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再谈中国的中产阶级 -- 晨枫

共:💬190 🌺439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再谈中国的中产阶级

    中国的中产阶级抱怨不感觉像中产阶级,这已经成为一种时髦。“20万年薪在北京还真干不了什么”,感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种说法得到的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惊诧。这一切可以归结到两个问题:

    1、 什么是中产阶级?

    2、 中产阶级对生活水平应该有怎样的期待?

    中产阶级是一个外来概念,也是一个“生来俱有”的模糊概念。在中世纪欧洲,农民阶级和贵族阶级是清晰界定的,这两者之间都是中产阶级,包括居住在城市里的商人、手工业者、簿记、官吏等。现代社会的构成要复杂得多,但中产阶级依然是含混地定义在上流阶级和贫民阶级之间。现在没有贵族了,上流阶级主要是巨富和高官高管,贫民阶级则主要是城乡的低收入体力劳动者。那么谁是中产阶级呢?这两者之间的都是,通常包括(但不局限于)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技工、小生意人、中低级管理、其它专业人员。他们在经济上是独立的,老板可以炒他们,他们也可以炒老板,或者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经济独立性带来政治独立性和人格独立性,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中产阶级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由于他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通常居中,而这个“居中”随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而变化,中产阶级对生活的合理期待就是一个因时因地而变的东西。中国已经出现了巨富,20万年收入肯定算不上巨富,所以上流阶级是没份了。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人,富士康工人的月薪从900元加到2000元,对广东乃至全国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巨大的加薪压力,所以20万年收入肯定也不能算贫民阶级。我没有中国人口中的收入分布数据,否则可以估算平均值和中点值,相信20万应该既高于平均值也高于中点值,也就是说,人口中的大多数都低于这个收入水平。那20万应该算中产阶级吗?应该算!而且是中产偏上的阶级。

    如果20万属于中产阶级,这还是不解决“干不了什么”和生活紧巴巴的问题。这就牵涉到中产阶级应该有怎么样的生活水平预期。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标准自然也应该与此适应,而不是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比照。还是那北京的陈先生作例子:

    “据中通社报道,《人民日报》文章透露,目前很多中等收入者并不认为他们属于“中等收入群体”。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陈先生打拼已经10多年了,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人民币,下同,4万新元)左右。听起来这个数字相当不错,但陈先生却觉得每天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每月五六千的房贷月供,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手头很少宽松。自己和妻子每年缴的个人所得税,加起来在2万5000元左右,对全家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就算不用全国作比较,仅以北京人口为比较基础,陈先生的收入在北京人中是怎样一个位置?北京家庭的平均年收入达到20万?北京至少有一半家庭达到20万?我的猜想是没有,因为北京人口不仅仅是白领和官吏,还有很多蓝领和低收入群体,20万的家庭年收入对他们来说是高不可攀的奢望。工作了10多年还要供房贷,这在发达国家都是常见现象,甚至可以说,即使在发达国家,不算单身贵族的情况,结婚生子的家庭中,40岁以前把房贷、当年上大学时的教育贷款都还清的是少数,车贷就不说了,反正每过若干年要重新来一遍。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很大一部分来自底层劳动人民增加收入的压力,有些人一面大声疾呼消灭贫富差距,一面抱怨生活成本上涨,该怎么说呢?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住房、医疗,这些都被称为刚性需求,其实刚性需求并不刚性,这里面弹性大得一塌糊涂。谁都需要有地方住不假,但不见得就一定要住在高尚地段的宽大新宅,出于涨价预期而急于买房,“别人都买房了,都买xxx样的房”,于是自己也“被迫”买至少一样的房。这种攀比在中国很多,甚至连广东民工要求加薪都是一样,“富士康加1100,我们至少要加800”,“我们也是本田的,他们加500,我们也要加500”。这种攀比看似合理、本份,实际上不考虑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要求加薪的出发点应该是自身的劳动价值,买房的出发点应该是自身的需要和承受能力,孩子进补习班的出发点应该是孩子的学习需要,这样攀比要是卷入困境,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至于老人赡养,至少在城市里,老人大多有自己的退休工资,有自己的老房子,日子过得不宽裕,但老人的需求也少,实际上需要子女大量补贴的情况并不多,除非到了需要请保姆的情况。在此之前,赡养负担到底有多少,是一个问题。

    回到前面的问题,陈先生这样的家庭算中程阶级吗?算!陈先生的苦闷有道理吗?有,但不是不够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原因,而是和他理想的生活条件有差距。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是正当的,但和社会经济现实脱节而超前消费导致苦恼,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怨不得社会。

    通宝推:子玉,Alarm,好知明言,葡萄,

    本帖一共被 6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北京的一些工作的报酬

      前天看洗车房招洗车工,100/天。老板抱怨招不到人。

      某餐馆,服务员1800/月。

      某洗浴中心,服务员1200/月。

      某度假村,服务员1500起+奖金+年终奖+过节费+保险+管吃住。招不到人。

      三环某小区保洁员,1200/月。

      某停车场管理员,最低工资+提成。

    • 家园 中产阶级=工薪阶级

      美加的中产阶级本来就是工薪阶级的同义语。

      美加的中产阶级:

      1.必须工作,依靠工资收入,才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平

      1.1. 因为主要是工资收入,国家的个人税负大部分是从这部分人征收

      2.有房。几乎一生都在还贷

      3.有车。可能也有车贷。必须品。因为城市规划以私家车为基础。开车10到20分钟的地方,公共交通需要转2,3次,花1.5到2小时。甚至根本没有公共交通。

      4.紧急状况靠保险。

      对应国内对中产阶级的理解,应该是这里的富人阶级。

      1.工作有无两可

      2.有房无贷

      3.有车,炫耀,享受为主

      4.紧急状况靠储蓄,或亲朋好友帮助

    • 家园 我也觉得晨大说的有道理

      国内的钱要比国外的钱经花一些。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澳洲随便吃一顿饭一个人大概就要花9澳元,两个人就是将近20澳元了,这还是很普通的味道不怎么样的普通中餐馆的价格,起码我记得我在武汉的时候,这个价格够我和老婆在武汉比较有名的餐馆很好的吃一顿了。如果我和老婆现在回国能给我们目前年薪的一半,我们都觉得回国已经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 家园 中产阶级的压力很大,很大……

      [案例分析]广州一个普通家庭的简单收支

      家庭成员 两大人一小孩

        收入工资年收入30万 其他财产性收入10万 平均每月3万多点

      (具体开支略,有房有车请钟点工)

      合计每月也要支出¥21000,这是底线了。

        不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面很难受。。。。。

        而且我周围朋友、邻居生活大同小异。每月工资基本消耗殆尽。没什么节余。。。。

        

        不要跟我提我们家庭生活的奢侈,我这只是过普通日子!

      一个回帖:

      广州普通工薪家庭消费水平,我以一个同事为例:

        两口子,1小孩已上幼儿园,有房无房贷,有车无车贷,月固定开销在1万左右,比温饱好些算小康吧。

      所以晨大你的问题就在于搞不清目前国内对“中产”或者“小康”的定义。有房(无贷)、有车、有储蓄只是比“温饱”好些而已。

      • 家园 所以发达国家的"中产"都赶快把自己埋起来吧
      • 家园 最后还是得怪到那个把中间阶级翻译成中产阶级的家伙身上去

        结果就是一个本来是用来指无产阶级里日子比较过得去的一群人的词变成了要比小资产阶级过得更舒服才能用的词。。。

        • 家园 这个说法有什么出处吗

          共产党宣言里好像是有中间阶级的提法的,似乎是指小商人个体户之类,也就是小资产阶级吧。

          • 家园 也没啥出处

            middle class直译就是中间阶级么。

            主要还是按俺的观察,这边广大劳动人民在统计上大多数都算middle class了,但是相对的经济地位应该和战前的无产阶级比没什么明显的区别吗,这恐怕和共产党宣言的时候提的中间阶级已经不一样了。

            共产党宣言好长时间没复习过了,不过俺觉的如果那时候提中间阶级,是指的在(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间的部分,也就是像小资产阶级那样的,虽然叫中间阶级,其实它两边的人数是不一样的,无产阶级很多,(大)资产阶级很少。现在说middle class,好像基本上是说统计上除去譬如最穷的15%和最富的15%,中间那70%都算middle class了,其实呢,最穷的10%加上中间的70%,大概就是共产党宣言的时代归类为无产阶级的人,剩下最富那15%呢,大概其中下面10%是中间阶级或者小资产阶级之类,最上面那5%才叫资产阶级。。。

            反正俺是这么理解的。。。

            • 家园 恩我觉得靠谱

              其实美国的大量的所谓middle class,就是无产阶级。不过他们不喜欢叫自己无产阶级罢了。

    • 家园 你不理解房子的意义

      说实在的,加拿大有一年房价涨100%的时候吗?没有经历过这个,你说什么中产,根本就是鸡同鸭讲。

      中产是二战后欧美国家出现的这么一个庞大阶级。对应的是二战后欧美国家的不错的福利和平稳的增长经济。

      在中国这样的剧烈变动的国家,相当于18世纪19世纪原始资本主义和动荡的资本主义时代,哪里有中产的土壤?

      18世纪的英国,19世纪的美国有中产吗?

      你在加拿大,你自己问问你的邻居。他们家太爷爷辈,老人家觉得自己中产过?欧洲的亲戚就更惨,20世纪两次大战,能活下来就不错了。

      没有稳定的预期,没有中产。

      中国的中产生活痛苦是对的,不是他们矫情,是他们在夹心层。上下不靠,底层靠党,饿不死。上层呵呵,巧取豪夺,也有人家的痛苦。你看不到,和美国加拿大上层一样的。全球化吗

      • 家园 不要以为加拿大房价多稳定

        这两年温哥华、多伦多也是涨翻了。

        另外,查查历史得知:1984-89年间加拿大房价飙涨168%。

        北京如果看过去5年的房价变化,其实还好,过去这一年是补涨之前的。

        中国的中产阶级其实生活的还可以,烦恼多不是因为生活不稳定,而是人人都浮躁,想窜上去,不切实际的觉得自己也能像隔壁王二一样开法拉利。这才是原始积累时期的常见心态。说到不稳定,海外华人身份、工作都是头上的刀,比国内都市的白领压力大多了。

        正是这种心态让很多国人动不动就骂政府,这也不公平、那也不公平。这种人抓来加拿大就知道了。你看加拿大中文论坛上有几个说加拿大好的?都是骂骂咧咧,恨不得回中国去。

        这些人心态都是一样的,他们一天过不上比尔盖茨+陈冠希+陈良宇的生活,就看全世界都不顺眼。

      • 家园 说的真是太对了,就是这么回事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在国外久的往往无法理解,没别的,变化太快

          中国变化是飞速的。不夸张说,一年抵得上欧美工业化时代的3-4年。在国外呆两年以上,如果没有和国内有密切联系。那么就基本out。

          比如,海归如果还以为像5年前,国外有很好成果回国就能拿到好位置的基本没有这个可能。拿一个成果回来就能指望人家投资什么的,施正荣的故事结束了。

          所以用欧美成熟国家的中产来对应中国,那就是鸡同鸭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