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国的“技术圈” -- 陈经

共:💬478 🌺154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的“技术圈”

    技术在社会公众的眼里,往往很神秘。但是在中国特定的人群中,技术也可以成为轻松的聊天话题。

    举个例子,在葡萄的许多文章中,谈到技术,经常就可以发现这种神秘感。例如主席居住的象计算机阵列的房子。再比如中科大的量子传输实验,记者写成了远距离传送物品那样神奇。这可能说明葡萄的背景是偏文科的,没有亲自进行技术开发实践的经历。而大量记者的学习工作经历也是文科的。

    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这并非是指一些标志性的技术成果,虽然也有一些振奋人心的成果,如通信产业、高铁产业,但仍然不足以令世界信服。我的观察是,以中国大陆为核心,讲汉语的人群形成了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一个“技术圈”,其规模也可能是世界最大的。

    如果不在“技术圈”里,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如果在工作学习中有了较深入的技术实践,就会觉得很平常,“技术圈”是真实存在的。几个哥们吆喝着就组了个饭局,如果“技术圈”的多,多半就会兴高彩烈地聊起五花八门的各种技术。

    老板、高管、客户经理、销售人员一般有两类。大多数都不是“技术圈”的,就会进行“商业谈话”,什么事都用钱说话。也讲关系,但关系说到底还是钱。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就是扯到钱上。比如老板碰到客户提出要求,会想这得花我的员工多少个“man-day”来解决?于是提出一个报价。碰到问题,老板会想,怎么分派任务让人把事情完成?在中国,或者在世界上,这是“显学”,为公众所熟知。铺天盖地的MBA教程、商战书籍、管理学、成功学、关系学、厚黑学,基本都是在这个层面绕来绕去。有时感觉很不好,总觉得象是忽悠,不靠谱。有些商业谈判,在技术人员看来,就是几下的事,却扯来扯去谈个没完,搞笑得很。有那功夫,事情早解决了。

    我有时大胆的想,经济危机和这些不靠谱的人关系很大。经济危机说到底是一些错误的经济决策堆出来的。因为没谱,就经常根据情绪胡乱估计。悲观乐观,经济周期跟着情绪上上下下。

    但也碰到过一些“技术型”的老板、高管、客户经理,感觉就很好。这些人,是“技术圈”的,知道技术怎么回事。谈问题,先从技术角度研究。技术上如何解决,有了方案,就谈细节,把原理搞清楚,有疑问就一直问。这里没有忽悠的余地,否则根本谈不下去。聊得高兴了,吃喝起来很有劲,很真实。“商业谈话”也吃喝,但感觉很不一样。

    什么叫技术?用英语来说,就是know-how,要解决问题时,知道怎么做。但是“技术圈”对know-how的要求比较高,光知道怎么做不行,还要知道为什么。比如一个销售人员,拿了产品说明文档,对客户说,这么这么做,就能安装上产品成功使用了。但“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就不知道了,这就不在“技术圈”里了。也有一些“技术人员”,学历不低,貌似在干着技术活。比如人分派一个活下来,就按“技术流程”干,先干这个,再干那个,最后就OK了。但是,这仍然不能算是“技术圈”,因为没有掌握原理,搞不了研发,只能算操作员。相反,有一些学历不算好但见多识广的老板,讲起产品系统原理来相当的靠谱,东拼西凑就能折腾出挺象回事的产品,这就可以算是“技术圈”的高手。

    我认为“技术圈”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从“原理”出发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理工科的容易形成这种思维方式,但也不一定,需要不少技术实践经历。爱迪生学历似乎不高,但他是正宗的技术思维。一些理工科学历不低的,如果只是考试厉害,也不能算。

    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在接触工业生产之前,都不太明白“科学技术”是啥。比如中学生想当科学家,偶象是爱因斯坦、陈景润,成年了还有不少折腾相对论、哥德巴赫的。这研究的不是真实的世界,不是技术。有些“科学理论”搞得非常深了,数学里一堆怪东西,物理里的学问深得基本没人学得懂了,这也不是技术。

    在“技术圈”看来,技术就是萝卜白菜,最简单不过的东西,捅穿了一钱不值,没啥说不清搞不懂的。凡是搞不懂的,不是忽悠,就是没有实用价值的“理论”。这个心态很关键,是一个突破点。说实在的,以前中国的技术人员一直不敢这么想,虽然在搞技术,但觉得自己“落后”,自己搞的这点破东西,能算“技术”?发达国家的那才叫技术,仍然觉得技术很神秘。后来“技术圈”慢慢成形了,终于恍然大悟了,它娘的,原来全世界都这么回事,看上去多花哨的东西,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萝卜白菜样的东西堆出来的。想通的人多了,“技术圈”才有了这样的自信。叮叮咣咣一阵乱捅,不少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就现了原形,显出了萝卜白菜的本质。

    一个数码相机,看上去花里胡哨,不懂的人会觉得“这东西真是高科技”。“技术圈”里的哥几个一阵瞎聊,不就是镜头、CCD、FPGA等等凑一下么?以前接触过这些东西的人少,还是觉得神秘。后来FPGA玩得顺溜的哥们也多了,镜头也能造得不错了。虽然CCD中国还是不能造,要从日本进口,但感觉稀松平常多了,搞开发的能玩出相当不错的花活了。中国公司虽然还要进口CCD,但造的高清智能摄像机就能把成本杀低一个数量级了。

    中兴、华为的哥们就非常明白“技术”是怎么回事。把萝卜白菜搞通了,就可以把成本直接去掉一个0还能挣大钱,把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公司弄破产。现在搞“三网合一”,这是中国的一个大杀器。电视、电话、网络,都走一根光缆,旧的三种线全拆了回收。成本能降低好多,性能好很多。相关技术中国全部掌握了,沙子变光纤,交换机连好,标准定一下,和外国无关,成本低得很。中国全弄上,还能推到全世界,生意多得很。另一个例子是高铁,也是基本全吃通了,就快速推到全国,好东西全世界都要,生意多得很。

    这个“技术圈”是怎么出来的?我觉得是“聊”出来的。60后、70后为主的几百万哥们(主要是男的),有那喜欢聊的,没事就吃吃喝喝瞎聊。开放了,信息流通方便,人员往来也方便。海归的回来中国,台湾公司的来,外企职员也来。国内的也往境外跑生意。四处流窜,到哪都一通瞎聊。同学、朋友、客户,搞技术的,没那么多花头,直接就侃上了。都是讲汉语,语言完全没障碍。人都有虚荣的一面,搞技术的就爱显摆点技术。人一听,来兴趣了,就刨根问底地追问。说的人也好为人师,把原理都说了。

    技术这个东西,不怕你搞不出来,就怕你不知道去搞。如果不知道要搞啥,那确实不太好办。有时人随口一句,人就明白要去搞啥了。花时间扑上去,技术资料查查,花点钱,搭个平台试试,就可以弄明白不少东西。中国“技术圈”一通瞎聊,技术的扩散速度特别快。扩散开来,几个领域一交叉,还真就产生了不少技术需求。技术圈,折腾出钱了!又把搞商业的招来了。虽然是萝卜白菜式的技术,但真管用,提高效率填补空白立杆见影。真有技术的商业谈判,一般就会顺利得多。这是一个正反馈,圈里的人越混越有劲。隔个几年一看,自己都觉得比当初厉害多了,朋友也是,有了牛人的感觉。牛人凑一起,就能搞出厉害的东西。中国也就似乎干出了一些技术上说得过去的东西。

    如果不是靠“技术圈”这种瞎聊,靠国家经费申请课题,那不容易有啥真正的技术成果。为什么?课题再多,数量也有限,给谁不给谁,是管经费的人分配的,这是计划经济。这种事,目的性太强,得搞一些看上去象那么回事的东西,搞太简单了不好意思。课题也不是为了做产品,是为了研究出某些象“科学”的知识。这就失去了“技术”的本意,偏向了“科学”。本来就是些萝卜白菜样的简单东西,不需要搞那种象“科学”的花头。

    搞“科学”的人,互相聊起来,也有劲,但不象技术那样直接。“科学”可不是萝卜白菜,需要非常多的专业背景知识,不是几顿饭能解决的事。搞物理的聊的东西,不是那个专业的可能一句也听不懂。象科普一样听懂了,也没有啥用,这真是隔行如隔山。学历不高的要是机灵,可以在“技术圈”混得不错,也确实有农民工搞出了某些技术的传闻。但进“科学圈”就不太可能,基本全是“民科”。

    “技术圈”就不一样了,没有特别的目的性,就是瞎聊,追求的就是简单。你弄复杂了,人还觉得你不实在。越是技术高手,就越能把事情弄得简单。简单的技术,可以凑出复杂的产品。虽然都简单,相关的技术种类却成千上万,到处都是know-how。所以,就要一定的人口基数,也要一定的时间发展,也要让人开搞开聊。到一定程度,在利益驱动之下,这成千上万个know-how就组合出各种炫目的产品。这象是市场经济,事先不知道会出来啥东西,但一定会出来很多很多东西。中国放开搞了十来年,人数越来越多,聊得越来越火,终于量变到质变,“技术圈”算是成功了。

    中国的技术圈,30、40多岁的是主力。这在世界上是最年青的组合,还能干不少时间。后面的80后,还在不断加入技术圈,当然得有这个意识。人穷就觉得有动力,技术圈还能扩大。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圈,最火的时候是60-70年代,气氛比中国这10年还好。真的是成果倍出,真正的黄金时代。我不太信发达国家鼓吹的那些商业模式,如果没有这个黄金时代的技术圈作为基础,就啥也不是。还有宏观经济调控之类的,都是鬼扯。在技术圈的黄金时代,商业模式也好,经济理论也好,都会显得威力无穷。

    现在美国日本的技术圈明显走下坡路了。谈商业的神气活现,谈技术的是快退休的老头。或者一对美国公司,两老美谈商业,一边两中国人用中国话聊技术。日本人搞的东西,也不太可靠了,年青人对技术没兴趣了。中国“技术圈”聊得热火朝天,美国日本不怎么聊了,中国的明显活力更好。但中国搞科学的还不行,搞科学的需要沉下心来,需要大师,不能靠人海战术拼凑萝卜白菜。

    本文是和河友老驴、米宝、康刚吃吃喝喝瞎聊的结果。

    (完)

    关键词(Tags): #技术圈(嘉英)#know-how(嘉英)通宝推:Leono1,straw,大Q,五度,唐家山,见证风的方向,加东,strain2,邓侃,fullerene,神仙驴,回旋镖,吃土的蚯蚓,reed,静思轩主人,米宝,游识猷,饽饽饽饽,何恤之,鹰蓝,将军牧护关,老拙,舞月轻云,白玉老虎,厚积薄发,xtqntd,坐言起行,飞扬的心,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技术圈缺少气侯

      我10几岁用我小霸王学习机里自带的basic功能件,带一点编程语句,就写出最极限方式的简易漂亮的动画。就是夜晚望着星空在老家前面的空地上硬想出来的,可是我当时没有机会接触C。更不用说搞台电脑了。我朋友没有老师教,基本上靠自学吃透了IC芯片方面的原理。可以在空的芯片里写10000行以上的汇编语言程序,把电路板画出来,设计模具,让它们可以驱动一个电器,形成产品组合。

      中国不缺技术天才,缺的是好的环境。天才成长于它最感兴趣的开发研究阶段,我认为是15岁~22岁左右,假如那股劲没有了,脑子里的各种奇怪的设计,构思就没有了。天才不可能背完它不感兴趣的毛泽东思想,学完枯燥乏味的政治任务课程以后才拥有闪光的Idea。Idea就像泉眼,假如溶洞里第一井泉被堵住了,第二个泉眼根本不会被发现,可能永远就不会再有泉水流出来了。

      在我国, 大部分平凡的“聪明”人,应该都是被伤过的“仲永”

      • 家园 干这些还是要钱的。

          微机在美国刚出现时,显示器键盘都没有,只有开关输入,一排小灯输出,程序要靠自己编(比尔就是从编这种程序开始的),还不如现在的单片机开发板。大部分人买它不是知道它有什么用,而是想看看它能干什么。

          对这样的东西,没有闲钱的人是不会买它的。

      • 家园 俺小时候居然会6502汇编

        想起来满神奇的...

        现在8088汇编都忘记光了...

      • 家园 现在的条件好多了啊

        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

    • 家园 兄台别神话技术圈,俺感觉是人脉和运气更重要!

      俺是搞生物蛋白复性的,手头就攥着应该算是世界顶级的专利(尚在审核中……)。这些东西很多情况下就是一个窍门而已,说原理太简单喽!复性在俺这方法之前就是灌水,透析,排阻,俺也就改成冷结晶析出而已。冷过分了结冰,就加压降低冰点就是了。

      爱迪生的灯泡不过就是抽掉空气电产热发光……

    • 家园 陈总,请评论一下这个,非常感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010943

      • 家园 你很看重“精神”的作用,怕是不成

        感觉你愿意把事情的根源解释成“精神”,好事坏事都是因为“精神”。所以,要想发展科技,先要有“精神”。有了就好办,没有就完蛋。

        总的来说,现在搞不成“精神”了。搞科学技朮的人要找老婆,女的要车要房,讲精神没用。所以,需要“重赏之下有勇夫”的路数,搞好技朮,就有车有房有老婆。俗是俗了点,现在就这世道。

    • 家园 这句深刻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圈,最火的时候是60-70年代,气氛比中国这10年还好。真的是成果倍出,真正的黄金时代

      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往往确实只是那么一小群人。这些人智慧和能力的迸发,足以产生出几十上百年,甚至是历史的影响。

      美国日本的这个黄金时代,确实是人才倍出,智慧火花乱溅的时代,而且是大量的全面的迸发。

      这之后的衰落,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当然很不幸的是,中国接过了班,而不是全世界的一起衰落。这一降一升,对于美日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

      如何才能人才辈/倍出呢?

      • 家园 对比明末

        尽管出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如史可法黄宗羲顾炎武,但还是被区区几十万满清入关,打得气息奄奄。

        到了民国时期,日本想重现满清入关的历史。这个时候,有朱德毛泽东周恩来这样的人物,历史就大翻转。

        这样的集团,在历史中时断时续地出现。不知道是什么必然的因素会导致他们的出现,但每一次出现,应该都是历史的进步,甚至跨越。

        • 家园 必然。。。说不定

          你从现在看是必然。。。

          因为如果他们没出现,我们就不会在这里来讨论必然还是偶然。很多文明就是必然的人物没出现,结果就没人讨论必然了。

    • 家园 陈总就是高,一眼看到本质。

      这个“技术圈”是怎么出来的?我觉得是“聊”出来的。60后、70后为主的几百万哥们(主要是男的),有那喜欢聊的,没事就吃吃喝喝瞎聊。

      人都有虚荣的一面,搞技术的就爱显摆点技术。人一听,来兴趣了,就刨根问底地追问。说的人也好为人师,把原理都说了。

      技术这个东西,不怕你搞不出来,就怕你不知道去搞。如果不知道要搞啥,那确实不太好办。

    • 家园 送花献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