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一 -- 冰排冻骨

共:💬357 🌺2138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一

    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

    自从和萨苏见了面,排骨顿时觉得自己忙多了(俺只是说一个时期标志,可没说是因为萨军门才忙的哦,要不然萨前辈说一句因为和排骨见面所以生病了我就要被大家喷死了)。最近明显看书看的少了,好不容易等到日本的黄金周终于有了些空闲,又可以在图书馆看书了。最近看了本东大丸川教授写得《没有中国能否生存》觉得写的非常好,排骨以前得几个误区都被纠正了,结合其他得一些资料想写一个中日贸易依存度的文章。请大家拍砖。

    一,日本对中国的进口依赖程度

    进口依赖度其实是一个经济学的定义,即:进口额/国内总生产(GDP)。日本07年GDP为515兆日元,进口总额73兆日元,从中国进口总额为15兆日元。这么算来,日本的进口依赖度为14%,所以可以算出日本对中国依赖度为2.9%。

    大家可能要说,不对吧?这日本咋对中国的进口依赖度只有2.9%呢?日本人吃的穿的用的那样不是中国的?这日本不到处都是中国货么?

    造成这种数据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日本GDP的70%是服务业、房地产、零售业的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的农业和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不过3成而已。第三产业几乎不能从国外进口,所以那当然进口依赖度也高不到哪里去。

    其次,日本从中国进口的是原价产品,而不是日本消费者拿到的价格。举例:商场里一件1万日元中国制的大衣,其中3400日元是商场的所得,1700日元是进口批发商的所得,中国出口价格其实只有4900日元。也就是说,日本消费者花1万日元买衣服,其中4900日元买的是中国衣服,5100日元买的是日本的服务。

    到2006前,日本的出口进口最大贸易国都是美国。尤其是6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出口的30%左右都去了美国。但是到了90年代后期对中国的出口稳步上升,终于在2007年把出口首位的位子让给了中国。而进口则早在2002年已经易位。

    要说小泉前首相和江前总书记关系不咋地,但小泉当政的2001年到2005年几乎是中日建交以来最冷淡的一段时期。但经济界却没有受到政治的影响,几乎是中日贸易增长最快的时期。所以这段时间又被称为“政冷经热”。随着小泉首相的下台,中国也结束了反日宣传,05年以后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的反日运动。

    不过,在日本,对中国产品的不信任却越来越强烈。2007年美国许多宠物因为食用含三聚氰胺的饲料而死亡,引发了对中国食品的排斥。在日本很多商店都打出了“没有中国食品”的标语,已示自己所贩卖食品的安全性。2008年的毒饺子更在日本引发了巨大震撼,日本媒体甚至打出了“中国食品=毒”的报道。受此影响日本超市几乎撤去了所有的中国食品,连便宜的中国大蒜和鳗鱼烧都找不到了。

    即使如此,2007年和2008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中国依然占据了日本进出口的首位。2009年的报表刚刚出来,受次债问题的影响,日本的出进口大幅下降,但贸易国顺位没变,进出口首位均为中国:中国进口为1225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出口中国为1096亿美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9%。

    为啥日本抵制中国食品,中国的贸易份额根本感觉不出来受到影响呢?这个就要从日本进口中国商品的构成说起了。

    二,日本进口中国商品的构成

    日本进口中国商品中农产品和加工食品所占比例其实很低,只有6.7%。日本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居然是电子产品,其次是各种机械。根据2006年的数据,这两样东西的比例达到了18.6%和17.5%。

    电子产品包括电视机、冰箱、空调、IC电子部件等,如果再细分一点的话,这其中进口最多的是电脑。2007年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电脑包括周边设备达到了1兆1674亿日元,07年日本一共进口笔记本电脑437万台,其中98%是从中国来的。这一年日本国内生产了525万台笔记本电脑,出口223万台,剩余的国内销售。也就是说,07年日本国内一共销售了739万台笔记本电脑,59%是中国制造的。这还只是07年的数据,到了0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75%!09年。。。。。暂时数据不详。

    笔记本电脑对中国依赖度如此之高,是台湾厂商的“功劳”。日本富士总研曾经做过一个调查:2007年全世界一共生产了1亿80万台笔记本电脑,90%都是台湾厂商出品,其中包括HP、戴尔、NEC等等各种品牌。这也就是所谓的OEM。台湾本土因为和日本同样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工厂都迁移到了中国。90年代先在深圳试点,2001年随着台湾政府同意厂商在中国内地建厂,台湾的厂商开始大面积的进入大陆投资建厂。主要集中在了上海的松江区、苏州的昆山和吴江一带,形成了产业基地。目前全世界笔记本电脑的80%都由上海苏州等地出品。

    和笔记本相比,台式机倒是对中国的依存度不高,进口242万台,占日本国内07年全年销售的43%。不过,这是从整机来说的,要是在分解看看那就不能这么说了。

    键盘:全世界96%的键盘都是中国制,日本的就不用说了,主要都是在中国的台湾工厂出品的。

    液晶屏:日本液晶屏的42%是中国制造,55%是日本本土生产。

    硬盘:日本国内几乎不产硬盘,中国的硬盘占23%,泰国最多25%。

    光驱:中国占31%,印尼占59%。

    .................................

    也就是说,就算台式机整机上面写着“日本制造”,内部的配件也很有可能是中国制造的。而很多日本的厂商其实只负责设计,其余的都委托给海外的OEM厂商了。然后根据客户要求插上CPU和安装好系统,再贴上“日本制造”的标签,就万事大吉了。所以每次排骨逛日本秋叶原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人非“日本制造”不买的情景,总不知道这是喜剧还是悲剧。

    我们再来说说电脑以外的家用电器。

    土鳖抗铁牛

    元宝推荐:晨枫,爱莲, 通宝推:滴滴涕,GWA,烟波钓徒,渡泸,履虎尾,捷克,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一个空白---零部件贸易和生产设备贸易排骨没有谈到吧

      对排骨的这个课题我是很感兴趣的,一直觉得排骨的调查还是显得单薄了些,想了下才明白,排骨的这个系列没有涉及到中日双方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贸易,而主要是终端消费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企业间贸易应该是中日贸易的大头吧

      日本的竞争力恰好更多体现在企业间的零部件贸易(比方说钢材出口,有新闻说今年日本钢材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机床出口等等)

      据日本产经新闻2010年8月2日报道,日本钢铁联盟今日发布2010年上半年钢铁出口报告。该报告显示,1-6月钢铁出口同期增长60.9%,达到2204.3万吨,为历来上半年最高水平。

      报告还显示,面向汽车及家电市场的钢铁出口形势良好。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出口国依次是韩国,中国及泰国,分别同期增长38.4%,36.1%及300%。

      日本上半年钢铁出口达历史新高

    • 家园 中日经济关系现在还不是日地关系,比较象地月关系,也许比喻

      不太恰当。

      地球和月球最终都不是依靠对方的光,严格的说,也不是月球绕着地球转,是互相以双方的共同重心转,只不过由于质量相差比较悬殊,看起来是月球绕着地球转。

      这种悬殊,不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经济学统计数字所能反映的----这些数字目前还算不上悬殊,而是人口、国土、资源、经济结构与制度、政治模式、文化、国家凝聚力、民族自信心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且很可能会越来越悬殊。复杂的问题简单思考,除非中国出现重大失误而日本的运气惊人的好,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或经济依存度将会越来越大。也许有一天,中日将从地月关系转变为日地关系,到那时,我们关注的将不仅仅是经济关系。

    • 家园 精益制造模式---日本最重要的出口项目之一(从造船业来看

      我原来在船厂的时候,每逢开会的时候负责任的领导总是要提到转模转模,所谓转模就是转变成现代化模式,所谓现代化模式其实就是日本模式

      离开船厂多年,现在查阅资料来看,中国造船厂转模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随着“转模”这一中国船舶工业独有的专用术语内涵日益丰富,转模的实践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船舶工业最为深刻的变革。国防科工委近日在上海召开全国船舶工业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经验交流会,旨在全行业推广《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并为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列出了明晰的时间表。国防科工委系统司副司长张相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一五”期,中国造船业既面对机遇,也面临着挑战,能否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关系我国船舶工业能否实现快速、集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就像生产汽车模块,每一个模块经过多次研发才能最后成形,这是一个拾遗补缺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

      ●“‘转模’实际上是中间产品成品化,《指导意见》就是要告诉企业怎么做。”

      ●“全面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将是我们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夺主动权的重要筹码。”

      “化整为零”初显魅力

      当政府报告一次次勾勒造船强国的宏伟蓝图时,中国造船业心潮澎湃,“十五”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5年造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比2000年增长两倍以上,特别是“十五”后期造船产量基本上是两年翻一番,占世界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5.4%提高到了2005年的17%,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年底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均已全面超过欧洲造船国家的总和,与日本、韩国的差距大幅缩小。

      “转模魅力”正在两大造船集团熠熠生辉,

      张相木欣慰地说,中国造船业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转模历程。那时,中国造船人惊讶地发现,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的造船周期短得令人不可思议,他们像搭积木一样造船,居然可以把分开建造的每一个分段结合得天衣无缝。这种造船方法,周期短,效率高。一时间,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广州造船厂等大型企业纷纷开始效仿。

      然而,探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种船型的分段技术,往往需要多次反复磨合,“就像生产汽车模块,每一个模块经过多次研发才能最后成形,这是一个拾遗补缺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张相木认为,“十五”期间,是中国造船业收获颇丰的五年,当大笔外轮订单纷纷瞄准中国市场时,为中国造船的转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一批骨干船厂批量建造能力大幅提升,骨干企业的特色产品亮点频出,开始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现代造船模式”,经济运行水平明显改善。

      张相木表示,在船型创新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是推动“十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外高桥造船公司建造第一艘17万吨级散货船时,船坞和码头周期分别是369天和109天,现在实现了双“60天”,达到了日本同型船厂的目前水平;大连船舶重工建造4250TEU集装箱船,从首制船起就创造了平均22天交一艘船的佳绩;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第一艘5688TEU集装箱船的总建造周期为497天,现在仅为171天。2005年,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和大连船舶重工的造船产量双双超过200万载重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已三年超过100万吨,均创出历史最好水平。现在,我国已经能够建造除豪华游船外几乎所有世界上的先进船舶,自主设计建造的主流船舶(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转模让造船人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2005年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2点,比2000年提高了56个点,实现利润24亿元,对全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59%。

      现在,不论是老船厂还是新船企,对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不懈追求,已成为造船企业的一致行动和自觉行为。中国造船转模正是在与旧习惯、旧方法、旧思维的较量中渐占上风,并逐渐成为造船人的共识。

      转模 中国造船前途的关键

      当然,值得学习日本制造模式的绝不仅仅是造船这一个行业,造船业不过是学习得比较成功的行业之一罢了,中国造船业的成功实际上是中国行业领导及早的抓住了方向,在就是年代就提出了学习日本--即转模的口号,而中国汽车行业呢,机床行业呢等等等

      当然,可以说得更大的是日本的整个经济模式---政府作用和市场的高效结合方式,这个也非常值得现在依然在摸索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国政府学习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毒饺子事件中国政府处理的非常恶劣

      毒饺子事件中国政府处理的非常恶劣,直接影响到对日贸易。在商言商,为别国提供商品和服务就应该做到最好,毒饺子事件伤害的是中国自己的利益。开拓市场,靠的是过硬的质量,不是刺刀。

      远在事件调查清楚前,在事件发生的当时,老萨已经分析的很清楚了,投毒不可能在日本发生:因为集装箱运往不同的港口,不同的地方都发现了毒饺子。当时中国政府处理的非常拙劣,没有危机公关,不仅对日本,对别的国家消费者或者也能有影响。河内讨论此事非常不理性,把此事上升到民族主义,这是错误的。老萨鬼精灵,引而不发,不肯把结论直接说出,当时我根据老萨分析,说出这个结论,结果被骂了一顿。

      关于抵制日货,我是一直抵制的。这事民间可以宣传,但毕竟这不是战时,以爱国主义的名义强迫别人跟着抵制,很不妥当,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权,当然,大家顶多是在论坛上骂骂而已。

      • 家园 中国政府在这件问题的处理上非常正确。

        毒饺子事件从一开始就可以确定是一起刑事案件,是偶然发生和孤立的个案。可是日本方面却大肆造势,好像是中国的食品工业整个如此,污蔑中国产品的品质安全控制,打击中国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销售。

        就我所知,中国食品工业的卫生控制水平是很高的,尤其是对日出口的企业,甚至比日本自己本土的企业的水平还高。日本由于气候的原因,蔬菜在中种植时使用的农药比中国主要出口日本的蔬菜基地使用的要少得多。

      • 家园 貌似理性,实为汉奸

        汪兆铭的理性似乎还赶不上你。吴贱民第二。

        • 家园 拜托先想想吧

          毒饺子如此处理,中国得不到任何好处,只是损害了“中国制造”的信誉,别的国家消费者也在看着。维护品牌形象非常重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希望“中国制造”的商品哪怕是讨厌我们的人也无法拒绝,问问你这位热血青年,你希望“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被毒饺子毁了吗?还是像楼下“红宵帐底”那样天真的以为,日本人不吃中国食品会饿死?摆一摆你的立场和逻辑怎样?

          看个例子:高露洁成功危机公关

          Right or wrong,MY country。是某些“爱国”贼的信条。正如某些极端宗教组织一样,只要是教内人做的,无论对错一律支持。翻了翻你家园的帖子,也不是个糊涂人。你这样损人很过分啊。

          知道我的感受吗?被质疑“1+1=2”,我没有愤怒,只有怜悯。

      • 家园 不 恶劣 。处理得很好

        不恶劣 。处理得很好。逻辑上还是有在日本投毒的可能。没断定之前,当然不能说是自己的事。有毛病者才说是自己的问题。

        食品嘛,不卖给日本就不卖给日本了。饿死Y的。有种就不从中国进口食品。

      • 家园 确实,实际上是中国自己人投毒

        该工厂的饺子有一部分没有销往日本,存在仓库里放了一段时间。当地政府自作聪明,帮助该工厂把饺子卖给本地人,结果又有人中毒!

        真是悲剧!

        后来查清,是一个要下岗的工人投的毒。

    • 家园 中日贸易依存度考察(完)

      总结:

      历史的步伐

      战后的日本以贸易立国,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纤维制品、洋餐具、玩具对外输出,之后开始是家电商品抢占国际市场,再之后是汽车产业独领风骚。贸易渐渐扩大,给日本带来了巨大受益,让日本走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富裕了的日本开始进行了产业转换,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占到了国内生产的7成。劳动力被第三产业所吸引,制造业开始缺乏劳动力。因此,日本企业开始把眼光放到了海外,积极在亚洲周边国家开设工厂。和日本产业兴起的顺序一样,一开始是衣服纤维、玩具离开了日本,续而家电产业,日本海外的工厂也开始超过了本土。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原本集中在台湾和东南亚地区投资的日本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日本企业的严格成本控制和高效的管理倍受推崇,日本产品直到今日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是质量的保证。同时,中国开始了当年日本走过的崛起之路,利用丰富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的同时,热心学习海外先进的技术,并凭借着旺盛的创业精神促进了国内产业地兴起。

      从日本的进程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历史的规律。

      中日相互依存

      我们上面说了那么多,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鬼子们已经是日落西山,没有中国就活不了了。哪天中国一个不高兴,来个禁运,鬼子们就完蛋了。

      真是这样么?

      开篇就说过了,日本的中国输入贸易额只占GDP的2.9%,即使真的有一天中国对日本贸易禁运了,对日本也并不是生死攸关的打击。

      并且,日本从中国进口的农产品中主要是竹笋、蜂蜜、绿豆之类,这些食品并不是非要不可的东西,从美国进口的小麦和玉米才是真正的关键。

      即使像笔记本电脑这类主要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其实也并不是中国独家制造,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地方的零件汇集到中国,其实中国只是一个组装地。

      衣服类制品几乎完全是在中国生产。但是经常是设计在日本,原料从意大利等地进口的比例很大。也就是说,即使是中国制造和日本的关系很深。而且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资料显示,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量增长,则必然日本向中国的出口量也会增长。换句话说,日本的中国制商品越来越多,不但日本的工业不会衰落,反而会越来越兴旺发达。比如,中国制的毛巾大量输入日本,确实日本本国的毛巾产业会渐渐衰退。但日本的织机则会大量输出中国,两者其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所以,真有中国对日本贸易禁运的话,对中国自己的制造产业绝对也是重大打击。完全属于“先伤己,再伤敌。”

      同样,受世界工厂的恩惠,日本的消费者得以用上便宜的中国制品。如果日本开始抵制中国制品的话必须要承受数倍于现在价格,而且,一次性卫生筷、玩具、自行车等这些几乎全被中国垄断的制品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替代生产的国家。

      这样的经济相互依存的状态,把世界各国连系到了一起,成为国家之间的屏障,保证了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考虑,只要经济上的利益可以保证,那两国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永远友好下去。

      填坑完毕

      通宝推:本嘉明,赫然,渡泸,
      • 家园 是否可以认为日本停止对中国织机出口的话,中国纺织业很难过

        即会遭到重大打击?

        日本停止对中国高性能钢材出口,中国的高层建筑的房地产业将受到重大打击,停止对中国数控机床等等精密机械的出口,中国的机电产业会受到重大打击?

        也就是说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其实大于日本对中国的依赖?

        • 家园 日本精工并非不可替代

          说到重大打击,日本人自己的统计,日本在华有超过3万家企业投资,日本汽车有多少利润是靠海外市场,日本近年来很多有一定技术的公司被中国收购,虽然心里上很不舒服,但是他们其他地方没有市场。

          而日本的高性能钢铁,它的优势是性价比,比美国的便宜,数控机床这块最好的在美国和欧洲,本身日本对中国就有技术上的禁止协议,你不能指望他向你输出很多。

          对于中国来说,高端的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给日本是一种交换,给欧洲也是一种,说到中国依赖日本的精工,我不这样看,虽然我想我们工业上要达到日本的水平,保持现在的速度至少10到15年,甚至更多,但是只要我们在发展,本身又有内需的市场,这对资源和市场都向外的日本来说,就是无法割舍的。

          这是时间的赛跑,日本作为后发国家在超级疯狂以后,技术上基本上就没有太让人瞩目的创新,他作为国家的创新指数和对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现在都低于中国,我们的目标是美国,不是日本。

          • 家园 作为从事过质量管理的我相信日本产品绝对不仅是因为价格便宜

            这个美国三大竞争不过两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质量问题

            学过材料力学的人知道,材料是容易发生疲劳断裂的,材料是否发生疲劳断裂与你的加工质量有很大关系

            质量要搞好靠什么----靠全面质量管理,但是全面质量管理那么容易推广吗?---在一个个人主义为主导的企业中,工人和管理者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你要他为了质量问题而牺牲一下自己的权益---NO

            日本技术不如美国?我知道碳素纤维这一块,美国是远远不如日本的(当然还有相机,机器人之类的不少)

            你的论点过于武断,还是例举出你所知道的行业具体的来分析比较好

            • 家园 我做的是精工锻造的模具和齿轮、轴承

              今年已经离开,不过以前的公司规模虽然不大,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二,第一是德国的一家公司,第三是日本。

              精工锻造领域,我们长期聘请日本高工指导,德国和日本的公司以数百万元要求我们开发一个模具,公司的技术人员很辛苦,比较日本的专利,3年可以复制,更需要的是引进全套管理程序,有点像你说的质量控制,当然质量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关键是产学研到一线工人的领悟和合作,我的感觉,日本产品的同一个技术专利变化很快,他们在材料上十分讲究,往往一年到两年同一个产品序列能够出很多种新的专利出来,作为中国现在更喜欢接近和学习德国人,德国人的整体观更好。日本变化快,产品变的更快,但是改变的更多的是其中的一部分细节而不是整体,而德国的精工产品一拿出来,几乎无法在短期内仿制,技术上差距太远。

              你说的一些材料、机器人这块日本人是做的不错,不过工业产品的主要技术还在美国手上。最近和柯达的一个项目,对方的材料工程师,基本上就可以用美国不用的技术改变整个中国的照明和节能事业了,价格更低,更具商业化。

              也许我有些武断,但是我接触的日本企业里,先进的技术基本上不拿到中国,或者变化极快,而日本产品的特点就是变化快,不过从整体上我支持德国的精工制造,德国人更严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