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粒沙里看世界 - 中国式教育的往事与随想(上) -- 穿越

共:💬298 🌺42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同感同感!问一下,您是不是二零零一年考大学的?

                    我是二零零一年的,那年大概就是二十几万的样子

                    不过那个今年九十七万的数据,说实话我刚刚看到的时候真的感到很是难以置信,一直以为自己看错了还是记错了?因为我记得我考大学时候的报考人数是二十几万,怎么会十年过去增加这么多?

                    对于户口,十分赞同啊,弄个美国户口是再好不过了,没有美国户口,北京上海香港户口也是上上之选,或者其他高效比较多的省份的户口,再次是郑州户口,河南其他的户口,太吃亏了。

                    • 家园 你要知道啊,河南人是很能生的,加上过去上高中的少

                      我是01年考的。又回忆一下,我记得那年是普通高校报考27万,重点两万七。对口招生两万。

                      河南已经连续好几年报考人数在90万以上了。而且估计十年内不会有太大改变。我们那个时候每年全县高中报考人数有三千多,其中大概有接近一半是头年没有考上又复读的。每年高中只招收不到两千人。而我那届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大概是两万多人,剩下的那一万多人都失学了。

                      现在的情况有好转,我妹妹他们现在一届学生大概是报考上万人,河南淮阳一个高中淮阳高中,全校就有一万多人,其中高三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大概报考人数不低于5000人。沈丘县有接近十个民办和公立的高中,这些高中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报考,孩子的数量其实跟过去差不了太多,但是报考人数大大增加了。失学的没有那么多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大家都有钱了,舍得让孩子上学了。

                      我上学的时候,我记得我们老家一个村子,适龄的孩子,我叔叔说只有六个上高中的。现在基本一半要多,都会读下去。

                      郑州户口一般一般,也没有啥用处。国内的,我以后可以考虑给孩子上浙江或者湖北户口,最不济,安徽户口啥的都可以考虑。反正不会上山东河南的。太遭罪了。其实很久以前河南就有给办安徽户口的,尤其我们那边距离安徽近,更是有市场。

                      想想河南的高考,痛彻心肺啊。

                      • 家园 二十几万,我是相信和有印象的,九十几万也差太多了

                        不是不相信,是难以置信。你说的应该是原因吧,因为现在可以让孩子上高中考大学了,以前不过是没有报考

                        河南一亿人口,一年出生的也就一百多万,九十七万考生,如果说复读生比例在你说的一半左右,也差不多。因为我们那一届那里复读生的比例大概是不到八分之一,现在过去十年我早不知道实际是什么了,只能按照自己当时的经验推算。

                        一个高中就一万多人,这个,确实是听说过没见过,话说我是在河南北部的一个小山城,虽然是地级市,可是人口只有三十几万,还没自己的两个县多(四十万和六十万),我们高中的学生总数在我们那届超过一千八,我就很惊讶了,这么多!

                        不过不管在哪儿,高考都是一样的

                        郑州户口,比其他地市户口还是强多了,至少郑州好高中挺多的。我们高中一般每年有一个清华或者北大,重点十几个;但是郑州有些高中一年清华北大好几个呢,而且还能保送

                        • 家园 刚发了一个贴在龙门,你可以过去讨论下河南的教育

                          河南淮阳高中,你可以去自己找找。是很恐怖。呵呵。

                          河南北部跟南部的压力根本不一样。南部的压力大多了。

                          我们那边,原来太康县,据说是180万人,我们县130万,项城原来是80万人。不能比啊。

                          郑州好高中,我也知道,不过很难进啊。

                          你们高中还是蛮强的。我们那边是全县n年才出一个清华北大。

                          • 家园 娘啊,真的不能比,我们那个地方划拉划拉全市的总人口

                            还没有太康县多

                            我们高中也是在市区里面择优录取过一遍,其他的去另外两个普通高中,那两个普通高中能有几个本科的就烧高香了。现在,我们高中有一些很优秀的学生跑到郑州的高中上学,高考成绩不如以前了,但是我不知道具体情况。在我们那里,去郑州上学的总数不多,但是好学生当中比例很高,因为郑州有些高中就跑过来招人:来我们这里上学,减免学费啦。。。发钱啦。。。升学率高啦。。。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现象,我也是今年春节回去才知道的。

                            • 家园 我们那边也是啊,哈哈

                              你去讨论吧。我们一个地级市有一千多万人呢,比欧洲几个小国家加起来人都多。那哪里能比啊。哈哈。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971242

                              帖子地址

                              • 家园 那个帖子我已经自行搜索过去了啊

                                仰视你一下

                                我女朋友在的那个镇,算上外来人口也有将近三十万。。。是我们那里人口太少了,本来就是座山城,平原地带人口就多了

                                我还记得,以前看人口第五次普查的新闻,河南有两个地级市人口超过一千万,一个是常驻人口超过一千万,户籍人口九百九十九万,另外一个是户籍人口超过一千万,常驻人口九百九十九万

                  • 家园 从你这里我才知道河南多一点,大学接触过的河南学生只有一个

                    按理说不应该,我们班除河南外的其他邻省人都相当多,连不相邻的山东,东北人也多,而河南又是著名的人口大省。可是事实是同级,同系里几乎没有河南人。原因也许是河南考生最好的学生都盯着北京的牛校,差一些的又进不来。

                    中国的高校录取地域歧视非常严重。我们大学里除本省人最多外,第二多的是北京,第三多的是上海,然后是邻省的那一圈(除河南)。说起来上面也会振振有辞,北京,上海学生素质好(这点我承认),分数低点,可是招进来成绩都好,表现也好,极大地改良了校园风气(这点我也承认,到此我现在PP已经挪过去了)。

                    所以在中国托生是要找个好地方。外地人想方设法在北京,上海买房,落户口未必不是个重要原因。当然我这几年北京上海跑得多,听当地人也一样抱怨,北京上海的统治阶级全是外地人,真正的土著们大半已经赶到郊区去了。

                    在美国没有户口问题,不过很多人也不在乎上好大学。上下的渠道通畅,牛校崇拜有但是不厉害,只有亚洲人特别在乎这个。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上下的渠道越来越窄,堵死了很多人的成功之路(当然很多人眼里的成功标准也是错的)。跟我差不多年纪的朋友,很多是平民出身(包括我自己)但身居高位(这个我除外,因为我走学术路线,没钱没势),可见二十年前机会还不少。忙总也是个例子。现在大家只能靠高考这种相对公平的办法升上去。

                    如果能解决上下渠道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之幸了。

                    通宝推:方解石,
                    • 家园 在美国真没有必要追捧名校

                      一些私立的微型学校都很好很好

                    • 家园 人才工作的核心就是社会流动机制和重要岗位的选拔机制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假如真的能实现能者上庸者下,还怕官员不认真学习?还怕没有人才涌现?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举行 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外链出处

                      大老板和大掌柜还没您看得准呀:“如果能解决上下渠道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之幸了。”

                      • 家园 去看了。该说的都说了,但都是原则性的东西

                        每个人都会赞同的,但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可能那个级别的老板不需要讲具体的吧,这是下面人的事。

                        我敢打赌他俩是知道问题的症结的,他们怎么对症下的药我就不知道了。就我接触过的寥寥几个国内的政府中层干部,我觉得他们都是人精,一点也不草包。我这种脱离国情十几年的人在他们眼里才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呢。

                    • 家园 另外推荐一个,虽然又是南方系的文章

                      http://focus.news.163.com/10/0611/16/68TMHN5100011SM9.html

                      但是这个基本上是我所知道的情况。问题少年来自问题心理,你可以解决掉一些事情,可以强制他做事情,但是你解决不掉他内心的困惑和问题心理。所以穿大如果做慈善的话,其他的不用做,就直接找几个农村的初中高中做做讲演,鼓励鼓励孩子们,树立下榜样,我觉得就是很好的慈善了。

                      • 家园 这事还真考虑过

                        不过我的想法是等退休了,找一间边远山区的小学和中学,不要工资,老老实实扎根下去教三年书再说。积累了经验,就有资格就所思所想写一些资料或者在媒体上做一些宣传,讲如何把素质教育和升学兼顾起来。

                        可惜这个想法还要几十年后才能实现,现在的工作在十年之内就足够把我弄得精疲力尽。而且退休后家里人能不能放我去边远山区,也是不确定的事。

                        • 家园 很不错的想法

                          可以看很多华人退休之后到国内传教的回忆录,吃点苦但也乐在其中

                    • 家园 其实不是河南人不想上科大

                      而是科大不给名额。每年一流大学在河南的招生名额都是很少的,科大一般每年是二十几个吧。我记得我那个时候是这样的。

                      现在我不知道,我的妹妹、表弟表妹等人都是大专那个档次的,因此我关注一类的录取情况关注的较少了。

                      现在这种割裂造成的现象很严重。大量的农村的孩子,由于基础教育差、社会环境不好、父母缺乏引导,而在初中阶段就失血。和80、90年代不同,他们很多并不是上不起学,而是厌学,或者发现上了大学也没有什么用,基于国内的严峻的就业率。他们多半外出打工。

                      有一年在刚过年一个星期左右的时候,我坐车从我们家到阜阳,一路上,五百米一个村口,每个村口站着十几个人。这些人都是在等车的,等大巴中巴将他们载往遥远的异乡挣钱。现在农村的多子多女挣钱的思想重新抬头,一家往往是老头老太、儿子女儿全家打工,一年一个人能收入个万把几千块,全家加起来就比较可观了。挣了钱盖房,盖了房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继续打工。

                      另一方面,是沉重的教育压力。一个班级往往达到近百人,老师多半是过去的大专毕业,家里跟基层官员有点亲戚。教育水平根本没有保证。这样的小学和初中一路下来,到了高中,压力非常大。每天五点多大家起床,十点睡觉,一个月休息一天到两天,大半个河南的高中,无论是小城市还是农村,都是这样的。我也是从这样的地方出来的。因为穷,没有什么像样的实验课,没有什么扩展眼界的空间,没有什么像样的娱乐,90年代还好一点,现在的学校,越来越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沾染。

                      我上的初中,在学生课桌里面搜出来把钢刀不算什么事情。我上的高中,学生在楼顶打架斗殴,校方不管不问。这样的环境,每年考上的学生很少很少,一百个里面只有三个重点的概率(我们那个时候),而现在更少,一个普通班级里面有几个本科就不错了。这是我几年前回母校老师告诉我的。

                      河里大家都是肉食者鄙,包括我自己在内。

                      他们不是不想做聪明的孩子,不是不想有能力,他们有那个机会去学习吗?他们的性格在童年在少年就已经被扭曲,眼界被玷污,他们只能选择最底层的劳动者的路,我们没有资格来非议他们,他们不是不想,是无法做到。

                      这就是我看到的现实,仔细想想,很悲愤,时间长了,又只能麻木掉。我们除了我们自己,还能拯救谁?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拯救不了。

                      当时跟月色mm在她的经济贴里面讨论过一阵子。就是这个原因。眼界啊,资金啊,技术啊,都是要有背景条件的。一个脱离了文明世界的人,只能做一个野人;刚生下的孩子放到野外只能成为狼孩;在浙江那种经济发展的地区,一个人基于环境影响、家庭协助等有利条件将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富翁,而农村的广大打工二代们,想翻身做个工厂主那是很难的。

                      同样对于上学也是这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农民的孩子们,他们很多可能根本就没有想过上学的可能性。就像我妈妈的一个堂哥的儿子们,娶媳妇故意挑不认字的。眼界在那里,他们所接触的,他们所了解的没有给他们这种启发这种感受,他们的孩子又怎样能具备求知的意识,认定上学这条道,一直追求学问?这种概率不是没,但是太渺茫太渺茫了。

                      当然也有例外的,我一个同学就是。他当年上高中的时候,他不认字的母亲对他一直是严格要求。后来他以全县前二十名的成绩考上了重点本科,再后来他上了硕士。他现在在深圳,一个科研院所,做实验员,一个月。。。。三四千。

                      通宝推:badbird,酥油茶,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