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The End(二) -- 黄河故人

共:💬16 🌺31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The End(二)

    整个The End预计十个部分,从一到十,整个过程会有hanhan负责监工,保证不超过The End(十)

    黄河故人:【原创】The End(一)

    ^^^^^^^^^^^^^^^^^^^分割线^^^^^^^^^^^^^^^^^^^^^^^

    苏联人并没有轻视眼前的对手,虽然在诺门坎这些鬼子们如此幸运的一头撞上了朱可夫。另外苏联红军非常忌惮关东军的细菌武器,这是一个从未明确提过的要求红军快速进军的原因。

    战前的欺骗工作,苏军进行得无比成功。当时关东军对远东苏军的推测是总兵力为30到40个师,大多数是步兵师(实际总兵力约一百六十万人,机械化部队比例甚高);飞机不会超过两千架(不低于4000架);进攻日期不会早于1945年9月(8月初即可全线进攻);关东军的作战计划里甚至有在长春、沈阳等地击败苏军后,进军伯力、海参崴的预案。

    战线对于苏军是比较有利的,因为整个边境线天然就是一个半包围的形式,如果实施多路向心突击,那么关东军就没有办法在任何方向上形成重兵集团,非常有利于分割包围;红海军的太平洋舰队则全力为红军服务。

    与此同时,日军的战斗虽然有一定的准备,但是非常糟糕。

    苏联在1945年4月,以条约到期不再续签为理由退出了苏日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可以自由退出,但是这个条约有一个附加条款,即任何一方退出后,条约仍然保持有效期一年,所以日军对苏军的大规模进攻,认为最快是在1945年9月,最慢将在1946年初。有意思的是,忙着搞关特演的时候他们把这个条约给忘了。

    也许,在日本人眼里,条约是用来约束别人的,自己需要的时候才会把这些劳什子条约拿出来看看。

    日本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准备的;

    1. 把相对精锐的部队后撤,把武装开拓团的人员作为炮灰往第一线推;

    2. 制定转移计划,一旦战事爆发,所有飞机立即转移到朝鲜或本土;

    3. 干部、技术人员等逐步从满洲撤出,撤往本土;

    4. 分散贮备武器弹药,即使第一线部队武器不足也要这样做。(最前线的部队,有没有足够的武器没太大区别,一样是死。)

    5. 从华北往满洲收缩兵力。

    6. 一旦战败,某些部队就地解散,等待作为平民遣返而不是进战俘营。

    我写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不是说有这种说法“宁可放弃本土,也不放弃满洲”吗?

    这个说法是有的,但是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哪个日本人会想到本土会受到威胁,而满洲的危险更是远远大于本土。即便是冈村宁次,据说这句话是他说的。

    为什么日军对苏军的进攻如此麻痹呢?我这里用的是日军,而没有用关东军,因为关东军是面对苏军进攻最大的一股力量,占80%以上而不是全部。

    首先,对苏军的运输能力判断有误。有的地方西伯利亚大铁路距离边境只有几十公里,居然日军都能判断失误,还系统性判断失误;

    第二,日军对于天气的估计过于乐观。8月份东北是雨季,不适合大规模行军,尤其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行军。

    第三,日军对于苏军武器的性能判断有误。T-34这时候已经扬名立万多少年了,日军仍然不了解T-34的具体性能,不认为T-34可以迅速翻越陡峭且土地松软的大兴安岭。同时对于苏军坦克部队的行军速度判断有误,即后勤保障跟进速度。

    第四,日军对于苏军主攻目标判断有误。日军认为苏军进攻的重点是远东第一第二方面军的东线,实际上苏军却是从欧洲战场调回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组成的西线主攻。

    第五,对苏军指挥官判断有误,大战在即,根本就不知道对面苏军是何人指挥。

    第六,对苏军第一波进攻方式判断失误。日军认为苏军的第一波进攻将是在猛烈炮击后进行,届时日军可从掩蔽体系进入战场,凭借乌龟壳对跟进苏军予以痛击。实际上是大部分地域是苏军的坦克部队在88旅战士的指引下,没有预先炮击直接从筑垒地域穿过,让乌龟壳变成了废物。

    这只是日军准备不足的几个方面。总的来说,战前的情况就已经决定了这次作战必然是完胜,只是代价问题。

    看看开战之后的日军吧。

    当苏联空军往关东军头顶上扔炸弹的时候,居然有好多日军认为是美国人扔的炸弹;

    战争爆发之时,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正在大连,仗打到第三天,他才回到指挥部。其实第二天飞机就到了,但是奇怪的是居然找不到指挥官山田大将。

    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未接到日本大本营关于苏军参战的通报,甚至过了四个小时还未判明苏军进攻的全面情况

    日军在通化的后备指挥部,通信容量不够,无法指挥作战。

    8月15日日本天蝗广播投降,但是8月17号关东军的指挥机关才来得及开会讨论这个问题,从司令部向下传达投降的命令已经是8月17日晚上的事情了。这一天,苏军已经接近了沈阳和长春,并计划第二天使用空降兵进行机降,送达最后通牒。(18日出发,19日机降,中间在通辽停留一天,19日那天中午顺便抓了溥仪)。

    关东军司令部里那天争论还是很激烈的,有继续作战到玉碎的,有拖一拖等个好条件的,有奉命停战的(鬼子就是不说投降),很可惜的是最后一个占了上风。

    给苏军坦克带来最大损失的日军的肉弹攻击,所使用的爆炸物多是集束手榴弹,就如同八年前在上海南京一带的国军面对日军坦克一样。

    最后补充一个笑料吧。进了苏军的俘虏营,有些日军俘虏目瞪口呆的发现,唱国际歌和苏联歌曲最积极地,居然是一些手上血债累累,反苏反共最积极、镇压反战言论最勇猛的宪兵、警察们。

    关键词(Tags): #远东苏军(当生)#关东军(当生)#The End(当生)#结局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代码ABC,荷兰北极熊,多大EE,季侯,fairfax,daharry,珊珊一何迟,观望者,老老狐狸,树袋熊毛毛,赫然,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老兄为什么给这个系列起个英文名字?

      看似无必要,中文有很好的对称。

      文章是好文章,不过点进来之前我还以为是好莱坞电影什么的。

    • 家园 网站恢复正常了~这边厢我也来催催~~哈哈~~等3
    • 家园 天蝗

      用得很好

    • 家园 补充两个小段子

      对日作战的统帅是华西列夫斯基,但是在通信中他始终用一个化名(什么什么上将还是大将)发电报什么的都用这个名字。在开打的前夕,华西列夫斯基上了前线,然后口述开战命令的电报,最后署名:亚·米·华西列夫斯基。参谋提醒:不用化名了吗?华西列夫斯基很豪横的说:没必要装了,这就开打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一个是和那个战俘唱歌相关的。唱歌最积极的是反共最积极的其实很正常,溥仪被红军俘虏之后,苏联人给了溥仪几本《联共(布)党史》《列宁选集》之类的书后,溥仪就申请要加入联共(布)……

      • 家园 瓦西里耶夫上将工作组。

        他应该是到战役结束后才说明自己的职务,就是1942年以后第一次设立的方向总司令。

        • 家园 这个我真记不得了

          不过如果华西列夫斯基化名瓦西里耶夫上将……那其实和没化差不多(华西列夫斯基这个姓其实应该翻译为瓦西里耶夫斯基)

      • 家园 没看懂

        你的意思是溥仪反共也很积极?

        • 家园 意思是这帮人都很擅长见风使舵……
        • 家园 “从来也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能不积极吗?

    • 家园 这个不稀奇,需要表白忠诚么,真正的忠诚不需要表白!

      有些日军俘虏目瞪口呆的发现,唱国际歌和苏联歌曲最积极地,居然是一些手上血债累累,反苏反共最积极、镇压反战言论最勇猛的宪兵、警察们。

    • 家园 谢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 家园 这是关于苏军进入东北消灭关东军很好的材料,花

      帖子The End从(一)到(二),间隔了两个多月,要复习(一)才能看(二)

      不明白为啥

      整个过程会有hanhan负责监工

      • 家园 那天聚餐,hanhan说她是干统计的,最注意节点

        然后饭桌上发现凡是指出别人不识数的,都是自己不识数的,丢人哪。好在有个学数学干统计的。

        这个是比较长,因为要为一些东西做准备,比如为什么关东军的战俘在苏联被扣了这么久的话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