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93) -- 江南水

共:💬190 🌺7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就怕流氓有文化

                    以我的愚见,秦吃亏就在文化上。秦一直偏在一隅,虽有各国人才如秦,但秦人仍保持自己的野蛮传统。秦就像野猪闯进食品店,饱餐一顿后就不知道该咋办了。于是焚书坑儒,以暴力掩盖虚弱,只是一低级黑社会。TG虽然土,但LD阶层文化人不少,懂得猫盖屎的道理。虽与秦的黑不相上下,但深藏不露。秦只懂一味使用暴力,是它的杯具,而土星共同体懂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淫,这是它的洗具。一个打手,一个教父。

              • 家园 whole heatedly agree !!!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95)

      另一个霸权也say goodbye了

      秦国立国的时候,在遥远的西方,远离天下的重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凑到中原的边缘,秦穆公忙活了一辈子,秦国的势力也不过是在黄河以西。

      到了秦惠王,秦国总算是拿下了黄河以西的全部地区,几乎让所有的对手都站在了自己的正面,东方。

      可惜只是几乎,而不是全部,还有一个对手并不在他的正面,而是在他的侧面,南方。

      更可惜的是,这个对手还不是个一般的国家,而是超级大国,楚国。

      楚国是秦国的南方邻居,他可以北上给三晋撑腰,让他们从东面恶心秦国,也可以北上亲自找秦国的麻烦。

      理论上来说,楚国可以让秦国对自己两线作战。

      可以说,在战国前期,能够在地理位置上,对秦国形成优势的,只有楚国。

      在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地理位置也是巨大的战斗力,秦国人也看到了楚国蕴藏的巨大战斗力。

      秦惠王末年,秦国取得了对三晋的暂时优势后,就着手部署针对楚国的战略了,两次大战,秦国付出了代价,也得到了实惠,拿下了汉中。

      拿下汉中后,秦国的本土、汉中和蜀地连成一片,从正面和侧面,给楚国施加了强大的战略压力。

      秦惠王去世后,继位的秦武王好大喜功,想直接取代周天子,放弃了老爸确立的战略基调。

      秦武王没干多少年,就去向老爸报到了,不好推测他是否会重拾老爸的战略。

      秦昭王继位后,虽然大事小情要都向来自楚国的老妈,早请示晚汇报,但是秦国还是明白无误的执行了秦惠王晚年的战略部署,对楚国连消带打(用东北话来理解这个“消”),外加坑蒙拐骗偷,经过不懈的忙活,终于让楚国不敢冲秦国呲牙了。

      这会儿,秦昭王也有底气寻一下楚国的开心了。

      公元前293年,秦昭王收到了一份捷报,用二十多万人鲜血写成的捷报,然后动手写了一封信,一封给楚顷襄王的信。

      这一次秦昭王倒是没有邀请楚王来秦国访问,而是直截了当的找事儿。

      秦昭王在信中写道,因为楚国背叛秦国(谁背叛谁啊?),秦国将邀请其他诸侯,一起攻打楚国,希望楚国好好准备一下,然后陪秦国高高兴兴的玩儿一场。(楚倍秦,秦且率诸侯伐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饬士卒,得一乐战。

      蔑视,赤裸裸的蔑视。

      但是,楚国这两年的点儿实在是太背了,已经没有了单挑秦国的底气,只好认怂,表示愿意与秦国友好相处,并且在第二年,迎娶了秦国的王室女儿(公主的可能性不大,现在楚国在下风)。

      轻轻松松写封信,就能让楚国哆嗦半天,秦国人不得意一下,也说不过去。

      秦昭王写这封信,应该不是单纯为了逗楚国玩儿,好歹人家也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啊,咋能这么没素质呢。

      当时,秦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怎么能够在中原站住脚。

      历史的经验告诉秦国人,谁要是在中原地区折腾得太离谱,其他的大国,不会只呆在一边看热闹,看看魏国的下场,啥都明白了。

      在我看来,秦昭王这是在对楚国进行战略试探,看他有没有种儿干预中原地区的事务。

      楚怀王被坑,楚顷襄王差点儿没法回国就职,这会儿楚国哪有心思管外面的闲事儿啊。

      一看用一封不花钱的挑衅书,就让身边的楚国老老实实,秦国也就没啥好怕的了,齐国离自己远着呢,想找事儿,他的胳膊还短了点儿。

      这下秦国就可以撒欢儿了,想把韩魏搓成圆的,他们就成不了扁的,顺风顺水的在中原站住了脚。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秦国人又不是演成人影片的。

      只要楚国还在秦国的南面存在,他就是秦国背后的一根芒刺,让他无论是东进中原,还是北上收拾赵国,都不得不考虑一下这头瘦死的骆驼。

      没有人会轻易的小看楚国的实力,包括秦国人。

      即使楚国人啥也不做,啥也不想,秦国人都不会放过他。

      公元前280年,听说楚国那个兔崽子有了想法,秦国知道,该解决一下楚国的问题了。

      只要解决了楚国,即使燕国能够在东方坐大,秦国依旧能在G2中保持一定的份量。

      就在白起还在北方搞围魏救赵的同时,另一支秦军也开始了行动。

      南下。

      目标,楚国。

      秦国这次南下攻击楚国,不是按照惯例从武关直接出兵,而是绕过地形复杂的秦岭地带,从陇西(今甘肃临洮县)发兵。

      司马错率领秦军从陇西出发,首先到达了他当年的光荣之地,蜀地(今四川成都),然后直接奔袭楚国的黔中(治所在今天湖南省沅陵县),并一举拿下黔中。

      黔中是秦国念念不忘的一块风水宝地,当年秦惠王就想用自己眼皮底下的半个汉中,来跟楚国交换,后来又拿张仪去交换,秦昭王豁出自己那不值钱的国际信誉,绑架楚怀王,目标还是黔中。

      如今,秦国人终于梦想成真了,真正的拥有了整个黔中。

      从地图上,我大体算了一下秦军的这次行程,从陇西到蜀地大概有550公里,从蜀地到黔中也有650公里。

      我算的是直线距离,也就是说需要坐飞机才能够行走的路程。

      公元前280年的时候,没有飞机,秦军不可能只走直线。

      秦军非但不能只走弓弦一样的直线,相反,他们注定要走弓背一样的弯路,他们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行进,绕过楚国的巫郡(今重庆市),然后才能达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分平”的云贵高原,完成自己的任务。

      对了,他们还要设法突破天险长江。

      那时候非但没有飞机,就连汽车、火车也没有,在没有任何机械化帮助的情况下,秦军就是凭借两条腿,全副武装徒步,完成了如此艰难的长途跋涉。

      遥远并且艰难的行军路线,只是秦军这次军事行动中的一点儿困难,并不是很大的一点儿困难。

      任何人都该知道,打仗之前要准备好后勤保障,军事术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保障是战争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指望没有后勤保障的军队胜利完成任务,这很不人道。

      蜀地号称是天府之国,秦军这次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就拜托给他了。

      诗仙一个没啥负担的驴友都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地的人民是怎么完成后勤保障任务的呢?

      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这应该不容易。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历史色盲讲故事——故事,过去的事儿(94)

      中原,我来也

      自从秦孝公以后,秦国人就走上了一条实用主义的不归路,反映到土地上就是,嘴边的一定要做到盆干碗净,绝不浪费一粒粮食,用俩字儿来说就是,蚕食。

      秦昭王这一次在中原腹地,一个劲儿的搅和,看上去跟他哥哥秦武王一样,有大跃进的嫌疑,严重不符合他们的一贯作风。

      难道秦昭王也要学习哥哥好榜样?

      这里要再回顾一下秦国人拿下上郡的历程,首先切断上郡跟魏国本土的联系,然后嘛,坐在家里,等魏国人乖乖的把上郡送过来。

      秦昭王深得老爸的精髓,他那么折腾,就是想让魏国人也给他送点儿东西。

      公元前316年,秦国攻占赵国的中都,挑着魏国东西两部分的那根扁担,被狠狠的砍了一刀。

      白起拿走那二十多万颗首级后,我看了一下魏国的体格,不得不说,他要想打通通道,重新控制西部的领土,只能寄希望于老祖宗灵魂附体喽。

      算了吧,别等着秦国开口要了,还是自己自觉一点儿吧。

      魏国很有眼色的把韩国以西、黄河以东的领土,打包送给了秦国。

      这下,韩国就倒霉了。

      韩国的武遂,就在韩魏的西部边境,魏国大方的送走西部领土后,武遂就成了秦国这只狼嘴边的肥肉。

      一咬牙一跺脚,你魏国大方,我也不小气:秦国,武遂周边二百里土地,以后就是你的了。

      就在魏国割让领土的同一年,公元前290年,韩国主动放弃武遂,虽然这地方离自己的祖陵仅有七十里。

      收到韩魏联手送上的六百里土地后,秦国人笑了:黄河,我终于突破你了。

      这六百里土地里,包括了晋国最原始的封地,晋国当年争霸中原的老本儿。

      秦国拿到这个老本儿后,顺便建立了前进基地,东方诸侯的日子再想好过,那就只能祈祷老天爷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苏老泉也许没有看过战国时代的地图,只看到韩魏崽送爷田不心疼,不知道,即使心痛,这两个国家也早就没有了止疼的能力。

      即使这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不知道祖先“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的艰辛,他们也不会心甘情愿的“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谁不知道土地是好东西啊,但是没有守住领土的能力,你又有什么办法呢。

      任何时代混,都是需要实力的,有实力,别人的也会成为自己的,像秦国,没有实力,自己的也会成为别人的,就像韩魏。

      单凭知识分子坐在书房里发发牢骚,有个鸟用啊。

      既然有了前进基地,那就别浪费了,向着东方继续前进吧。

      公元前289年,大良造白起和左更司马错(拿下蜀地的功臣),以武遂为跳板,来到了魏国的轵(今河南济源县),一举拿下大小六十一个城池(估计也就是“邑”这种级别的城池)。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打通了武遂和轵之间的通道后,秦国以后进军中原,就可以走最短的距离了。

      秦国终于实现了自秦穆公以来,若干领导人的梦想,在中原站住了脚。

      当年秦惠王拿下河西地区后,为了表示自己跟老祖宗不一样,同时也为了跟风,给自己提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王”。

      老子秦惠王只是恢复了老祖宗的光荣,就可以表示跟老祖宗不一样,儿子秦昭王完成了老祖宗都没搞定的事业,要是没点儿奖赏,实在说不过去。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觉得自己头顶上这个“王”已经不过瘾了,有了称帝的念头。

      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说法,“王”就是“士”加了冠。

      用“王”来指代天子,是周立国之后改的,在周之前,天子都是“帝”,从传说中的五帝,到有点儿影子的夏、商,天子的称号都是“帝”。

      周王室走的是人文路线,把天子也当人来看待,不称“帝”而是用了“王”。

      “帝”就不是人吗?

      “帝”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也就是说,帝不是人,或者说是人神合体。

      二战前的日本天皇,也是这个德性,明明是爹生娘养的,非得说自己是神,战败后,才羞羞答答的承认自己是也人。

      从传说中的时代,到二十世纪中叶,神权始终在东亚的上空游荡,这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啊。

      用了不到八十年的时间,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中原各大国闻风丧胆的强权,完成了很多国家永远完不成的任务,这不能不让秦国人相信,他们就是神。

      秦昭王有个称帝的念头,也能说得过去,不过他不得不考虑一下国际上的形势,东方那个巨无霸,从来就没有遭受过什么惨绝人寰的打击,现如今,也就只有他能够跟自己掰掰腕子了。

      秦国贸然自己称帝,齐国不会打酱油,没事儿他还要找事儿呢,何况是秦国主动往火坑里跳呢,万一齐国给其他国家做后盾,那就是又一次合纵。

      东方六国只要一认真,秦国的日子就要紧紧巴巴的。

      有了,拉着齐国一块儿往火坑里跳。

      当年十月,秦昭王派舅舅魏冉前往齐国,商量G2的事儿。

      齐湣王看秦国这么看得起自己,也很高兴,不禁感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自己这么牛,还戴着一顶跟那些瘪三一样的帽子,是个“王”,太掉价儿了。

      既然秦国来商量着称帝,那就,同去,同去。

      就这样,一个西帝,一个东帝,飘扬在战国的天空。

      过了两个月,齐湣王开始使坏,主动摘下“东帝”这顶虚无缥缈的帽子,而是去做灭宋这件很实惠的事儿,让秦昭王一个人背黑锅。

      没过多久,这个使坏的东帝,竟然让齐国遭受了灭顶之灾。

      报应啊。

      秦昭王一看齐湣王这么不地道,也赶紧摘下“西帝”的帽子,还是称王,他也不想为了这个没啥用的头衔,去背黑锅。

      那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时代,你就是自称“天帝”,那些国家该不尿你还是不尿你,你这顶西帝的帽子,纯粹是在给自己找事儿。

      摘下西帝的帽子后,秦国打扫了一下韩魏还在河东地区的势力,把还在魏国旧都安邑的居民,遣返到魏国,自己移民接管了安邑,秦国算是在这地界儿扎下来了。

      接下来,秦国利用难得的档期,前往东方,去给燕国复仇记捧场,自己也弄了个商业中心,陶,算是参演这部大片的盒饭。

      这个陶,对秦国是福还是祸,还真不好说。

      秦国人心满意足的从东方回来后,回头一看,奶奶的,你燕国的胃口好大啊。

      啥也别说了,坚决不能让天下出现一个比自己还牛的国家。

      从公元前283年到公元前280年,秦国的士兵一直都很忙。

      在林中,燕、赵、魏让不可一世的秦军,栽了不大不小的跟头。

      东出函谷关,走捷径去掺和齐国的事儿,看来是不靠谱了,秦国人想到了很多年前齐国人玩儿过的一招儿,去掏燕国的老窝儿,蓟。

      白起同志是秦国的大良造,公元前280年,为了帮助齐国的抗燕战争,受秦昭王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赵国的代地。

      一个来自纯粹实用主义国家的外国人,毫无占领土地的动机,把齐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搅和主义精神,这是决不能看着别人比自己强的遏制主义精神。

      就在这个时候,秦国的身后出现了一只黄雀,楚国搞起了小动作。

      楚顷襄王搅和燕国失败后,起了先发制人的心思,打算来一次合纵,想乘机在秦国的背后下家伙。

      奶奶的,老子百年不遇的向雷锋同志学习一次,你个兔崽子还来搅和,燕国和齐国折腾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吧,老子也不管了。

      秦国要解决一个问题,一个始终困扰他的大问题。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