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路遥《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 瓦斯

共:💬196 🌺677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有意思,你说话直接却不难听。

          有意思,你说话直接却不难听。 挺有艺术的。

          看了看下面大家关于共鸣,精神的回帖。 其实我觉得,以路遥的笔力,将那个时代深刻描写出来是力有未逮的。 可恰恰是他认真的态度,不知不觉间,将那个环境里人们思想的局限性,抗争的矛盾性描写了出来。 这个不是路遥笔力所至,而是因为路遥恰恰就是一个《平凡的世界》里的人。 他的一字一句,为人物设计的一举一动,求“不真”而自然真。

          所有目前不可理解的选择,“幼稚可笑”的幻想,“飞蛾扑火”式的坚持与激情,恰恰是那个世界给身在其中的人们打下的深深烙印。这些让人不能完全接受、喜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特征,甚至未必是作者主动想要呈现的,但恰恰是那个世界真实的状态,也不可避免地经由作者到达了作品里。

          我认为,与《平凡的世界》有共鸣的读者,不仅仅是因为在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周围生活的现实描述,被这份稀有的关怀所感动、被人物不光明却也不绝望的抗争所激励。更多的是他们能看到前路的崎岖,看到了环境对自身思想的扭曲。 对生活的抗争,虽然笼罩着若有若无的悲壮神圣光环,却实实在在地,时时行走在失败、荒谬的边缘。

          不少读者和我交流的时候提到了《平凡的世界》在文学上的缺陷,以及对书中标杆人物思想、行为的不认同。但对于那些被激励的读者来说,文学上的缺陷可以由生活的真实感受弥补。 对人物的不认同,可以由自身的选择、实践而证实或修正。 而作品带来的自身生活的存在感,是伴随一生的。

          其实《平凡的世界》文学上,人物形象上的争议性从来没有出乎我的预料。 然而由于作品的这些缺陷,以及对其描述”真实“的不喜爱,而导致对其写实性的怀疑,这却是很出乎我意料的。 因为在现实的生活中,《平凡的世界》的人物们虽然成为政客,学者,白领,民工, 然而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却远没有超出《平凡的世界》的描述。 近乎教徒的忍耐,近乎偏执的坚持,近乎无知的天真,近乎自我毁灭的理想主义... 这一切,可以不喜欢,可能以不同形式呈现,却是真实存在的啊。

        • 家园 sigh,

          这竟然是西窝窝博士说出的话,西窝窝博士很有见地嘛。。

        • 家园 就是因为看到了世界,才发现平凡的世界的伪写实性

          我写那么多,是为了说明,第一,我对文学作品有基本的鉴赏能力;第二,从我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体验来说,我不认为他是一本好作品。

          其实,我的要求是有点偏高的,所以对待下面很多人的一片叫好声我不想说太多。不同的人阅读能力阅读体验是不一样的,诚如斯言。若是沉浸于《平凡的世界》的这种平凡,我想我对他们的阅读选择也没有什么非议。《平》一书倒是彻头彻尾的太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了。建议您可以再读读它,然后合上书,过阵子再回想下是不是这回事。

          这个帖子,我知道写起来会很痛苦,因为有些东西不是我所能掌握的,我只是能看到它但是未必能够很精确地传达。文学不是写实就行了,也不是仅仅有人说好就完了。我始终信奉最传统的信条,文以载道。《平》中,有人说歌颂了奋斗精神,但是奋斗你也要看看这条道是不是合适的呀。走了一条自以为奋斗的道,传达了奋斗的 精神是不假,但是难道就能说这真的是一种适当的歌颂吗?

          余不多及。

          • 家园 看了全部帖子

            可能你和益者三友的要求比其他人高,他们觉得好的地方你们倒不是完全没看到,只是觉得还不够。不过,是不是你们要求太高了?看看和平凡世界一起得奖的穆斯林葬礼,共鸣都没得,YY有过之无不及。

            • 家园 《穆斯林的葬礼》我只看过一遍

              那个时候很小很小,小学五年级吧。

              但是印象很深刻,最深刻的是韩子奇,爱玉如痴,为了争取被收养假装自己是回族。这个大概是因为有背景,我们家就在回族镇,我们小学旁有个清真寺。我对回族的很多风俗了解就是从那本书里面来的。虽然我很多同学是回族,但是现在很多老习惯也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这本书不能说是意淫,只能说是手法比较奇幻。

              • 家园 穆斯林的葬礼三观不正啊

                写作手法也是非常洒狗血的

                • 家园 写的是蛮鬼的

                  不过对待文学作品,尤其是那种从开头就标榜自己不正常的文学作品还是宽容点吧。我觉得这本书还好。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小,对文学作品的眼光还没有那么挑。这本书里面的韩子奇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韩新月反而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唯一的印象是在她下葬的时候,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回族下葬),而韩天星还可以,因为记得新月小时候骑在他身上玩。

                  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开头,韩子奇跟老外聊关于玉石的,对玉石的历史的讲解。后来(2008年)我到北京故宫,一个人对着老外(可能是他的朋友)讲玉石的发展史有几百年,我就很不满的纠正他,说已经至少物流千年了。他一副不信的样子,“有那么长吗?”我也懒得跟他叨叨,就这么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觉得应当跳过去跟老外说不是那样的,这个人太有损我们的历史文明了。

              • 家园 《穆斯林的葬礼》我和《白鹿原》同时看起的,现在还没看完

                可能是女性作者的非常注重细节的描述,我读起来进展很慢,很久没有看出主线在哪里,也就看看停停,几年了还没看完,压到一堆书纸之间去了。

                我昨天下载了你推荐的山楂树了,有空就可以开始看了。

                • 家园 穆斯林的葬礼比山楂树女性化多了

                  山楂树这本书如果按照您原来的读书方式去看的话估计还是看不下去,因为它是日记改编出来的,所以太多太多的女主角的内心独白。这本书我有些地方也看不下去,因为女主角的内心总是弯弯绕绕,说实话,俺们年轻有一群男孩子追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忽然又想起王佳芝,她被张爱玲的笔描述为“免疫力太强”)而且男主女主调情的场面也蛮多的。

                  按照您的性格,看这书的最好方法是把那些不重要的一笔掠过,或者是因为她源于某个女孩子的日记,太真实,我觉得这本书逼真塑造了一群那个年代的人,很人性化的,很逼真的,有好的也有坏的,很琐碎。其实这本书不算是我所见过最好的,只不过是最近看的,印象比较深刻。女主的很多心理活动比较能引起我的共鸣。

                  不知道您看《孔雀》这部片子感觉怎么样。这部电影也算我见过的很逼真的了,当然有些地方故意加了点非现实的东西,为了表现力。但是整体上,还是蛮符合当时的社会场面的。

                  我虽然是站在80年代的尾巴上(我记事的时候已经快到90年代了),但是由于我们那边的发展慢,还是很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氛的。而且,《孔雀》和《山楂树之恋》里面描写到的亲情比较符合我的想象和了解,而《平凡的世界》里面,可能是男性视角的原因,跟我想的不相符。《孔雀》的剧本作者是河南人,是男性,但是视角比较特殊。

                  《白鹿原》我看不下去,可能是太男性化了。穆斯林的葬礼我现在可能也不太爱看,加的奇幻削弱了一部分的表现力和主题。不过我推荐一篇短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二届的蔺瑶的《妈妈》,这篇很不错。与时俱进。链接如下:

                  http://hi.baidu.com/jolieyy/blog/item/adcdb68640c0d03a67096e85.html

          • 家园 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好写时候,文学作品给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如同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很多人被平凡的时间给共鸣了,于是精神就此升华。乃看的角度不同么,可能不能印发共鸣么。

            从自己的奋斗经历里找精神源泉比较实际吧。比如我从以往的工作经验里,看到了大国下大棋的影子,于是我从此ENJOY上了那中游戏。非常好玩,肯定是平凡世界里没有的。我要写出这些经历来,可以叫做邪恶的科学世界

            • 家园 也不是那样的,主要还是有些人一根筋了

              举个例子来说吧,就比如孙少平的不愿意回去帮他哥哥开展事业,这个叫你们来说怎么想?我就遇上过现实版,我一个堂哥的小舅子,在本科毕业后找工作一直不理想,家里开了一个玉雕厂,生意做的红红火火,想叫他回去帮忙管理,但是他就是不去。这种精神和孙少平何其相像!搁在现在,大家会觉得他是有点楞,搁在小说里大家就会觉得他是在奋斗。其实人只要努力在哪里不能奋斗!刘永好弟兄五个建立一个新希望集团,很多企业都是家族式的。其实路遥是忽略了孙少平的性格的某些方面,而仅仅放大那些会被人乐道的东西。

              这个是很现实的一个故事。为啥我喜欢那个用手捶树的卡车司机?因为这个人真实。

              《平》一书中最大的败笔是这些人物生活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这个跟时代背景无关。无论何种时代都会有不同的人,文革期间也会有,文革后也会有。世界是丰富的。而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很多情况下会具有相类的反应。益者三友兄的评价是,“没有内在的现实主义文学张力”,我觉得诚如斯言。他还说““现实主义文学”是指其精神上是现实主义的,而不是生活细节本身和情节架构。”这个我非常赞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不是现实主义?虽然魔幻,但是他也是现实主义的。但是平凡的世界不是。很多人被他升华,说个不好听的话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细节不见精神。其本质上还是内心的不够丰富,虽然有人生经验放在那里,但是缺乏整体把握和感悟的能力。我实在是不想说难听的,不过实在是绕不过去了。

              • 家园 当年的乡镇企业不像现在这样的,

                当年单干顾虑还很大,而且农村的兄弟之间关系并不是那么好处,尤其是在结婚之后。。

                少平的选择在当时是合理的,如果能有机会进城,哪怕是打短工也要比留在农村强。

                大概是你们那里的农村比较富裕吧,在那个年代农民想尽一切办法往外闯才是真实的,招工、参军、考学(哪怕是中专),只要能吃上商品粮就是胜利,因为这个发生了多少人间悲喜剧。。。

                那个劲头,大概比今天北漂们拿北京户口的动力要强的多,因为闯不出去就意味着要回到农村,预期就是种一辈子地(当时还没有多少人能预见到后来有那么多选择)。。。北漂们今天还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以后还有机会改变命运,当时的人却没有这个预期。。。

                • 家园 其实也不是那样

                  只不过我觉得当时的情况跟现代一样的不够理性。现在是宁愿都出去而不在家里呆着,当时也有这种因素。

                  但是我们旁边的那家,就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他们一家,包括男主人的弟弟和堂弟堂哥等,包括他的小舅子等人,一个大家族最终办起了三个纺织厂,结果20年过去了,他们成为我们县的屈指可数的富人。

                  书中对少平和少安之间的描述,让他们的兄弟关系看似一直很好,起码不差。少平在煤矿那段我看着觉得压抑,我前面已经讲过了,田晓霞给我的感觉太模糊,太不真实的感觉。所以她的存在不能作为亮点。我觉得虽然少平留下照顾师嫂也是一个选择,但是在他的师父和田晓霞都死了之后,他其实是有很多选择的。然而他却选择了一条近乎自虐的路,他是有许多梦想的,即使他娶了眼前的这个自己不爱需要照顾的女人,他会一辈子陪着她吗?按照我对爱情的逻辑,我不能想象陪着一个自己不爱甚至没有爱过的人过一辈子,放弃自己的原来的理想,这样的生活有什么价值什么意义。如果让我来写结尾的话,我会写少平回到农村,帮助少安开砖窑,没有娶师嫂,但是经常去看她。过了若干年,原来喜欢少平的那个学医的女孩子毕业了,在镇上开了一个诊所,等了少平很多年,终于嫁给了少平。

                  再后来,少平把他的师嫂介绍给了一个可靠的人,远远的照顾着他们。

                  至于少平以后的路,我就不好说了,毕竟,他的理想在那个年代是很难实现的。80年代中期正是往商品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天知道他会不会继续他的文学青年梦。

                  • 家园 兄弟之间关系的取决于妯娌之间的关系,

                    少平的嫂子虽然惠,但未必贤,一家老小过不到一起去,少平作为小儿子,与其在乡下的一亩三分地里谋事,还不如闯出去,没准能把父母也带出去。。。

                    你大概是没有在军队或者工厂里待过,出生入死结成的友谊是可以超越现实的,15年前有部电视剧叫《和平年代》,里面的一个军官在高干女儿和战友的遗孀之间毅然选择了遗孀,即便那个遗孀是个文盲,而军官本人是个知识分子,但这个情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你没见过未必就不是真的。。。虽然极端,但是很打动人。。。

                    如果少平真的回到农村帮助少安开砖窑的话,那他和嫂子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杯具,这是格外偏爱少平的路遥所不能接受的。。。

                    少平未来的路,你看这个帖子吧。。。38楼208:孙少平就是路遥自己的化身,

                    • 家园 或许是我们姐妹的关系太好

                      我妈妈那边的姐妹之间关系很好,我和我妹妹也是一样。我们之间利益方面的事情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的。

                      关于少安的妻子,后来她不是死了吗。。。我们当地的习惯是老人很多情况下是跟着小儿子过的,所以,少平跑的不进家,我反而觉得很奇怪。

                      关于那个娶遗孀的,为啥娶遗孀才能算是一种照顾呢?也可以用集结号里面的那种方式啊,将战友的遗孀介绍给其他人。的确我们这一代离这个思维方式太远了,即使是现在的军队里面估计对80后来说娶遗孀也是一种不可想象的事情。就不怕别人说闲话吗?难以理解。。。。

                      我是从一个年轻人的角度来说的,您老莫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