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分析一下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运作方案 -- 积吉

共:💬53 🌺13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方面我不是业内人士

                不敢说托大的话,但吉利去年也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变速箱公司,现在正在正常运行,这个对你所说的问题应该有借鉴作用吧。

                用李书福的话说: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

                • 家园 正常运行是指什么?

                  正常运行是指变速箱厂正常运行. 吉利花钱付给自己的子公司获得变速箱装在吉利的车上? 还是吉利正在充分消化那个变速箱厂的专利技术, 并且准备在中国自己投产(不知道那个将要在成都建立的变速箱厂和这个有没有关系??)的过程中? 就算没有充分的吸收技术. 把供应商整合在自己公司旗下的供应链中也是很成功的. 能够一定程度上的降低成本. 最大化的灵活满足自己的需求. 还能通过向第三方供货取得盈利. 但是我现在暂时没有看到volvo能在近期给吉利带来这些有利的方面. 相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吉利还需要继续给volvo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其实这种类型的合作有很多先例. 成功的例子非常的少.仅仅说国内的一汽上汽广汽等等都正常运行, 都是盈利纳税大户. 不过能说这些合作是成功的么? 外过汽车公司进入中国20年. 一汽上汽广汽离开外国的生产线自己能生产不? 离开别人的设计, 自己能造车不? 自己能够设计先进的生产线不? 我看还不如中国的民营企业, 不如吉利, 奇瑞, BYD. 这些所谓的盈利不过是分得外资汽车公司一点残汤剩饭. 20年啊!!! 失去了大片的市场, 所谓换得的技术在哪里??!!

                  从一个公司的角度来讲, 能够盈利就是成功. 公司追求的就是最大的盈利化. 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看, 从一个长远的战略性发展的角度来看. 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也是我们花了20年的时间让外资公司赚的发紫之后, 也没有得到的. 这个不得不说和几大国营汽车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长远的发展战略方针有很大的关系. 现阶段这么赚钱一个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现在中国正处于一个个人汽车消费发展的高峰期. 市场远远没有达到饱和. 什么样的车都可以卖. 好车新车卖城里. 捷达桑塔纳可以卖郊县. 一旦市场达到像欧美一样一个饱和的状态, 那个时候就是真正拼技术的时候. 如果那个时候几大国营汽车公司拿什么来和外资公司竞争.

                  吉利收购volvo是中国民汽车营企业发展的一大步, 也是第一步. 非常的让人激动和兴奋. 但是吉利一定要看到长远的发展. 不要追求一个短期的盈利和为了volvo而volvo. 只有技术真正的留在吉利的实验室里面, 专利真正的写在吉利的名字下,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措施在吉利中实行, 那么吉利才能在未来20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和长足的发展. 才能和外资巨头抗衡. 这个也是吉利今天花大笔资金买下volvo, 投资volvo, 养活volvo(不一定非要养活, 用完了可以扔掉)能取得的最大效益.

                  PS: 那个报告我还是打算花时间看看. 10分钟下结论快了点. 就我看到的描诉, 这个报告正是从你说那几个方面 收集市场的历史数据来取得结论的.(详见前言和chapter 1)

                  阴谋论一下. 说不定Ford或者GM正等着volvo在吉利手中运营进一步下滑, 品牌进一步跌价. 在吉利亏不起只能出手的时候. 再低价收回去. 吉利一定要最快速度的, 并且最大程度的转移技术.

                  • 家园 报告看完了么? 写个总结吧

                    >PS: 那个报告我还是打算花时间看看. 10分钟下结论快了点. 就我看到的描诉, 这个报告正是从你说那几个方面 收集市场的历史数据来取得结论的.(详见前言和chapter 1)

                    报告看完了么? 写个总结吧。先花谢了。

            • 家园 这个光是机遇油耗的分析太简化了一点

              也怪我给的链接不太正确. 我给的那个链接只是一个简短的news. 真正完整的报告包含的内容远远比这个比较复杂. Dust to Dust 不仅仅包含了生产研发平台共享的费用.而且还包括使用, 维护, 维修, 车的寿命(不同车型市面上的平均寿命, 使用年限, 最终公里数, 不同的消费人群开车的方式不同那么上面所有的数据都不同)等等, 做出的最终的结果. 这个报告一共458页, 我到现在还没有看完.

              还要纠正的一点是这个单位是cent per mile 不是dollar per mile

              如果有兴趣的话, 可以下载完整的报告, 读一读.

              外链出处

              如果不能下载, 请多刷新几次.

              我对这个报告的最终结果也很干兴趣. 具体要等到我完整的看完报告之后才能继续讨论.

              过来看井大河友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给出了一个数据说是hybrid碳多排放13-23%, 不知道这个数据又是从哪里来的.

              链接出处

              • 家园 谢谢你的资料

                用了10分钟看了一下,初步判断这个报告对汽车能耗来说是垃圾,劝你别花时间在上面了。

                简单一点,看看排名:

                The Top 10 most energy efficient vehicles over their lifetime:

                1. Scion xB ($0.48 per mile)

                2. Ford Escort (0.57 per mile)

                3. Jeep Wrangler ($0.60 per mile)

                4. Chevrolet Tracker ($0.69 per mile)

                5. Toyota Echo ($0.70 per mile)

                6. Saturn Ion ($0.71 per mile)

                7. Hyundai Elantra ($0.72 per mile)

                8. Dodge Neon ($0.73 per mile)

                9. Toyota Corolla ($0.73 per mile)

                10. Scion xA ($0.74 per mile)

                The 10 least energy efficient vehicles over their lifetime:

                1. Mercedes Benz produced Maybach ($11.58 per mile)

                2. Volkswagen Phaeton ($11.21 per mile)

                3. Rolls-Royce (full line average: $10.66 per mile)

                4. Bentley (full line average: $10.56 per mile)

                5. Audi allroad Quattro ($5.59 per mile)

                6. Audi A8 ($4.96 per mile)

                7. Audi A6 ($4.96 per mile)

                8. Lexus LS430 ($4.73 per mile)

                9. Porsche Carrera GT ($4.53 per mile)

                10. Acura NSX ($4.45 per mile)

                Hybrid energy efficiency over their lifetime:

                1. Honda Insight ($2.94 per mile)

                2. Ford Escape Hybrid ($3.18 per mile)

                3. Honda Civic Hybrid ($3.24 per mile)

                4. Toyota Prius ($3.25 per mile)

                5. Honda Accord Hybrid ($3.30 per mile)

                很明白,它的所谓lifetime耗能效率和汽车的售价,维修费用有直接关系,和耗能没有任何关系。举个例子,豪华车如果制造成本是1元的话,其售价可以卖到5元;廉价车如果制造成本是1元的话,其售价只卖到1.5元,再加上豪华车维修费用的高昂,其lifetime耗能效率就会很高。

                明确的说,它这个lifetime耗能效率包含的人工费用和品牌溢价,是错误的。

                lifetime耗能效率计算的要素是:所有部件的生产能源消耗,汽车平均使用年限,运行耗能,维护能耗( 比如机油),替换部件的生产能耗。

            • 家园 说个小事给你听

              至于你说的中低层技术交流的问题不是大问题,一个是沃尔沃被福特收购有10年了,这个过程早就经历过,再者技术这东西在西方是明确写在技术资料中的,不是像中国那样由某个师傅掌握的。

              你把外边的法律条款和西人想得太好了,这里猫腻可不少呢。

              90年代中,意大利某厂将一条生产线卖给江浙某省的一个厂家,意方派技术专家帮助中国工人安装好了整条生产线、按合同转交了技术资料并对操作工人并进行了相关的技术培训,试产合格,然后中方就开始投入批量生产。问题来了:产品总是不稳定,老是有质量小毛病,没法子,得请意方专家来指点,每次意方专家动动这、摸摸那就好了,-中方技术人员也在场-,可是总是过一阵子这质量问题就又出来了,于是还得花钱请意方专家来调。

              后来,有一天工作后吃喝得很happy时,俺问意方专家:为啥他一调就好了,而中方死活整不好;专家半醉中眯着眼对俺微微一笑:“这个关键呢,就是干湿料混合拌放时的顺序”。就这么个小地方,可这是人家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根本不在技术资料里。

              俺见过外边有的技术人员也好、一般技工也好,对自己掌握的那点“拿手绝活”可是死守严防的,轻易根本不告诉别人的,这是人家工作的保证、是人家的饭碗呢。。。

      • 家园 您明显是内行
    • 家园 要做到迅速盈利不容易。海外销售还可能有不小的下降。

      要做到迅速盈利不容易。沃尔沃的海外销售还很可能有不小的下降。因为部分失去了福特的销售网络,起码福特的销售网络卖起来volvo不那么上心了。(参见联想收购IBM PC案)

      不过只要能做到联想收购IBM PC那样就非常好了。从国家的角度来看,volvo毕竟是多年世界一流。技术溢出效应能帮中国的汽车生产上一大截。为了这个,就算先为volvo赔上几年钱,花上50亿美元都值。这正是中国政府现在做梦都想的产业升级。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一直不太受政府待见的吉利现在突然成了政府面前的红人。当然,吉利公司本身为此冒的风险是不小的。

      • 家园 对,这个忙总还是谁也提到过要扶植一些民营企业家

        国企最大的问题是把搞企业当作做官,赚钱全靠垄断。民企有活力,但不太可靠。如果能培养一批像华为这样的民企,对国家很有好处。再加上海外购并民企出面比国企容易。

        关于销售网络的积极性问题,这个不用担心,用一句李书福的话:没有谁会和钱过不去。

    • 家园 就是不知道现在政府用车的情况

      我觉得你说的有些简单了,现在政府用车用奥迪宝马?不知道这个奥迪宝马是纯进口呢还是国产的?要是国产的,吉利会走上层路线,做奥迪宝马的厂一样会走上层路线吧…

      另外你说的削减成本两嘴唇一碰就是40%啥的,丰田减成本都减出麻烦了都不一定有40%吧…反正觉得说不出哪里感觉怪怪的

      Volvo这车本身市场相当小众,价格贵,还没有什么很出名的特色。吉利好像还把研发什么摆在瑞典?除非连厂带机器全搬回中国,不然我对Volvo盈利还是感觉一般

      我觉得李书福还是有算盘的,但靠降成本,这个说不好

      • 家园 看报道说是政府用车预算是800亿, 奥迪占20%

        左右, 当然是在中国生产线造的. 宝马和奔驰也放到采购单里了.

        吉利承诺保持R&D在哥得堡, 瑞典和比利时的工厂也不动. 所以在中国造车就要装新生产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