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青蒿素到底是由谁最先提取发现的 -- Silvia

共:💬29 🌺14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感慨,科学突破的过程经常都是这样

            一个人独自将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推开了一条缝,然后他告诉大家可以开门,然而在大家注视下,他却没能再次打开,其他人按照他说的方向(并进行了改良?),终于打开了门……

          • 家园 我觉得还是得把原材料分清楚

            比如lz引的新浪引文中写到:

            青蒿在中国民间又称作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南北方都很常见。古代多部中医药典都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

            这明显与实际不符。《本草纲目》里的青蒿,别名香蒿,然后说可以治疗疟疾。所以说如果真按屠教授所说,通过整理中医典籍找来的药,按理通常是这种香蒿。这能提出什么青蒿素来呢。当时第一轮,第二轮的筛药不过,岂不是很正常?我对此一直有疑惑。

            • 家园 中药铺里的药材

              并不是严格按照《本草纲目》或其他药书配备的。这几种原植物比较相像,采集的时候是很容易搞混的。实际上,这几种原植物在不同地方都有作为青蒿入药的。古代的本草书籍,记载本来就有不清的地方,再加上很多地方有“习用药材”,就是习惯上用本地的一种相似(有时相差甚远)的原植物作为某一药材使用。也就是说,本来各地的药材“青蒿”就不是来自完全相同的原植物。此外,由于药材采集季节、产地、药材中茎与叶等的比例不同等原因,有效成分会相差很大。

              有一种猜测,屠教授第一次用的药材,由于季节或药材来源等原因,严格按标准来说属于比较“差”的。第二次用的药材,反而是比较“好”的。结果就是,“差”的青蒿的提取物有效,“好”的青蒿提取物反而无效。

              所以,屠在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欠缺,是她没有取得进一步成功的一个原因。而云南方面有了吴征镒这位植物学专家的支持,能够很准确的确定原植物,就为自己在青蒿素研究工作中的贡献增加了一个砝码。(吴征镒由于在植物学方面做出的贡献,获得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家园 你说的中药材情况我也有所了解

                所以我说吵吵几十年,还不如当初趁着资料,证据,经手人都在的时候,先把做实验的植物肯定了。

                • 家园 当初和现在的情况不太一样

                  第一,这是政治任务,全国一盘棋,大家都是尽力探索,一有所得,很快就会向其他部门通报,不会想到后来还能有吵架争功的事。

                  二则,当时的研究工作,按现在的眼光来看,不是很规范,对于样品、试验数据等的保留工作都不是很严谨。试想,如果每一次试验的样品都做了很好的留样,每次的实验结果也都有很好的手段保留下来,当第二次的结果与第一次相差很大时,完全可以用第一次的样品再进行提取、试验,那当初屠到底是否取得了突破性结果就很容易认定了。(更进一步,如果除了记录数据之外,还可以用照相等方式记录在实验室对疟原虫的杀灭情况,但当时这肯定做不到)

                  当时,大家知道了青蒿提取物有突破性结果,于是都用自己那里的“青蒿”进行试验,结果有的取得突破,有的反而退回去了。云南的研究工作,最有价值的是不拘泥于“青蒿”,而是试着用同类的植物进行试验,在取得很好的结果后,又把这种植物进行了认定。实际上,即使在明确了原植物后,采自不同地方的原植物,有效成分含量也有很大差异,现在工人四川酉阳地区的青蒿,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当地成了最大的青蒿种植基地。

                  • 家园 当时的情况是历史背景

                    确实在文化大革命中推选组长的首要标准不是学术水平,与现在的科研课题组长的意义和含义是不同的。另外从经费角度来讲,当时举国体制与现在课题组长负责制也是不同的。

                  • 家园 印象中云南方面的研究特色就是

                    云南的研究工作,最有价值的是不拘泥于“青蒿”,而是试着用同类的植物进行试验,在取得很好的结果后,又把这种植物进行了认定。

                    最早是利血平,后来的紫杉醇都是。

      • 家园 在网上读到介绍,跟您说的能对上号

        说用来提取青蒿素的植物实际不是传统药用青蒿,而是被称为“苦蒿”的黄花蒿。

        按引在后面这段话的说法,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屠教授(北京中药研究所?)似乎是以药用青蒿为材料得到的结果。会不会是第一次用的材料里混有黄花蒿,所以出现抗疟效果;而第二次的青蒿品质要好些,于是效果也没有了呢?

        然后云南组试了黄花蒿,结果青蒿素就出来了?

        如果事情是这样,那我觉得,云南组的贡献应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分清哪个是有用的“青蒿”,否则拿着香青蒿猛做,结果必然是效果不佳,然后顺理成章的放弃这个方向。

        百度知道上的文章

        相关段落:

        车到山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改写了中药青蒿的历

        史。1972年底,云南“5.23”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傅良书,副主任周建波,李舒

        从北京参加完全国“5.23”会议回来,向科研人员传达时提到,北京中医药研究

        院中药研究所发现青蒿的粗提取物有边缘抗疟作用,但前景不看好,已停止了对

        此研究,建议他们筛选一下本地的蒿属植物进行研究。

        “1973年新年,罗泽渊到家住云南大学的朋友家玩,在云大校园里意外地发

        现了许多苦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采了一大把抱回药物研究所。之后,她

        制备了苦蒿不同溶剂的提取物,顺利地分得了数种结晶成份。当从事多年抗疟药

        药效学筛选工作的黄衡看到编号为结晶体三的化合物过筛结果时,惊讶地发现,

        原本被感染得呈“满天星”状的小鼠血片中,疟原虫竟全部消失了。“会不会只

        是一个偶然”,黄衡惊喜之余冷静地提醒自己。但是,多次试验结果重现后,他

        激动了,“这不是偶然,我们真的找到有效的抗疟成分了。”黄衡把这份意外之

        喜告诉了组里的其它成员。一时间,全体人激动难抑,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总

        算看到了一线希望之光。”( 2)

        “经过进一步的经药效学、药理学研究,到三月底,课题小组成员们证明了

        苦蒿结晶三确实具有高效、低毒抗鼠疟的特点。与此同时,罗开均将苦蒿的植物

        标本送请著名分类专家吴征镒教授鉴定,定名为菊科蒿雪大头黄花蒿。因此,他

        们将该结晶命名为黄花蒿素。”( 2)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条目本身也是现在这场青蒿争夺战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考虑到屠教授跟整个青蒿界关系都紧张,网络上能找到的文章显然大部分都是其他组的作品。像我这样的外行,还是继续保持谨慎的怀疑态度吧。

        ~~~~~~~~~

        比如说:

        如果上面词条里的这段文字属实的话,那北京组看上去是知道南方得到好结果之后才知道黄花蒿提取物有理想疗效的:“北京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发现青蒿的粗提取物有边缘抗疟作用,但前景不看好,已停止了对此研究”。

        不过,这毕竟是一个会议上带回来的口信而已,并不意味着屠教授也这么认为。

        查到其它地方的说法是这样:“屠呦呦于1972年8—10月,偕同有关医务人员携药赴海南昌江地区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30例青蒿抗疟的成功。 1973年,又在同一地方首次试用青蒿素单体,肯定其抗疟疗效胜于优选抗疟药氯喹。接着在全国各地的大力协助下,进一步扩大临床验证,至1978年,共治疗2099例(其中包括间日疟1511例,恶性疟588例),全部获得临床痊愈,使青蒿素真正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新结构类型抗疟新药。”

        我注意到很多工作是1973年前做的。

      • 家园 屠的工作确实应该承认

        她迈出了最关键的指引方向的第一步,感觉科学共同体对她有点不公道。

        • 家园 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 家园 《迟到的报告》一书中说到人物

          没有人不承认屠呦呦在青蒿方面的工作,但问题的关键是她不承认别人在青蒿和青蒿素分离方面的工作在她之前!在《迟到的报告》一书中提到了余亚纲和顾国明的工作,也提到了钟裕蓉等当时年轻人的工作,而这些名字从不被这个单位,这位学者再提起。

          • 家园 实验室放火也许有钟裕蓉的份子?

            当时大家对青蒿素群起而攻之,认为有毒,屠呦呦提出在她身上试药,要是被毒死了自己就认了,要是没有毒性,必须上临床。这个时候屠呦呦是一个人啊,也就是说人家用自己的命换来的,你让她怎么提别人?

        • 家园 有她自己的原因

          另外,由于时代的原因,当时大家都是为了完成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确实如此),在研究数据的保留等方面,可能不够严谨,谁也没想到以后会有争功的情况啊。其他单位虽然在研究方向上可能确实受到屠的启发,但她自己拿不出过硬的证据,又争功心切,弄得非常孤立……

          新药审批制度刚出来的时候,屠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抢先独自报了青蒿素的新药,可能是引起其他研究单位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么重要的的成果,当年也只是被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让很多参与者耿耿于怀,其中也有各研究单位之间难以很好合作的原因。

          另外,青蒿素这个成果现在实际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用的很少,但是国际声誉很高。管理部门估计也不愿意掺和进来,只好大家自己吵了……

    • 家园 中医正品青蒿

      又名香蒿。

      而黄花蒿,又名臭蒿,是用来提取青蒿素的。

      我对新浪里面的说法表示怀疑。中医院出来的,正常的话,应该首选正品。但是正品没什么治虐能力。新浪里面说法很含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