儿了。

      这个时候有人在秦昭王耳边吹起了风:孟尝君可是齐国的王室成员啊,他做丞相肯定会把齐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当年甘茂等人只是跟外国有不一般的关系,就被打入了冷宫,如今的孟尝君压根儿就是外国王室成员,怎么可能还能够在秦国身居高位呢。

      不让人家干就不让人家干呗,人家也不是非得在你这棵歪脖树上吊死。

      正常情况下,找个冠冕点儿的借口,解除孟尝君的职务,礼送出境,就算是孟尝君来了一次西部游。

      秦国又一次不正常,秦昭王把孟尝君软禁在了咸阳。

      不知道在这期间,孟尝君有没有见到过楚怀王。

      秦昭王给孟尝君的待遇,跟楚怀王不太一样,秦昭王还想杀了他。

      孟尝君这下傻眼了,知道秦国不要脸,没想到他这么的不要脸。

      关键时刻,孟尝君想到了枕边风。

      这位女士答应帮孟尝君吹枕边风,但是有一个条件,拿一件狐白裘来。

      所谓的狐白裘,就是白色的狐狸皮做成的裘皮大衣。

      这下给孟尝君出了一个难题,他的确是有一件狐白裘,挺值钱的,号称天下无双。

      孟尝君倒不是舍命不舍财的葛朗台,相反他还很大方,倒霉就倒霉在他的大方上,他已经把这件狐白裘送给秦昭王了。

      这会儿让他到哪里再去找一件啊,甭说天下无双,就是天下有双,等找到,孟尝君也该在地下了。

      孟尝君又不能跟秦昭王说,你太不地道了,把我的狐白裘还给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段得花了!

        俺们“士”虽然架子很大,但是本事更大,俺们拥有的本事都是对人有用的,并且,在必要时候,俺们能够主动豁得出命去,不信就看看侯嬴老先生。

        再看看你们今天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屁有用的本事没一点儿,臭毛病比俺们还多,并且还整天躲在角落里,以社会良心自居,一点儿担当都没有。

        当时的物流还是不大发达,白狐就是北极狐嘛!也不算珍稀,何至天下无双!

      • 家园 这个事情

        没有爵位也不打紧,其他儿子虽然没有继承爵位的权利,但是有继承家族财产的权利,嫡庶继承财产的权利还是相对平等的,这一点跟同时代的欧洲有点儿不一样。

        这个家族财产应该包括土地和人口吧,这些东西就是战斗力啊...

        如果这些东西也分,那就是一个诸子析产的制度了,这样一家贵族岂不是分分分几代人就分得剩不下什么了?要是全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推恩令了,多少代人分下来,不太容易形成韩赵魏这样的大贵族势力吧...

        是不是还有啥别的手段确保继承爵位的嫡系长房不因析产损失实力的?

        另外同时代的欧洲基本就是古罗马吧,我记得古罗马的讲法是死者的遗嘱最大,凡是具备某些条件(好像是罗马公民权之类...)的子女都有财产继承权啊...也可能是我理解错了...

        • 家园 中国的古代继承我也不是特别清楚,需要明白人指点一下

          不过,不动产好像不能分割(人口依附于土地,算是不动产),跟推恩令不太一样

          我的理解是,动产可以分割,不动产归嫡长子,也不知道对不对

          对西方的一点儿了解,也是来自于小说,从小说中了解到,所有的财产归一个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只能靠媳妇儿的嫁妆。

          具体是怎么回事儿,还得仰仗各位牛人指点,希望各位仁兄不吝赐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