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小企业管理案例:1、引子 -- wqnsihs

共:💬314 🌺287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家是科技型,你们是生产型,不一样的。比如:

          技术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区别。呵呵

        • 家园 现在大家想的是,中国如果要转型

          过去的经验不一定能行了。必须自主创新,走一条其他人没走过的路。以前大家都是follower,现在想领先就得有领先人的勇气。没人尝试过,你说怎么办吧?

          我觉得整体谨慎,部分试点就是最好的路子。整体谨慎保大局,部分试点去冒险。

          • 家园 昨天看的,欧阳修打倒骈体文、倡导散体文,

            石介又搞出来个太学体,欧阳修又大力整顿太学体。这才实现了他提倡的文风。

          • 家园 以后仅就经济转型而言,不会摸石头了

            尤其到2016年前后,中国加入世贸所承诺的自我限制的结束,中国经济开放会迎来真正意义全面竞争的格局。过去,我们尽管因非市场经济地位而限制,但是可以借非市场经济地位保护的市场,展开的是新一轮白刃战。

            很多规划的试点,比如经济转型之一的城镇化改革。作为试点之一的城中村,就已经在南方经济发达城市试点近三十年。而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房产税,也已经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空转7年。

            过去的摸,主要基于我们在西方经济体系之外,要从外面挤进去。体制不适应,人才不足,经验不够,资本条件不具备的摸。到改革三十年的今天,我们人力物力财力初具规模。接下来,在国际政治经济体制重整的过程中也占据了一定有利条件。实际后面的改或者调整不是什么摸?而是在内外规模发展都受到一定限制的前提下的精耕细作。

            如果我说的呢觉得看得累。一些方面一个帖子说的比我清晰。

            http://www.here4news.com/article/3122936

            如果说有什么简洁的语言来说明转型,用教科书的话语来表述就是:中国式的资本主义从自由放任阶段开始进入垄断阶段。

            • 家园 同意,现在回想当时上课时德国人就是这么说的

              说,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你们以后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私有,只会朝越打越强发展,你们的反垄断法也会随之更改,你们的企业集中度会更高,而经济对大企业的看法也会随之改变,这和美国是不一样的,你们的问题是怎么管好大企业让之服务于经济社会,而不是把大企业拆分。

              ------这个也是垄断竞争资本主义的一个侧面吧。

            • 家园 还真是跟着美国的步伐走

              连时间段都差不多,考虑到美国正好在一百年前做类似的转型。但是我想我们有那么幸运么?美国借着两次大战的风才得以彻底转型成功(当然,具体的政策其实前二十年就能看出来了,都不用到罗斯福),我们会不会有那么幸运?不过有意思的是,当时美国的中小资本家拒绝和工会妥协,倒是大资本家早早和公会中保守的部分先妥协了。还有,我怀疑因为TG毕竟和当时的美国不同,最后资本和权力结合出来的怪物也不同,弄不好就是……

            • 家园 我是经济白痴,不懂术语。只能就事论事了

              高科技是技术加资金密集型的。如果想在高科技领域占住一块阵地,领导就得有眼光,敢下注。美国八十年代被日本打得节节败退,但是九十年代靠IT翻了身。为什么,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policy maker们的分析。靠follower,总有一天要吃亏的。

              您是policy maker,我是科研人员。对于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就是拉到风投去实验一些想法了。输了俺们根本不影响生计,这就是底气。那作为国家来讲,如何能让这些底层涌动的力量去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就是个考验。

              • 家园 技术人员不懂市场如何创业?

                除非技术确实是独当一面到天下无双,否则还是要为市场服务。

                事实上美国80年代以来的IT风暴潮中,除了那几家一开始就以独到的技术或服务霸战了市场空白的企业外,其余能起来的都是开创市场。

                苹果的步步惊心和谷歌、面书的市场独占就是明显的对比。

                苹果这十年风生水起也是因为乔布斯这个怪物开创了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产品。

                反观其创业之初,宣传成功的麦金塔照样被组装机打得找不着北。戴尔的零库存反倒是风生水起。

                因此个人认为技术人员要创业,要么自己真是牛到天下独步,要么就是要有个好搭档。

                因人成事,大体如是。

              • 家园 因为看到90年代ICT新经济,就总想从上往下发展科研,

                要知道ICT其实在90年代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我想说的是,

                欧美走的路是,政府规划市场,市场带动企业,企业带动科研(除了基础科学研究),政府适时的就势扶助。

                国内的思路看起来是,

                1.政府分配资源,资源带动企业,企业买/雇不到适当的科研或者还不想/没想找科研(需求找不到合适的供给)

                2.同时政府带动科研,科研去找市场找企业(供给找不到合适的需求)

                从上往下鼓励科研不是不好,只是时候还没到,和企业的需求差的太远。难啊!

                • 家园 是这样的。不过我觉得既要有自下往上,也要有自上往下

                  政府的政策导向即使在美国都是很明显的。如果看看各个部门里的白皮书,可以说是堆积如山。科研人员、公司就跟着琢磨该怎么照领导的意图去实现。

                  • 家园 没错,两种都需要。按个人的粗浅理解胡说几句。

                    政府主导的科研适合以点切入快速突破,如航天/高铁等;市场/企业主导的科研适合整个面的持续发展。

                    科研都由政府主导就会出现企业和科研融合难的困境,科研都由市场/企业主导也不行。

                    政府主导的科研应该主要保留在四方面:

                    1. 基础学科研究

                    2. 基础应用科学研究

                    3. 尖端航天/军事的整条链

                    4. 新产业规划初期的方向性科研

                    其它的都应该从下到上来做。说“从下到上”,不是指把研究所推给企业,其实关键在于保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行了,鼓励企业先做强后做大,鼓励企业向高端产品发展。

                    国内的部分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开始这样做了或将要这样做,就怕大的经济环境一变,这些企业发现还是赚“快”钱好。

                    国内的大型国企在研发方面有条件甚至有不错的成果,关键是怎么样让他们发挥主动性。

                    另外,你说的“国外的政策导向”就是我说的“政府规划市场”。比如美国搞新能源,会同时资助/补贴基础研究和企业研发,两种研究都需要,但主体在企业。这和政府出资设立个研究院/项目组专门研究新能源的从基础到应用的技术,再拨款产业化是两回事。

              • 家园 这样吧

                最近一直想把下半年来几次聚会的讨论心得与相关思考写一写。其中就有涉及技术资本产业升级还有一些新闻热点话题。如果你同意,我写出来后给你一个链接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