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饮马出长城——简述贞观外战史(四)南方篇 -- 森林鹿

共:💬65 🌺2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王玄策做为唐太宗之死的责任人之一……

      还有卖命的机会就算不赖了…………

    • 家园 明璧大姐

      沉醉唐风怎么关了,我一段时间不上网,就再也上不去了。居然在这里遇到你,太好了,给个消息吧。

    • 家园 吐蕃通西北之路

      楼主提到

      虽然地图上看着吐蕃和于阗最接近,但是因为中间隔开这两国的是不可逾越的昆仑山脉,历次吐蕃打于阗,实际上大多还要先绕道下到疏勒去,纠集疏勒以及周边其他小国(我地图上没标的一些)一起来踩于阗。这么说来,唐要在西域布置对吐蕃的军事防备工作,其实疏勒反倒比于阗更重要。

      好像并不完全是这样。据王小甫 :七至十世纪西藏高原通其西北之路,公元692年之前和之后情形不同:

      在唐朝初年,吐蕃军队几乎总是越于阗南山(昆仑与喀喇昆仑)与西突厥余众连兵袭扰塔里木盆地缘边绿州的(王小甫1992:44及以下各页)。只是后来,唐朝于长寿元年(692)重新收复安西四镇并戍以重兵(《旧唐书》卷198:5304),吐蕃才被迫向西开通绕葱岭进入西域之路的。
      公元七世纪60-90年代,吐蕃与唐朝在西域进行了多次争夺。从史料记载可知,当时吐蕃人进入西域几乎总是首先进攻于阗(王小甫1992:50及以下各页),这就清楚的显示了吐蕃进军的方向。当时,吐蕃大论钦陵曾把他在西域活动的道路称做“五俟斤路”(《通典》卷190:5175)。……所谓“五俟斤路”就是翻越于阗山,穿过昆仑、帕米尔和西部天山的山麓或山间草原,前往北部草原南缘的路线。
      公元692年唐朝收复安西四镇以后派遣汉兵三万前往镇守。在于阗地区,唐军配置的情况是:“于阗东三百里有坎城镇(今策勒县东北),东六百里有兰城镇(今民丰县东安迪尔/安得悦),南六百里有胡弩镇(*Ghunu恐即Kunlun音转,地在今赛图拉),西二百里有固城镇(敦煌出土古藏文大事记年写做Gu zan,指今皮山县桑株镇),西三百九十里有吉良镇(今皮山县西南克里央)”(《新唐书》卷93下:1150-51)。据唐朝兵制,镇下还有城、戍、守捉等驻防单位。在唐朝如此严密的重兵防守之下,吐蕃很难再从此道直接向北进入西域,于是,向西绕道葱岭便成为必要。

      王铁男他们走过桑株达坂:外链出处

      • 家园 赞美,我去把那段删掉

        本来那一段也是额外增加的累赘东西,是一个朋友看了原稿后提出的意见,旨在打击花痴唐粉鹿

        这段被驳倒,俺再高兴不过了

        • 家园 玄奘归国时路过于阗(瞿萨旦那国)

          至少他是多少了解一些于阗的。当然从商人口中也可以了解一些情况。

    • 家园 注1:岭南冯氏造反谣言始末

      此事诸史书皆载,以《贞观政要》最为详细。难得魏板砖在军事上也正确了一回,给个面子,原文录如下:

      征伐第三十五

        贞观初,岭南诸州奏言高州酋帅冯盎、谈殿阻兵反叛。诏将军蔺謩发江、岭数十州兵讨之。秘书监魏征谏曰:“中国初定,疮痍未复,岭南瘴疬,山川阻深,兵运难继,疾疫或起,若不如意,悔不可追。且冯盎若反,即须及中国未宁,交结远人,分兵断险,破掠州县,署置官司。何因告来数年,兵不出境?此则反形未成,无容动众。陛下既未遣使人就彼观察,即来朝谒,恐不见明。今若遣使,分明晓谕,必不劳师旅,自致阙庭。”太宗从之,岭表悉定。侍臣奏言:“冯盎、谈殿往年恒相征伐,陛下发一单使,岭外帖然。”太宗曰:“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征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乃赐征绢五百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从嫁文成公主看,唐朝是吃了不小的亏

      唐朝开头看不起吐蕃。打了一仗后就愿意和亲了。明显是吃了眼前亏后发现吐蕃实力很强的关系。这和汉朝在白登失败后就开始实行和亲政策是一样的。只不过唐朝比汉朝还差点。不过就是边境上吃了点亏就软蛋了。不过李世民干这类事也没啥心理负担。渭水之盟比这羞辱百倍,他不是也忍下来,最后报仇了么?天可汗同志这么干,估计也是想着过一阵子就收拾吐蕃吧。

      至于为啥天可汗同志忍下这口气?一是因为当时吐谷浑刚打下来还没完全消化掉就给吐蕃摘了桃子,再来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代价太大。二是因为当时各地不定,例如

      十二年正月甲子,巫州獠反,夔州都督齐善行败之。

      十二年十月乙未,至自始平。钧州山獠反,桂州都督张宝德败之。

      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明州山獠反,交州都督李道彦败之。

      十二年十二月辛巳,壁州山獠反,右武候将军上官怀仁讨之。

      十三年四月甲申,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反,伏诛。

      十三年十二月壬申,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以伐高昌。

      十四年三月,罗、窦二州獠反,广州总管党仁弘败之。

      十五年正月辛巳,如洛阳宫,次温汤。卫士崔卿、刁文懿谋反,伏诛。

      十五年十一月癸酉,薛延陀寇边,兵部尚书李世勣为朔州道行军总管,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以伐之。

      十七年更是不得了,政治大地震。正月戊辰,魏徵薨。代州都督刘兰谋反,伏诛。三月丙辰,齐王祐反,李世勣讨之。乙丑,齐王祐伏诛,纵复齐州一年。四月乙酉,废皇太子为庶人,汉王元昌、侯君集等伏诛。

      所以,所谓的“贞观之治”其实也是叛乱风起云涌。天可汗同志整天不是在琢磨整顿内部,就是在琢磨打击外敌。而从进军的难易程度上来说,北方比青藏高原好打得多。而打下来的收获也更大。所以用美人计暂时安抚吐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不过搞“先易后难”这种政策的,往往到最后那个“难”总是啃不下来。宋朝搞先易后难,结果北方边患不止。唐朝搞“先易后难”,吐蕃最后成了唐的心腹大患。呵呵。

      • 家园 不大认同“同意和亲证明唐朝吃亏”的推论

        从北朝到安史之乱这一段的史实来看,中原政权和草原民族和亲,以优势国嫁“公主”给劣势国的情况较多。

        略举几例:草原民族嫁女方面,北朝周齐并立时,都向突厥可汗求娶其女为皇后(最后是北周武帝成功娶阿史那氏)。当时突厥势力强大,中原政权争相奉承,突厥可汗曾说“我在南两儿(指周齐二帝)孝顺”云云,显然这是优势国嫁女给劣势国。

        唐武则天时代,后突厥复兴,占据草原大败武周军队,其可汗也要求嫁女给中原政权宗室,因为武则天派自家武姓子弟去成婚而未成(突厥方面只认李唐宗室)。那个时代,后突厥也是很自矜强盛的,当然武则天未必认帐。

        中原嫁女给游牧民族方面,突厥启民可汗完全臣服于隋之后,隋先后嫁安义公主、义成公主给启民可汗,并被其三子继承。

        吐谷浑王慕容伏允也是被隋踩平后,娶隋光化公主,生太子顺,长期在中原内地为人质。

        唐灭吐谷浑后,亦嫁弘化公主给傀儡王诺曷钵(慕容顺之子)。吐谷浑作为一个独立政权,对唐朝的绝对臣服一直保持到高宗初年,说贞观年间“吐谷浑刚打下来还没完全消化掉就给吐蕃摘了桃子”俺觉得不太合适。

        贞观年间另一个唐对蕃族的和亲动议,是太宗嫁公主给薛延陀真珠可汗。这个事情几经反复,过程俺在北方篇里写得稍详细一点,可以肯定地说,李二开始不想和亲,后来在文臣劝说下同意和亲,又在蕃将劝阻下悔婚,整个过程里,唐对薛延陀都占据很大优势,没有任何“吃亏”的迹象。

        于是说到唐对吐蕃的和亲态度反复,俺的意见是:唐开始的确轻视吐蕃,两军直接接触后,重新调整了对吐蕃国力军力的认知,所以同意和亲。至于这个“接触”的过程,是不是吐蕃占了便宜唐军吃了亏,从现有史料是无法直接证明的,双方的史料(暂且认为吐蕃的神话传说也算“史料”)都认为是自己占便宜。

        现在各界比较认可的唐蕃关系史料,一是唐蕃会盟碑原文,二是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文件,然而这些也大都是贞观时代之后的东西。即使中宗时代金城公主和亲时留下的唐蕃会盟碑,吐蕃也自认是李唐的晚辈(这还是在吐蕃取得了一系列对唐大胜之后)。

        这个优势方嫁女的规律,自然也有反证,如北周嫁千金公主给突厥人时,不好说是优势地位。而安史之乱后,李唐实力急剧萎缩,但回鹘等游牧民族依然孜孜求娶唐公主,这个就只能从经济、文化、前代政治遗产方面找原因了。

        贞观之治23年中,国内外一直有小规模局部动荡,俺同意这个说法。不过此现象也能用于任何朝代,任何“太平富足”现象都是相对来说滴(你就承认你是一只唐粉不喜欢听人说李二坏话就好了吧吧吧吧吧吧吧吧吧……)

        • 家园 原来如此

          “唐武则天时代,后突厥复兴,占据草原大败武周军队,其可汗也要求嫁女给中原政权宗室,因为武则天派自家武姓子弟去成婚而未成(突厥方面只认李唐宗室)。”——本来我以为《大明宫词》这个桥段是属于虚构,原来是有历史原型的。

          • 家园 嗯,是有史料背景的

            《旧唐书·突厥传上》

            后突厥大败武周军队:

            垂拱二年,骨咄禄又寇朔、代等州,左玉钤卫中郎将淳于处平为阳曲道总管,与副将中郎将蒲英节率兵赴援,行至忻州,与贼战,大败,死者五千余人。三年,骨咄禄及元珍又寇昌平,诏左鹰扬卫大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其年八月,又寇朔州,复以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击贼于黄花堆,大破之。追奔四十余里,贼众遂散走碛北。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又率精兵一万三千人出塞穷追,反为骨咄禄所败,全军尽没,宝璧轻骑遁归。

            突厥要嫁女给武周:

              默啜者,骨咄禄之弟也。骨咄禄死时,其子尚幼,默啜遂篡其位,自立为可汗。……圣历元年,默啜表请与则天为子,并言有女,请和亲。初,咸亨中,突厥诸部落来降附者,多处之丰、胜、灵、夏、朔、代等六州,谓之降户。默啜至是,又索此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兼请农器、种子。则天初不许,默啜大怨怒,言辞甚慢,拘我使人司宾卿田归道,将害之。时朝廷惧其兵势,纳言姚璹、鸾台侍郎杨再思建议请许其和亲,遂尽驱六州降户数千帐,并种子四万余硕、农器三千事以与之,默啜浸强由此也。

              其年,则天令魏王武承嗣、男淮阳王延秀就纳其女为妃,遣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右武威卫郎将杨鸾庄摄司宾卿,大赍金帛,送赴虏庭。行至黑沙南庭,默啜谓知微等曰:“我女拟嫁与李家天子兒,你今将武家兒来,此是天子兒否?我突厥积代已来,降附李家,今闻李家天子种末总尽,唯有两兒在,我今将兵助立。”遂收延秀等,拘之别所。

        • 家园 不过陪嫁工匠是吃大亏了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