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和萨苏】在二十岁一代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 -- 温雅颂

共:💬52 🌺195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和萨苏】在二十岁一代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

    萨苏一篇短文《在五十岁一代身上看到中国的希望》,在西西河引起了不小争议。

    能不能从五十岁人身上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各人有各人的观点,也都有自己的理由。对此,我不想参与讨论或争论。我,作为一个五十多岁身处海外的华人,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从萨文的跟贴中,基本可以从观点立场上看出跟贴人大概的年龄层次。反对的人大概年龄都在三十以下,打酱油的一般应该是三十到五十之间,五十以上的大概都会赞同萨文的结论。这一点很有意思。

    其实,五十岁这批人现在之所以能笑得出来,不能仅从他们现在的经济条件去看,像有的网友提出的他们现在不愁没房住,不担心退休金等等,这些都不错,但这只是静态地看问题,只看眼前了。但如果历史地看着一代人,从他们小时候看起,看法就不一样了。

    当年曾流传过这样一段顺口溜:

    生下来就挨饿,上了学就停课,毕了业就插队,回了城就待业。

    这批人十岁的时候文革停课,没上了多少年学

    二十岁的时候插队,绝大多数没有上大学的机会

    三十岁该提拔的时候赶上“知识化、学历化”,因为没学历而无法晋升

    四十岁时赶上国企改革而大批下岗待业

    这批人中除了极少数考上大学,后来因为领导岗位青黄不接而得到较快提升外,绝大多数可以说一生都挣扎奋斗在各个行业的最底层,而且在每次改革措施出台时几乎都是利益被牺牲的一代。到了五十岁,他们能笑得出来,我觉得是很不容易的。因此,看到萨苏的这篇文章时,我很感动。

    他们笑得出来,不是因为他们是什么“既得利益者”,按他们在各个行业中的普遍地位,得到的福利也是很微薄的。而是因为他们记得自己贫穷的童年时代、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的少年时代、看不到前途的青年时代、和社会剧烈变革的中年时代。跟自己的过去比,他们满足于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这才是最重要的。“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即将退休谢幕的这一代人,终于有了可以安享晚年的心情,这才是他们能笑得出来的原因。

    再看看现在二十多岁的一代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即使不被娇生惯养,起码都有不错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走上社会后,谈恋爱结婚讲究的是“有房有车”。自己拥有一套住房,这在美国也是被称为“美国梦”的人生目标,是很多美国人花一生时间去追求的。但在中国现在,这已经成了很多人结婚的起码条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压力下,年轻人笑不出来,对此我可以理解,但非常的不以为然。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追求的应该是事业上做出成绩,不说早日成为行业中的翘楚,至少也能肩负重任、独当一面。大丈夫生就天地之间,理当做出一番事业!我认为这才应该是年轻人的追求。金钱、汽车、住房,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年轻人过早地把注意力放在这些东西上面,以后很难有多大出息。现在国内整个社会流行拜金主义,这势必给年轻人带来很大压力。只有那些敢于藐视拜金主义,敢于逆潮流而动,敢于坚持自己理想的年轻人,才有成就事业的希望。而一旦事业有成,物质上的收益也就自然不期而至。人们喜欢把“金钱”同“美女”相提并论,因为二者确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你越稀罕它,越供着它,你就越得不到它。等你放下了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取得成绩后,它就会主动找你来了。

    现在五十岁的人能笑得出来,因为他们以前过过苦日子,所以容易看到生活的改善,容易满足。现在二十岁的人笑不出来,因为他们没过过苦日子,走上社会看到的不是生活的改善,而是独立生活的巨大经济压力和遥不可及的经济目标。有人把这归结为社会问题,因此认为现在的社会看不到希望。我不否认社会有问题,但要知道,人类社会永远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社会以前的问题更多更严重。我们这代人二十岁的时候也笑不出来,但我们这代人现在能笑出来了。这说明了两点:

    一,当前的社会问题确实存在,但任何社会在任何时间阶段都会有当时的主要问题。问题最终都会得到解决,但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因此,不要被当前的问题所吓倒,也不要幻想一个没有问题的社会。生活在此时此刻的人,需要的是“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和为实现自己目标不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二,看中国有没有希望,这和一个公司股票的看多看空没多大区别,不能只看当前,不看历史也不看内情。“中国股”究竟是一个上升股还是一个下降股?这需要看她过去成长的历史,她当前的业绩,还有她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从这三方面看,这无疑是一个上升股。但为何还有人认为她没希望呢?因为他们看到了她内部管理中的混乱。但是,大公司又有几个管理不混乱呢?换句话说,管理到什么程度才算不混乱呢?一个公司,不管管理得多么井井有条,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员工的利益和冲突,也不可能使所有员工都有相同程度的满意。所以,一个公司经营的好不好,有没有希望,不在于公司里员工满意不满意,而在于公司的经营状况。

    有人说,一个能让年轻人感到满意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社会。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正常社会里,年轻人是最难以被满足的,因此才有“愤青”这个称号。可见,年轻人对社会不满,这不是社会有问题,而是正常社会里的正常现象。年轻人对社会现实不满,才有改造社会的动力,社会才有前进的可能。年轻人都满意了,都去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谁还去改造社会?社会还怎么前进?

    话说到这儿就差不多说完了。老萨是从五十岁人的笑容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我是从二十岁人的不满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总之,中国是有希望的。

    元宝推荐:萨苏, 通宝推:五谷不分,atene,加东,晨枫,GWA,
    • 家园 不以为然

      有人说,一个能让年轻人感到满意的社会才是有希望的社会。我觉得这是不现实的,正常社会里,年轻人是最难以被满足的,因此才有“愤青”这个称号。可见,年轻人对社会不满,这不是社会有问题,而是正常社会里的正常现象。年轻人对社会现实不满,才有改造社会的动力,社会才有前进的可能。年轻人都满意了,都去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谁还去改造社会?社会还怎么前进?

      话说到这儿就差不多说完了。老萨是从五十岁人的笑容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我是从二十岁人的不满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总之,中国是有希望的。

      说句实话, 这是诡辩。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20多岁不是愤青就是没有良心30多岁还是愤青就是没有脑子

        这是人的发展历程,从这个角度再去体会追风的话,就可以认识到这不是诡辩,而是人生体验。

        你不以为然,只是你没有体会到这一层而已。

      • 家园 花。

        说难听一点,有希望富士康的年轻人能跳楼?3,5千的工资,2,3万的房价,希望在哪里?

      • 家园 呵呵

        说句实话, 这是诡辩。

        这算不算诡辩我不肯定,我不过是对“希望”使用了不同的定义而已。老萨看到的“希望”立足于一部分人对过去成绩的肯定。而我说的“希望”立足于另外一部分人对现实的不满。虽然结论都是有“希望”,但“希望”的涵义略有不同。

        • 呵呵
          家园 之所以说是诡辩

          因为这和古希腊那个“谁需要洗澡”一样。 社会成员满意是社会欣欣向荣, 有希望。 社会成员不满意, 有改进的动力,也是有希望。

          • 家园 请注意用词

            因为这和古希腊那个“谁需要洗澡”一样。 社会成员满意是社会欣欣向荣, 有希望。 社会成员不满意, 有改进的动力,也是有希望。

            社会成员满意,我认为只能说是社会目前处于一个繁荣的阶段。用“欣欣向荣”和“有希望”都不够准确。“欣欣向荣”和“有希望”这两个词都是指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现在。

            西方社会成员普遍满意度很高,我会用“成熟”和“繁荣”这样的词来形容,但不会用“欣欣向荣”去形容,因为我看不出西方社会有很光明的未来。相反,中国社会现在有很多问题,而且因为问题很多,使我不想用“欣欣向荣”来形容。她是在“向荣”,但并不够“欣欣”。但我坚持认为她很“有希望”。

            举个例子:一个剑桥毕业的高材生,尽管刚毕业工资不高,但我们都会认为他“有希望”,未来的职业生涯会“欣欣向荣”。而一个餐馆老板,尽管现在生意不错,收入很好,住着大房子,开着好车,但没多少人会说他的未来“有希望”和“欣欣向荣”。

            我依然不认为我使用了“诡辩”术,而是你没能体会我用词的精确涵义,笼而统之,所以在你眼里变成了诡辩。

            要严格说起来,我这篇虽然是萨文的应和之作,但我并不是完全同意萨苏的结论,原因也在于用词的精确上。我认为萨苏从五十岁人的笑容上看出的不是“希望”,而应该是中国三十年来历尽艰险后的从容与自信。因着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希望。因此,萨苏的“有希望”,不是他直接看到的,而是自己内心产生的。而我的“有希望”,则既不是看到的,也不是产自内心的,而是从社会发展角度推论出来的。所以尽管都是“有希望”,其涵义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楼下有几位河友“从某代人身上看出希望”来调侃,我觉得都是没有真正看懂的缘故。

      • 家园 老铁也同意。楼主还有点矫情了。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一个公司,不管管理得多么井井有条,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员工的利益和冲突,也不可能使所有员工都有相同程度的满意。所以,一个公司经营的好不好,有没有希望,不在于公司里员工满意不满意,而在于公司的经营状况。

        弗里施定理 --- 没有员工的满意,就没有顾客的满意。

        又:所谓某某代身上看到了希望之类的纯粹是酸文人的矫情,当不了真。

        • 家园 楼上二位真够认真的啊

          这本来就是一篇应和之作,借题发挥而已。

          西方国家发迹的时候,没几个真正的“员工”是满意的。看看狄更斯小说里的工人形象,还有美国《汤姆叔叔的小屋》。

            • -- 系统屏蔽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