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游牧骑兵的噩梦 -- 弩 -- 萨苏

共:💬30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用肉眼瞄准有效射程超过一百米没什么意义阿

              标准足球场长度就是一百米左右,象俺这种轻度近视眼站在一边看另一边根本看不清楚,如果让俺瞄准顶多就能精确到某人而已,至于暴头那只能凭感觉。再远俺就看不见了,古人视力能好到什么程度,居然搞出射几百米的武器

              • 家园 与俺心有戚戚焉

                俺当时在瞄100米胸靶时就是这么愤愤不平的,尤其是当第一发脱靶时

                射程远伴随着就是精度下降,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在俺附的文章里,对弩的作战方式有所总结,兄台不妨移步一阅。

                其实,大射程的武器集中使用的话(作为面打击兵器,而不是点),对集团进攻的敌人将是灾难。你想呀,远远的还没看见人的,就被铺天盖地的杆子戳倒一片,多让人恐怖呀。老谋子的英雄里,就有这种遮云蔽日的箭雨效果,够糁人的。

            • 家园 打个岔,关于那个400米的射程

              突击步枪的有效射程是400米,而射程可就到了1500米去了。所以在射程这个问题上我同意神州兄的观点,呵呵,或者说,哈哈兄引用的这个证据不太充分啊。

              有人要用弩箭射我了,我闪。。。。。。

              • 家园 弩箭的杀伤作用

                能射400米的弩(如床弩),使用的可不是一般的箭,是应该跟标枪一样的大家伙,所谓的强弩之末,应该不在此列(除非迎风飞射,还得风大到把标枪吹跑)。这种重型武器,应该是射程就是杀伤范围了(没谁怀疑投石机的杀伤范围和射程吧,想床弩这样的大家伙,效果应该不差)。

                兄台想呀,就是一2两重的馒头(最好是放了两宿的硬家伙),能飞400米的话,它会不让人哎哟一声?估计不是打倒就是吓倒了

                而且这种远程打击力量基本不是点打击武器了,而是统一使用来对集团目标进行面打击(除非射手和组织者都技术高超,象提到的虞翊,用计赚敌到近距离,然后用强弩集火射击,从而定点清除,让敌肝胆俱裂,这也充分体现了虞翊的高超战术水平),在俺附的文章里,对弩的作战方式有所总结,兄台不妨移步一观。

      • 家园 当我们这里都是傻瓜,要我们转变观念,听胡诹

        兄弟好歹也是见过江湖的人。神逼见得多了

        神神道道你想说明什么。

        感觉你也和免税店里台湾拉客的差不多了。换个场合咱们也许是朋友

        这个论题没什么多讨论的。历史已经注解的很清楚了。要说努没有用,甲午战争那么多先进武器还不是照样打输。

        来这儿别神神道道标新立异。仔细考虑在发言。不然你 随便就不能怪我们也随变了。

    • 家园 秦弩,青铜剑, ZT

      小弟7月在国内看了央视10台一个历史科教片,名字给忘了,因为只有第一级特别精彩。是从科技角度讲秦统一全国的优势。关于弩有几点:1)零件及消耗件统一规格,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采用铬合金防锈蚀。3)望山的采用,及4)扳机的采用使得弩更加容易精确和控制。5)有了长城作为有效的后勤防御建筑,有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努成了游牧骑兵的克星。

      还有一点印象是对秦青铜剑的,秦时铁器虽然已经广泛使用,但秦军还是以青铜剑为制式兵器。而且长度超过世上所有其他青铜剑(通常青铜剑超过0.5m很容易折断), 原因是外形:有兴趣可参考下面引用的文章 (连载:帝国军团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作者:金铁木)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1097650136_diguojuntuan/8.shtml

      197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完全不同的青铜剑。令专家吃惊的是,这把剑的长度竟然超过了91厘米,秦人能够制造如此之长的青铜剑!

        可以推测,当年秦始皇佩带的很可能就是这种加长的青铜剑。在刺客紧逼的奔跑当中,要拔出将近一米的长剑,确实不容易。司马迁记载:在一个宫廷医生的提醒下,秦始皇握住晃动不已的剑鞘,最终才拔出了佩剑。

        嬴政在13岁就继承王位,9年后正式亲政,随身佩剑是亲政的一个重要标志。据说,他曾经让人为他打造了两柄青铜剑,并在剑上刻了两个字“定秦”。一柄随身佩带,一柄埋在观台下。嬴政死后随身佩剑很有可能与主人一同入葬。今天,在秦始皇帝陵巨大的封土下面,它究竟何日能够面世,却是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时间过去了2000多年,那柄曾经埋在观台下的青铜剑至今也没有丝毫的踪迹。岁月流逝,王剑留下了难以破解的迷团。

        让专家们困惑的还有一个问题:秦人将剑加长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9世纪英国古兵器学者理查•伯顿认为,在短兵器格斗中,刺要比砍更有优势,因为它更逼近对手。古罗马军团在血战中总结出一条规律:以相同的力量,刺比砍更致命,刺死砍伤。

        比对手的剑长出大约30厘米的秦剑,在格斗中显然更容易刺到对方,这很可能是秦剑加长的主要原因。但是,这毕竟是青铜剑,秦人用什么方法让长剑不易折断呢?

        在青铜时代,铸剑的关键是在冶炼时,向铜里加入多少锡。锡少了,剑太软;锡多了,剑硬,但容易折断。

        对出土的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根据实践经验,含锡量若接近20%则最为坚韧。通过现代手段鉴定,这把2000多年前的秦剑含锡量约为21%,其准确度达到了惊人的水平。

        但秦剑更让人着迷的地方,是它的外形。根据穿刺的实战要求,从剑柄到剑锋,秦剑的制造在形制上变化极其复杂。剑身近格处5厘米的一段,比其它地方宽而且厚,这种设计是为了增强剑身的坚固;由格到锋,兰叶形的剑身逐渐变窄,两锋之间呈顶角,是锐角的等腰三角形;紧接着是内凹的一个束腰,束腰之后又逐渐加宽。束腰对两刃八面的剑体十分关键,可以起到“风槽”的作用,从而增强穿刺的速度与力量。同时,剑身宽的地方厚度减薄,剑身收束的地方厚度加大,宽同厚呈有规律的反方向变化。今天看来,复杂多变的剑形完全符合力学的原理。

        考古学家袁仲一教授仔细地研究了秦剑这种奇特的形制变化。他发现秦剑的造型是阶段性的,宽窄是由宽、窄、宽、窄、宽、束腰,前面是剑尖儿,厚薄是由厚、薄、加厚、薄,到剑尖儿,它呈阶段性递减。

        这种设计使秦剑的受力部分得到加强,而又保持了一定的弹性,同时剑身又不会过于沉重。或许,秦剑加长暗示着秦军对格斗技巧的认识有了某种重大的突破。

        由于剑身厚薄宽窄的不一样,通过阶段性的变化,剑刺过去以后就有了一定的弹性,不容易折断。

        秦剑是青铜剑铸造工艺的顶峰,它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司马迁记载:秦始皇只一击就使荆轲倒地不起,燕国也随后灭亡。

      • 家园 是<复活的军团>,6集记录片!

        "小弟7月在国内看了央视10台一个历史科教片,名字给忘了,因为只有第一级特别精彩。"

        呵呵,集集精彩啊!

        其中说到秦弩,在第2集里介绍.按秦弩复制,专家估计:射程达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昨晚见了萨的贴,又特地看了一下<复活的军团>,上边的数字不会错).

        还有,神州遗少兄说的,"直观印象:弩箭比弓用的箭大,------". 我所知道的弩和弓用的箭只,长短正好相反.

    • 家园 啧啧,秦朝居然就有了六角螺栓!

      米制还是英制的? 这个倒是头一次见...

      击毙萧挞览的床子弩用的箭据说长丈余,箭矢“木干铁翎”,世称“一枪三剑箭” -- 其实就是根三翎大标枪。想象一下主将被一棵高速飞来的树干穿胸而过扎在地下 - 就象个蚂蚱标本 - 这是多么震撼的事情...

      • 家园 射杀萧达凛作战过程相当精彩

        兄弟以前曾经写文谈过,可是找不着在哪儿了。

        • 家园 google了一下,老萨看看是不是如此这般

          看来,集中强弩对敌重要目标进行覆盖性射击,真是三军夺帅的利器呀(这是俺说的,下面是摘的)。

          这床子弩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古代这个玩意就是大炮!它最有名的一次战例是宋辽澶渊之战,当了一回"皇家寡妇制造者".您知道它怎样打开?要三个人用脚踩.射程能达到七百米! 这是北方游牧民族想不到的.北宋真宗年间辽国入侵,直抵河北中部的澶州,兵锋直指开封.那时历史上有名的杨六郎还在河间傅潜手下呢(傅某人拥兵八万,却毫无战心,对杨六郎的请战连连恶语辱骂.-- 有主将因为部下勇敢而辱骂,也是天下奇谈)真正敢和辽军叫阵的是宰相寇准,小说中寇准逼八王出征,历史上寇老西儿干得更绝!他逼着皇上宋真宗上前线.这历史上的寇准和小说不同,以脾气暴躁著称,宋真宗想呆在澶州南城,老西说不成,非过河到北城不可 -- 那里是辽军攻击的前线,换句话说,跟老山的猫耳洞差不多.大将高琼(《杨家将》里高怀德王爷之子,高琼高君宝,有点娇气的人物)也力谏.还好宋真宗比较争气,一咬牙同意渡河督战.消息传来,顿时万军欢声雷动.

          此时辽军先锋,素以勇猛著称的萧达凛(挞揽),深恐宋军士气高涨,立即率几千骑兵直扑城下,欲先发制人,取下北城.他一面组织猛攻,一面立马高坡之上观察宋军弱点.宋军士气如虹,箭如雨下,辽军队型渐渐散乱,挞揽不断传令猛攻,并指挥形成三面的围攻形式,渐渐取得主动,但这样一来,他的周围探马乱飞,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此时,随宋真宗亲征的寿光观察(宋下级军官名称)张世光帅床子弩军到达城上(让开,让开,大炮来了!),见此情况,当即下令对准辽军统帅开弓发箭.

          这床子弩的箭与众不同,箭身长1米多,箭头是圆形的铁球,没有刃,射出后呈抛物线,因箭头沉重从半空落下几乎垂直,靠其冲击力致人死命,--现代打坦克顶装甲的爆破成型弹和他原理差不多,-- 是守城的利器.

          萧达凛的位置自以为在弓箭射程之外,而且面向宋军一面有盾牌兵,自以为很安全,结果宋军数十弩齐发,立马高坡的萧达凛成了集中射击的靶子,第一箭就直接命中挞揽的战马,他本人随后肋部中箭,犹掷箭于地,转眼间又一箭透盔顶,从一侧眼中穿出.顿时支撑不住倒地,当晚死于营中,死时身中六箭.宋军乘势开城攻击,萧的部下未奉将令不敢撤退,大部分战死.因萧达凛是辽军中和耶律斜珍齐名的军事天才,辽国的驸马,素以勇猛闻名,(时任南院大王,就是天龙八部里萧峰的职务.)他的死使辽军大为震惊。"太后临其夼车,哭之恸,辍朝五日。",士气为之一挫.又惧于宋军守城的能力,从此辽军对澶州没有进行一次有效的攻击作战.这场战争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而收场,两河人民得享和平床子弩功不可没,后明代守北京拒瓦剌,也用过床子弩.

          床子弩简直是中国的独有产物了,北方民族没有这个技术,这种武器日本也曾经采用过,但是因为战法的原因没有发展.--日本的打法是先鸣镝,然后一员武将当先,挥刀冲阵,倒是很象三国里的打法,后来他们开始发展火枪。西欧则因骑士很笨重,是弩的好目标而禁止弩箭,称之为卑劣的武器,抓住犯禁的格杀勿论.西欧记载中长弓的记录比较多,而弩少。其实,弩箭的威力来于机械,不见的输给长弓,只是弩箭射杀重骑兵的场面让欧洲的骑士愤怒异常,决心禁止“卑贱的农夫也可以凭借弩杀害高贵的骑士“这种现象,-- 都靠机械,骑士们还练武艺干什么?(后来欧洲人玩火枪,清朝的僧格林沁亲王有同样的感慨)。所以欧洲中世纪,称弩为“下贱的武器”,是禁止使用的,当然看不到什么记载

          http://www.gamerhome.net/main/jingtai/32/5041.htm

          • 家园 这段文字就是老萨自己写的。不过好像没有在西西河发过?

            全文如下,老萨自己搬回去吧。--

            射杀萧大王的神兵利器 - 床子弩

            弩的发展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汉时李陵5千步兵力战匈奴8万骑兵在箭尽之前居然纵横不败,就是靠的强弩。到宋代的时候弩已经分化得非常完善,床子弩,可以算是弩箭武器的登峰造极之作。

            这床子弩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古代这个玩意就是大炮!它最有名的一次战例是宋辽澶渊之战,当了一回"皇家寡妇制造者".您知道它怎样打开?要三个人用脚踩.射程能达到七百米! 这是北方游牧民族想不到的.北宋真宗年间辽国入侵,直抵河北中部的澶州,兵锋直指开封.那时历史上有名的杨六郎还在河间傅潜手下呢(傅某人拥兵八万,却毫无战心,对杨六郎的请战连连恶语辱骂.-- 有主将因为部下勇敢而辱骂,也是天下奇谈)真正敢和辽军叫阵的是宰相寇准,小说中寇准逼八王出征,历史上寇老西儿干得更绝!他逼着皇上宋真宗上前线.这历史上的寇准和小说不同,以脾气暴躁著称,宋真宗想呆在澶州南城,老西说不成,非过河到北城不可 -- 那里是辽军攻击的前线,换句话说,跟老山的猫耳洞差不多.大将高琼(《杨家将》里高怀德王爷之子,高琼高君宝,有点娇气的人物)也力谏.还好宋真宗比较争气,一咬牙同意渡河督战.消息传来,顿时万军欢声雷动.

            此时辽军先锋,素以勇猛著称的萧达凛(挞揽),深恐宋军士气高涨,立即率几千骑兵直扑城下,欲先发制人,取下北城.他一面组织猛攻,一面立马高坡之上观察宋军弱点.宋军士气如虹,箭如雨下,辽军队型渐渐散乱,挞揽不断传令猛攻,并指挥形成三面的围攻形式,渐渐取得主动,但这样一来,他的周围探马乱飞,也就暴露了自己的指挥位置.

            此时,随宋真宗亲征的寿光观察(宋下级军官名称)张世光帅床子弩军到达城上(让开,让开,大炮来了!),见此情况,当即下令对准辽军统帅开弓发箭.

            这床子弩的箭与众不同,箭身长1米多,箭头是圆形的铁球,没有刃,射出后呈抛物线,因箭头沉重从半空落下几乎垂直,靠其冲击力致人死命,--现代打坦克顶装甲的爆破成型弹和他原理差不多,-- 是守城的利器.(还有一种常用箭镞是铲形的)

            萧达凛的位置自以为在弓箭射程之外,而且面向宋军一面有盾牌兵,自以为很安全,结果宋军数十弩齐发,立马高坡的萧达凛成了集中射击的靶子,第一箭就直接命中挞揽的战马,他本人随后肋部中箭,犹掷箭于地,转眼间又一箭透盔顶,从一侧眼中穿出.顿时支撑不住倒地,当晚死于营中,死时身中六箭.宋军乘势开城攻击,萧的部下未奉将令不敢撤退,大部分战死.因萧达凛是辽军中和耶律斜珍齐名的军事天才,辽国的驸马,素以勇猛闻名,(时任南院大王,就是金庸《天龙八部》里萧峰的职务.)他的死使辽军大为震惊。"太后临其夼车,哭之恸,辍朝五日。",士气为之一挫.又惧于宋军守城的能力,从此辽军对澶州没有进行一次有效的攻击作战.这场战争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而收场,两河人民得享和平床子弩功不可没,后明代守北京拒瓦剌,也用过床子弩.

            床子弩简直是中国的独有产物了,北方民族没有这个技术,这种武器日本也曾经采用过,但是因为战法的原因没有发展.--日本的打法是先鸣镝,然后一员武将当先,挥刀冲阵,倒是很象三国里的打法,后来他们开始发展火枪。西欧则因骑士很笨重,是弩的好目标而禁止弩箭,称之为卑劣的武器,抓住犯禁的格杀勿论.西欧记载中长弓的记录比较多,而弩少。其实,弩箭的威力来于机械,不见的输给长弓,只是弩箭射杀重骑兵的场面让欧洲的骑士愤怒异常,决心禁止“卑贱的农夫也可以凭借弩杀害高贵的骑士“这种现象,-- 都靠机械,骑士们还练武艺干什么?(后来欧洲人玩火枪,清朝的僧格林沁亲王有同样的感慨)。所以欧洲中世纪,称弩为“下贱的武器”,是禁止使用的,当然看不到什么记载。

            明清以后,随着火器的发展,弩箭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在开封城下射伤李自成大概是弩箭最后的辉煌。床子弩,今天已经成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名词,隐约炫耀着它昔日的光荣。

          • 家园 有多种说法

            《宋史演义》云:两军尚未接战,挞览带领数骑,出阵四眺,审视地形。继隆部将张环,正守着床子弩,弩有机,机一触动,百矢齐发,宋军恃为利器。环见契丹阵内,有一黄袍大将出来,料知不是常人,他也不遑禀报,竟捻动床子弩,机动箭发,接连射去,刚中挞览要害,应声而倒。其余数骑随将,一半射死,一半受伤,契丹阵内,慌忙抢出将士,扶伤舁死,奔驰而去。

            还有说是辽军攻城。守弩兵士惊,匆忙中击牙发弩,箭矢雷动而出,不意正中辽军阵内的主将萧挞览,登时毙命...

            《续资治通鉴》卷二五:“辽师既陷德清,壬申,遂进抵澶州,围合三面。李继隆等分伏劲弩,控扼要害。辽统军使萧达兰恃其勇,以轻骑按视地形。时威虎军头寿光张??掌床子弩,弩潜发,达兰中额仆,辽众竞前舆曳至寨,是夕,死。” -- 看来是被床子弩偷袭而死而非毙于战阵之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