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人间漫谈之梦的世界 -- wild007

共:💬163 🌺1242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外篇——西楚霸王的悲歌(四)

      本篇将颠覆史记,重写楚汉战争,有理无理,各位自斟酌。

      “天下尽反,霸王皆不惧,唯惧彭越韩信。”

      巨鹿之战后,天下归心,刘邦此时不过是一跳梁小丑,如果不是后来捡漏上位,史记中这段时间,能留给刘邦的恐怕只会是只言片语。天下英雄齐聚,莫说项羽,随便一个诸侯王也比痞子出身的刘邦功劳名头要响得多。因此,基本可以肯定,鸿门宴属于虚构的场景。真实的情况是,项羽和范增都完全不把刘邦放在眼里,只是碍于义帝的一纸檄文,才把他叫过来,赏了一个蜀地让他快点滚蛋。当时的蜀地,是秦的粮仓之一,但是也仅仅是个粮仓,可以说除了粮食啥都没有。而粮食当时也不是什么稀罕物,秦的关中就是另一个大粮仓,中原腹地,平原遍布,土地肥沃,粮仓更是遍地都是。所以刘邦在当时相当于是被流放了,不过,历史很会开玩笑,这么一个被流放的痞子,却最终靠着当时几乎没人在意的蜀中大粮仓,成功地问鼎天下了。中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罗马统治的利器是去控制别人的口粮,而项羽要想实现以一军制天下的目的,也大致要走同样的道路。在诸侯的持续反叛中,项羽屠了一地又一地,顺带的也毁坏了各地的农田,中原大地开始饿殍遍野。由于项羽只顾着自己的吴中亲兵(罗马模式中,的确也不太管同盟者的死活),渐渐的,各地仰慕着霸王威名而投效的士卒都起了异心,而对于这些人,项羽当然不会手软,中原的人口和农田都越来越少。不过这对于项羽来说实在不算什么,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他的彭城有足够的粮食,天下人越少,他越容易控制。

      但是很不幸,项羽的克星之一在这时降临了。彭越,昌邑人(今山东巨野县),强盗出身。从战史上说,彭越并无过人之处,他碰上项羽也是十战九败,但是,作为中国战争史中最早的游击战专家,彭越却击中了项羽的软肋。当项羽在前方破坏别人的农田忙得不亦乐乎时,彭越也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处处避战,专门破坏项羽的粮仓梁地。这一行为令项羽极其恼火而又倍感恐惧。陆上文明复制罗马模式的致命弱点开始显现。罗马的粮仓分布在亚平宁半岛、北非、伊比利亚、小亚细亚和埃及等地,四周不外乎大海、高山、沙漠,就算不是这种地形,罗马也制造了足够的无人区缓冲带。因此只要罗马海军无可匹敌,就算陆上敌人足够强劲,也不可能同时把所有的粮仓都给破坏了。而项羽所处的中原大陆,本身少有天险,无法隔断危险,碰上彭越这种游击队,那就只能干瞪眼了。

      由于彭越的存在,项羽无法再从容进行千里奔袭,而且都城彭城也从此处在危险之中,掠夺减少和粮食不足的双危机使得项羽的统治架构开始进入恶性循环。此时,更致命的危机降临了,中原大地上,一颗新的将星冉冉升起。

      兵者,诡道也。战争的胜负,重在致敌军崩,而要造军崩,并不一定就靠战场内的变数,天气,河流,放火,乃至鬼神迷信都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当项羽的“万人敌”在一阵之强上已经无可匹敌时,韩信另辟蹊径,动用了各种非战场因素。虽然,之前白起已经在攻楚之战中数度运用了水攻,孙武也早写了孙子兵法,但总体上,春秋战国时对于临阵战法的追求远高于谋略。统一六国的秦除了在外交上用用谋略,更多的还是靠着戟长弩利,而只有在项羽的“万人敌”完败于韩信的十面埋伏后,中国特有的战争模式开始定型,甚至经由诸葛亮的演绎而上升到神话的地步。相比之下,西方人可谓自始至终都秉承了阵法至上的路线,甚至到了近代,火炮都诞生了,还是双方一字排开对轰的套路(当然碰上只会骑马冲锋的清八旗军,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了)。

      总之,当龙且阵亡的那刻,项羽已经大概意识到自己气数已尽了,后来的垓下之战,属于霸王的困兽犹斗。不过在此之前,还应该说说,刘邦这个痞子为什么这么快就得了民心。按照今人的说法,是秦暴政失了民心,有一定道理,但是其实很牵强,楚汉战争离秦统一天下不到二十年,战国的纷争才没过去多久,民风依然彪悍,可以说老百姓都还是习惯打仗的,就算刘邦统一了天下,“和平”这个词对天下人来说基本就是个奢侈品,实际上汉统一后,也依然战争不断。因此更大的可能其实是,项羽和彭越把中原的粮食都快打光了,于是刘邦那原本不起眼的蜀中粮仓立刻变得金贵。所以,有奶便是娘的老百姓自然都打起了刘邦的仁德大旗,而忽略了其出身和人品的卑贱。由于中原群雄谁都没有刘邦粮多,虽然大家都瞧不起这位汉中王,但是这天下还真就只能他坐了。

      当疲惫的项羽走到乌江边时,他已经知道自己没必要活下去了,他追求的全新的统治架构已经证明不可持续,他以为可以“万人敌”的战阵在韩信千变万化的谋略下成了无头苍蝇。就算到了江东又能如何?象条狗一样被人逮住杀掉吗?所以,不用再为不肯过江东的霸王惋惜什么了,自刎乌江是他最好的结局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外篇——西楚霸王的悲歌(三)

      东西方文明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无疑是对人口的控制上。古代西方讲究精英政治,而精英政治对于人力的控制上是有上限的,因为量变会引起质变。好比一个人管理几十人的小公司,他可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但是一旦发展成几百上千乃至上万人的大公司后,他原本的管理理念恐怕就会变得一无是处。

      因此我们就看到,雅典和罗马共和国时期,虽然都拥有傲视群雄的实力,但控制地域始终就不大,甚至也不想着去扩大。罗马共和国打败宿敌迦太基,尽有其地,首先做的不是快点消化成果,却是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并把迦太基肥沃的土地变成盐碱地,同时却又大费周章在更靠近海洋的地方修了一座新的迦太基城。可想而知,这座新城的所有供给几乎都将依赖罗马而非本地产出。

      实际上,西方历史夷城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他们更看重点线控制,对于广大乡村土地,采取的是反复掠夺,直到其成为野兽横行的无人区。于是,西方人自古只经营那些原本就非常肥沃的土地,大型水利工程几乎一片空白,因为实际上西方人一直没这么多“人”需要养,而且也没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支撑耗日持久的水利工程,相反他们对于修个神像神庙却是乐此不疲,甚至不惜个个冠以“奇迹”的名号(如果未来中国崛起,世界7大8大奇迹什么的,肯定一水的水利工程,呵呵)。

      我们经常看见西方人沃野千里,而只有一两间农舍点缀其间的场景艳羡不已,其实真的不用去“震惊”什么,因为可以说自打西方文明走上正规后,农民就是少数群落(当然这里的农民是指自耕农,而不包括农奴,农奴由于地位问题,几乎就没有任何私人财产和人身自由,实在很难被视为“人”)。也因此,西方人的政策核心很少偏向于农民。

      让我们回到中国,相对于西方,中国人早就开始了人口爆炸,中国各种乡间土地,别说平原,就算是山坳里,只要还能塞人,通通搞灌溉,养农田。人口和土地,几乎是中国雷打不动的首要要素。相对于西方人拼个木板支个帆就可交通物产两无忧,中国人的难度可就高得多了,于是中国人在古时,几乎把吃奶的力气都用在了见山开路,引水造田这两项上了。

      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农业人口极其庞大,而且管理难度极高。很容易想象,西方人要管理一地,控制其口粮就可以,因为绝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几个堡垒城市里,粮食基本都要靠远方运输,叛乱一起,粮食运输断绝,城中粮一尽,叛乱者自己就打得稀里哗啦了,何需罗马出手。而中国乡村一恼,占山据险,粮食自给,官军是强龙难压地头蛇。而且但凡中国野心家造反,必然都会考虑到这些乡野莽夫,许以重利,自然就有充足的兵源。所以久而久之,农民在中国政治思想里,始终都处在第一位。

      在巨鹿之战后,项羽面前摆上了一个诱人的选择,把中国社会带离农民至上的道路,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项羽拥有一支可以打垮天下任何军队的精兵,如果可以屠尽那些乡野莽夫,那么,只要以兵威控制好几个诸侯王,天下就尽在掌握。但是显然明着杀,带来的反抗太大,坑杀秦军降卒,理由如此充分,还引来骂声一片,再去杀那些完全不相干的乡野村夫,恐怕马上就会被群殴而疲于奔命。

      无论当时项羽心中究竟怎么想,在都彭城,大封天下后,各地的诸侯就一个接一个地反了,甚至其中还包括项羽原先的亲密战友英布。我们应该看到,这里面没人打得过项羽,所以这些反叛多少有些蹊跷。地方的串联终究是困难的,更何况项羽加封的这些诸侯王之间本身矛盾重重,实际上我们也的确没看到几个串联成功的案例,所以与其说是这些诸侯王想反,更大的可能却是项羽在把他们逼反。

      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做?恐怕最大的可能就是借诸侯的反叛进行大屠杀。美国人今天也在搞这套,打死你的居民,在你边上扔把枪,OK,那就是击毙恐怖分子的战果了,而且照这个形势下去,“女恐怖分子”乃至“小恐怖分子”都会越来越多了。不过项羽在中国这么做的后果的确很严重,很快他的“报应”就来了。

      通宝推:酥油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人口爆炸?

        让我们回到中国,相对于西方,中国人早就开始了人口爆炸,中国各种乡间土地,别说平原,就算是山坳里,只要还能塞人,通通搞灌溉,养农田。人口和土地,几乎是中国雷打不动的首要要素。

        首先需要定义什么叫『人口爆炸』。

        其次需要举证现有历史史料中那些记载表明中国在你提到的时代出现人口爆炸。而这些史料又足以证明你所谓的『人口爆炸』的确存在。

        如果立论的前提并不存在,余下的推论就没有继续的必要。

        • 家园 我们爱看,您请一边稍息好不好,大恩不言谢了

          您的大智慧让我对您的崇拜如涛涛江水。。。这是绝无问题的,只求您放过楼主吧,我们感激涕零。

        • 家园 欢迎挑错质疑

          有关古代人口的数量,这个实在没有什么权威的数据,事实上也不可能有。今天对于古罗马和古代中国的人口,也一律是根据直言片语的史料进行猜测。

          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古代战争出动的兵员总数,经常远远高于西方(这个西方不包括波斯和印度)。尤其是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与秦汉的对比。同盟者战争时(前90~98年),可以拿起武器的罗马公民“不下63000人”,这个数字西方人认为已经很多了(罗马军团构成为罗马公民和同盟者自由民各占一半)。前500年时,罗马公民总数才83000人(出自罗马帝国衰亡史)。而在前221年,秦始皇正在指挥着百万大军扫灭六国。

          至于前27年后的罗马帝国,我前文也说了,由于走上了和东方接近的道路,人口也开始暴涨。但当西方的统治经由基督教回归后,人口又被东方远远抛下了。甚至在600~1120的中世纪,中国人口比重一度占到世界总人口的40%(西汉时据说为20%左右)。

          • 家园 历史不能想当然

            首先你提到自己没有权威的数据,而且也认识到不可能有,那么通过只言片语进行猜测的结果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的所谓出兵百万数字往往只不过是『号称』,并非确切数据。况且司马迁也不过是凭借着口耳相传材料回忆一百多年前发生的故事。太史公本人即没有亲历始皇统一的过程,也没有前人留下来的可靠史料。两千多年后的今人又有什么理由对《史记》记载的数字照单全收呢?既然出兵数本就存在疑问,用一个存在疑问的数据进而猜测人口数就更缺乏根据。更何况你又要用秦国的出兵人数对比晚几百年的古罗马帝国拥有公民权的公民数。甚至公民数还来自一千多年后《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的二手史料。不觉得有孙悟空大战圣斗士的感觉吗?

            再说,人口数量和人口爆炸是一回事吗?一般来说人口激增才能称作人口爆炸。有什么史料可以证明中国在秦甚至秦以前人口已经出现激增的情况?如果爆炸仅指人口数量众多,那么以秦的疆域面积而论,数百万计的人口能称作爆炸吗?

            • 家园 呵呵,总体上,历史上相对最可信的,还真就是战争的人数

              长平之战的坑现在就找到不少了吧.我说古代人口不可能得出准确数字,最大的障碍就是乡村人口,古代时候,乡村纳入管理的其实并不多,在中国税收系统彻底贯彻到全国都要到明代了.而城市人口却大致都能得出一个较准确的估计值,因为有城市规模和住房结构的考古发现进行推测(挖到城墙,也就可以按比例搞复原了).

              与此相对应的,军队的人数,这是最难作假也是最不愿意作假.古代的军阵都有固定排布,很容易统计.虽然战时双方都喜欢尽量把自己往多了说,但是战后却都基本按实际写了,因为谁会喜欢夸耀以多胜少呢?而且胜利者也要根据实际的出兵数量对以后的战争做好功课.(史书那会可不是普及的东西,陈寿就因为接触不到官方史料,使得三国志成了二十四史中最节略的一部.)

              陈寿的例子其实也在变相地说,历史并非远离生活的,在今天古代史料已经基本公开,考古发现也日宜增多的情况下,普通人试着去串联一下古代的历史有何不可?毕竟败者的历史往往都经过删改,所以历史本身有很多地方是矛盾的,今天我们又不需要为古代的君王避讳,为什么不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体系去解读历史?

              读史最大的作用,是让今人少走弯路,而非抱着一堆故纸堆在那发痴,所以古人常说:以史为鉴.一个已经不能对今天的社会做出很好判读的历史,那么又有什么意义呢?历史并不是死的,他是需要活学活用的,作为今天变革中的中国,也不需要太多的历史卫道士.

              更何况我的文章都是在推导历史事件内部的脉络,又不是写史书,呵呵.可以想办法驳倒我(当然那需要你也能够有自己的历史系统论),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还是不要提出来了吧~~

              PS:百万军队的屁股后面是多少老人、小孩、妇女、农夫、作坊工人、手工业者等等等等。63000个能拿武器的罗马公民背后都有大概3倍的妇孺,5~10倍的奴隶。古罗马城中甚至有8~9层的公寓楼,所以古罗马人口集中于城镇中基本无可质疑。

              • 家园 根据的事实都不存在,还能推导内部脉络?

                更何况我的文章都是在推导历史事件内部的脉络,又不是写史书

                读史最大的作用,是让今人少走弯路,而非抱着一堆故纸堆在那发痴,所以古人常说:以史为鉴.一个已经不能对今天的社会做出很好判读的历史,那么又有什么意义呢?历史并不是死的,他是需要活学活用的,作为今天变革中的中国,也不需要太多的历史卫道士.

                历史唯一可以为鉴的就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会『以史为鉴』。历史研究也不是让人能活学活用的应用型学科,更不会因为中国需不需要而改变它自有的存在理由。美国的学科分类就很合理,历史和文学一样,都分在艺术类。

          • 家园 其实写穿越小说或者评书剧本也不错啊

            只要不当历史来写就好。毕竟历史是要以实证为基础的学科。

      • 家园 臆想的成分太多

        对西方并不了解,对中国历史其实也不了解

        • 家园 老兄不用这么急着下这些断语,呵呵

          看我的文章,需要足够的独立立场,如果还是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来看,自然看不出东西。

          历史谁都可以读,但是能够将历史事件以合理的方式串联起来的人并不多,史书是官方的串联模式,相对来说,漏洞当然少,但是并不意味着官方就代表了一切,毕竟刀笔太多,痕迹其实也很明显。

          我所选取的角度,显然更注重推导,相当于根据现有历史史料重铸一套系统,这个你也看见了。至于有理没理,是否能够自圆其说,这个就需要自己判断了。

          人类历史,原本的“谬论”上升到“真理”的例子比比皆是,重要的其实是谁的系统能解释更多的现象,能预测更多的未来。我们读历史,为的不也就是这个目的吗?

      • 家园 非常有趣的角度

        阁下是不才所见不多的从东西方文献里看出点之前没人发现的门道的人。东西方的区别在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学方面是本质的,只要没有亡国灭种,那些忘记独立思考和传统文明的人,像王明们,宋美龄们,美国鹦鹉们,殖民三百年们,肯定是走到历史的反动面了,咔咔

    • 家园 【原创】外篇——西楚霸王的悲歌(二)

      在古代战场上,骑兵的主要作用是制造恐惧,一旦骑兵投入战斗后敌人并没有恐慌,那么他们的作用甚至比起步兵来还有不如。而骑兵与骑兵的对决基本不太讲究战术,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拼数量(很好想象,骑兵对决除了迎面冲锋对砍外,还真是很难讲什么战术,而迎面对砍,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一刀定生死了,从概率上也是数量多的必然赢数量少的)。这在古罗马的战场上尤其明显,基本上罗马骑兵明显少于对手的情况下,罗马军团都战败了。在中国南方,由于马匹昂贵,死一匹马甚至比死一个骑兵的损失还大,自然在骑兵项上也就耗不过遍地是马的游牧民族。

      我们看看史记上是怎么描述项羽的: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可以看到,项羽从小就挖空心思想“万人敌”的套路,这么多年下来,哪怕精神病都可以搞出个“要你命三千”,而项羽显然比精神病强万倍,自然想好了套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确掌握了这个“万人敌”的法门。书剑兵法三者皆不学,如何万人敌呢?修习军崩之法嘛。

      古代战场,能够制造军崩的,数来数去没几种:弩弓阵,长戟(枪),罗马军团的挤压大法和骑兵突袭。弩弓对工场的依赖极大,和秦帝国拼弩弓,恐怕整个古代社会也没几个人会去想这种傻事;长戟(枪),在其他地域或许可以走这个途径,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靠的就是这个,但是这个一来秦兵的戟恐怕更长,二来戟兵一样被弩兵克;罗马的乌龟阵或许可以用来对付秦兵的弩阵,但是那得要足够厚的盾牌,金属含量肯定不低,在秦始皇集天下之兵铸十二铜人的情况下,谁能造出这样的盾牌?更何况巨盾的形象必然非常震撼,民间传说自然大行其道,史书里不可能不涉及一二。

      所有这些都否决后,最后最强悍也是最有可能性的也就剩下骑兵了,而事实上在秦时,马的普及率应该相当地高。秦朝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秦始皇非常注重交通,在黄土高原上都大修直道,更别提大部分是平原的中原大地了,而在各条通往咸阳的大道上奔驰的,自然也就都是马车了。所以这也就为项羽组建骑兵军团提供了便利。巨鹿战争时,项羽的几万军队都过河了,运几千匹马又有何难?而我们看罗马的战争,一次战役上万的骑兵也是极少出现的。就算是秦赵长平之战,白起也就是靠了5000奇兵(个人倾向于认为就是轻骑兵)断了赵军退路。不过项羽的轻骑兵主要作用应该就是以机动为主,很可能是机动完成后下马突击,这样既可造成神兵天降的效果,又让秦军错误估计了项羽的实力,提早进入崩溃状况。

      巨鹿之战成就了项羽的威名,同时也给了他一把钥匙,在被迫(或许)坑杀20万秦兵降卒后,一种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思路开始在他脑海中萌芽。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外篇——西楚霸王的悲歌(一)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霸王和霸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试图去解读项羽,但是以中国史观透视的项羽,永远逃不脱有勇无谋的形象,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农耕文明里(或者说陆权文明),土地永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有土地就代表更多的物资更多的人力,自然就有更大的力量,所以,中国历史上,抢占地盘永远是重中之重的事。放弃土地?在中国人的脑海里,这是想也别想的事。哪怕是穷山恶水,犄角旮旯,也要费尽心机去占上一占。而从海权文明的角度考虑,这种做法显然就是愚不可及的。以罗马为例,主动放弃土地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最著名的一例就是把迦太基变为盐碱地)。天下的资源,宁可通通运进罗马发霉,也不给偏远地域留下些许的幻想。

      既然海权和陆权对于土地的看法如此迥异,两者还会否产生交集呢?这个问题,也就是本篇的主题:当陆上文明复制罗马模式,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成就了一个不朽的神话,项羽破釜沉舟,九击秦军,最终以一当十,击溃秦军主力。如果光靠史书上的寥寥数笔,我们是很难看透这后面究竟影藏着什么样的奥秘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光凭一腔热血是很难撼动那些有着赫赫威名的秦军军团的。这个时间仅仅与秦始皇统一中国相差14年(公元前221年),秦军的老兵并不会这么快就丧失掉他们的经验和技术。项羽当然不是傻瓜,他显然已经有了足以仰仗的资本。

      让我们把视线转回西方,古罗马军团在地中海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力量,但是罗马军团的数量向来不多。即使是在汉尼拔挺进罗马城郊之时,罗马人也只不过拼凑了8、9万的军队,这与中国春秋战果时期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战争相比,似乎实在有些难以启齿。但是罗马军团却就是靠着这么一点兵力,屡屡击破几倍几十倍于己的敌人,扫平了地中海沿岸,占领了不逊色于中国的土地。

      冷兵器时代,数量其实真的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有用,一支老打败仗的军队,哪怕拥有百万之众,也会瞬间瓦解,因为有个名词,叫“军崩”。打个比方,如果你在军队中,突然发现敌人张牙舞爪地冲过来,而周围的友军都在后退,你会怎么想?逃命吧!于是,被自己人踩死的甚至比被敌人砍死的多。古人也好,今人也好,战士也好,平民也好,实质上思想都是差不多的,只有部分老兵能够堪破生死,有经验和没经验,这个差别最大。

      古罗马军团常胜的秘密说白了也很简单。一个是什一抽杀法,逃兵十个一组抽签,抽到死签的被剩下九个活活打死,死状既痛苦又很凄惨,属于杀鸡骇猴的法子。另一个则是靠严格执行的阵法条例,古代战争多为前排用盾牌顶牛,后排瞄空当插矛插刀子(电视电影里的一对一的厮杀,基本很少出现,就算出现也是收尾了),一旦一方支持不住开始后退,胜负基本上就可以分了(玩过中世纪系列战争游戏的应该很清楚,其实中国古代战争差得也并不多,不过中国还有另外的规则,后面会说)。古罗马所做的,就是平时严格训练,军阵保留一定的通道,当前排脱力时,可以从通道后撤,而后排人换位后又可以死命往前顶,这样几个回合下来,敌人那边基本上就顶不住了,于是开始后退,然后军崩。说说容易,真在战场上,能做到这条的,整个冷兵器时代也不多。不过最后最重要的,其实是罗马的骑兵,真正影响大多数战争,尤其强强对话的决定性因素。罗马时代还是以轻骑兵为主,而轻骑兵实际上杀敌的时间段集中在战斗末期,前期主要负责清理敌人的骑兵和战车,一旦清理完毕,就会突击敌方侧后,实质上就是吓唬敌方军阵士兵。一般战争中精锐都在中前方(否则被人一冲就垮,后面也就不用打了),后方薄弱,一旦面临两面夹击,后方的弱兵开始逃散,整个军阵自然也就垮了。

      战争虽然是一种高度的技术活,但实际上也并不是神奇得没边的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并不是说他训练的那支轻骑兵部队本身战斗力有多强,事实上游牧民族也好,赵国骑兵也罢,轻骑兵杀敌的效率和能力均十分有限。但是只要是骑兵,就都有一个步兵望尘莫及的能力,那就是制造军崩的效果。人多少都怕死,即便是老兵也不例外,最多老兵怕死的时候比较少,但只要被逮住一次,和新兵也就一样了,真谈起杀人的技术来,冷兵器时代老兵比新兵占优之处恐怕更少,甚至干脆还不如。

      因此古代战争中唯骑兵论还真是很有道理,骑兵可以不停地骚扰试探,直到你“崩”的那一刻到来。于是我们再转回头来看我们的西楚霸王,他带的,可就是骑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