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 -- mhymark

共:💬81 🌺1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

    请河内的各位筒子过来看看这篇文章,并帮助点评一下

    尤其是在中美两国都有过实际阅历,或是有实际经营经验的筒子帮忙看看

    也同时看看国内研究经济的学者,都是用什么样子的方法在做研究?

    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国内也算是经济学新锐了,基本上能够代表国内研究经济学的中等偏上的水准,不过,文章中显示出来的轻佻,令人担忧。

    聂辉华*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424608.shtml

      

      一、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

      

      

      

      最近几年,中美两国之间物价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一个热门问题是: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为什么在美国卖得比在中国还便宜?例如,我自己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但是,一模一样的衣服在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商场通常要卖1000元,比美国的两倍还高。同样是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iPhone 3,在美国卖600美元(约4000元),在中国则高达6、7千元。最近流行的苹果3G版平板电脑iPad,我在哈佛大学电脑专卖店里花670美元(含税,大约4500元)买了一个,而这款产品在中国市场已经炒到了6000元以上。最广为人知的案例应该是著名的Coach(寇驰)皮包了。在美国郊区的品牌直销店(outlet),一个普通的Coach包大概100美元,但是在中国则售价高达1500元左右,翻了一番。类似的产品还有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中国制造的服装和运动鞋品牌,它们在美国的售价往往不到中国的一半。

      

      巨大的价格差必然导致大量的套利者。在美国outlet,中国人采购队伍往往蔚为壮观,出手阔绰,横扫各大品牌,简直是如狼似虎。我就亲眼目睹一堆中国人从一个华人旅游大巴里出来,然后直接杀向Coach店,以至于Coach店门口立刻排起了长队,而队伍中有一半都是中国人。店里的售货小姐忙得不亦乐乎,此刻恨不得会说中文。因为Coach包价差太大,又非常畅销,所以往往一个中国人非得两手都拎满了包才出来。据说,一些地方的Coach店不得不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买10个!那一刻,我甚至怀疑中国还是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知道,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按常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中国当地出售,其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肯定比在美国的成本要低,那么价格自然是中国的更便宜。产品的输出地居然比输入地还贵,这是一种逆向的价格差。我们从未听说过“北京烤鸭”在北京比外地还贵,也没有听说过“南丰蜜桔”在江西比在北京更贵。那为什么一些在当地制造的产品在当地销售反而比外地更贵呢?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二、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交易费用

      

      

      

      最近,《新京报》的一则报道[①]援引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是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导致了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更便宜。经过若干次调整,中国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从当初的9.8%提高到了现在的13.5%,部分商品高达17%。一些专家认为,出口退税相当于政府给予了一些出口商品补贴,因此这些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就可以低于国内同类商品。我认为这个观点缺乏说服力。首先,即便扣除退税补贴,美国商品仍然比中国商品便宜许多,这多出来的这些价差如何解释呢?其次,虽然这些出口商品享受了中国政府的出口补贴,但是美国政府还要对它们征收进口关税。假设美国关税与中国持平,那么一减一加,也算抵消了。

      

      根据我自己的观察,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这种逆向的价格差。

      

      第一,品牌效应。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产品的价格等于成本加上行业平均利润。因此,假如两种商品成本相同,而价格不同,那么一定是市场结构不同导致利润不同。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产品的利润相对微薄;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产品的利润相对丰厚。这是最直接的一个解释。以广受中国女性欢迎的Coach包为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消费潮流是跟着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有一句话说,西方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中国女性觉得Coach包时尚、潮流,把拥有这种名牌包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因此导致中国国内的Coach包奇货可居,自然供不应求,从而使品牌拥有者获得暴利。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Coach虽然是皮包名牌,但是最多总体上只能算二线品牌,真正的一线品牌是Gucci(古奇)和LV(路易威登)。Coach是美国本土名牌,Gucci是意大利名牌,而 LV是法国名牌。和大部分奢侈品一样,真正领先潮流的产品还是在欧洲,而不是在美国。一个朋友打了一个有趣的比方,如果说Gucci是王府井大饭店,那么 Coach只能是人大西门旁边的天使食府。美国人买Coach包,就好比买家用电器。因此,Coach包赚不到美国人的超额利润,只能去赚中国人的。其实,即便是Coach包,也分流行款式和普通款式。在outlet这样的打折直销店销售的,往往是普通款式,而流行的款式是不会立即打折出售的。这就造成一种错觉,中国人以为在美国捡了大便宜,其实就是捡了便宜货。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等运动类服装和鞋子,也符合类似的逻辑。

      

      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像Coach包这样的产品,怎么说也算名牌,为什么它们在美国就赚不到暴利呢?我认为,这个美国的产业结构有关。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一旦一个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者创新产品在竞争中胜出了,它就可以通过收购其他企业进行大规模扩张,因为其他企业根本不能生存下去。所谓“赢者通吃”其实就是充分竞争的必然结果。经过长期的生存竞争,每个行业就只剩下少数几个品牌可以相互抗衡。例如,运动服装业由耐克和阿迪达斯平分天下,碳酸饮料业由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分而治之,而皮包业由Gucci、LV、Fendi和Coach四强称雄。优胜企业一旦建立了品牌声誉,大举扩张,有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成本自然降低,因此售价也相应降低。例如全球500强老大沃尔玛连锁店,靠的不是高利润,而是薄利多销。但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很多国有企业亏损却不能退出,很多私营企业盈利但没钱扩张,资源存在很大程度的误置,从而难以形成大品牌、大扩张、低成本、低利润的良性循环。因此,同样是名牌产品,但是其在美国的品牌溢价低于在中国的品牌溢价。然而,如果一种中国制造的产品不是美国名牌,但在中国卖出比美国更高的价格,就需要有其他解释。

      

      第二,交易费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决定交易费用。因此,同样的产品,即便生产成本相同,在不同制度的国家也会有不同的交易费用,从而形成不同的总成本。假定品牌的溢价完全一样,交易费用更高的国家就会有更高的产品售价。这里的交易费用主要指政府对市场的维护成本。假设广东东莞一个工厂生产了一批衬衫,它可以选择通过海运出口到美国,也可以选择通过陆路输送到北京。别看广州到北京相对较近,但据说有人做过比较,发现大陆沿途的各种收费和行贿所带来的运输成本居然超过了出口到美国的费用!我相信这不是天方夜谭,只要想想一路有多少收费站就可以理解了。其实,运输费用毕竟是确定性的,而更多的不确定性来自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在关系横行的中国市场,一个工厂要拿到国内企业的订单,要花多少时间和财力去请客送礼?好不容易拿到订单,又要花多少时间和财力去拿到货款?相反,跟外国企业做生意,只要对方考察后确定了合作关系,一纸传真往往就解决了问题。与国内企业打交道的这些“攻关费用”,其实都要算进生产成本里。因此,简单地说同样的产品有同样的生产成本,这对国内销售企业很不公平。正是国内市场的不透明、不规范、不合理导致了高昂的交易费用和制度运行成本,从而侵蚀了国内产品的利润空间,价格只能水涨船高了。

      

      像联想公司出品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产品,被从 IBM公司手里收购过来后,完全是在中国生产的,现在也不是美国名牌,但是其价格在美国还是相对便宜。品牌溢价不能完全解释这个现象,因为中国消费者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多数会偏好惠普、戴尔、苹果等外国品牌。我认为这个例子典型地体现了交易费用的差别。联想在国内是做贸易起家的,应该说在渠道方面投入了巨资。但是它是在中国,而且很多生意是和政府部门合作,因此销售成本、货款回收成本和售后服务成本必定不低。在美国卖电脑就相对简单了,企业只要与合作方签订了协议,大部分交易都是通过网站进行的。消费者要买电脑,先上网查看,然后打电话或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预订,并且在线付款,然后等着邮政或投递部门送货。如果消费者不满意,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无条件退货。哈佛大学科学综合楼地下室有一个电脑专卖店,只有两三个员工,周一到周五的白天上班,里面的货物大部分是展品,拿货需要网上或电话预约。我想买一根Thinkpad的电源线,他们都说没有,让我直接从网上订购。中国消费者也许不习惯这种“非人性”的服务,但是对于厂家和销售商来说,成本就大大地降低了。要知道,美国最贵的就是人力服务了,因为人少。

      

      第三,知识产权。前面提到的交易费用都是看得见的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价格。但是有一类成本是无法直接计算却必须包括在最终价格里的,这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本。名牌产品之所以有溢价,主要是因为它品质更好。崇高的品质来自于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巨大的人力和物质投资。如果一个国家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企业就不敢冒险去创新,而只能去生产那些短平快的产品,获取短期薄利,或者干脆帮外国品牌代工,拱手让出大部分利润。美国有微软这样伟大的企业,是因为美国有保护知识产权的完善法律。微软曾经和美国三十个州以及联邦司法部对决公堂。要是在中国,按我一个大学班主任的话说,“一个派出所就可以把它灭了”。如果政府能保护好企业的知识产权,市场上就不会有那么多假冒伪劣商品,优势企业就可以实现市场扩张,从而像美国那样形成规模化生产,并最终通过降价让消费者得到好处。去年夏天我到苏州出差,看到当地很多丝绸小店出售“手工刺绣”。其实,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那些手工作品都是摆设,真正出售的全是机器生产的。大家都知道这是机器生产的,想卖高价是很难的,因此几块钱就可以买一幅。当大规模的机器产品占据了市场时,企业即便想生产出高品质的手工产品,又有几个消费者会相信呢?去年年底,我在日本东京成田机场转机,发现机场商店出售一些日本人手工制作的刺绣,上面标有手工制作的官方认证,一块手帕大概要卖几百元人民币。两厢对比,令我感触很深。这几百元的价差,其实就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本。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保护本国产品的知识产权,不仅本国产品难以成为名牌产品,而且还将沦落为他国名牌产品的打工仔。特别是当前,“山寨文化”盛行,国人不以侵犯知识产权为耻,反以为荣,只顾短期利益,必然失去长期市场。是的,文化因素,这正是我要谈的第四个原因。

      

      第四,消费文化。中国人大概是穷怕了,所以一旦有钱,一定要炫富;即便没钱,为了表现得有钱,也要花大代价去炫富,这是一种畸形的文化。据说,很多在校读书的女生为了买一个LV的皮包,可以忍痛挨饿吃几个月的方便面。很多公司的低阶白领,领了工资就去买奢侈品,特别是皮包。想想看,假如一个普通职员有一天也买了一个Coach包,那么她的主管必定要扔掉以前的Coach包去买一个更贵的Gucci包,然后高层上司看到中层主管居然拿她一样款式的皮包,就不得不去买更贵的高档皮包了。这种盲目的、单一标准的攀比,正是收入不高的中国在奢侈品市场不成比例地大肆扩张的文化背景。去年由于金融危机,LV在全球的市场都在萎缩,但是在中国的市场却爆炸性地翻倍增长了。毕竟,有那么多中国人要炫富,有那么多中国人要送礼,真金白银盆满钵满也就不奇怪了。美国人也攀比,但他们更喜欢比不同。你有这种东西,我非得有另一种东西。这种追求个性的文化,杜绝了“全民都买LV”的低俗文化。

      

      

      

      本文发表于《经济学家茶座》2010年第4辑(总第48辑)。

      

      

      

      

      

      --------------------------------------------------------------------------------

      

      *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从事一年博士后研究。

      

      [①] 《中国制造国外更便宜,专家吁下调出口退税率》,《新京报》,2010年5月5日。

      [QUOTE]

    之后有一个天涯网友的回复,看来是有实际经营经验的,帖子如下:

    [/QUOTE]作者:Indie 回复日期:2010-11-05 00:12:52 

      作者:firmfaith 回复日期:2010-11-04 20:10:06 

      

        虽然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也不是任何专家,但个人觉得这篇文张空洞且没有重点和深度,只是罗列自己的推论…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并且对个别论据和说法也有疑异。

      

      -----------------------------------------------------------------------------

      我还是解释给这位同学吧。

      以这段为列:在波士顿市中心的梅西商场买了一件哥伦比亚(Columbia)牌子的羽绒服,上面明确标示“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售价是6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470元。但是,一模一样的衣服在中国北京的王府井商场通常要卖1000元,比美国的两倍还高。

      

      第一,首先你得知道一个基本的情况,而且这个情况是作者这种浮在水面上夸夸其谈的专家根本不知道的。欧美百货商场是买入制的,中国的百货商场是联营制的。怎么解释呢?梅西商场的这件Columbia是梅西商场从品牌控制商手里买入后再销售的,梅西百货赚取进货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价。而中国北京王府井百货的那件Columbia是品牌商或代理商放到商场销售的,王府井百货从每一笔成交金额中按合同约定的比例提取利润。

      第二,梅西的供应商渠道是垂直的,制造商——品牌商——梅西,由于梅西控制着零售终端,所以是梅西向品牌商压价,品牌商向制造商压价。中国的百货供应商是金字塔层级的,制造商——品牌商——中国总代理(可能之前还有个大中华区或亚洲总代理)——分级代理——商场,这每一层都要加价赚钱,虽然商场是终端环节,但是由于它不需要花钱购入商品再销售并且如果成交价越高其抽成利润越大所以商场根本没那个动力去压价。

      第三,买入制的梅西百货的毛利润在 40~50%左右,而联营制的王府井则在25%,咋一看梅西的定价那么低毛利率也比王府井要高很多,资本主义的优越感立马产生,就如本文一样。但是请看清楚,只是毛利,两家商场减去同样的水电物耗、管理费用、税收,梅西百货是采购商品的,所以它有一系列很大的成本要摊消如存货、损耗、流动资金成本等,而联营制的王府井不用采购商品不用库存不用损耗不用占流动资本不用支付营业员薪金,扣除水电物耗等就是净利了,所以王府井不在乎定价高,价格越低其抽成越少,在乎价格的是进入商场的代理商,定价要确保不低于综合成本要有利润。况且代理制其实意味着地区性垄断,价格自然掌握在垄断者手中。而梅西定价时则要冒很大风险了,定价高了买不出去,服饰一旦错过季节就变存货了,一个商场如果多几个这些存货流动资金很快就枯竭了倒闭不可避免。因为有资金压力所以商场一定要跑量。

      第三、梅西百货购入Columbia销售,对街的西尔斯也会购入相同或相似产品销售,人家的价格可能会更低。而在王府井销售 Columbia的代理商通常垄断着整个北京的Columbia的销售,他努力做一件事——维持各商场价格的一致,当然他和商场也享受着统一价格的好处。

      

      Columbia给国内代理商的价格一般是指导零售价的40%,也就是说国内代理商的进价已和梅西的零售价差不多了。[QUOTE]

    聂辉华的回复很有意思,充分的表明了经济学家的自得:

    [/QUOTE]

    作者:聂辉华 回复日期:2010-11-05 10:01:38 

      回Indie:你别显得那么高深,以为是实战人士就一定比别人懂得多。为什么企业理论不是由企业家提出来的而是由经济学家提出来的?[B][/B]

      

      你说的解释无非就是,美国的销售体系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交易费用,那么为什么中国企业不可以这么做?这又回到了问题的实质。你其实什么也没解释。[QUOTE]

    • 家园 真的是经济学家?

      outlet是甩积压货,回笼资金外带做廉价广告的地方,能和正常销售的商品比吗?国外有些东西确实便宜,但是五分党特别愿意用国外打折的和中国最贵的商场比,特别愿意用国外最便宜的超市和国内最贵的超市比,从来不见他们和国内菜市场比。

    • 家园 聂辉华的回复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这就是中国的经济学家?
    • 家园 美国的电子产品,服装比中国便宜是肯定的

      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大规模的海外代购行业。海关也不会吃饱了撑的要打击代购了。

      电子产品我觉得主要贵在关税上,去掉增值税,两边价格就比较接近了。

      衣服则是代理商的营销手段,把美国大众品牌在国内当奢侈品牌卖。奢侈品牌就是图贵,卖便宜了就没人买了。

    • 家园 看他文章的意思是说国内物流提成太高与出口退税的原因

      另外这里面可能还有人民币通胀的因素,以及市场认可。国内的高价很多都是虚高,不是没有低价的,但是一些在海外被当作一般性的牌子在国内被炒成名牌,而海外市场的透明度就高多了。

      这个现象不单中国,发现在韩国机场免税店也有类似现象,本来美国市面上很普通的低端品牌,竟以高出4,5倍的价格在装潢富丽的店里出售。如果不是回国前扫了一阵子货,对有些商品有些熟悉,差点被蒙了。

      国内一个小兄弟告之,国内无名的牌子,只要出去转一圈,打上国外的牌子,回国就可以换个地方卖高价,听后哭笑不的。

      如果国内物流真如此所说,那么淘宝等直销应该有很大前景。一些摊贩那里的价格就与美国很接近了,甚至还低些。只是产品种类很局限,比如我喜欢买些gadget,发现电子商场的地下一层,虽然乱哄哄,甚至强拉强卖,但其价格却是与非常的不错。相反,如果到灯明几亮的超市,不但产品种类少,价格也很不地道,这是与国外的frys等地方不能比的。

      • 家园 个人觉得正反两方面的分析都没切中要害,

        分析的重点,应该是产地都在中国,而大陆价格却高于海外的情况。另外,这种价格的畸变并非都是不合理的,《国富论》中已经提到过,消费成熟发达的城市与分散落后的乡村之间存在的价格差异。这说明价格本身的悖谬是普通经济学原理就可以解释的,无需争论。

        个人购物体验认为,国内的信用体系不发达对商品流通体系的影响是主要因素。因为现金流动对商品流动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从消费者和生产两端来说,无论是消费习惯还是生产状况,都已经和世界接轨了(个案除外),流通环节的问题,物流也已经市场化,而瓶颈就只有国内的信用和支付环节了,流通渠道和销售方式的改变,必须在这个瓶颈问题解决之后或一起解决。

    • 家园 打火机,都中国制造,中国1元人民币,美国1美元

      二锅头,中国9块9,美国也9块9,不过一个人民币,一个是美元。两个反例就把作者立论推翻了。

    • 家园 除了物流和回款之外,就是税太多了,分享个实例

      最近做了一单接近40%毛利润的单子,高兴之余和财务算了一下,就想骂娘

      刚做的一单业务

      国外进口一批产品,到岸价共计约50万人民币,因为我跟他们合作多年所以对他们的成本很了解,按目前汇率测算,他们成本大约在40万左右(含人工管理),毛利润10万,据其测算税后利润大约7万多,以上为引子。

      50万,我卖给我的客户大约 80万,差价30万,貌似很理想,真的很理想么?

      首先50万报关+6%关税,然后征17%增值税,加上报关费,海关仓租等

      入仓成本 63万 此处ZF拿走13万共计

      销售80万,差价征收17%增值税加少量附加税,按18%计算共计3万

      因为我们是盈利企业,所以这个单子年末征收企业所得税25%(利润),预计这里又要贡献3万。

      到此为止貌似还有11万利润

      这些利润不管是发奖金还是分红,再交纳20% 于是又两万多没有了 。

      也就是说,假设一个订单,我们不计算企业成本,不计算员工工资,不计算 运费、维修费、服务费等等所有经营支出,在理想状态下

      30万利润中间,ZF收税21万多,公司股东和员工共得8万多,大约7:3 ZF征税占利润共计70-72%。

      实际上,按照常规 测算我们的经营成本,这个单子大约需要6万元运营成本,所以ZF征税总额变为

      13万(海关)+3万(销售增值税)+2万(计算成本后企业所得税)+1.2万(计算成本后个人所得税)=19.2万

      经营成本6万

      股东和员工所得总和为80-50-19.2-6=4.8万元。

      30万的利润,最后拿到手不到 5万,ZF弄走 19万多,差不多和ZF二八开

      你们说这怎么能让人心甘情愿的依法纳税呢?

      回复下面疑问

      1 我们是进口贸易,没有出口,所以没得退税。

      2 我上面算得都是世纪纳税,已经考虑了抵扣,例如销售增值税只计算了3万(大约17万应税额),因为我们销项远大于进项,所以 没有其它抵扣途径,除非买假发票 说我财务不合格的兄弟自己琢磨琢磨

      3 我的财务给出了 几个解决方案 ,说实话都不怎么光明正大,这里就不综述了。

    • 家园 其实非常简单

      1。国内零售商加价太高,大商场里的商品,零售商(或者商场)可能能拿走售价的百分之几十。

      2。国外比过内便宜的made in china产品绝大多数是加工贸易代工产品,按土共规定,不得在中国销售。要在中国销售就得出去,再回来。就要交土共的进口商品增值税和关税,然后再经过分销渠道,到商场,加价,再卖。

      比如一个包,广东生产,运到香港,这是出口了,然后到上海,进口,17%增值税,50%关税。到上海的商场,摊位费1年20万折到这包里一笔,各种费一笔,到这里,100块的包大概已经变400了,这是保本。商场分成30%,那400最多是最终售价的70%,也就是要卖600了。加上各种风险考虑,算球了,标1000吧。

      要比一般贸易的,别太大件的,大概就正常了。比如中国一个扣子零售多少钱,美国一个中国扣子零售多少钱。还有一次性打火机之类的。凡是国外品牌的,在商场里挺占地方的,都不行。

      还有就是,中国的物流和销售渠道不畅,信用制度不完善,客观上造成了商品的稀缺。要比零售总额,肯定美国高,人均消费更比中国高多了。美国的商品销售量很大,市场大,渠道通畅,容易形成商品丰富的竞争。

    • 家园 在国内,一件相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价格。
    • 家园 因为

      1。美国“售价”是税前的,中国售价是税后的。美国各州服装的税从零到10%不等(似乎加州是10.5%?)。

      2。美国普通商品在中国可能是按奢侈商品收税。

      3。中国商品出口之后有退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