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心中的《二泉映月》 -- 抱朴仙人

共:💬49 🌺20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仙人果然出尘,

      窃以为文字最难描述的就是气味和音乐,仙人一个搞科技的能这样深邃地把握音乐且精准地描述出来,让我辈望尘莫及。

      偶是音盲,但第一次听阿炳的原奏时,突如其来地怆然泪下,当年尚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之时。

    • 家园 除去阿炳苦难艰辛的经历,盲人的意境也不同;

      他们眼前的世界是平的、黑的,所以他们的音乐就会不经过花花世界的折光,而直接从心里流出。波切利(Andrea Bocelli)唱《圣母 玛利亚》,也不同于帕瓦罗蒂,波切利的演唱给人于‘天堂是安静的’感觉。

    • 家园 我最早听的是贾鹏芳的版本,不知道仙人如何评价
    • 家园 不平事,换个角度想想,再换个角度想想,再换个角度想想
    • 家园 偶只保留了阿炳的原版录音,没有任何雕琢配乐,勿须多言!!
    • 家园 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我敬仰这一句评价。

    • 家园 倒过来听了一遍

      一句话,还真的是这样。有些音乐也许只有用破胡琴和粗糙的手才能表达出感情来的吧。

    • 家园 真是如此啊
    • 家园 “用破胡琴和粗糙的手才能表达出感情来的吧“

      附议!“有些音乐也许只有用破胡琴和粗糙的手才能表达出感情来的吧”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二泉映月”是一个乞讨盲人在街边的演奏,记得是冬天,二胡肯定不是什么高级的,甚至曲子也不是十分连贯。。。

    • 家园 无锡的

      天下第二泉,其实并不是很美。

      在一个二流的古旧城市里,大运河的边上。生活的挤压下,还能有那么一丝抗争和些许的期望。

      足矣!

      也曾经吧《二泉映月》作为我博客的背景。后来觉得强迫大家听音乐不好。就不再用了。

      引用一段俺自己曾经的文字,写的没有楼主的好。却也是二泉爱好者的悲鸣。

      《二泉映月》从整个旋律上来说是柔美的,正如我在无锡看到的天下第二泉的景色一样,有着普通江南景色的诸多元素和符号。尤其从锡惠公园的大门进去了以后,跟随着路标,沿着或藤蔓缠绕,或修剪整齐的植物陈列两侧的道路转到那中国唯一的第二泉面前时,感受到的全然只有旅游的知足感。第一次去第二泉是上中学,不多的回忆中居然还包括了漂浮在泉水上的硬币。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几乎所有以泉为卖点的公园的通用广告。第二次去是什么时候,去了几次已经不记得了,因为感觉似乎差不多。每次努力的想把阿炳先生和他的音乐抬高到一个我认为应当不仅仅是景点的娱乐人物的高度上去,不幸我的联想能力总会让我感受到一点不知道出在哪里的落差。直到有一次去,心中背负了一些我不该背负负担,到第二泉的时候正值一个太阳下午快要落山了。无意中在第二泉前闭上了眼睛,脑海里似乎出现了阿炳坐在和我同样位置的画面定格。中年的他似乎又是一天不中意的日子,晚上的饥饿似乎还没有应对的法子。而象征纯洁宁静的月亮却不合时宜的升了上来。再联想到阿炳那坚持自己是艺人而不是乞丐的特立独行之性,还有他曾经被毒品诱惑过的人生。一切都凝成了他,确切的说是我理解的他,用自己的琴勾勒出的二泉印月的音画中。流淌的二胡声音中那种不时迸发出的刚硬的调门,在我看来是对阿炳性格的最好诠释。一个不完美却有着人格魅力的人,一种不柔媚却能抓住你心魄的铮铮之音。一曲有些悲凉却能让人感受到坚韧的绝唱。

      据说日本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曾改编过《二泉映月》,但听过二胡演奏的乐曲后曾跪下请阿炳先生原谅他对这首乐曲的篡改。

      关键词(Tags): #二泉映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