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太平洋也不太平了的1941年 -- 电子赵括

共:💬31 🌺3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可能说的不清楚,法泰的意思是法国和泰国

        法国当然包括法属殖民地,泰国指泰国本身.

        • 家园 泰国

          What I meant was: There was no country name 泰国 in 1940, only Siam.

          • 泰国
            家园 能讲一下暹罗什么时候改名泰国吗?

            泰国现在的王朝始于拉玛一世,为曼谷王朝的第一代国王。登基于1782年,该王朝一直延续到现在的拉玛九世,即普密蓬国王。难道该王朝中间改过国名?或只是中国对泰国的称呼有变化?如果式后者,用“泰国”也应该没错。

            • 家园 Just my two cents

              Thailand had a revolution in 1932 and the name of country changed to Siam. Then in 1949, the country name got back to Thailand. Therefore during WWII, which 电子赵括's translation was about, there is only a country named Siam but not Thailand. Same reason that we can only say Persia in WWI but not Iran in WWI.

              As you pointed out the royal family of Thailand exists the same. And this shows the 1932 revolution is such a good model of the change from Monarchy to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IMHO.

    • 家园 看来老赵这是《太平洋战争史话系列》了

      不得不惊讶于日本人的特殊个性,在那样不正常的状态下居然挺了那样久,真是黄连树下开音乐会了。中日双方都有提到后期日军华北派遣军扫荡的时候,日军连军服都颇为破旧,这还是供应较好的中国战场。

      无独有偶,苏联也是很能挺的,曾经有专家历数苏联一个一个的经济,社会失误,认为任何一个都能够造成一个中等强国的崩溃,而苏联依然挺了几十年。

      也许,这也是一种惯性?

      • 家园 惭愧,关于太平洋战争,至少短期内这是最后一篇

        两年前在日本看一个电视节目,历数上个世纪对日本影响大的事件,太平洋战争赫然位列第一.日本人对太平洋战争的研究当然少不了.不过我个人感觉,对太平洋战争的起因和造成的后果本身更多,战争本身反而少得很.原因大概是日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么多的毛病,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太平洋战争前,日本虽然资源紧缺,但英美对它的行为有所限制也有所纵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头两年,日本在南洋掠夺的物资高于预期,但损失也大大超出预期.这样的情况下挺了三年九个月,是长是短很难评价.

    • 家园 【文摘】高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纬

      在日本,陆海军争执了多年的国策:南进还是北进,终于有了结果,决定南进;

      放弃助德对苏进攻,不惜对已与日本经济绝交的美国、英国、荷兰作孤注一掷之战。

      汪政府中人,懵懂无知,却都以为日本既与俄国世仇,且又标榜反共,那就一

      定不敢与国力深厚的英美为敌,而终必采取北进政策。事实上,"帝国国策实施纲要

      "案,已由海军在秘密制作了――向来所谓"国策案"的起草,都由陆军主持,只以南

      进须由海军主导,所以这一次的"国策案",破例由海军作成。

      民国30年9月3日,日本陆海军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在10月下旬,完成作战准备;

      对美交涉以10月上旬为最后限期,届时倘无结果,即决心对美、英、荷作战。

      9月5日,第3次近卫内阁首相近卫文?O,携带国策案进宫,面奏日皇;请求在下

      一天召开御前会议。

      看完草案,日皇说道:"纲要中第一条谈战争准备;第二条才谈对外交涉,令人

      有战争为主,外交为从的感觉。这一点,我明天要质问统帅部的两总长。"

      "请陛下立即召见,如何?"

      日皇同意,即时召见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海军军令总长永野修身。军部首脑

      谒见日皇,称为"帷幄上奏";纯粹为统帅权的行使,照例首相亦不能参加,这一次

      特由日皇裁决:总理大臣陪席。

      "如果日美战事发生,陆军确信多少时间可以结束?"

      "仅是南洋方面,"杉山元答说:"打算3个月结束。"

      "我记得中日事变的时候,你是陆相,你告诉我,事变一个月后可以结束。现在,

      "日皇很严厉地问道:"已经牵延了4年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杉山元大为惶恐,勉强答辩:"中国因为利用了大后方,所以日本不能依照预定

      计划作战。"

      听得这话,日皇愈感不悦,声色俱厉地说:"如说中国内地广大,太平洋岂非更

      大?你凭什么说3个月可以结束战事?"

      杉山元张口结舌,无以为答;于是永野修身不能不挺身代为解说。他将日美关

      系,比作需要动大手术的病人,倘或任其自然,必将逐渐萎弱;施以手术固极危险,

      但有痊愈之望。目前即是处于此一犹豫的阶段;统帅部当然愿意日美交涉成功,但

      如失败,就非诉诸战争不可。

      最后是海陆两总长都作了承诺,日美关系的重点,仍旧应该置于外交上。当然,

      这无非搪塞而已。

      第二天在宫内举行"御前会议"。日皇名义上是此一会议的主持人;事实上是百

      分之百的傀儡,因为他在御前会议中,是只听不说的。

      听是听取报告及质询。御前会议的组成分子,分成三方面,一是政府,亦即内

      阁中的成员;二是大本营,亦即统帅部,以陆军参谋总长及海军军令总长,率领重

      要幕僚参加;三是枢密院议长,算是民意代表。

      这天先由近卫说明议题"帝国国策实施纲要"的由来;然后是主持制订此纲要的

      永野修身及杉山元就战略观点,分析对美作战准备如何必要,以及在何种情况下,

      开始对美作战。接下来是企画院总裁铃木贞一报告经济态势,特别提到"最重要的液

      体燃料",贮存量至下年六、七月间,即将告罄;一再强调,倘或发动战争,务须将

      因战争而影响生产的期间缩短;并使"武力战的成果,能够立即应用于生产方面。"

      换句话说,占领了什么地方,首要之著,就是搜括物资。

      报告终了,开始质询,由枢密院议长发言,与日皇的疑问一样,国策纲要的重

      点,置战争于交涉之前,希望政府及统帅部说明理由。

      政府由海相及川古志郎答复,敷衍数语以后,全场默然;统帅部两总长,竟置

      若罔闻。一时空气紧张而僵硬,令人有窒息之感。

      "刚才,"在御前会议中从不发言的日皇,突然开口,"原枢相的质问,确为事实;

      统帅部对此不予答复,诚属遗憾。"说完,从军服口袋中取出一张纸,双手捧着,拉

      开唱诗的嗓子朗吟:"四海之内皆同胞,为何平地起风波!"这是明治天皇的遗作;

      日皇吟毕,复又解释吟诗的本意:"拜诵御作,是要将明治大帝爱好和平的精神,特

      加强调。"

      于是永野修身起立答奏:"统帅部对陛下的责备,不胜惶恐。其实先前及川海相

      的答复,臣以为已代表政府及统帅部双方。统帅部的主张,亦是以外交为主,非不

      得已不开战。这个宗旨,决不变更。"

      有他这番话,僵局算是解消;而充满了狂妄野心与火药味道的"帝国国策实施纲

      要",亦就算通过了。

      但海军与陆军对奉行"国策"的态度不同。海军一直是持观望的态度,准备管准

      备,打不打仗是另一回事;陆军却是为了作战才开始准备的。这就是说,一经开始

      准备,就非打不可了。

      由于海陆军对南进政策,有此基本态度上的不同,所以随着时日的消逝,双方

      的歧异越来越明显。近卫本意亦是先敷衍了军部,以期在外交上获有进展,便可不

      必诉诸战争。不料事与愿违,由美国国务卿赫尔所提"四原则"而产生的中国大陆撤

      兵问题,日军占领越南北问题,以及日德意三国同盟问题,都形成了美日谈判的严

      重障碍。而转眼之间,日历撕到9月下旬;以10月上旬为谈判最后期限的日子,迫在

      眉睫了。

      于是陆海军统帅部举行了一次联席会议,决定提出要求:是和是战,至迟应该

      在10月15日以前决定。这个要求由陆相东条英机,当面向近卫提出。

      "请问,这是不是摊牌?"近卫问说。

      "是的。"东条悍然相答:"御前会议决定的10月上旬,这个期限不应当变更。"

      近卫开始感到事态到了图穷而匕首见的严重关头,对于陆军方面,已无磋商的

      余地,唯有寄望于海军。事实上日本对美外交,是由海军在办,首先期用野村吉三

      郎为驻美大使,是因为野村在当驻美海军武官时,正好罗斯福为海军部次长,私交

      甚笃,凡事易于磋商。

      其次,近卫由第二次内阁改组为第三次内阁,仅仅外相易人,由松冈洋右变为

      海军大将丰田贞次郎。丰田曾任海军省次官,在第二次近卫内阁中担任商工大臣,

      为了谋求海外物资供应问题的解决,一向主张对美国应避免冲突,所以近卫第三次

      内阁的对美妥协气氛是相当浓厚的。近卫衷心期待着在东条提出"哀的美敦书"式的

      最后谈判期限以前,日美关系能出现柳暗花明的境界。

      但是,美国已成为同盟国的领袖;不知哪位深谙宣传的专家,提出了一个极响

      亮的口号,叫做"ABCD阵线",A是美国America;B是不列颠Brit

      ain,C是中国China;D是东印度群岛的宗主国荷兰Dutch。这条阵

      线形成了对日本有力的包围;美国即令想与日本讲和,但损害到同盟国,特别是坚

      苦抗战、牺牲浩大的中华民国的利益,亦是无法与日本达成任何协议的。

      这样拖到10月12,是近卫的生日;首相官邸,驾客如云,他却"避寿"到位于"荻

      洼"的私邸、秘密召开了一次"五相会议。"

      所谓"五相"是内阁中最重要的5个人,首相之外,是外相、藏相、海相、陆相。

      但日本此时物资缺乏,而ABCD阵线,已展开对日经济绝交;欧洲烽火处处,久

      无输出,有钱亦无用,所以主管财政的藏相,地位已为策划经济的企画院总裁所取

      代。

      在五相会议中,近卫与丰田外相,及川海相是站在一边的,仍旧主张继续对美

      交涉。但海相站在军部一体的立场上,不便明白表示不愿作战,只说"应当由总理大

      臣加以判断。如果决定以外交进行,就应当停止战争准备,朝着外交一条路去走,

      不能在半途变更方针。"

      "问题不这么简单!"东条立即提出反对,否定首相有决定和战的大权;他说:

      "在日本,关于统帅权的行使,是属于政务以外的。就是首相有决心,如果不能与统

      帅部意见一致,也没有用;必须政府与统帅部双方同意,才能奏请天皇裁决。现在,

      首相即令有决心,陆军大臣亦不能盲从。"

      由此展开激辩,东条始终执着于外交上须确信能照陆军的意见达成目标,方可

      继续进行。但陆军坚决反对自中国撤兵,这样就注定了对美交涉,必无结果。

      由下午2点议到6点,终于不欢而散;近卫度过了平生最黯淡的一个生日。

      第二天,他进宫参谒日皇,详奏内阁的危机。第三天星期二,照例在上午9时举

      行阁议;在开会以前他邀请东条到官邸,还想说服他放弃非战不可的想法。

      由于此时主张乾坤一掷,以日本国运作赌注者,大有人在;他们的说法是:当

      年中日、日俄两大战役,亦不能说有百分之百的胜算,但终于大获全胜。因此,近

      卫特别就日俄战争开始之前的情势,作了一番回顾。

      他说,伊藤博文与山县有朋在日俄开战时,必有充分的成算;如果没有成算,

      而贸然对俄作战,无疑地是件荒唐的事。明治天皇当时亦非轻易下此决心,在首相

      桂太郎奏请裁断时,伊藤博文曾希望明治天皇能作一夜的考虑;下一天清晨,明治

      召见伊藤,问以对俄战争,有何成算?伊藤的答奏是,至少可以使俄军不得入朝鲜

      一步,以鸭绿江为界,足以支持一年的作战;在此一年中,维持对峙的情势不变,

      可望第三国来调停。所谓第三国由日、英同盟,法、德站在俄国那一面来说,都欠

      缺调人的资格;所可信赖者为美国,届时可循此着手。战争的结果,当于日本有利。

      明治天皇因此方在御前会议,作了裁决。

      "现在的情形与当年又不同。"近卫接着又说:"第一,对俄作战,并非孤注一掷,

      即使战败,犹不致危及根本;其次,如果对ABCD阵线展开全面作战,试问够资

      格担任调人的第三国在哪里?"

      东条毫不为所动,讽刺近卫是悲观论者,对日本的弱点看得太清楚,以致于看

      不出美国的弱点。而且,他还在阁议中大放厥词,他的所有的同僚都只能报以沉默。

      于是到了晚上,企画院总裁铃木贞一,受东条之托,向近卫提出内阁总辞的要求,

      并且希望近卫推荐皇族东久迩宫组阁。

      近卫接纳了东条的要求。日皇对于东久迩宫组阁,并未表示绝不可行;东久迩

      宫本人亦没有拒绝,只表示兹事体大,需要两三天的考虑。结果是隐然操纵日皇,

      喜欢弄权的内大臣木户允孝一手安排,组阁的大命,终于落在东条英机身上。

      东条内阁成立,陆军认为当此非常时期,应由首相兼任陆相为宜。因而由参谋

      总长彬山元提议,停休5年,尚差一个月始能晋升大将的东条,以特例准予晋级;当

      然也恢复了现役的身分。

      从10月11月开始,作战准备,日夜加紧;11月1日,陆海军举行了一次长达16小

      时的联席会议,修正了"帝国国策实施纲要",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定于12月初

      为发动战争的时机;但对美交涉能于12月1日午前零时以前成功,则停止发动战争。

      为了掩护作战准备,特派资深外交官来起为特使,赴华盛顿协助野村谈判;同时新

      任外相东乡茂德,亦在东京与美国的大使格鲁,进行双边交涉。

      到得11月26日,可以肯定日美交涉已经终结,外交途径已尽。于是东条通过木

      户允孝的安排,在宫内举行"重臣恳谈会"。凡是担任过首相的文官武将,称为"重臣

      ";当天有资格与会的是若?怖翊卫伞⒏蕴锲艚椤⒐闾锖胍恪⒘窒呈??郎、阿部信行、

      米内光政、平沼骐一郎,以及近卫文?O;但结果是屈服在东条的成见之下。

      于是,12月1日,作为统帅部执行长官的陆海两总长,

      "奉敕布达"了作战命令。陆军方面称为"大陆令"海军方面称为"大海令"。大陆

      令已编到第569号,命令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南海支队长崛井富太郎少将,

      以及中国派遣军总司令?x俊六大将,宣布"帝国决定对美英荷等国开战",赋予他们

      的任务是,攻占菲律宾、马来西亚、荷属东印度群岛、关岛、香港等地。

      大海令还只编到第9号,颁给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元帅,告诉他"帝国

      决以12月上旬为期,对英美荷等国开战。"

      • 家园 苏德战争爆发后,认为日本将北进是国际上压倒性的看法

        汪精卫这一点到不能说无能.当时国际局势大家最大的,事后被证明为错误的看法,第一是日本将北进,第二是苏联将很快垮台.

        • 家园 日本人让老毛子打怕了。当年张鼓峰没占便宜,诺门坎整个

          二十三师团给活生生打残了。日本人一向有欺软怕硬的传统.在苏远东驻军未西调前,借关东军俩胆儿它都不敢北进

          • 家园 反对的看法也有不少,很多人认为张鼓峰一役是日本占了上风

            日本军方也在张鼓峰战斗中信心大涨,认为北边苏军不过如此尔尔,对自己在满洲国的利益构不成威胁,无需挂怀,因而才大举南下的。

            查理五皇、匪贼鸥等人似乎都是这个派别的~~~

            • 家园 服兄说的对,不少人认为日军在张鼓峰事件中并未输给苏军.事件后

              日军确实很不服气,尤其是关东军。因为参战的第 19 师团是属朝鲜军统辖,战斗力并不强。虽然张鼓峰(苏联叫Zaozernaya 峰) 在战斗结束时在苏联人手中,但朝鲜军已拉下面子向大本营求援,希望关东军帮忙,对苏联红军进行反击。然而当时日本军部的顾虑是华中战场, 没有答应。

              日军主力正在准备进行武汉战役。1938年,日本在关内的兵力为24个师团,占总兵力34个师团的70%。张鼓峰事件爆发时,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只不过是关东军的7个师团(第一、二、四、七、八、十二、二十三师团, 独立混成第一旅团)。一旦张鼓峰事件扩大,面对多达二十几个师的远东苏军,日军显然处于劣势。 日本寄希望与在

              武汉彻底击溃中国(军力和抵抗意志),所以并不希望对苏开战。

              张鼓峰事件后,关东军副 参谋长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 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 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回答(外相)松冈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 力太大,实际上(对苏开战)办不到。”

              根据苏联解体后解密的一些资料,学术界确实认为张鼓峰事件中苏联方面的损失被压缩了。我看到的资料是, 苏军总共伤亡在四千人左右。其中战死约 717人,失踪约75 人, 伤3,279人。苏联军队刚进行了大清洗,中高级指挥员几乎全被换了一轮,对战斗力影响很大。日本战败后公布的数字是伤亡超过1400人。不过尽管苏军伤亡很大,但确是守住了阵地。

              有意思的是张鼓峰和诺门坎的苏军指挥员都和中国有密切关系。苏军指挥张鼓峰对日作战的是1924年化名加伦来华的瓦西里 布留赫尔元帅。加伦在广州三年间一直是老蒋的首席军事顾问, 1927年回国后任远东军区司令员。1937年,苏联展开“大清洗”,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等人首先以“法西斯间谍”罪名被捕。加伦开始很受斯大林信任,奉命主管庭审。加伦曾同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老友一起抱怨:“我明明知道他们不是敌人。”据档案记录,“庭长”在法庭上竟没问一句话。他回到远东,便受到内务部的监视。加伦指挥完张鼓峰战斗,同年10月以“反苏阴谋”罪名被捕。加伦因拒绝承认有“反苏阴谋”遭受当时惯用的“肉体压迫”,18天后便死亡。这应属于受迫害致死。

              加伦在张鼓峰和日军激战时,朱可夫正在华中给老蒋当军事顾问。但在三十年代后期, 苏联军事顾问的影响从未达到1924年到1927年间达到过的那样重要的程度。蒋介石说得 明白,他指望苏联军事顾问在技术方面提供咨询,而不是制订战略计划。朱可夫1939年回国后先是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 诺门坎战役前夕,据他自己讲正提心吊胆的等着被清洗。诺门坎战事一起,斯大林亲自调朱可夫远东方面军司令员。

              日本对北进彻底死了心并非在张鼓峰,而是是诺门坎以后。一方面关东军的主力二十三师团几乎被苏联红军全歼,关东军直属的炮兵 ,航空兵损失惨重,日本陆军从此正确认识了苏军的战 斗力。另一方面日陆军主力还被中国战场拖住。所以在南进或北进的争执中,坚持南进而又有庞大“剩余”实力的海军占了上风。

              一时瞎聊了许多,让服兄见笑。

            • 家园 说的是诺门坎吧

              我在二战论坛上看到有人指出,他们靖国神社当年祭奠时的数字,日本此战中战死了一万八千多人。

              服兄如果有机会的话,倒不妨给核实一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