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说说俺感受到的京沪差异 -- 大懒虫1号

共:💬253 🌺488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说俺感受到的京沪差异

    京沪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快捷,有友说随着快捷程度的提高,两地的差异会逐渐缩小。个人保持弱弱的态度是:也许大概有可能吧。

    个人在这十许多年中,在两地来回折腾中,于细微中无时不感受到两地差异的无处不在。撇开地理环境的显著差异不说,在人文环境中,尝试着给简略归纳了一下主要的原因,感觉可能主要还是两地的城市职能造成的,作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北京,和作为商业中心的上海,两者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一样。这种来自内在的不一样所导致的差异是否会真正缩小呢?

    企图撇开个人的情感喜好,较客观地去描述两地之间的差异,可以感受到差异跟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但若是试图去找到融合之道,在两地都能如鱼得水都能宾至如归的感受,嗯,我说,这可不是一般的困难,目前本人真还没碰到过如此牛的达人,如果有,俺深表崇拜。俺目前能做到的是,尽可能地去认识和理解差异。近期这方面的私人谈论和感受颇多,于是给略微归纳了一下简单的俺认识到的几点“成果”。

    1. 比如,规则的不同。

    在任何一个地方生存,都需要遵循该地的游戏规则。个人感觉,在北京,规则是很模糊的,看不清的。在上海,则是很明晰的。模糊使人更模糊,明晰使人更明晰。比如在北京,俺遇到各种根本不讲理的,根本无逻辑的或强盗逻辑的,或遇到极不公平的待遇的时候,俺的态度多数情况是:算了。如果据理力争,一是浪费,二是被群众看做太计较。但若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上海时俺还是如此这般的态度,则会被群众鄙视的,鄙视为无能,软弱,无维权意识,无执行能力,等等。原因很简单,如果在北京打算“不算”,真是折腾不起,缺乏那种让人去据理力争的环境和法则。而在上海,则有强大地支持据理力争的环境和法则。

    举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在京沪之间快递某个物品,这是常有的事情。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同样是快递公司造成的原因,在北京,俺最多采取、通常也只能采取这个方法“这次你们搞成这样,下次不用你们了!”嗯,俺这个态度,在上海,则被群众严重鄙视了。某次,上海的群众让俺通过打投诉电话来解决问题。于是,某次,俺打了。结果,还是当场被恨铁不成钢地严重鄙视了:“你这也叫打投诉电话?!”我疑惑:“我把情况很清晰地说清楚了呀,让他们处理呀!”“嘿嘿,有你这么打电话的么?!语气态度有你这么温和的么?你以为是哄幼儿班的小朋友呀?!你这样的投诉,放心吧,鉴于太多的投诉要处理,人家肯定没空顾得上搭理你这类的!”可是对方态度很好地说帮我解决呀。不过,结果果然是,俺的投诉很久还是没人搭理,于是俺最后只好亲自冒着40摄氏度的酷热亲自去20公里之外取北京快递到上海的本应送到家门口的物品。群众不仅不同情,还很鄙视俺的无能。唉。

    在上海,说“我要投诉你”极具威慑力,放心,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而在北京说同样的话,则相对显得很滑稽可笑了,放心,照样没人理你。近年来,上海群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各行各业都有专门处理投诉的服务。这点,北京真是自愧不如。北京更多地是看个人愿意不愿意通过拥有某些特权或外缓来解决类似问题,不过若非遇到大问题,一般群众都还是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了了之的居多。例子么,就不举了,俺对此早已麻木了,因为在北京,可以说几乎人人都能跟某些特权直接或间接地接上头。

    嗯,商业中心是要讲究和遵循共同的高效的规则的,而政治文化中心,则是要讲究模糊性和个性化多样化的规则。在上海“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你来到此地就要遵循此地的规则”,在北京“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这次又开眼界长见识了!”两地不同的规则所造成的一系列故事和事故,貌似一直在发生着。对此,俺的奢望也仅仅限于:当上海的群众看到北京的群众有理有据还能如此“软弱没劲”地处理问题的时候,保持不鄙视的态度;当北京的群众看到上海的群众凡事据理力争、无理也要创理力争的言行时,保持不鄙视的态度。

    2. 再比如,务实和务虚的差异。

    商业,讲究的务实。文化和政治,讲究的是虚虚实实。日常交流时,在北京,群众倾向于高谈阔论,话题千变万化,有高度也有低度,可以同时是严肃话题和琐碎话题,人也各具特色、背景严重多样化,虚胜于实。在上海,群众的话题所涉及内容范围很具体很物质、甚至很琐碎,如果正儿八经地跟人谈你的理想和计划,和内在的痛苦和欢乐,应该会导致广大听众都走神。在北京,如果你这个人有点想法,是可以找到在乎你欣赏你的群众的。在上海,群众更在乎你的行动,如果你只有想法而没有具体化的展示,会活得郁郁寡欢孤独无人理滴~,习惯了在北京生活的,一旦转移到上海生活,通常受不了的主要是虚层面的交流急剧降低,习惯了在上海生活的转移到北京后,开始可能会不习惯随处可见的虚。

    不过,虚实是很微妙的。在上海,你的公司去跟一个从前没合作过的单位合作做某项目,项目执行之前,肯定会产生系列合同书和协议书,否则,谁也不敢行动,不按合同协议行事的后果负不起。在北京,很多事情的执行开始、过程到结束大多是由10个阿拉伯数字排列组合的各种电话号码构成,很多年的跟多个单位的首次合作项目做下来了,很可能一张合同书和协议书都没有,即使有,多数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如若要跟上海一样严格按照合同书和协议书来执行,那么,多数不仅属于多此一举,更主要的是很可能永远不必行动了。

    对此差异,理想的情况是,日常的人际言语交流,务虚点好。而正儿八经的做事情,还是务实点好。如果需要两地的群众进行友好合作,嗯,基本得有个痛苦的适应磨合过程,一般人通常适应不了,于是采取互相指责和痛诉对方的种种不是。呵呵~

    3. 再比较一下各自的虚荣面

    群众在一起的时候么,免不了要炫耀一些东东,这其中还是虚荣心在作怪。京沪两地的群众自然都有各自的虚荣心,只不过表现的方式和内容不太一样,本质上则是由两地的职能不同所导致的。虚荣么,俺的个人词典里的解释就是个人以为他人不知道自己的某些情况但是很有必要知道一下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带着得意之情的言语显摆让他人“看到”自己的“荣耀”。北京的群众,比较愿意炫耀自己有哪些别人所没有的特权,如果亲自没有特权,那么自己的亲朋好友有特权也可以拿出来显摆,让人看到自己是VIP的,Very important person的感觉通常都特好。上海的群众,比较愿意炫耀自己的富有,富有财富和品味,对各种名牌高度熟悉和敏感,多数群众不管自己是否足够富裕,但是能做到在第一眼识别他人身上的名牌物品及迅速作出估价,这种对富有的敏锐感知力,会让人感觉蛮好。

    以上各举一个小小的例子略微增强阅读趣味性。

    特权的普遍性么,一个俺道听途说的例子是去年某天坐出租经过某地,由于一直跟司机闲聊,该司机顺口告诉我说这里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说某城管没收了一卖茶叶蛋的老太的鸡蛋,老太不让,就地打滚,双方争执不下,围观群众越来越多,城管们准备将老太拖走,老太说让她打个电话先,城管们许之,谁料想,这老太打完电话后,城管就很荣幸地接到了来自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指示。

    对品牌的敏感度么,一个俺熟视无睹的例子是上个月在某儿童英语培训中心的前台,俺坐在一边翻阅儿童读物,出来后跟我同行的跟我说这些前台小姑娘实在太无所事事了,若是让他来管理,该如何如何,经过解释后,俺才知道,这期间,有个孩子她妈送了孩子过来后就撤了,等她前脚刚出门,前台仨小姑娘立即议论:刚才她的坤包是最新出的,不知价位几何?其中一个立即上网搜出结果是7万多人民币。于是,这些月均两千五的本科毕业的小姑娘们均艳羡不已,讨论了足足20多分钟,直到主管出现才转移话题。

    嗯,在自吹自擂的场合,若要跟北京的群众相谈甚欢,则需要培养和习惯特权意识,并适当拥有或掌握跟特权相关的丰富信息;若要跟上海的群众有共同话题,至少需要花点时间好好研究各种奢侈品的牌子,并训练出一眼就判断是真货还是假货的火眼金睛。

    ……

    暂时先这么些吧。具体的差异,要身在其中去细细体味,体味那些细节中的成因差异,实在是挺有意思的。是什么导致差异相比对差异的个人喜好来说,要有趣得多了。在日常对于京沪差异的谈论中,如果停留于互相指责和批判的层面的,我通常保持沉默,因为他们通常也成为了差异中的一分子。

    【添个小尾巴】其实,每个人时时刻刻都生活在各种差异的集合中,认识并理解这些差异是认识自己的其中一个小途径,嗯,认识自己是个大课题。并,顺带提前祝各位在周末的元宵节细细体验各自的快乐哈!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通宝推:地球人在中国,阿珞,南加菜帮主,
    • 家园 俺有点发言权

      俺是南方人,在北京读书和工作,后来又转到上海工作几年,最后回到北京。

      上海人优点是更敬业(相对北京人),我用过的上海秘书基本没有不满意的。而北京的秘书基本没有满意的。缺点是跟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过分务实,格局稍微小一点。

      规则方面同意楼主的观点,北京人缺乏规则感,但是更重视特权,这点上海人更让人舒服。

    • 家园 俺北京人

      非常喜欢上海,整个城市气质精致现代,我认识的上海人也都非常的和善。

      不过我真是受不了很多上海人之间管外地人叫巴子硬盘如何如何,而且不是个别现象,感觉他们自己把自己包在硬核里,没办法沟通

      • 家园 巴子是特指台湾人,台巴子的简称
      • 家园 硬盘不是外地人的意思

        硬盘不是随便能当的,必须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1、长久居住(一年以上)于某一城市的非本地人

        2、拒绝融入该城市的文化与人文氛围

        3、敌视、仇视该城市的文化、风俗、语言等

        4、对该城市进行破坏、掠夺及诋毁

        这也算是本地人对30年来通过春晚等综艺小品进行的歪曲进行的反击吧

        • 家园 咱也常在KDS潜水

          咱也常在KDS潜水,依我看YP怎么解释完全看大家心情如何了,心情好的时候和您说的差不多,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指身份证号3101开头且生长在上海会说沪语之外的所有人了。

        • 家园 “硬盘”是怎样炼成的?据说也是网络屏蔽的产物

          可能因为本地外地的话题每每沦为吵架骂帖,有的网站就把“外地人”列为敏感词屏蔽了,于是就开始出现拼音缩写wdr。后续发展,楼下网友睡午觉的手艺人已经说了

          作为KDS长期潜水员

          我觉得90%以上使用"硬盘"的语境,都不符合您这个定义。

          而且,这个词的出处,也无非是外地人的拼音简写是WDR,而WD是著名硬盘厂商西部数据的简写,所以外地人被称为硬盘人。

        • 家园 你这么理解是你的善意

          只是当这个词广为流传的时候,是否人人都会保持这种善意,这可未必啊。

          • 家园 如果没有长达30年的恶意诋毁与污蔑

            也不会有这个词的生存土壤

            • 家园 消消气嘛 话说

              都是中国人 干啥会无缘无故恶意诋毁和污蔑呀 最开始大概都是善意的 批评的声音可以换一种方式听。

              上海大都市人难道真的从来没有瞧不起外地人吗,恶意也是从头开始一点点积攒起来的。你说鸡生蛋,他说蛋生鸡,

              这种东西没有孰对孰错,但是有更好或更坏的处理方式。

        • 家园 得,口木兄这么说

          俺回来得是软盘了。呵呵,其实俺也就是不乐意学沪语。

        • 家园 作为KDS长期潜水员

          我觉得90%以上使用"硬盘"的语境,都不符合您这个定义。

          而且,这个词的出处,也无非是外地人的拼音简写是WDR,而WD是著名硬盘厂商西部数据的简写,所以外地人被称为硬盘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